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六章各有稻粱谋(四)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第三十六章各有稻粱谋(四)

簡繁轉換
作者:畅想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1:26 来源:源1

第三十六章各有稻粱谋(四)(第1/2页)

腊月二十三日,延福宫玉虚殿。

此处是赵佶号称仙家清修、风雅集会之所,此刻却成了大宋王朝生死存亡的角斗场。

宫内各处园林环绕着耗费无算,从江南千里迢迢运来的巨型太湖石,叠成万岁山的雏形;雕龙嵌玉的青砖地面光可鉴人,反射着殿外人工湖(曲江池)那被衬底映照出的诡异水光;暗渠巧妙引入的“殿内流泉”淙淙作响,与角落里铁笼中珍禽异兽的鸣叫混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炼丹药石的古怪气味和地板镂空中填塞的昂贵香料“暗香”。

整个延福宫奢靡得令人窒息,扭曲的铜镜(镜殿)将这片末世繁华折射出无数重叠而虚幻的倒影。

百官肃立,压抑不安。

御座之上,教主道君皇帝赵佶,未着帝王衮冕,仅戴一顶浮华道冠,手中刻意把玩着一柄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玉如意。

他面色苍白,眼神飘忽,极力想维持那份“太上”的仙风道骨,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今日还是朝议如何退却金人的问题,这些天来,始终没有商讨出办法。

“臣,太常少卿李纲,有事启奏!”

李纲的声音如同金石相击,率先发难,他无视周遭奢靡的幻景,目光灼灼,直视着御座上那道恍惚的身影。

“金虏狼子野心,已攻保州等地未克!其下一步,无非二途!”

李纲语速极快,气势如虹,根本不给旁人插嘴喘息的机会,“其一,转攻河间(河间市)、真定(石家庄)、中山(定州市)等河北坚城!此等雄城,兵精粮足,金虏欲克,必付尸山血海之代价!待其师老兵疲,正是我大宋雷霆出击、断其归路、犁庭扫穴之良机!”

他话音刚落,一个微弱的反对声刚起:“李少卿此言未免...”

“其二!”

李纲猛地提高音量,声震殿宇,硬生生将那反对之声压了下去,“便是绕过河北坚城,孤注一掷,强渡黄河,直扑我汴梁城下!”

“此乃取死之道!金人东路军区区六万之众,其中女真本族兵不过一万,其余皆是各族仆从!千里悬师,孤军深入我大宋腹地,其兵锋之锐,能支撑几日?

其补给之线,脆弱不堪!我大宋河北、京师,可征召之兵达四十万之巨!纵有缺额,亦是绝对优势!只需严守黄河险隘,实行坚壁清野之策,断其粮草,这六万金虏便是瓮中之鳖!”

他踏前一步,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惊慌或鄙夷的同僚:“金虏不过是虚张声势,妄图恫吓!如今之计,非但不是畏缩避战之时,反而是天赐我大宋聚歼强敌、扭转乾坤之机!

其一,严令河北诸路,死守坚城,焚毁城外粮草,绝不给金虏一粒米!

其二,即刻以八百里加急,急召西北名将种师道老将军,率十万百战西军星夜东援!

其三,整顿汴梁禁军,加固城防,发动城内百万军民,同仇敌忾,誓死守城!金虏若敢渡河,我军半渡而击,必使其片甲不得回返!

其四,金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西路粘罕受阻太原,东路宗望孤掌难鸣!且仆从军中契丹多有异心,奚人暗自不稳。

其五,哪怕是拖延时日,待得天气回暖,金人不适暖和天气,军中疫病必现端倪!拖延下去,其势自溃!”

李纲一口气抛出《御戎五策》的核心方略,条理清晰,掷地有声:“此乃破虏制胜之机!若朝廷上下齐心,扼守天险,召西军勤王,汴梁城下,便是金虏葬身之所!”

大殿内一片死寂,旋即爆发出巨大的哗然!

“好!李伯纪真乃国之柱石!”给事中吴敏激动得满脸通红,第一个高声喝彩。

“句句切中要害!此策可行!”中书舍人许翰也立刻站出来,声援李纲。

“荒谬!狂妄!祸国殃民之言!”

王黼因为隐瞒金人动向,治国不当被弹劾罢官,太宰首相交到了白时中的手中。

白时中像被踩了尾巴的老鼠,尖声厉斥,他脸上肥肉抖动,指着李纲,“金人铁骑横扫河北,势如破竹,郭药师5万常胜军尚且不敌而降!你李纲区区太常少卿,懂得什么军国大事?纸上谈兵,徒逞口舌之利!你这是要拿官家的安危,拿汴梁百万生灵的性命去赌你那虚无缥缈的‘战机’吗?”

他转向御座,换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腔调,熟练地搬出祖宗成法:“官家!谨记真宗皇帝澶渊旧事啊!当年若非真宗圣明,审时度势,采纳贤良之计与辽国议和,何来我大宋百年太平?当此危局,就该效法祖宗,暂避金人锋芒!与其议和,待其内部变乱!这才是老成谋国之道!求和纳币以纾祸,总好过玉石俱焚!”

“白相此言差矣!”

