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411章 惊动宝塔高层,总指挥最高奖励

第411章惊动宝塔高层,总指挥最高奖励!(第1/2页)

楚云飞放下报纸,接过命令,快速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摇了摇头,苦笑道:“闫长官还真是执着。”

“怎么了,团座?”方立功连忙问道

“闫长官命令咱们358团立即向武乡、榆社方向推进,夺取日军据点,同时……”

楚云飞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无奈:“让我再去说服江晨加入果党,还说要是办不成,就别回去见他了。”

方立功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这……这不是为难人吗?”

“上次咱们去见江晨,人家态度多坚决啊。”

“说什么‘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不会为了名利加入果党’。”

“现在人家刚拿下太原,受老百姓爱戴,威望正高,怎么可能会加入咱们?”

“闫长官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是啊。”孙铭也附和道:“江晨现在可是全国闻名的抗日英雄,要是加入果党,岂不是落人口实?”

“他肯定不会干的。”

楚云飞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说服江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闫老西的命令又不能违抗。

而且,他心里也确实有些想去太原看看。

自从太原被日军占领后,他就再也没回过那里。

也不知道如今的太原变成了什么样子。

过了一会儿,楚云飞抬起头,眼神里有了决定:“也罢,去试试也无妨。”

“反正咱们也要向武乡推进,顺路去太原见见江晨,就当是联络友军感情。”

此刻,楚云飞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向往:“好久没回太原了,也不知道太原在小鬼子的管理下,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正好借此机会去看看,看看那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

方立功看着楚云飞,心里明白他其实是想去太原看看。

而不是真的抱有说服江晨的希望。

方立功叹了口气:“团座,那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一早。”

楚云飞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沁源到太原的路线上点了点,“让部队先做好出发准备。”

“我带一个警卫排,先去太原见江晨,你们随后率大部队向武乡推进。”

“记住,路上要小心,日军现在肯定因为太原失守而加强了戒备,别中了他们的埋伏。”

“是,团座!”

方立功和孙铭同时敬礼。

此时,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可屋里的炭火却似乎更旺了些。

楚云飞看着地图上太原的位置,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知道这次去太原会遇到什么,也不知道江晨会不会见他。

但他知道,这次太原之行,注定会改变很多事情。

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整个山西的抗日局势。

而此时的太原城里,江晨正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熙熙攘攘的百姓。

孩子们在街道上奔跑嬉戏,商贩们开始摆摊叫卖,老人们坐在墙角晒太阳,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

江晨知道,这平静的背后,是无数八路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

他眼神坚定。

绝不会让太原再落入日军手中,更不会让老百姓再遭受苦难。

至于闫老西和常凯申的算计,他早已了然于胸。

只是他不知道,楚云飞这次来太原,将会彻底改变整个晋绥军的格局。

……

此时。

八路总部。

“什么?江晨真的拿下太原了?”

副总指挥猛地从木椅上直起身,平日里总是沉稳如山的眼神,此刻竟盛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涛骇浪。

太原城高墙厚,日军驻有精锐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

还有伪绥靖军三个师协同防守,此前总部制定的作战计划里。

最快也得两个月才能对太原形成合围。

谁能想到江晨和李云龙居然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站在一旁的参谋长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没错!电报是江晨部参谋处直接发过来的,核对过三次密码,千真万确!”

“三天,就三天啊!”

参谋长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当初江晨提出要‘掏心战术’直取太原。”

“我还担心他兵力不足、后勤跟不上。”

“现在看来,是我老眼昏花,把这小子的本事看浅了!”

作战科科长凑过来,指着地图上太原周边的标记,语气里满是惊叹:“您看这部署。”

“江晨先是让李云龙带新一团佯攻晋祠,把日军的注意力引到西南方向。”

“自己则亲率独立纵队的主力,借着吕梁山的夜雾,绕到太原北郊的阳曲镇,打掉了日军的弹药库和兵站。”

“最绝的是,他还派了雪豹特战队伪装成伪警察,混进城里策应。”

“等到日军发现上当的时候,独立纵队的冲锋号都已经在太原城头吹响了!”

“这战术,简直是把‘声东击西’和‘里应外合’玩到了极致!”

“何止是战术高超啊!”政治部主任放下手里的搪瓷缸,声音洪亮:“江晨这小子,不仅会打仗,还懂人心。”

“电报里说,他进城后第一时间就开仓放粮,安抚百姓,还组织战士帮老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子。”

太原百姓现在都拿着自家的窝头、咸菜往部队里送,都说八路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这样的指挥员,能不得人心?能打不赢仗?”

“哈哈,这不是江晨的常规操作吗?”

几位参谋你一言我一语。

副总指挥脸上的震惊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欣慰的笑容。

他拿起电报又看了一遍,嘴角忍不住上扬:“江晨这孩子,就是个敢打敢冲的愣头青。”

“现在越来越沉稳,指挥越来越有章法了。”

“有这样的年轻将领,是我八路军之幸,是老百姓之幸啊!”

就在这时。

窑洞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宣传部长手里举着几张报纸,脚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首长!各位首长!”

“好消息!”

“江晨收复太原的事,全国各大报纸都登头条了!”

“您快看看!”

副总指挥连忙伸手:“拿来我看看!”

