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五章各有稻粱谋(三)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第三十五章各有稻粱谋(三)

簡繁轉換
作者:畅想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1:26 来源:源1

第三十五章各有稻粱谋(三)(第1/2页)

夜深得像墨泼过一般,唯有李纲书房的油灯还倔强地亮着,在窗纸上投下一个伏案的、孤直的剪影。

窗棂被寒风撞开了一条缝,雪花打着旋卷进来,落在李纲奋笔疾书的手背上,冰凉一片,他却浑然不觉。

笔尖在粗纸上飞快移动,墨迹淋漓,全是刀兵、城防、粮秣、军心——《御戎五策》。每个字都像砸在纸上,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吱呀”一声微响,门被轻轻推开。

妻子张氏端着一碗滚烫的姜茶,看着丈夫被寒风吹得发僵的背影,心头猛地一酸。

她默默走过去,先把那扇透风的窗用力合上,插好木销,隔绝了外面呜咽的风雪,这才把茶碗轻轻放在堆满卷宗的书案一角。

“伯纪…”她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和疲惫,在这深夜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夜深了,寒气重,喝口热的暖暖身子吧。”她瞥见案头那墨迹未干的字句,“抗金”、“击退”,张氏的心瞬间揪紧了。

李纲抬起头接过茶碗,暖意顺着手心蔓延开一点点。

“有劳夫人了。”

张氏的目光没有离开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能忍住:“伯纪,我是个妇道人家,朝廷大事原不该多嘴。”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可朝中位高权重的相公们何其多?枢密使、太宰、少宰…他们哪个不比你这太常少卿位尊权重?为何偏偏是你…要这般跳出来,一力主战?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连我这深宅妇人都懂,你饱读诗书,历经世事,难道就不明白吗?”

她看着丈夫熬得通红的眼睛,语气里既有心疼,也有不解,更有深深的恐惧。

李纲放下茶碗,碗底在案上轻轻一磕。

望着妻子忧心如焚的面容,长长叹了口气,眼神却异常平静,没有一丝动摇。

“夫人,为夫并非不明白。”他的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明哲保身,趋利避害,官场沉浮的规矩,我何尝不知?只是…”

他伸出手,轻轻抚过那些写在粗糙纸上的字迹,“只是这滔天的危机已然压到眼前了!金虏铁蹄即将踏过黄河,汴梁城百万生灵悬于一线!这等关头,总要有人站出来扛!

若人人都只顾着‘出头的椽子先烂’,都只想着随大流保全自己,或是嘴上喊着忠君爱国,背地里却盘算着如何装模作样、敷衍塞责…那这大宋的江山,这汴梁城的百姓,又指望谁?”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悠远的追忆,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夫人可还记得,我少年时随父亲在延安府?那年夏人围城,情势比今日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满城惶惶,人心浮动。城中僚属的子弟们,一个个被安排‘戍守’城头,不过是做做样子,站在安全之处,便能记功领赏。”

李纲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那笑容里有对少年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世事的洞悉,“那时父亲任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我却不肯学他们那般去‘登城受赏’。但我也不愿躲在府衙深处,每日只是读书。我便骑上父亲给我备的小马,绕着城头一圈圈地跑,看那烽烟,听那角声。”

“那时主持鄜延路的,是吕惠卿吕公。有一次在瓮城巡视,他勒住马,指着我对他身边的将领说:‘此子胆气不凡,他日必为骁勇之材!’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李纲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崇敬,也有深深的感慨。

“后来,我渐渐长大才真正了解了这位吕公。他早年追随王荆公(王安石)锐意变法,是熙宁新法的得力干将。可元祐更化,新法尽废,他也被打为‘奸邪’,流放贬谪…待到哲宗亲政,绍述新法,他复起,在河东、鄜延经营边事,数次挫败夏人的进犯,何等功业!可惜哲宗皇帝早逝,端王(赵佶)继位…吕公晚年,又遭变故,儿子被流放沙门岛,他自己也再次被贬斥监管。”

仿佛回到了十余年前那个同样寒冷的傍晚。

“大概是大观三年(1109年),我曾在庐州(合肥)见过吕公一面。那时他已垂垂老矣,须发皆白,住在一处简陋的院子中,身边只有一两个老仆。我去拜望他老人家,谈起国事。”

“老人拉着我的手,那双曾经挥斥方遒的手已然枯瘦嶙峋,却紧紧攥着不肯松开。他说:‘伯纪啊,老夫这一生一直在败,年少时庆历新政败了,中年时熙宁变法也败了…如今蔡京等人主持的所谓‘新政’,老夫冷眼旁观。”

老人浑浊的眼中满是悲凉和洞穿世事的清醒,“从中,我看不出半点富国强兵、兴利除弊的真心!有的,不过是借着安石公的名头,行伪变法真敛财之实!只为满足官家那无边无际的奢靡享乐!”

李纲的声音微微发颤,复述着那位饱经沧桑的老臣最后的肺腑之言:“吕公说:大宋的弊病,早已深入骨髓!土地兼并如虎狼,达官贵人高利贷如同附骨之疽,官商勾结盘剥百姓,军队武备废弛…积重难返啊!

