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895章 这个真不懂啊!

朕就是万历帝 第895章 这个真不懂啊!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895章这个真不懂啊!

李三才看过电报内容,接着石星的话说:「抚台,国朝丁忧制度,隆庆年间就改了,改为百日守孝。

此制遵循十几年,早成定制。而今有人拿此事做文章,抚台,醉翁之意不在酒。」

煤油灯灯火明亮,照亮了大半间房间。

石星点点头,微闭着眼睛,大半个身子往后一靠,身子还在明亮处,脸却在阴影里若隐若现。

「皇上定的规矩。三相任期为两届十年。

掐指一算,十年过去了,张相执掌内阁,已有十年了。

醉翁之意,太明白了。图穷匕现啊!」

李三才迟疑地说:「这些人是不是太急?」

石星淡淡一笑:「未雨绸缪,什麽时候都不急。

争权夺利,怎麽会不急?

不把水搅浑,这些人怎麽好乱中捞好处?」

李三才一愣:「抚台,把水搅浑,你是说那些人…」

石星瞥了他一眼,「怎麽,道甫,你以为跳出来的那些人,是什麽人?」

李三才老实地回答:「抚台,卑职以为是滦沪那些人。」

李三才指的是新党奋进派。

石星摇了摇头:「未来十年朝堂和地方的安排,皇上早就做了安排。这一两年跟诸位臣工沟通交底,大家都心照不宣,达成了默契。

这个时候跳出来,是嫌碗里的肉不够,还是想把手里端着的碗砸了?」

是啊,皇上跟大家达成默契的规则都敢不遵守,贸然想把局势搅浑,好趁乱多捞好处,依照皇上的脾气,直接把你们的碗都砸了,不要说肉,残羹剩渣都不给你留。

想起皇上的脾性和手段,李三才不由打了个寒战。

「抚台,既然大家都不会如此不智,那是谁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跳出来?」

是啊,现在朝堂地方多是新党两派,既然皇上跟大家说得很清楚,众人又都知道他的脾性,谁还吃饱了撑的跳出来惹事?

石星沉默了一会,「本官也不是很清楚。但本官知道,而今朝堂上,虽然新党一家独大,可一党分两派,互相之间的矛盾不少。

而且新党之外,还有其它势力,说不好,不好说。」

李三才脑海里想过几个人的名字。

想不到才安稳几年,朝堂上又要起风波了。

不过想想也是,今年是万历十年,到了皇上说的换届之时。

这次通政司奉诏召集资政大夫,以及朝议大夫召开资政局全体会议,以及朝议局全体会议,十有**就是商定下一届内阁六部丶戎政府五府以及都察院堂官人选,更重要的是旧的资政学士和朝议大夫致仕后,钦点哪些人补上新的资政学士和朝议大夫。

这样的大事面前,起风波是正常,不起才是不正常!

李三才小心问:「抚台,那我们如何应对?」

他身为石星的令史,位置关键,必须知道石星明确的态度,这样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才好把握尺寸。

石星悠然地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三才马上明白了,抚台果真是要接徐渭的三边总督一职,镇守边镇。

好,这样既能建功立业,积累资历,又能远离朝堂上的漩涡纷争,这样最好不过!

「学生明白了。」

「道甫,天色晚了,你回去休息。明天替我安排一下,本抚要与沈千鹤和王明受,还有王虎臣细谈。」

「卑职已经把三人安排在迎宾馆,离抚台衙门非常近。

明早卑职就去迎宾馆,把三人请来抚台衙门。」

石星满意地点点头。

等了三天,陕甘总督徐贞明带着陕甘总督长史李治彬丶令史熊维膏赶到。

石星带着西安城文武官员,布政使丶左右参议丶参政丶按察使丶副使丶兵备使丶副使丶西安郡郡守丶长安万年知县,以及陕西巡抚长史袁咸安,大大小小二十多位,出西安城西门相迎。

当晚,徐贞明在下榻的迎宾馆会见了沈万象丶王用汲和王逢猛。

第二天一早,徐贞明丶石星与沈万象三人,连同各自的随员,坐上了加挂的卧铺车厢,沿着郑西线直奔郑州。

这天中午,大家聚在餐车里,边吃午餐边聊着天。

「徐督,石抚台,学生出使海外五年,回来后大明又有许多变化。

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王用汲接着说:「我们前日看《雍秦政报》,看到有报导写着,据广州电,东吁国莽氏东窜暹罗密林,被多支特遣队紧追不舍,无奈仓皇南逃三宝半岛,被海军陆战队第十师第五团伏击于槟城以西一百二十里。

莽应龙及其子莽应里等人毙命.

学生和千鹤看此事发生在十天前,怎麽这麽快就传到西安,还刊登在《雍秦政报》上。」

石星哈哈一笑:「当然是靠的电报。莽氏父子毙命的消息,是先传到三宝半岛的三宝港(马六甲)。

那里是朱雀第三分舰队驻地,应该有大功率无线电报机,直接通过无线电传到广州。广州电报局再传到京师。

戎政府收到电报后,禀到西苑御前,估计不用半天时间。

御览后在戎政府转了三天,就公布于世,通政司通过京师电报局传遍各省电报局,十天时间,差不多了。」

沈万象和王用汲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的苦笑。

无线电和电报局又是个什麽玩意!

出使海外五年,一回来发现自己落伍于大明的新时代!

