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六章惶惶不安气氛惊(二)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第六章惶惶不安气氛惊(二)

簡繁轉換
作者:畅想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1:26 来源:源1

第六章惶惶不安气氛惊(二)(第1/2页)

当更鼓敲过三响,张孝纯独自登上北门城楼。

“诸位。”张孝纯的声音压过北风的呼啸,“今日起,太原城进入战时状态。”

他展开一幅城防图,地图在风中哗啦作响。

“王统制负责东、北两面城墙,张都监护卫西门,南门由杨震将军把守。”毛笔在图上划出一道道墨痕,“所有城门外侧加筑,城垛间悬挂湿毡防火箭。”

“明天征发全城壮丁,按坊甲编排,抗拒者以军法论处。”

“喏!”众人齐声应道。

天刚蒙蒙亮,太原城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

在城东,数百民夫喊着号子,将粗大的原木拖上城墙。王禀亲自监督建造,不时厉声呵斥动作迟缓的工匠。

张孝纯立于箭楼之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民夫队列,沉声道:“王通判,今日起,全城分作三等役。”

“一等役壮丁筑墙,二等役伐木烧砖,三等役妇孺煮饭送水。抗命者死,全城民夫都要尽力调动起来。”

王逸捧着账册躬身应道:“府尊放心,下官已让巡检司分片督办,城西民夫已于卯时到齐,城东还差三十余人,正在挨户搜捕。”

他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十几个民夫被弓手押着走来,为首的老汉挣扎着哭喊:“俺实在没力气……”

张孝纯冷冷瞥了一眼:“让他去护城河凿冰。”转头对王禀道,“王统制,城墙加高之事,今日必须动工。”

王禀抱拳领命,转身对身后的队正们喝道:“胜捷军出五百人督工,城砖不够就拆民房,夯土要掺麻筋,外层抹三层泥浆,每层都得掺碎铁片,这城墙要能挡得住金军的砲车,谁要是偷工减料,老子劈了他!”

城根下顿时响起震天的号子声。

民夫们踩着结冰的木梯往城墙上运土坯,匠户们拿着抹子往墙皮上涂泥浆,寒风里,有人冻裂的手沾着泥,却没人敢停。

王禀骑着马在各段城墙间巡查,看见有个民夫偷奸耍滑,一鞭子抽在他背上:“城破了,你家婆娘孩子能活?”那民夫不敢再躲,抱起土坯踉踉跄跄往梯子上爬。

“张都监!”

张孝纯朝西门方向喊。张灏正指挥士兵拆卸北门的门板,听见呼喊连忙跑来:“府尊有何吩咐?”

“北门、东门的门板,今日必须包上铁叶。”

张孝纯指着城下堆积的铁皮,“让铁匠铺日夜赶工,不够就拆庙里的铁钟,门后要填足沙袋,至少三尺厚,防得住金军的冲车。”

张灏领命而去,转身对匠户们吼道:“都给老子快点!这铁皮要包得密不透风,铆钉间距不许超过三寸,谁要是出了差错,仔细你们的皮!”

南门瓮城内,张孝纯看着工匠们将湿沙填入双层门板。三百斤铁钉被锻造成门扇上的狼牙钉,守军教保甲兵往沙袋里掺铁蒺藜——这是《武经总要》里记载的守城古法。

护城河沿岸更是一片忙碌。民夫们挥舞着镐头凿冰,河水溅在身上瞬间结成冰碴。

汾河岸边的景象令人心惊:保甲兵们正在活生生拗断鹿角柴。

这些带着尖刺的树杈被沉入拓宽的河床,与河底原先埋设的“铁菱角”(三棱铁刺)形成死亡矩阵。上游水闸处,有人正用斧头劈开最后一道拦河坝。

“放水!”

混着冰碴的河水咆哮着冲进人工渠。

录事参军带着账房先生清点物资,看见有个民夫偷偷往怀里塞干粮,当即喝令拿下:“军法处置!”那民夫哭喊着求饶,却被弓手拖到岸边示众。

“府尊,”王逸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这是将作监画的马面战棚图样,每隔五十步建一个,上设弩台,您看是否可行?”

张孝纯接过图纸看了看:“可行,让匠户们先建三个样板,午时我来查验。”他望向城北二十里的阳曲镇方向,“陷马坑挖得如何了?”