李纲怒发冲冠,厉声打断,“澶渊之盟是因我军射杀辽大将萧挞凛,真宗皇帝亲临澶州督战,双方旗鼓相当之下达成!是打出来的盟约!不是摇尾乞求得来的!今日金虏未损一兵一卒越过黄河,以何资格与我谈和?避战南逃,只会动摇国本,令河北军民寒心,天下解体!此乃误国误民之邪说!”

“李纲!你休得血口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六章各有稻粱谋(四)(第2/2页)

少宰(副相)李邦彦捧着戏腔唱曲:“咿~我大宋礼义邦~何必动刀枪?赏些金银帛~夷狄自退让~李纲无知太猖狂~赌社稷~博虚名~害得万民遭殃~!”

“狗屁!”

李纲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伶人何扰?礼义之邦?金人贪得无厌,如虎似狼!

今日予其财货,它明日便会索要更多!后日便会要我宗室为质!步步紧逼,永无餍足!你这套戏子伶人嘴脸,只会将大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千古罪人,说的就是你等!”

中书侍郎张邦昌阴沉着脸,语重心长接话了:“李少卿,你太过偏激了。孔夫子亦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保民为仁政之本啊!官家仁德,难道忍心为了一个英勇的虚名,让汴梁城百万无辜百姓惨遭兵燹,生灵涂炭吗?”

吏部尚书王时雍(绰号“卖国牙郎”)立刻帮腔,他对着御座躬身,声音带着市侩的算计,却努力披上儒雅外衣:“陛下!《周易·系辞下》有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此乃圣人之教也!当此强敌压境,汴梁城太大,人也多,粮秣供应、城防调度皆非易事,万一有失,社稷倾危啊!

不若暂忍一时之屈,允其岁赐、通其商旅,以和待时。正合先贤所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待兵力齐聚,国力稍复,再图伸张不迟!此乃存身之道,制胜之谋!”

礼部侍郎冯澥则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官家!《孟子·梁惠王下》有言: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只有具备仁德的君主,才能以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因此,商汤曾侍奉过葛国(夏朝的小诸侯国),周文王曾侍奉过昆夷(西周初年的游牧部落)。)此乃王者气象!

金人虽强,亦是化外之民,需以仁德感召。

罢战议和,非怯懦也,实乃以我上国博大之仁心,怀柔远人,使其沐我王化。《礼记》亦曰: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若官家能赐予金主厚礼,彰显天朝恩泽,彼必感恩畏威,永为藩屏。此乃上应天心,下合仁政之举,必能消弭兵祸,泽被苍生!”

一套套圣人经典,被他们随手拈来,好不自在。

“一派胡言!狗屁不通!”

李纲气得须发皆张,双目赤红,“尔等枉读圣贤书!《春秋》大义何在?夷夏之防何在?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何在?先贤若在,必诛尔等卖国奸佞!”

他转向御座,声音悲愤,“官家!此等言论,尽是亡国之音!与金人媾和实乃不智,前车之鉴,血泪斑斑!岂能效法?议和?金人志在灭我社稷,亡我种族!

绝非索取财货那么简单!李邦彦、张邦昌、白时中等人!尔等名为议和,实为卖国!为保尔等自身的荣华富贵,尔等不惜将祖宗江山、千万黎民拱手奉送豺狼!他日史笔如铁,必判尔等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李纲的怒斥,如同惊雷,炸响在奢靡的殿堂。

“李纲!你血口喷人!”

“狂悖之徒!妖言惑众!”

“你才是祸国殃民的罪魁!”

主和派众人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群起而攻之。吴敏、许翰等主战官员也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白相!你身为首相,不思退敌,只思逃避,对得起朝廷俸禄吗?”

“李邦彦!你商贾本性,只知破财消灾,国家主权在你眼中值几文钱?”

“王时雍!冯澥!尔等摇唇鼓舌,曲解圣贤,为投降张目,实乃士林之耻!”

“出去听听百姓们的心声,究竟是谁在逃避畏战?”

朝堂之上,顿时乱作一团。

昔日道貌岸然的衮衮诸公,此刻撕下了所有伪装,如同市井泼妇般唾沫横飞,互相指着鼻子对骂。

或是慷慨激昂、赤胆忠心的泣血呐喊,或是巧言令色、贪生怕死的卑鄙诡辩。

“懦夫!”“奸佞!”“祸国!”“卖国!”等词句在奢华的殿堂中激烈碰撞。

在这片震耳欲聋的争吵声中,御座之上的赵佶,脸色由白转青,再由青转灰。

他手中的那柄象征着超然的玉如意,“当啷”一声,失手掉落在冰冷华丽的地砖上。身体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眼神空洞地望着下面争吵的群臣,巨大的恐惧彻底吞噬了他。

他听不清具体的争论内容,只听到“金人”、“铁骑”、“渡河”、“围城”、“玉石俱焚”这些字眼像锥子一样刺进他的脑海。

“够了…够了。”

他嘴唇哆嗦着,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蚋,完全淹没在鼎沸的争吵中,此时皇宫外又有诛杀六贼,保卫家园的喊声传来。

他只想逃离,逃离这可怕的现实,逃离这随时可能被金兵攻破的城池。什么教主道君,什么大宋社稷,此刻都抵不上一个“活命”的念头。

他脑中只剩下一个声音在疯狂叫嚣:走!快走!离开这里!南边,去江南,那里安全。

他对着旁边的内侍使了个眼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