我们这些人终究没能扭转这颓势,最后,老人仰天长叹,那叹息声里有无尽的遗憾和悲愤:‘王介甫啊王介甫,当年我们共谋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重塑士人精神的志向,何以,何以竟走到了这般田地?嗬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五章各有稻粱谋(三)(第2/2页)

他凄凉地笑着,如今太学中那些所谓的新学门徒,又有几个敢堂堂正正说出自己是介甫兄的门生?人人讳莫如深!曾经的雄心壮志,欲改天换地的万丈豪情,终究…终究被这世道碾成了尘埃!”

李纲闭上眼,还能感受到老人手上传来的冰凉和绝望的颤抖:“吕公最后对我说:‘天下已到了倒悬之际!未来如何就看你们这一代人的脊梁能不能挺直了!’说完,他便颤颤巍巍地走回他那破败的小院,口中还在喃喃念叨着那些故人的名字,介甫、子厚(章惇)。”

书房里一片死寂,只有灯芯燃烧的噼啪声。

张氏早已听得泪流满面,为那位晚景凄凉的老臣,也为丈夫此刻背负的沉重。

李纲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夫人,我李纲出身邵武李家,父亲官至龙图阁待制,一生清廉刚直,曾浴血延安抵御夏人入侵!

李家家训便是忠孝节义!自幼诵读圣贤书,深知家国一体!我年少时便崇敬唐代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仰慕本朝范仲淹公戍边抗夏、忧乐天下的风骨!他们是文死谏,武死战的千古表率!”

他带着一种压抑已久的愤怒和洞察:“如今这汴梁城,这大宋朝堂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不是金虏铁骑!是人心丧乱!是风气大坏!仁义道德、圣贤经义,在这些豺狼眼里,早已没了底线!他们可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富贵,毫无顾忌地把大宋的江山社稷、百万黎民当作礼物,拱手送给金人!”

李纲一拳重重砸在桌案上,墨汁飞溅,“可笑白时中、李邦彦之流!整天把澶渊之盟挂在嘴边,妄想靠花钱买平安!他们懂什么?

澶渊之盟,那是真宗皇帝在寇莱公(寇准)力主下,亲临澶州督战,我军射杀了辽国大将萧挞凛,挫了辽军锐气,双方旗鼓相当之下才缔结的和约!是打出来的盟约!不是摇尾乞求得来的!如今我大宋从未与金人真正交锋过,连一场像样的防御战都没打过,哪里来的资格奢望什么盟约!”

“那李邦彦不过是个商贾之子,他说的什么?保富贵比保国家重要!这就是他们的真面目!整个朝廷内外,多少所谓的文人雅士,沉溺于书画、奇花异物,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丰亨豫大!

李邦彦、高俅等贼自称‘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他们怕什么?怕的是金人打破汴梁,夺了他们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保住这份奢靡,他们宁愿刮尽天下民脂民膏去喂饱金人的胃口,也不愿拿起武器,堂堂正正一战!”

“伯纪!”

张氏再也忍不住,哭着打断他,“你说的都对!可你想过没有?今日朝廷,早已不是真宗那时的朝廷了!你站出来做这个寇准,会有好下场吗?你忘了寇准最后是怎样凄凉的结局吗?你忘了范公(范仲淹)几度浮沉吗?你忘了吕公晚景如何吗?李家百年清誉,阖府上下几十口人的性命,难道…难道你就不顾了吗?”

她的话如同刀子,戳破了李纲慷慨激昂背后的巨大风险。

李纲看着妻子泪流满面、惊恐无助的模样,胸腔里亦是翻江倒海。

他走上前轻轻握住妻子冰冷的、颤抖的手。那手心里,有常年操持家务留下的薄茧,此刻却冰凉一片。

“为夫岂能不知?岂能不惧?寇公非是安然终老啊。”

“但值此危局,汴梁城就缺一个寇准!一个能在君王动摇时叩马死谏,能在强敌压境时力挽狂澜的寇准!若人人都畏缩不前,都只想着保全自身,不敢做这个出头的椽子,不敢担这份敢为天下先的风险。”

他望向窗外穿透风雪看到了城墙上摇曳的烽火和汹涌的金戈铁马,声音里带着一种预见性的悲凉,“那汴梁城,百万生灵,便是第二座睢阳!甚至连睢阳都不如!那时,我们李家这点清誉和性命,又算得了什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拿起笔,在纸上重重写下“死战”两个字:“就算将来跟寇公一个下场,我也认了。总比眼睁睁看着金人进汴京,看着百姓遭殃强。”

张氏看着丈夫眼中那份近乎殉道者的光芒,心中最后一点劝说的力气也耗尽了。

她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个少年时便敢骑马上城头巡视的人,这个视张巡、许远、寇准为榜样的男人。

巨大的无力感和更深的恐惧攫住了她。

她猛地抽回自己的手,泪水汹涌而出,那是绝望的眼泪。

她指着案上那写满“抗金”、“军民”字迹的纸,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终,她只是发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呜咽,猛地转身,跌跌撞撞地冲出了书房,单薄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深沉的黑暗里,只留下那扇门在寒风中无助地晃动。

书房里,只剩下李纲一人,孤灯只影。望着妻子消失的方向,久久无言。

案头那碗姜茶的热气早已散尽。

外面风雪更大了,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坐回案前,提起笔,指尖因寒冷和用力而微微发白。

那支饱蘸浓墨的笔,再次重重地落在纸上,一行行字在昏黄的灯光下,如同刻在石碑上的血誓,无声,却带着千钧的重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