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啦!!!【求月票】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啦!!!【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我知鱼之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3 17:03:41 来源:源1

“绝妙的计划?”

鄢懋卿一怔,什么绝妙的计划不能提前说明,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临时加戏。

这也就是现在面对的是一群几无反抗之力的乌合之众,若是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这么搞,那岂不是要出大事?

...

暴雨前的夜,空气凝滞得如同铁板。老周站在后山岩洞入口,手里攥着从太行山寄来的残卷拓片,指尖在“锰铁精三段焙炼法”几个字上来回摩挲。洞内烛火摇曳,映出墙上斑驳的刻痕??那是昨夜新发现的铭文:“**冷锻九转,火藏于心**”。七个字,笔力如凿,深嵌石中,像是谁用命刻下的遗训。

苏婉儿披着雨衣走来,发梢滴水,手里捧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式电弧炉。“刚调好温控系统,”她低声说,“能模拟明代土窑的升温曲线。但燃料是个问题,木炭纯度不够,烧出来的渣太多。”

老周点头:“用松脂混合蜂蜡试试。古法里提过‘脂焰引精’,说不定就是靠这个维持还原气氛。”

她没说话,只是把拓片递还给他。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烈风铳?材料篇》残本虽不完整,却补上了最关键的一环:如何在无现代仪表条件下,稳定产出高锰耐磨铸铁。

“陈那边有消息了。”她忽然道,“滇西那个窑址,昨晚被人动过。”

老周眼神一紧:“痕迹是谁留的?”

“不清楚。监控拍到一辆无牌皮卡,停留不到十分钟就走了。但他们带走了一块坩埚碎片。”

“不是我们的人?”

“不是。”她摇头,“联络点没人上报行动。”

老周沉默片刻,转身走进岩洞深处。那里已搭起简易工坊,三名技工正围着一台手动螺旋压力机调试模具。这是他们根据广西淬火池群出土数据逆向复原的“九转冷锻台”,靠人力驱动,每锤一下,都要耗费全身力气。可正是这种原始方式,才能逼出金属内部的杂质,让晶粒致密如骨。

“明天开始,二十四小时轮班。”老周说,“先试制十根枪管毛坯,全部走完整工艺流程。”

“万一……又被盯上了呢?”老李蹲在角落抽烟,烟头明明灭灭。

“那就让他们看。”老周冷笑,“看我们怎么用最土的办法,做出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

当夜,雷声滚过天际,第一滴雨砸在铁皮屋顶上,像是一记重锤落下。工坊里灯火通明,蒸汽从炉口喷出,在湿气中扭曲成蛇形。小男孩趴在操作台边,手里捏着一支碳棒,照着图纸一笔笔描画新的导气孔结构。他的作业本上写着:**LF-IV型优化方案??减重30%,散热提升45%**。字迹稚嫩,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

凌晨三点,第一批毛坯出炉。六根枪管静静躺在砂床上冷却,表面泛着青灰色光泽,敲击时发出清越之声,宛如古钟。老周戴上手套,亲自上手检测。他用千分尺逐一测量壁厚,误差均控制在±0.05毫米以内;再以超声波探伤仪扫描内部,竟无一处气孔或裂纹。

“成了。”苏婉儿声音微颤,“我们真的……复现了四百年前的技术。”

老周没说话,只将一根毛坯递给小男孩:“去,拿去打一枪。”

孩子瞪大眼睛:“现在?下雨?”

“现在。”老周目光如铁,“真正的枪,不在纸上,不在实验室,而在战场上。”

十分钟后,村外废弃靶场。雨水倾盆而下,泥浆漫过脚踝。小男孩站在掩体后,双手紧握组装好的试验枪。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杂交体”:枪身取自退役军用步枪框架,击发机构由3D打印件拼接而成,唯有枪管,是刚刚出炉的“燎原之心”。

他扣下扳机。

轰!

