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188章 部队集合惊动闫老西:咋这么多

第188章部队集合惊动闫老西:咋这么多人?(第1/2页)

与此同时。

晋绥军358团团部。

由于八路军各部正在秘密的调集部队,自然也就引起了楚云飞的注意。

“八路正在大规模调动部队,这是要干嘛??”

“具体不清楚,不过,八路人倒是挺多的。”

孙铭汇报道:“就拿新一团来说,短短几天,就集合了三四千人。”

“什么?”

三四千人?

楚云飞有些被吓到了。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苍云岭之战新一团才一千人左右,大战之后,只剩下几百人。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迅猛,八路发展部队的速度也太快了。”楚云飞感慨着。

孙铭继续说道:“之前八路正在执行化整为零发展策略,所以,他们的发展速度很快……”

“这次集合部队,从规模上来看,八路这次是要干票大的。”

“随时注意八路的动向……随时向我汇报!”

“是,团座!”

方立功提醒道:“团座,二战区长官有令……”

“我知道……”楚云飞显得有些不耐烦。

因为他知道,在闫老西在执行日军的指令,配合其“囚笼政策”,并参与对八路军的军事摩擦。

意图切断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

所以,晋绥军受日军指挥,在百团大战期间加强了对八路军的军事压力。

例如,晋绥军曾参与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试图切断八路军交通线。

以及多次制造摩擦事件,如袭击八路军根据地、扣押八路军干部等,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甚至,晋绥军还曾配合日军对八路军进行“扫荡”,并切断根据地物资供应线,间接削弱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

所以,楚云飞也从中看出了一些苗头,但内心极其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他一生追随的党国。

而现在,他更不愿意束手旁观,对八路不闻不问。

……

此时。

二战区长官部。

“长官,根据各方消息称,八路正在调动部队……”

“他们想干嘛?”

“还不清楚……”徐永昌:“从目前的情况看,八路看似在密谋一场大战。”

“八路就那么点人,掀不起风浪!”闫老西不以为然的。

此时,闫老西还不清楚,八路的强大将会是他遥不可及的存在。

太原失守后,山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山西一半土地都沦陷敌手,晋绥军也损失过半,旧政权几乎全部瘫痪。

闫老西元气大伤,此时他手里没有力量,只能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牺盟会上。

如果说以前是闫老西有意包庇八路在山西发展,等山西半壁江山都沦陷后,他对八路的发展近乎是纵容的姿态。

当时,华北地区政府机构中的人差不多跑光了,果党的政权机构也已经瘫痪了。

在许多小城镇,日伪政权还没有建立,政权出现了一段真空期。

此前我军派往山西各县的牺盟会特派员,直接扶正,瞬间就拿到了不少县、区、村的政权。

另外,我军还安排了一个县长培训班,选了40人特派员,直接培养成县长。

当然有些县长、团长的提名还是要经过闫老西同意的,可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就是走个流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8章部队集合惊动闫老西:咋这么多人?(第2/2页)

闫老西谁也靠不了,只能靠牺盟会,我军提名的人大多都通过了。

政权拿到了大半,新军的领导权也基本拿到了。

新军名义上是闫老西的部队,但部队的实际领导权却掌握在我军人手里。

新军兵力最多的时候,有50个团,主力部队超5万人,都快赶上八路军的编制了。

12月事变后,大部分的新军部队直接改旗易帜,在我军人的带领下,直接融入了八路军120师、129师的序列中。

八路军一口就吃成了胖子。

所以说,八路军的崛起,闫老西“难辞其咎”。

只是此时的他还没意识到不对劲。

等八路组织的百团战役展开后,闫老西将会感受到八路军的可怕。

……

另一边,里隆村。

八路总部机关。

参谋长汇报道:“首长,各部队已经完成了战前爆破器材、粮食等物资调配,并动员民众协助运输和情报收集。”

“由于日军封锁严密,我军主要依赖地方根据地自产补给,弹药仍面临短缺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军由于部队发展过快,战斗素养无法跟上……”

虽然,自1939年初开始,对部队扩充太快、装备缺乏有所察觉的八路军总部便连续发布了整军训令。

要求加强部队的正规建设,并积极提高各级干部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水平。

对于八路军士兵来说,其主要的作战技能包括投弹、射击和拼刺。

就投弹来说,由于八路军普遍缺乏重型武器装备,仅有的火炮也因为没有弹药补充而对实战无用。

至于射击来,对弹药的消耗量无疑是巨大的。

投弹可以用木制代替,射击却必须实弹才有训练的效果。

由于果党方面的克扣,配发下的弹药经常不足。

根据之前的统计,今年1、2月份八路军共消耗:步机枪弹4048500粒、迫击炮弹566颗、山炮弹78颗、手榴弹78500颗。

这让八路雪上加霜。

况且,为保证作战,即便打靶必须提供实弹,但却要严格分配。

这使得一般战士很难获得训练机会,其射击技术也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虽然,江晨上交了一批物资,但总不能临阵磨枪吧!

剩下的只有拼刺刀了。

就拼刺来讲,自红军时代开始就是我军的看家本领,但面对营养状况良好、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日军来说,大批老兵都难以招架,何况新兵蛋子呢?

一方免八路军士兵在体能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竟然连拼刺的刺刀都十分缺乏

刺刀并非简单的军工制造品,需要较好的钢材与锻造工艺。

因此,抗战初期,八路军刺刀的供给异常紧缺。

为了弥补短板,我军更是强调发挥投弹杀伤与近战肉搏的作战能力。

副总指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江晨的身上了!”

参谋长:“对了,首长,对于江晨的编制,我们应该给什么呢?”

“江晨有多少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