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379章 江晨根据地曝光,刷新岗村的认

第379章江晨根据地曝光,刷新岗村的认知:这怕是一个国家吧!(第1/2页)

此时。

岗村已经被筱冢义男的汇报疯狂刷新他对八路军的认知。

连零式战机都被击落了。

这太不可置信了。

零式战机,那是帝国航空兵的骄傲,竟然在对付一支“土八路”时被击落?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对八路军能力的理解范畴。

“司令官阁下,这个江晨经营的根据地,经过这半年的经营,尤其是融合了之前被他们占据的周边区域。”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里隆村为主的‘铁三角’防御体系。”

筱冢义男的描述充满了无力感:“他们自称此防御体系,可抵御十万雄兵。”

“虽然夸张,但其防御力确实超乎想象。”

他详细解释道:“这个‘铁三角’,内部地道、暗堡、明碉、雷区密布,交通壕连接各处制高点和支撑点,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兵力可以在内部快速机动支援。”

“外围设有大量的警戒哨和游击区,我们的大部队一旦进入,就会不断遭到小股精锐的袭扰和伏击,疲于奔命。”

“尤其是雪豹部队……”

“等我们主力抵达其核心防线前,早已成了疲敝之师。”

“还要面对他们以逸待劳的凶猛火力和坚固工事……”

“之前第五师团的失利,以及零式战机的损失,都与此防御体系有关。”

岗村久久无言,听筒里只有筱冢义男沉重的呼吸声。

他望着地图上那个被筱冢义男描述为“铁三角”的区域。

仿佛看到了一根深深扎入山西腹地的、难以拔除的钢铁毒刺。

一个原本小小的八路军连长,在半年时间里。

竟然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强悍军队、先进特战理念和铜墙铁壁般根据地的可怕对手。

这个江晨,究竟是何方神圣?

岗村心中第一次对山西的战局,产生了一种近乎失控的预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筱冢义男继续:“岗村阁下,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峻。”

“江晨根据地的防御,绝非‘铁三角’那么简单。”

“那根本是铜墙铁壁!”

“上次战斗,我们派出的三架零式战机执行侦察任务,飞抵根据地上空不到十分钟,就全部被击落了。”

岗村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急切:“筱冢君,你应该清楚零式的性能。”

“除非是遇到盟军最先进的防空武器,否则绝不可能被如此轻易击落!”

筱冢的声音里满是凝重:“根据战机残骸的弹痕分析,以及地面侦察兵传回的消息。”

“江晨的根据地部署了防空武器。”

“而能击落零式战机的,我反复推测,唯一的可能就是: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

岗村的声音瞬间带上了惊怒,听筒里甚至传来他猛地起身时。

就连椅子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

“你是说,江晨的手上有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

“筱冢君,你知道那是什么武器吗?”

“那不是普通的防空炮,是德军的王牌装备!”

岗村的情绪并非没有缘由。

88毫米高射炮作为德军在二战中的标志性武器。

其参数与性能足以让任何一支军队为之忌惮。

这款由克虏伯公司研制的高射炮,炮管长度达4.93米,口径88毫米。

炮身全重约5.5吨,需要十余名士兵协同操作。

其最大射程可达15.1公里,最大射高则能达到10.6公里。

远超当下绝大多数战机的飞行高度。

在射速上,它每分钟能发射15-20发炮弹。

搭配高爆弹时,弹头装药量可达0.84公斤。

一旦命中战机,足以瞬间将其撕成碎片。

更关键的是它的对空能力。

在欧洲战场,88毫米高射炮是盟军战机的噩梦。

自1940年德军入侵高卢鸡以来,这款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创下了惊人战绩。

据德军官方统计,截至1942年,88毫米高射炮累计击落盟军战机超过3000架。

其中包括美军的P-40战斗机、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等主力机型。

甚至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部队还将其平射用于反坦克作战。

击毁了数百辆英军坦克,可见其性能之全面、威力之强悍。

“阁下,我比任何人都清楚88毫米高射炮的价值。”

筱冢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且不说它的作战能力。”

“单是获取难度,就足以让任何一支非轴心**队望而却步。”

“这款高射炮是德军的核心装备,只优先供应给德军部队。”

“连我们陆军多次向日耳曼提出采购,都被以‘产能不足’为由拒绝。”

“想要搞到它,要么得通过极其隐秘的地下军火通道,付出的代价堪比等量的黄金。”

“要么就得从德军手中缴获。”

“但德军对这款炮的管控极为严格,战败时宁愿炸毁也不会留给敌人。”

“江晨一个八路军的根据地首领,他怎么可能搞到这种武器?”

“最关键的是,想要这种武器形成威慑力,一门还不行,还得多门!”

“江晨上哪搞这么多88毫米高射炮?”

电话那头的岗村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似乎在消化这个荒谬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过了许久,他才用带着疲惫的声音问道:“筱冢君,除了88毫米高射炮,你还有其他关于江晨的情报吗?”

“他的根据地,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消息,司令官阁下。”

筱冢的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被窗外的风声听去。

“据我们安插在八路军内部的眼线传回的消息,八路总部已经全部搬迁到江晨的根据地了。”

“纳尼?”

岗村的惊呼声再次响起,这次的震惊比听到88毫米高射炮时更甚。

“八路总部搬迁到江晨的根据地?”

“难道他们就不怕我们集中兵力进攻吗?”

“江晨的根据地真的这么安全,能让他们把总部都迁过去?”

“至少目前,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进攻的办法。”

筱冢无奈地说道:“我们的侦察兵多次试图渗透。”

“要么刚靠近根据地外围就被发现,要么根本找不到防御工事的薄弱点。”

“更让人意外的是,据不可靠消息称,江晨的根据地内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甚至设有专门的警察部门、经济局、粮食局、军校和医院。”

“警察部门?经济局?”

