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209章 205.一鱼多吃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209章 205.一鱼多吃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3 04:45:03 来源:源1

第209章205.一鱼多吃

一般而言,除非大江和鄱阳大泽水域本身发生巨大变化,否则一条没有偷工减料,设计精良的堤坝该可支持很久,造福沿岸百姓多年。

而宋氏营造的这条宋公堤,长则几十年,短则十几年甚至几年光景,便要重修一次。

看起来,倒是颇为慷慨,为造福桑梓不计人力物力。

但现在看来,宋公堤多少年翻新一次,基本上取决于宋氏一族多少年出一位修成七枚「仁」之玉璧的儒家武道强者。

鉴于七枚「仁」之玉璧至少也要三品大宗师才能修成,宋氏一族虽然凝聚文脉人才辈出,但想要新崛起一位,亦需要时间积累,所以这宋公堤总算不至于每年都上演一次决堤的戏码。

需要夸他们吗?

徐永生面无表情看着眼前忙碌的宋显成等人。

先前他个人觉得湖堤设计有问题,还不好下定论。

客观设计有误,可能是能力问题,未必是主观故意,虽然徐永生不觉得宋氏这麽多年下来会一直没人察觉其中谬误,但万一呢?

现在却可以肯定了,根本就是故意的。

知道了这一点,他就难免要开始以更大恶意揣测宋氏众人了。

护堤决口,造成水灾,不要紧,正好方便宋氏善人们施粥赈灾,施医赠药。

这些是儒家第一层丶第二层「仁」相关的历练。

水灾来了,宋氏善人们还可以救人于水火中,亦或者危难来临之际不舍同伴。

这些是儒家第二层丶第三层「义」相关的历练。

水灾影响下,地形改变了,宋氏可以让新成长起来的子侄辈们丈量河湖绘制新的地图。

这是儒家第三层「智」相关的历练。

有死难百姓,宋氏子弟可以写祭文安抚亡魂。

这是儒家第五层「仁」相关的历练。

安抚三千亡魂的要求并不必须是一次性完成,可以陆续积累,达到总数三千即可。

宋敏宜逃亡了,馀下其他有第五枚「仁」之玉璧历练需求的宋氏子弟,说不定还可以庆幸,少了个竞争者。

遭灾丶救灾,当然也会有不少损失。

作为江州坐地虎,这一带最大的地主和庄园主,水灾来临宋氏同样有损失。

救灾赈灾亦是大笔支出。

但是·—.

水灾过后,以及重新修湖堤之后,可能形成大量的无主之地。

不难想像,这些土地将来都会大量流入宋氏之手。

哪怕没有宋氏儒家武者完成各种历练带来的收获,只是未来几年休养生息间,这些肥沃起来的无主之地,就可以帮助宋氏大规模回血。

综合看下来,标准的一鱼多吃。

可以说是吃到极致了,连鱼鳞都不舍得丢。

把目光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更是持续可循环收割。

徐永生默默看着这一切,久久不语。

他没有立刻针对眼前的宋显成等人动手,而是将视线朝西边,朝江州治所浔阳县的方向望去,

朝江州城望去。

朝宋氏一族的祖地方向望去。

看了良久后,徐永生面无表情收回视线,重新看着眼前忙碌的宋显成等人。

他们在湖边水中埋入九根木桩的同时,又在湖边紫松林里,完成一番布置。

儒家典仪的核心,乃是一口大鼎。

鼎下不生火,当前只是静置。

宋显成吩附同族兄弟子侄,分批轮班在这里守候,等待祖地长辈那边的传令。

徐永生默默看着。

正如先前一个宋氏子弟所提出的疑问。

湖堤今年夏汛中,本就已经出现损毁,到了该维修的时候。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布置典仪,可能引发更大的山河变动,彻底毁堤,造成更大水患?

如果说是有更多宋氏子弟,需要完成相对更基础的儒家历练,需要更多灾民来让他们「行善施救」,一来类似规模不好人为控制,二来他们眼下还在跟岭南节度使府打扯皮官司,当前不是节外生枝的好时机。

徐永生更倾向于他们是在给某些敌人挖坑宋氏设置的儒家典仪,可能不止鄱阳大泽湖边这一个地方。

他们打的主意,更可能是多点联动,牵扯江州附近大片山川,甚至动荡大江,从而形成龙蛇起陆,山川翻覆的巨大变化,届时形成地利主场优势,来对付敌人。

但是,对付谁呢?

