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 第四章 玄墨枪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第四章 玄墨枪

簡繁轉換
作者:知难行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4 03:46:29 来源:源1

第四章玄墨枪(第1/2页)

杨承没有回应这话,反而是打量起铁匠铺,想要看看这里是否有趁手的兵器。

“张叔,你这儿可有重些的兵器?能否让我瞧瞧?”

他随着姜媛的称呼。

“重些的兵器?你能使得动么?”

张铁匠轻嗤一声,道:“我打铁的技术在这十里八乡中,也算是一把好手,别的没有就是兵器多,你想要什么样的?”

杨承眼前一亮,“可有长枪?”

“会枪法?”

“家传。”

张铁匠一听,也来了兴致,“成,我去给你拿一杆枪来,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你小子要真有点水平,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去处,若是不成,还是乖乖待在家,别去送命。”

说着,瞥了姜媛一眼,轻哼道:“你要是让阿媛成了寡妇,就是死了,我也不让你安生!”

姜媛一家对自己有恩,所以他也得替姜媛把把关。

杨承知道他家伙纯嘴臭,但心眼还是好的,得知自己与姜媛要结亲后,这才说些不中听的话,让自己不要轻易上战场,这是经历过一遍的人,自然晓得前线的危险。

不多时。

张铁匠气喘吁吁的扛出一杆长枪,瞧模样就知道重量不轻。

杨承眼露精芒,张铁匠也适时介绍起来。

这杆长枪通体透着一股沉凝的悍气,枪头由寒铁反复锻打而成,三棱形的刃口泛着青黑寒光,长近一尺,枪尖淬过火,比寻常枪头厚出半寸,单这枪头便有二十八斤重。

尾端嵌入的枪杆处铸着一圈倒钩,既防脱落,又能在回抽时带起一片血花,枪杆取的是百年老柘木,被桐油浸泡了整整三年,木质变得坚如精铁,长一丈一尺,整枪重达八十九斤!

“这可是我近些年的佳作之一,你要是能舞得动,我这关就算是过了,到时候会给你推荐一个好去处。”

张铁匠咧着嘴,露出一口黄牙道。

想要轻松舞动八十九斤的长枪,至少也得三百斤的巨力,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要真有这样的气力,到前线去,估摸着也能拼出个将军!

杨承有些遗憾,八十九斤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无法轻易使用,但对于自己来说还是轻了一些。

如果可以,再重一百斤都能接受。

杨承接过长枪,脸色却丝毫未变,拿在手中有些分量,但还是差了点感觉……不过这杆枪俨然算是上乘之作,他心中颇为欢喜。

来到屋外,果断施展了一番杨家枪法,这套枪法从小练到大,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丝毫没有生涩的感觉,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将张铁匠与姜媛二人都给看呆了。

“阿媛?你这夫君哪里找的?是个好苗子啊!”

张铁匠大喜道。

绝对的将才!

姜媛瞧着杨承英武不凡的模样,不知想到了些什么,脸色愈发酡红起来。

张铁匠瞥了一眼姜媛,见她那副害羞的模样,也知道她是怕羞的性子,就没再多说,而是满意的点点头。

这桩婚事确实不错,姜媛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人,只是……上战场的话,毕竟还是有风险,自己得交代一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章玄墨枪(第2/2页)

杨承耍完一整套枪法,浑身通透、畅快淋漓,脸上都不由多了些笑容。

“张叔,这杆枪叫什么?”

“玄墨。”

“好名字。”

杨承心中满意得很,即使重量稍微逊色一些,但这枪的手感却是顶尖,都说民间出高人,这位张铁匠的铸器水平就算称不上大师,那也是一流的水准。

“张叔,这杆枪多少钱?”

“提钱就免了,看在阿媛的面子上,这杆枪我送你,多替我杀些戎金蛮子便好。”

张铁匠看出杨承的身手不简单,现如今边军就缺这样的人才,自己的父母都死在戎金蛮子的手上,只要杨承能给他多杀点戎金蛮子,这杆枪也算是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杨承没有客气,自己很需要这杆枪,不然一身本领发挥不出来,浑身上下都难受。

“你这身本领不上阵杀敌确实可惜,这样……我现在就动身,带你去见一个人,他和我有些交情,有我举荐,至少也能给你争取一个伍长。”

张铁匠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这就准备动身。

杨承看了姜媛一眼。

姜媛也是个有眼力的,“那我便回去照顾外祖父,他今天受了惊,我得回去给他熬一碗汤药。”

“好。”

杨承点点头,露出几分感谢。

这生疏的模样,哪里像是夫妻,张铁匠不由乐呵一笑,“你二人倒是相敬如宾,挺好。”

杨承与姜媛俱是一愣,对视一眼当即明白对方的意思。

“咳咳……娘子,你快些回去,莫要受凉。”

“啊?诶!夫…夫君也得保重身子,我在家中等你。”

张铁匠:“……”

“行了行了,你俩别腻歪,来回一趟今晚就能到家,别一副生离死别的模样。”

这大老粗有些看不下去。

杨承撇撇嘴,轻哼一声,“您一把年纪还光棍,哪里知道咱们新婚夫妻小别一日如三秋?”

张铁匠气笑了,“滚滚滚,你小子还去不去了?”

“去去去!”

杨承能屈能伸,当即伏低做小。

张铁匠从棚里牵出一头牛,二人坐上牛车便离开山云村。

——

白狼山,烽火台。

威武营驻扎地。

这是个千人编制的大营,不过随着戎金人的袭扰,爆发的几次局部大战,如今就剩下两百余人,正是在招兵的时候。

一路上与张铁匠聊闲,杨承也是大概明白了一些大周王朝如今的军制,上头施行的是府兵制,不过随着近几年天灾不断,朝廷也没粮食,便推动了边军屯田制,意思就是边军需自行募集辅兵屯田,除了饷银、武器外,其余事情都自行解决。

粮草没了就自己种,若种不出来就自己想办法,甭管是找同僚借,还是去抢戎金蛮子,能填饱肚子就行。

这无疑可以减轻朝廷很大的负担,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能够钳制边关拥兵自重的将领!

杨承在一瞬间就想到了羌西边关的那二十万杨家军……如今没了朝廷的粮食,恐怕日子不好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