岗村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他从未想过,一个八路军的根据地会拥有如此“正规”的机构。

“这些部门能起到什么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9章江晨根据地曝光,刷新岗村的认知:这怕是一个国家吧!(第2/2页)

“难道不是装样子的摆设吗?”

“恐怕不是摆设,司令官阁下。”筱冢连忙解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我们的情报显示,江晨的警察局有专门的侦查队。”

“主要负责预防敌特渗透。”

“上个月我们派去的三名间谍,刚进入根据地就被警察局抓获,连情报都没来得及传递出去。”

“至于经济局,他们主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据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能生产农具、布匹,工具,半成品,收工,食品,粮油等。”

“甚至还发行了根据地自己的货币,与周边村镇的贸易也做得十分红火,完全不用依赖外部补给。”

“而且,他们还有粮食局。”

筱冢顿了顿,继续说道:“情报里提到,江晨的粮食局储存了足够根据地所有人吃半年的粮食,而且还在不断囤积。”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军校和医院。”

“军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学员不仅学习战术,还会学习文化知识。”

“据说毕业的学员战斗力远超普通士兵。”

“医院的设备更是完善,有专门的手术室、病房,甚至还有X光机这种只有大城市医院才有的设备。”

系统奖励的。

“更离谱的是,据逃出来的伪军说,江晨的医院里有‘青霉素’。”

“就是那种能治败血症、救人性命的神药!”

“青霉素?”

岗村的声音瞬间变调,像是被人狠狠踩了一脚:“你说的是那种在欧洲都供不应求,一支能卖到上千法郎的青霉素?”

“筱冢君,你知道1942年的青霉素意味着什么吗?”

岗村的激动并非没有道理。

1942年,青霉素刚刚进入量产阶段,但其产能极低。

全球范围内,青霉素的年产量不足100公斤,而且主要被盟军军方垄断,用于救治前线重伤士兵。

当时,一支青霉素(约10万单位)在黑市上的价格高达500美元。

相当于一名鹰酱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在欧洲,青霉素更是被称为“救命的黄金”。

许多士兵因为得不到青霉素,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就丧命。

日军虽然也在研究青霉素,但直到1942年,还没有掌握量产技术。

军队中几乎没有青霉素可用。

岗村清楚地记得,去年有一名少将因为作战时被流弹划伤,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

日军动用了所有资源。

甚至试图从瑞士走私青霉素,最终还是没能救活他。

而江晨一个八路军根据地,居然有青霉素?

这简直比拥有88毫米高射炮更让岗村难以置信。

“我当然知道青霉素的价值!”

岗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全世界都在抢着要的东西,江晨上哪弄的?”

“他难道有自己的制药厂?”

“这不可能!”

“就算是鹰酱的制药厂,也不可能轻易量产青霉素!”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司令官阁下。”

筱冢的声音里满是无奈:“但情报来源虽然不可靠,却有多个渠道都提到了青霉素,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岗村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握着听筒的手微微颤抖,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青霉素”“88毫米高射炮”“粮食”这些字眼。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等等,筱冢君,你刚刚说粮食局储存了半年的粮食?”

“江晨哪来这么多粮食?”

“1942年的华北,到处都在闹饥荒,别说储存粮食。”

“能让老百姓不饿死就不错了,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余粮?”

提到粮食,筱冢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阁下,您说得没错,1942年的粮食情况有多糟糕,我们都清楚。”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华北地区因为旱灾、蝗灾,加上我们的‘三光政策’,粮食减产超过七成。”

“和北、三东、和南等地,每个县每天都有至少几十人饿死。”

“就拿和南来说,截至上个月,饿死的已经超过百万。”

“路边的树皮、草根都被挖光,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我们自己的部队,有时候都得靠抢粮才能维持补给。”

“江晨却能储存半年的粮食,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但据我们从根据地周边农民口中得知,江晨研制出了一种‘杂交水稻’。”

筱冢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不得不信:“这种水稻的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司令官阁下,您没听错,是上千斤!”

“要知道,我们有最好的水稻品种,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华北地区的普通水稻,亩产甚至不到一百五十斤。”

“江晨的杂交水稻,亩产是普通水稻的六七倍!”

“有了这种水稻,他的根据地不仅不愁粮食吃,还能大量储存,甚至接济周边的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逃到他的根据地去。”

“至少在那里,能活下去。”

“亩产上千斤的杂交水稻?”

岗村彻底愣住了,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江晨这个名字一点点击碎。

他从事军事指挥几十年,见过无数强敌,却从未见过像江晨这样的对手。

有能击落零式战机的德式高射炮,有能救命的青霉素,还有能解决饥荒的杂交水稻。

不仅能建立铜墙铁壁般的防御,还能设立警察局、经济局、军校、医院。

把根据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能让八路总部心甘情愿地迁过去。

一个国家也不过如此嘛!

电话那头的岗村久久没有说话,指挥室里只剩下电流的滋滋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声音说道:“这个江晨……”

“为何这么厉害?”

“粮食、医药、武器、防御、治理……他居然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太厉害了……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筱冢握着听筒,也沉默了。

因为他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一支装备简陋、缺衣少食的“土八路”。

而是一个拥有完整体系、强大实力,甚至掌握着超越时代技术的可怕对手。

筱冢义男短暂的沉默后,继续说道:“司令官阁下,还有一个消息,我需要向你汇报。”

“根据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厂……”。

筱冢义男短暂的沉默后,继续说道:“司令官阁下,还有一个消息,我需要向你汇报。”

“根据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厂……”

“纳尼?”

岗村的脑子瞬间如五雷轰顶一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