岭南节度使容州郡王穆庭,并没有来江州。

他身为坐镇边疆的一镇节度,如不奉旨,等闲不能离开岭南之地。

而且穆庭手头捏着一堆活口,跟江州宋氏这场扯皮官司,他稳占上风。

乾皇不发话,穆庭自然不可能北上直接攻打江州宋氏祖地,宋氏做迎战准备,针对不到穆庭。

隔着鄱阳大泽的道门南宗,也不像宋氏目标。

双方一在鄱阳西北一在鄱阳东南,都属于坐地虎。

正常情况下,他们彼此对上,谁都借不到鄱阳大泽的地利优势。

道家南宗山门基业稳固,眼前双方剑拔弩张严阵以待,似高谊那等老狐狸,不至于给宋氏利用山川地利的可趁之机。

至于越氏,当前同样没有大规模动手的意思,只是和穆庭联合起来跟宋氏打嘴仗,一点一点放血割肉。

所以徐永生授了授最近听到的消息丶传闻,着眼点放在了另一方面:

即将到来的八月初五千秋节。

宋氏预计在千秋节向乾皇献礼上贡。

这当中,会不会有什麽蹊跷?

算算日子,他们要赶在千秋节之前抵达关中帝京,最近就应该出发上路了徐永生收敛自己发散的思维,再观察一下宋显成等人在鄱阳大泽湖边布置的典仪,然后离开。

他开始顺着鄱阳大泽和江州宋氏祖地之间的直线,往回行走。

徐永生倒没打算直奔宋氏祖地而去。

他心念动处,脑海中神秘书册翻开。

神兵图上,闪动光辉的三尖两刃刀,变作灵气缭绕流转的李二郎山河剑。

下一刻,李二郎山河剑由虚转实,从图画上直接来到现实中。

徐永生手掌捞着沉甸甸的李二郎山河剑,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在飞快流逝。

他没有使用佩韦自缓,而是摇动新入手的白玉旗。

白玉旗摇晃间,当即聚引大量灵气,向徐永生汇聚。

虽然不能直接让徐永生的神魂变得更加坚韧厚重,但大量灵气滋养下,徐永生的「礼」之编钟更加活跃,不断滋养恢复他损耗的精神。

他此刻没有当真挥出李二郎山河剑,甚至在努力压制剑意,免得一不留神就先一步影响了附近地脉灵气。

这一刻的徐永生,同去年冬至时在东都探查灵气走向一样,更多是在把握当前江州一带的灵气脉络。

重点在于,找出宋氏家族当前所布置典仪的灵气脉络。

虽然紫松林那边宋显成等人还没有正式动手,但他们已经做好准备。

别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多节点。

这些节点哪怕当前都处于沉寂中,但脉络已经隐约有迹可循。

徐永生当下在找的,便是这样一条「线」或者一张「网」。

以徐永生本人现在的修为境界,想做到这一点没什麽希望。

甚至更高境界的强者,在典仪没有正式发动之前,各节点皆沉寂的情况下,也很难觉察其中脉络。

但李二郎山河剑可以。

不当真以此剑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又有白玉旗相助,徐永生可以坚持很久。

月落星沉,朝阳升起,并渐渐升上中天经过一番努力,中途还休息几次,第二天徐永生终于渐渐把握到一些关键节点所在。

但他没有立刻下手。

相反,徐永生耐下性子,挑选了一个位于宋氏祖地和当前地脉节点之间的位置,然后静静休养精神,安心等待。

他打算等等看,等到宋氏一族想要对付的敌人正式出现,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对方等的敌人够强大,能尽可能牵扯宋氏注意力,令宋氏祖地出现破绽和机会的话徐某人想要直接给宋氏一下狠的。

届时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全一锅端,什麽都解决了,鄱阳大泽沿岸还有大江沿岸也不用担心宋氏的典仪会引发更大水灾。