一声爆响撕裂雨幕,子弹破空而出,在百米外的钢板上炸开一团火花。连开五发,枪管未见红,结构稳固,精度惊人。

人群沉默地看着那根依旧冰冷的枪管,仿佛看见了一个早已死去的时代,正缓缓睁开双眼。

第二天清晨,消息通过加密信道传遍全国二十三个联络点:

>**“火种已燃,工艺验证完成。准备进入量产阶段。”**

与此同时,远在甘肃的考古队员在青铜模具底部发现了隐藏编号:“YD-LF-7”。经比对,与丽水矿渣样本中的微量元素谱系完全吻合。这意味着,鄢懋卿当年不仅统一了制造标准,更建立了一套跨越千里的质量追溯体系??每一炉铁、每一件器,皆可溯源至具体工匠与产地。

而在内蒙古草原,那位自学弹道学的兽医完成了防狼步枪的最终测试。他在雪地里布置了七具模拟狼形靶,最远距离达一百八十米。实弹射击结果显示,采用“燎原-IV”枪管的步枪,初速提高12%,有效射程突破两百米,且连续发射三十发后仍保持稳定精度。当地牧民悄悄集资,请他为每个帐篷配发一支,并自发组织夜间巡逻队。

新疆驼队则传来更惊人的进展。他们利用沙漠昼夜温差,在沙丘背阴处搭建地下熔炉,以骆驼粪为燃料,成功实现了“双层覆炭渗锰法”。这种方法虽效率低下,但胜在隐蔽性强,且无需电力支持。一位维吾尔族老匠人甚至用羊肠线缝制了耐高温密封袋,用于包裹坩埚,防止氧化。他在微信群里留下一句话:

>“我们没有工厂,但我们有太阳、风和祖先的手艺。”

然而,风暴也在悄然逼近。

一周后,老周收到一封匿名快递,里面是一张卫星热成像图:整个山村被标记为“高危技术扩散区”,周边三百公里内出现多支可疑武装的移动轨迹。附信只有寥寥数字:

>“你们唤醒的不只是火种,还有沉睡的猎手。”

他知道,敌人来了。

不再是躲在暗网里的蠢货,而是真正懂得战争逻辑的职业杀手。他们不会贸然进攻,而是会切断水源、污染电网、渗透人心,直到村庄自乱阵脚。

“启动‘烽火协议’第二阶段。”老周下令。

这一次,不再只是销毁资料、转移设备,而是全面转入游击化生产模式。各联络点接到指令后立即响应:贵州高中生将设计图纸拆解成数学题形式,伪装成课外练习册在同学间传阅;广西村民把关键模具藏进灌溉渠底,表面浇筑水泥,做成普通闸门;东北边境的猎户则干脆把整条生产线搬进了深山猎屋,靠烧柴取暖维持最低温控。

而老周自己,则带着核心团队退守至岩洞深处。他们在洞壁开凿出十二个隐秘隔间,分别对应“选矿、熔炼、锻造、热处理、装配、质检、存储、通讯、能源、医疗、教育、防御”十二项职能。每一个环节都独立运作,互不知晓全局。就连小男孩也被编入“青年训练营”,每日学习机械原理与野外生存技能。

第三天夜里,警报响起。

红外监测系统捕捉到三组热源正从东南方向逼近,携带重型装备,行动高度协同。老周立刻下令启动“诱饵计划”??将一台老旧车床推至村口空地,周围布设虚假信号发射器,模拟高频加工状态。同时,所有真实设备转入地下,电源切换为太阳能储能系统。

敌方果然中计。午夜时分,两架小型无人机低空掠过,投下数枚微型侦察胶囊。这些装置落地即展开微型天线,试图定位金属加工信号。然而它们接收到的,全是预先录制的噪音数据包??一段循环播放的老式锻锤声,夹杂着柴油机轰鸣与电焊火花。

真正的工坊,静默如墓。

只有岩洞深处,偶尔传来一声轻敲,那是技工们用手锤校准零件的声音,节奏缓慢而坚定,像心跳,像呼吸。

第四日黎明,敌人撤退。

但他们留下了东西??一枚嵌入树干的微型追踪芯片,型号为军用级,产自东欧某秘密军工所。老周取出芯片,在放大镜下细细观察,忽然发现其背面蚀刻着一行极小的文字:

>“**火已起,灰亦有毒。**”

他心头一震。这不是警告,是暗示。

有人在内部泄密。

或者说,有人想借他们的手,点燃一场更大的战火。

当天下午,一封来自云南的加密邮件抵达终端:

>【发件人:陈】

>“我找到了第二批幸存者后代。他们在怒江峡谷深处生活了十七代,世代守护一座地下熔炉。他们说,鄢懋卿临终前曾托付一名亲信,将一份‘总纲’封存于‘铜棺’之中,唯有集齐七地火种,方可开启。

>我已说服他们参与共建。但他们有一个条件??不再只为防御而造枪,要为自由而战。”

老周久久未语。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技术一旦觉醒,就不会再甘于沉默。它渴望表达,渴望改变,渴望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傍晚,他召集全体成员召开最后一次公开会议。地点不在工坊,不在岩洞,而在村中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坐在前排,家长站在后排,天空放晴,晚霞如血。

“我们一开始只想证明一件事,”老周站在旗杆下,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那就是中国人,从来不缺智慧,也不怕吃苦。我们缺的,是相信自己的勇气。”

他顿了顿,掏出胸口那枚LF-001齿轮,举了起来。

“这枚齿轮,是一个十岁孩子亲手做的。他不懂什么国家战略,也不关心国际局势。他只知道,如果有一天坏人来了,他得有一把能打响的枪。”

人群寂静无声。

有几个妇女低头抹泪。

“现在,有人问我们,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我说,已经没有‘要不要’的问题了。”

“因为我们早就走出了第一步。而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剩下的路,只能往前,不能回头。”

他放下手臂,看向远方群山。

“所以,我决定接受陈的提议。我们将联合七地火种,组建‘燎原共同体’。不隶属于任何政府,不受控于任何势力,只为守护那些无力自保的人。”

话音落下,操场边缘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十几个陌生人从林间走出,穿着各异,肤色不同,却都背着工具箱,手里拿着各式图纸。他们是来自新疆、贵州、内蒙古、广西、甘肃、黑龙江、云南的代表,有的是教师,有的是牧民,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大学生。他们没有勋章,没有头衔,但他们带来了东西??一块矿石、一段模具、一张手绘流程图、一瓶提纯试剂……

他们把带来的物品放在旗杆下,围成一圈,然后齐声说道:

>“我能造出来。”

老周闭上眼,听见风穿过山谷,吹动屋檐下的铁片,叮当轻响。

就像四百年前,江南修械所雨夜里不眠的锤声。

当晚,全球十七个镜像服务器同步更新数据库。新目录名为:

>**【燎原-IV全开源工程】**

>内容包括:

>-高锰耐磨铸铁土法提纯工艺(含七地适应性调整方案)

>-九转冷锻台建造图纸(人力/畜力/水力三种驱动版本)

>-导气式自动机构模块化设计(兼容多种民用枪械平台)

>-基础弹药配方与装填指南(限12.7mm以下口径)

>-安全认证体系:三阶誓约制度说明

文件末尾附有一段语音留言,由老周亲自录制:

>“如果你正在听这段话,说明你已经找到了这条路。我不在乎你是谁,来自哪里,经历过什么。我只问你三个问题:

>你会用它杀人吗?

>你会为权力弯腰吗?

>你敢让下一代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若答案皆为‘否’,那么欢迎加入。

>火种不灭,因人心未冷。”

三天后,联合国武器管制委员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美方代表出示证据,称有至少四十个国家的民间组织下载并传播该开源包,部分已被用于武装地方自卫队。俄方代表则反驳,指出其中多项技术早已解禁,且内容不含核生化信息,依法无法定罪。中方代表始终保持沉默,直至会议结束。

而在地球另一端,小男孩坐在山巅,望着星空。他手里握着一支尚未命名的新枪原型,枪管上刻着一行小字:

>**“LF-IV?心火”**

他轻轻抚摸那行字,喃喃道:

“爷爷说,真正的武器,不是能打多远,而是能让多少人睡个安稳觉。”

远处,春耕结束的田野上,几台旧拖拉机正缓缓驶过。车斗里,农具之下,藏着刚刚封装完毕的二十支“燎原-IV”成品。它们将被送往西南山区,交给一群失去丈夫的母亲。她们要学会的第一课,不是射击,而是如何教会孩子分辨正义与暴行。

老周站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沉入山峦。

他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写进史书。

不会有纪念碑,不会有授勋仪式,也不会有英雄的名字被传颂。

但没关系。

因为每当有人拿起铁锤,蹲在炉火前琢磨一个零件的时候,

那团火,就已经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