王禀策马过来:“末将已派张灏带人去了,坑深五尺,底埋尖木,上面铺草皮伪装,预计今日能挖两千个。”他压低声音,“只是那些溃兵不太听话,说宁愿去守城也不愿挖坑。”

“那就让他们去守西门。”张孝纯毫不犹豫,“告诉他们,城破之时,谁也跑不了。”

城北平原上,三千民夫挖出纵横交错的沟壑。每坑深六尺,坑底倒插着削尖的枣木。老军校带人用草席虚掩坑口,撒上薄土伪装。

午后,天空飘起了雪花。张孝纯踏着积雪巡查城防。

护城河已经拓宽到四丈,河底插满了锋利的竹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章惶惶不安气氛惊(二)(第2/2页)

“按这进度,护城河六日内便可完工。”一名官员指着远处的崇善寺,“厢军指挥使已带人去拆佛像了,预计能得铜十万斤。”

张孝纯望向崇善寺的方向,那里隐约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告诉厢军指挥使,佛像要拆得彻底,一点铜都不能浪费。”

他顿了顿,“另外,让录事参军统计全城的神臂弓和步弩,不够就去民间征集弓箭,哪怕是猎弓也要收上来。”

今晚以后的太原城,成了一座带满锋刺的堡垒,来来往往的脚步掩盖了街道上的车辙,也掩盖了无数人彻夜未眠的叹息。

城头上的守军裹紧了铠甲,望着漆黑的北方,仿佛已听见金军马蹄声从远方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

十一月十七日,代州城破的血腥气顺着滹沱河飘到崞县时,代州西路巡检使李翼正站在县衙的石阶上磨箭。

他的铁胎弓已用了十五年,牛角弓梢被汗水浸得发亮,箭头在青石上蹭出火星,映得他眼角的刀疤像条活过来的蜈蚣。

“李巡检,城西的粮窖已加固好了。”

县丞王唐臣抱着账册跑来,官袍下摆还沾着泥,他刚领着百姓把最后一批粟米搬进地窖,用砖石封了入口。

话音未落,城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十几个溃兵滚下马背,有人指着北方只说了个“金”字,便栽倒在地。

李翼猛地站起身,铁弓“啪”地拍在石阶上:“折裨将!”

“在!”折可与从校场奔来,甲胄上还沾着训练时的尘土。这位年轻人虽只是裨将,却带着折家世代相传的悍勇,腰间的横刀还是他父亲攻打西夏时用过的。

“末将已把两千守军分到四个城门,民壮也按户抽丁,每户出一丁上城。”

“不够。”

李翼扯下腰间的箭囊,往石阶上一倒,三十支狼牙箭滚出来,每支箭镞都闪着寒光,“去告诉百姓,金狗破了代州,正在四处掠粮,想活命的就拿起家伙守城。”

县衙外的鼓楼上,知县李耸正敲着梆子召集百姓。

他那身青色公服在乱民中格外显眼,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哭喊道:“知县大老爷,咱们降了吧,听说代州降了的都活下来了!”

“降?”

李翼骑马赶到,声音像淬了冰,他张弓搭箭,箭头直指北方,“看见那片黑云了吗?那是金狗的马队,他们要的是粮食和活人,降了也是被剥皮填沟壑!”

百姓们吓得噤声,折可与怒声道:“俺折家世代守边,祖父死在灵州,父亲死在横山,就没听过‘降’字!愿意守城的,跟俺来!”

城外的田野上,逃难的百姓如蝼蚁般溃散,哭嚎声撕碎了初冬的寒风。有人背着老母,拖着幼子,更多的人空着手,只是麻木地奔跑,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

——确实有恶鬼。

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金军骑兵如潮水般漫过山丘。

铁蹄踏碎冻土,长刀映着寒光,他们的皮帽上结着冰霜,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凝成雾。

这不是西路军的主力,而是一支由悍将完颜拔离速率领的偏师,奉命扫清通往太原的障碍,但即便是偏师,对这座小城而言也是灭顶之灾。

十八日黎明,金人的先锋骑兵到了崞县城下。

三百多匹战马踏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绕着城池大声嘶吼,意图用恐吓,吓破城里守军的胆子。

“放箭!”李翼大吼一声,城墙上的民壮纷纷放箭,箭雨如蝗,射得金军退避。

折可与在西门看得清楚,金兵的主力还在后面。

金军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在城外扎营。

夜幕降临,金营的火把连成一片血海,照亮了半边天空。城内的百姓缩在屋里,听着风中传来的号角声、马蹄声,还有……惨叫声。

金军在扫荡周边村落。

“他们…他们在杀人…”一个逃进城的老农瘫在地上,裤裆湿透,“张家村…全没了…女人被拖走,孩子…孩子被挑在枪尖上…”

县衙内,知县李耸面色惨白,县丞王唐臣双手发抖,县尉刘子英与监酒阎诚不停地灌着烈酒。

“我们…我们是不是该…”王唐臣声音发颤。

“投降?”

折可与,这位折家年轻将领冷笑一声,“金人破代州时,四处抢夺钱财不说,女人充为营妓,你确定要降?”

堂内一片死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