看到两人脸上的疑惑,石星一摊双手,「这个我也不懂,没法给你解释。」

徐贞明在一旁说:「熊令史,你是万历大学理工学院毕业的,还在钦天监实习过,电报和无线电懂吗?」

他的令史熊维膏坐在另一桌,连忙起身答道:「回徐督的话,下官略懂一些,试着给沈正使和王副使解释一下。」

「谢过熊令史。」

沈万象和王用汲打听过,熊维膏是嘉靖朝吏部尚书熊浃之孙。

熊浃熊尚书曾经对徐贞明之父徐九思有提携庇护的大恩。

徐九思曾经做过句容县知县丶工部主事和郎中丶高州知府,官职不高,又早在嘉靖三十五年,被严党党羽赵文华和吴鹏构陷去职。

但是他刚正廉洁丶爱民如子,同时革除弊政丶治理河道丶兴修水利,备受朝野士林称赞,名气很大。

现年八十五岁,身体硬朗,在家中养老。

熊维膏轻轻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口说。

「无线电和电报,都是少府监第六局研制出来的,用的是电磁学原理。

电学和电磁学原理是学究天人的皇上在万历初年提出。

第六局的研究员和工程师按照皇上的指导,研制出相关仪器和设备,验证了电学和电磁学原理。

其中电学第一定律(欧姆定律)丶第二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丶第三定律(瓦特定律),以及电磁学三大定律(库仑定律丶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全部验证无误。

而后又完善了皇上制定的电压丶电流丶频率丶磁场强度等电学和电磁学定义和单位.

这些是学生在钦天监实习时,有第六局科学家来培训讲课,听到的一些概念名词。

具体是怎麽样,学生也不大清楚,只是知道有了这些,第六局的研究员和工程师,才研制出交直流发电机丶电报机和无线电。

所以学生无法再深入地向沈正使丶王副使做解释。」

沈万象和王用汲连连摆手,「不用解释了,解释了我们也听不懂,知道个大概意思就好。」

熊维膏继续说:「学生在万历大学理工学院的一位授课教授,是第六局的研究员,正好负责发电机外围设备的研制。

学生在钦天监实习时,被教授抽调过去,临时帮了五个月的忙。

第六局最先研制出来的是发电机。先是直流发电机,据说是万历二年研制出来的。

只是此物发明出来后,外围设备又折腾了两年多,一直到到万历五年,才算完善,能够实用。同时又发明了交流发电机。

听我的那位授课教授说,因为化工研究院突破了三酸一硷,许多催化剂被研制出来,新型材料也能被顺利冶炼出来。

有了新材料,发电机才会有了巨大的突破。」

沈万象和王用汲对视一眼,又是三酸一硷!

至于无线电和电报机,我在第六局临时帮忙时,跟几位学长在食堂吃饭,听他们随口聊起过。

两者的原理差不多,一个不用电线,一个用电线。

皇上把原理讲了出来,可是实际研发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后有位叫鲁成科的学长,发明了一个鲁成科线圈。还有一位戈向阳的学长,发明了向阳火花机。

进而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使得电报机和无线电的研发一下子获得巨大的突破。

还有化学研究院发明了铅酸电池,确保了供电的稳定.

此外还有变压器,可以方便交流电输送.

第六局按照皇上的要求,开始研发什麽真空管」

「熊令史。」徐贞明开口打断了正讲得兴致勃勃的熊维膏,「你解释的很清楚了,喝口水,吃点东西。」

熊维膏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额头上冒出白毛汗。

刚才讲得一时兴起,该说的不该说的,脱口而出了。要是违反了保密条例,自己仕途就全完了。

徐督及时打断自己的话,是对自己的保护。

「是徐督。」熊维膏感激地应了一句,低着头喝起碗里的汤。

「据我所知,」徐贞明不动声色地接过熊维膏的话题,「无线电报机年初才研制出来,能隔着上千公里传递消息。但数量很少,目前只有部分驻外舰队,以及陆军玄谦都司丶云贵总督丶乌斯藏宣政司配置了大约不到十台。

有线电报机就相对普及,它传递消息的电线和电线杆,就架在铁路边上。铁路修到哪里,电报线就架到那里。

京九铁路才修到汉口,长江南边的武广线还在湖北丶湖南和广东分段施工,但电报线今年六月就全线架通。

广州的电报传到武昌,要派人把电报内容用船渡江,传到汉口,再通过汉口电报局发出去。

长江,我们暂时还奈何不了它啊!」

车窗外传来一声呜呜的长鸣声,长长的火车正在向左拐弯。

透过左边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前进一型火车头,吐着一团又一团的黑烟,拉着一节又一节的车厢,组成一条钢铁长龙,在关中大地上疾驰。

长鸣声在古老的八百里秦川上回响,悠悠荡荡地飘荡着,飘过始皇陵,飘过茂陵和昭陵,飘过五陵原丶阿房宫丶未央宫和大明宫旧址。

铁路两边的沟渠纵横,良田连陌,弯腰辛勤耕种的百姓们直起腰,拄着锄头等工具,看着飞驰而过的火车。

他们脸上的皱纹如秦川一样,他们眼里的神情如黄河一般,而他们注视的火车向着东方,奔着朝阳疾驰而去,就像一条长龙,从关中腾飞,在万丈朝霞中向着东方红日飞去。

沈万象笃定地说:「徐督,我们已经征服了雪域高原,征服了沙碛荒原,征服四洋七海,相信不远的一天,我们能够征服长江!」

徐贞明和石星看了沈万象一眼,年轻的脸上满是寒暑风霜留下的黝黑印记。

「昨晚收到新明通讯社天津站通过电报局刊发的明电,云阳号丶隆德号丶锦鲤号昨日中午抵达直沽港。

大明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顺利完成。」

除去提前回国的木槿花号和棠湖号,沈万象和王用汲没有听到百里洲号和细犬号,或许这就是时代前进需要付出的代价。

徐贞明看着沈万象和王用汲,继续说:「我信,不远将来的一天,我们能够征服长江,就像征服世界任何地方一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