他接过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华日报》的头版标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1章惊动宝塔高层,总指挥最高奖励!(第2/2页)

“八路军三日光复太原,江晨将军勇破敌巢”。

标题用粗黑的宋体字印着,格外醒目。

正文里写道:“太原乃华北军事重镇,日军盘踞三载有余,凭坚城顽抗。”

“江晨将军临危受命,率部疾驰,以雷霆之势突破敌防,三日之内克复名城。”

“其战术之精妙,指挥之果敢,堪称抗日战场之典范。”

“八路军此举,不仅打破了日军‘华北堡垒不可破’的吹嘘。”

“更向全国人民证明,龙**队有能力、有决心将侵略者赶出家园!”

“再看这份《大公报》!”

宣传部长又递过一:“他们虽然立场中立,但这次也对江晨赞不绝口。”

“‘江晨部以劣势兵力攻坚,竟能速战速决,其麾下将士奋勇争先,牺牲在所不辞,实乃中华民族之脊梁。”

“太原光复,不仅振奋军心,更让沦陷区百姓看到希望。”

“如此战绩,当为全国抗日军队之表率’。”

作战科科长拿起一张上海出版的《申报》,念出其中一段:“‘自抗战以来,华北战场多有胶着,日军常以‘扫荡’之名残害百姓。”

“八路军却始终活跃在敌后,屡创佳绩。”

“此次江晨将军收复太原,更是创下敌后作战之奇迹。”

“观其部署,知己知彼,攻防有度,非有卓越军事才能者不能为。”

“愿全**队皆能效仿八路军,同心同德,共御外侮’!”

“还有各地的民众团体!”

宣传部长补充道:“北平的学生联合会发来电报,说要组织募捐,支援江晨部。”

“魔都的工商界也表示,会通过地下渠道给八路军运送药品和布匹。”

“就连山城的一些民主人士,都在报纸上撰文,称赞八路军‘为抗日立下不世之功’。”

副总指挥看着报纸上的字字句句,又听着宣传部长的汇报,眼眶微微发热。

他想起这几年八路军顶着“游而不击”的污蔑。

在敌后艰苦作战,多少战士埋骨荒野,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如今终于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八路军的担当。

副总指挥抬手抹了抹眼角,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笑容:“好啊,好啊!”

“全国人民都在支持我们,这比什么都重要!”

“江晨和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

参谋长也感慨道:“以前果党那边总有人造谣,说我们八路军‘躲在后方,不打日军’。”

“现在太原光复的消息一出来,这些谎言不攻自破!”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真抗日,谁在假抗日,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129师师长忽然开口,语气沉稳:“首长,现在高兴还太早。”

江晨虽然收复了太原,但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电报里说,他已经以太原为中心,构筑了三层防御体系。”

“外围以阳曲、榆次、交城为据点,部署了骑兵连和迫击炮排,负责警戒和迟滞日军援军。”

“中层在太原城郊的小店、晋祠一带,挖掘了战壕和防空洞,安排了主力部队驻守。”

“内层则利用太原城墙,加固了城门和碉堡,还组织了百姓联防队,协助部队防守。”

“但即便如此,日军要是从华北各地调集兵力反扑,江晨的压力可不小啊!”

这话一出,窑洞里的气氛顿时冷静了下来。

副总指挥眉头紧锁,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太原周边的城镇上滑动:“日军在华北有多个师团。”

“要是他们集中兵力报复,江晨手里只有独立纵队和李云龙的新一团,总共不到五万人,确实难以长期坚守。”

“可要是撤离,刚刚收复的太原又要落入日军手中,战士们的牺牲就白费了,百姓们也会失望啊!”

参谋长也面露难色:“是啊,死守不是办法,撤离又不甘心。”

“要是继续进攻,扩大战果。”

“江晨的部队刚经历过攻坚战,伤亡不小,后勤也跟不上,恐怕难以支撑。”

“这可真是个两难的选择啊!”

几位将领围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谁都知道,接下来的决策至关重要。

不仅关系到太原的安危,更关系到整个华北敌后战场的局势。

就在这时,指挥部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另外一名通讯兵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快步走进来,敬礼道:“报告首长!山城方面发来急电,常凯申的嘉奖令!”

“哦?常凯申还会给我们发嘉奖令?”

副总指挥有些意外,接过电报看了起来。

只见电报上写道:“太原光复,乃抗日之重大胜利,江晨部将士奋勇杀敌,殊堪嘉奖。”

“望八路军继续努力,为国家民族多建功。”

看完电报,参谋长忍不住冷笑一声:“就这?”

“几句空话就想打发我们?”

“江晨部打太原,牺牲了多少战士,消耗了多少弹药?”

“他一句不提补给,连个正式的勋章都没有,这不是恶心人吗?”

“这嘉奖令,不要也罢!

“常凯申,向来都是这样。”

副总指挥把电报放在桌上,语气平静,“他怕我们八路军壮大,怕我们在敌后站稳脚跟,所以总是明里暗里打压我们。”

“不发军费,不给弹药,还常常把日军的‘扫荡’目标引向我们的根据地,想借日本人的手削弱我们。”

“这次发嘉奖令,不过是做给全国人民看的,让大家觉得他‘一视同仁’。”

“其实心里早就把我们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政治部主任也气愤地说:“上次百团大战后,我们歼灭了那么多日军。”

“他也是只发了个口头嘉奖,转头就下令封锁我们的补给。”

“这次太原光复,他肯定又在背后琢磨着怎么给我们使绊子了!”

众人纷纷叹息,对常凯申的虚伪和算计早已习以为常。

只是想到江晨和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心里难免有些憋屈。

就在这时,通讯兵又一次跑了进来。

这次他的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手里的电报都在微微颤抖:“报告首长!宝塔来电!”

是总指挥亲自签发的嘉奖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