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10章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10章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簡繁轉換
作者:岭南小后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03:50:42 来源:源1

第10章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第1/2页)

作者君郑重声明:

从本章开始,会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名字的错别字,请各位读者老爷见谅。不写错别字发不出来呢,没办法,已经修改了很多很多次了。它们说我过度娱乐化解读.....哎,伤脑经。

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泰晤士河畔的雾气还未散尽,威斯敏斯特宫的钟声已经敲响十下。

伦敦唐宁街十号门前,黑压压的记者群中不时爆发出刺眼的镁光,将内维而·张伯伦那张戴着圆框眼镜的脸映得惨白。这位新上任的首相站在红木演讲台前,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胸前的怀表链,用他那特有的伯明翰口音宣布着“我们时代的和平“。

七月的华北平原燥热难耐,暂七十二师驻地的杨树上,知了的嘶鸣声撕扯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士兵们三三两两躲在树荫下,光着膀子擦拭枪械,汗珠砸在滚烫的枪管上,立刻腾起一缕白烟。

炊事班的老王头蹲在灶台边,用蒲扇拼命扇着火,蒸笼里飘出的馒头香气混着汗臭味,在营区上空形成一层浑浊的热浪。

顾家生却反常地穿齐了整套军装,连风纪扣都系得一丝不苟。他站在连部门口,目光越过操场上训练的士兵,投向更北的方向。从早上开始,他就觉得胸口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在心脏上系了根绳子,随着日头升高越勒越紧。

“四哥,四哥!“

程远抱着厚厚一摞训练日志闯进连部时,差点被满屋的烟味呛得背过气去。只见顾家生面朝北方端坐在藤椅上,椅子前的地面上,烟头整整齐齐排成两列,像一支等待检阅的小型军队。最诡异的是,每个烟头都被掐得一般长短,显示出主人异乎寻常的耐心与克制。

程二少蹑手蹑脚绕到正面,月光恰在此时穿过窗棂,在顾家生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张平日里总是带着三分痞气的面孔此刻竟如同石雕,唯有微微抽动的眼角暴露出内心的波澜。最让程远心惊的是顾家生的那双眼睛,往日里锐利如刀的目光此刻空洞得可怕,仿佛穿透了砖墙,直直望向千里之外的某个地方。

“志村菊次郎...“

顾家生突然开口,声音嘶哑。这个拗口的日本名字从他唇齿间碾出来,却带着一股血腥气。程远手一抖,训练日志哗啦啦散落一地。

1937年7月7日晚10点。北平西南二十里,卢沟桥的石狮子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白色。日军演习的脚步声惊飞了芦苇荡里的夜鹭,三八大盖拉栓的金属声此起彼伏。宛平城头的二十九军士兵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汗水浸透了粗布军装。十点整,一颗猩红的信号弹突然划破夜空,紧接着是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爆炸的火光将永定河面染得通红。

“来了。“

顾家生掐灭第九支哈德门,烟蒂在掌心烫出一道焦痕,他却恍若未觉。程远这才注意到,他四哥的军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脊梁上,勾勒出绷紧的肌肉线条。桌上的怀表指针重合在十点的位置,表盘上的夜光涂料在黑暗中幽幽发亮。

这一夜注定不会宁静............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时,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院子,帽子歪在一边也顾不上扶正:

“打...打起来了!日本人在卢沟桥...“

他的声音因为奔跑而断断续续。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正在还击...“

顾家生缓缓站起身,军靴碾过满地烟灰,发出细碎的声响。他摘下墙上的柯尔特M1911,金属卡榫咬合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在这个闷热的清晨里,像是为整个民族的命运按下了扳机。

窗外,起床号撕破了黎明前的寂静,整个营地像被捅了的马蜂窝般骚动起来。

“传令全连“

顾家生的声音不大,却让慌乱的传令兵立刻站直了身体,

“检查武器弹药,全员待命,禁止外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程远的大脸:

“告诉炊事班,今天加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章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第2/2页)

远处的地平线上,乌云正在积聚。一只蜻蜓低低掠过训练场,翅膀振动的频率快得惊人。顾家生摸出最后一支哈德门,却没有点燃,只是放在鼻尖深深嗅了嗅烟草的苦香。他知道,从今天开始,每一支烟都可能是最后一支,每一顿饭都可能是断头饭。

卢沟桥的枪声还未散尽,便已化作燎原之火,烧遍了华夏大地。

七月八日的清晨,北平城的街巷里,报童嘶哑的喊声刺破沉闷的空气。

“号外!号外!日军炮轰宛平城!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

油墨未干的报纸在人群中被疯抢,印着血与火的消息,像滚烫的烙铁,狠狠烙在每个华夏人民的心上。

“誓死不当亡国奴!“

“保卫华北!驱逐日寇!“

北平、天津、沪上、金陵、武汉……一座座城市的街头,人潮如怒涛般翻涌。学生摘下眼镜,攥紧拳头,在烈日下游行呐喊;工人丢下扳手,赤膊上阵,高举横幅冲进政府大院;

商贩们砸碎存钱的陶罐,铜板叮叮当当滚进募捐箱;妇女们扯下耳环、银镯,连裹脚的老太太也颤巍巍递出攒了一辈子的银元。

征兵处的木门被挤得吱呀作响。昨日还冷清得能听见苍蝇振翅的衙门,今日已被黑压压的人群淹没。穿长衫的书生、戴草帽的农夫、码头扛活的苦力、甚至还有未及弱冠的半大孩子,全都攥着皱巴巴的报名表,在烈日下排成长龙。

“姓名?“登记官头也不抬。

“李二狗!“

“年龄?“

“十……十八!“少年嗓音发颤,却挺直了脊背。

登记官终于抬眼,瞥见对方稚气未脱的脸和磨破的草鞋,笔尖顿了顿。少年急了,一拳砸在桌上:

“俺能打!俺爹娘都叫鬼子炸死了,俺要报仇!“

墨汁在纸上洇开,像一滴化不开的血。

同日,金陵,国府军事委员会。

电风扇徒劳地搅动着燥热的空气,电报机咔嗒作响,一份份加急电文在军官们手中传递。总裁背对大门,站在巨幅作战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北平“二字上。

“告诉宋明轩。“

他缓缓开口:“宛平城,必须守住。“

“是!“

参谋立正敬礼:

“已电令二十九军:固守勿退,全体动员,以防事态扩大化!“

总裁没回头,只是盯着地图上那条猩红的箭头,它正从丰台指向卢沟桥。

七月九日,保定火车站。

蒸汽混着煤灰喷涌而出,一列列军车嘶吼着驶入站台。车厢里挤满士兵,钢盔下是一张张沉默的脸。

站台上,孙联重扶着指挥刀,眯眼望向北方。副官小跑过来,低声道:

“军座,总裁电令,我部四个师即刻开赴保定、石家庄,归宋军长节制,支援二十九军作战。“

孙军长没说话,只是摘下手套,看向远方。

许久之后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传令,全速北上。“

汽笛长鸣,车轮碾过铁轨,大地在震颤。

暂七十二师驻地,程远气喘吁吁跑到连部:

“四哥!“

程远的声音从大门口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他三步并作两步窜了进来,手里攥着一沓被汗浸透的纸张。

“我们连全体弟兄们的请战血书!“

顾家生没有看他,而是转头看向窗外,他看见营房前的空地上,士兵们围着一盏马灯,有人正在撕衬衫下摆当绷带。

顾家生解开风纪扣,咬破手指,“顾家生“三个字一笔一划的签在了请战书之上。

窗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巡逻的弟兄们在唱军歌。程远举着灯凑近,看见他四哥的签名比平时大了整整一倍。

月光洒下,把请战书上的血迹照得发亮。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像一把钝刀划开华北的黑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