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古代:年方十岁,登基称帝 > 第38章 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

古代:年方十岁,登基称帝 第38章 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

簡繁轉換
作者:晨昏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6 03:48:44 来源:源1

第38章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第1/2页)

“孙先生,”韩川重新端正了姿态,摆出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既是帝师,那这帝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呢?”

孙敬定定地看着韩川,目光深邃。

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

他淡然一笑:“帝师之责,在于为陛下解惑,传道授业,更在于,为陛下指引明路,使陛下能明辨是非,洞察天下大势。”

韩川的眼底闪过精光。

孙敬的回答,看似四平八稳,却字字珠玑。

尤其是那句“指引明路,洞察天下大势”,绝不是寻常帝师会说出的敷衍之词。

这再次印证了他的猜测,孙敬刚刚的“谦逊”和“试探”,都是有意的。

此人,心机深沉,却又正直坦荡,是个难得的可用之才。

“洞察天下大势……”韩川轻轻咀嚼着这几个字,随即又故作困惑地挠了挠头,“可先生,朕若一辈子都坐在这皇宫里,如何能知晓天下事呢?

”他将难题抛出,等待孙敬的回应。

孙敬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案上的舆图上。

他知道,这幼帝又在“装傻”了。

他缓声应道:“陛下明察,天下事,自有中枢省与地方官员禀报,陛下可从中了解。”

韩川面露若有所思之色,却未再追问。

孙敬又添了一句,:“然奏章所载,终究是纸上谈兵,陛下若想真正洞悉天下,除了细阅卷宗,更当……亲身感受。”

“亲身感受?”

韩川故作不解地扬起眉梢,“可先生刚刚才说,朕只能通过奏章知晓天下事,如今又说要亲身感受……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孙敬闻言,眼中微光闪烁。

这幼帝,步步紧逼,言语间处处设局。

但他却丝毫没有不耐,反而耐心解释起来:“陛下所言极是,微臣此前,是依礼法而论。而亲身感受,是超越礼法的洞察。

陛下如今年幼,自不能轻易离宫,但若陛下日后有了机会,感受人间烟火,倾听百姓心声,那便是另一种‘亲身感受’了。”

韩川闻言,瞳孔骤然放大,内心狂喜。

孙敬这话,已然透出他心中的抱负。

能言微服私访者,绝非甘心做傀儡帝师之辈。

他大胆,他有远见,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觉得皇帝只能被困在深宫!

“先生……”韩川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问道,“你……可愿为朕所用?”

孙敬闻言,并未立刻作答。

他静静地回视着韩川,少年的眼底,闪动着超乎年龄的深邃和锋芒。

那一刻,孙敬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突然意识到,这哪里是一个被三宫太后推上皇位的懵懂幼帝?

这分明是一个心思缜密,锋芒内敛的少年英主!

他惊喜交加,激动难抑。

然而,他不知韩川此言深意,更不清楚他究竟有何打算。

这宫中波谲云诡,他孙敬虽正直,却也不敢贸然行事。

他喉间动了动,最终,未给出任何肯定答复,反而轻声反问韩川:“陛下,微臣有幸为帝师,自然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是……陛下想让微臣,如何为您所用呢?”

韩川凝视着孙敬,那双清澈的眸子深处,精光流转不息。

在此之前,他仍无法全然确定眼前这位孙敬究竟是何等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章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第2/2页)

忠心耿耿?

还是深藏不露的权谋家?

方才那番试探性的对话,却已让他心头微松。

至少,孙敬绝非一个迂腐守旧之辈,他的言谈间透着超越时代的洞察与灵活。

这便已足够让他感到希望,在这死水般的深宫中,遇见一个思维活络、敢于直言“亲身感受”天下的人,何其难得。

孙敬的目光与少年皇帝对视,他从那看似懵懂的眼神里,捕捉到了远超十岁孩童的审慎与期待。

他心底那层薄雾,瞬间散去大半。

这位幼帝,是在拉拢他。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百感交集,这样的君主,是他渴望追随的明主。

“陛下……”孙敬不再迟疑,他缓缓跪下,宽大的青色袍袖如水般铺展在檀木地板上。

那姿态,恭敬而庄重,却又带着一种凛然的决绝。

“微臣孙敬,蒙陛下不弃,愿肝脑涂地,为陛下效死命。”

韩川骤然一惊,身体微微前倾。

他没想到孙敬会突然行此大礼,更没想到他竟如此直白地表露忠心。

这份果断与坦诚,让韩川心头震撼。

然而,孙敬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份震撼,又添了几分匪夷所思。

“然……”

孙敬的头颅垂得更低,:“微臣学识粗浅,更兼性情耿直,不擅逢迎,陛下若欲收为己用,还请……三思。”

韩川呆住了。

他本以为孙敬会山呼万岁,或是再次婉转地表达忠诚,甚至会借机提出些许条件。

可他万万没想到,孙敬在跪拜效忠之后,竟然紧接着细数起自己的“缺点”?

这算什么?

自谦?

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试探?

“这孙敬……有意思。”韩川脑海中迅速闪过这几个字。

突然,韩川的目光落在孙敬那清瘦的背影上,眉峰紧蹙。

他回想起赵德对孙敬的评价,那些夸张溢美之词此刻听来,只觉得更加不真切。

赵德本身便是个在宫中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其言辞真假难辨。

如今的赵德,究竟是忠于先帝遗志,还是早已被三宫太后或是二皇子拉拢,韩川亦不敢妄下定论。

他对孙敬的了解,实在太少,太片面。

书房内,只剩下焚香的轻烟和两人呼吸的微响。韩川沉默了,久久没有出声。

韩川思虑再三,最终,他轻轻吁出一口气。

决定是无法立即做出的。

但他知道,眼前这个孙敬,无论是哪一种,都值得他继续深探。

“孙先生请起。”

韩川声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朕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

孙敬闻言,缓缓起身,重新站定,只是眼底深处,仍有几分期待。

“先生以为,”韩川的目光落在孙敬的脸上,一字一顿地问出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何为……明君?”

孙敬的身躯不易察觉地僵了一下。

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实则直指帝王之道的核心。

他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大梁历代君王。

先帝的仁厚,却也带来了朝政的松弛;太宗皇帝的开疆拓土,却也伴随着民生的凋敝;还有那位高祖皇帝的雷厉风行,却也因过于集权而埋下隐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