如果宋氏祖地这里没有机会,徐永生也不强求,届时李二郎山河剑就瞄准刚才确定的地脉节点来一下,只破了对方的儒家典仪。

会不会坏了宋氏迎敌的事另说,但可以阻止他们动荡山河令鄱阳大泽湖堤彻底毁损的典仪,遏止更大水灾来临。

算计好位置后,徐永生不急不躁,自己安静养精蓄锐。

江州城外,浔阳县内,宋氏祖地仿佛整片乡野都是片片庄园相连,朱门碧瓦,门第高耸。

虽然不及江州城那般繁华,人流如织,但这里面积仿佛更大,田间庄园,灵秀孕育,夹于大江和庐山之间,独占华美。

不过,作为宋氏一族当代家主,宋伯礼负手立在庐山脚下,眺望西北方向,神情肃穆,全无得意之情。

在他身旁,站着一个四旬左右年纪的中年男子,乃是其长子宋世修。

宋世修是宋敏宜亲生兄长,也基本已经确定将是宋氏一族下任族长,修为实力更在宋敏宜之上父子二人当前都肃立不语,目视远方。

直到一个看上去精神翼砾,但外貌年龄至少在七十以上的老者前来,宋伯礼父子才齐齐收回视线,迎上前同老者见礼。

「叔父。」身为家主的宋伯礼,面对这老者也执子侄礼仪。

对方是宋氏一族上一辈族老,名叫宋诚,三品境界的儒家大宗师。

以年岁论,宋诚已经颇高,好在他主修儒家五常之礼,有多层「礼」之编钟支持下,身体状态和精力实力都保存得相当好。

来到宋伯礼父子面前,宋诚徐徐说道:「各个方向,都已经准备妥当。」

「接下来,这边就有劳叔父了。」宋伯礼轻声说道,

宋诚颌首:「事关重大,自当尽力而为。」

宋伯礼于是转头向其子宋世修吩附道:「那麽,就由你携带那幅南朝玉画出发。」

宋诚叮嘱:「多加小心。」

宋世修应诺:「请父亲和叔祖放心,世修省得。」

又过一夜。

第二天,以三品大宗师宋世修为首,一队车马押送此番给乾皇贺寿的礼物,离开宋氏祖地,在江州城乘船,逆大江而上,先走水路,前往关中帝京。

船行江上,离开江州水段。

入夜后,渐渐来到江夏一带。

江南两大世家,楚氏雄踞荆囊,宋氏占据江州。

中间的江夏水段算是将双方隔开,因此井水不犯河水,而没有大规模坐地虎的情况下,江夏主要是大乾朝廷掌控。

不过一般而言,此地没有强力的驻军。

宋世修一行没有夜里行船,在抵达江夏后停下休整补给。

不过念着此行事关重大,船队以宋世修为首的众人,基本都宿在船上,没有入江夏城寻欢作乐。

只是夜间当晚,一直警惕的宋世修,忽然察觉到什麽。

他推开船舱窗户向外望去,顿时发现夜里天空暗得不正常。

虽是黑夜,但此刻的夜晚仿佛浓墨一般,远远望去甚至有黏稠的感觉。

那是夜空中,突然出现大量黑雾。

江夏周围的陆地,更是微微摇晃,有地震之感。

黑天蛇。

地。

宋世修深吸一口气,视线望向远方黑暗的天际深处,就见有众多生着四翼乃至于六翼的巨大黑蛇,从黑雾中现身。

其中一头最大的一头六翼黑天蛇背上,赫然立着一个身着黑袍的高大中年男子,其人背负双手,面无表情,目光直勾勾盯着停靠岸边的宋家船队。

隐武帝,秦武。

「那幅南朝玉画交出来。」他现身后不多话,径自说道。

玉画在船上,他可以肯定。

不过,船上还藏了其他人。

「宋伯礼,别躲了。」秦武平静说道。

就在宋世修身旁,其父宋伯礼现身,仰望上空:「这玉画,当真把你引来了。」

说话同时,他双掌向前推。

大量江水倒卷而起,直冲上天。

秦武随手一掌,便把水势压住。

但在宋伯礼控制下,水势源源不断。

其子宋世修则就在大船上开展早就蓄势待发的典仪。

以江夏为龙头,一线延伸下去,多点响应,直到位于江州的宋氏祖地,再到庐山,最后延伸到鄱阳大泽内,形成龙尾。

龙尾甩动,湖水顿时开始更加澎湃。

乡野间,默默闭目养神的徐永生,这时骤然睁开双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