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九章 各有稻粱谋(七)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第三十九章 各有稻粱谋(七)

簡繁轉換
作者:畅想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1:26 来源:源1

第三十九章各有稻粱谋(七)(第1/2页)

腊月二十四日,金军东路军大营(真定府附近),帐外的寒风卷着雪粒,抽打着牛皮大帐,发出沉闷的呜咽。

帐内则是一片灼热的争论,东路军将领们激愤或沉思的脸庞。

刚才领兵攻打真定府又没能拿下来,完全没有预料中的顺利。

东路军元帅,二太子斡离不于是抛出了他的想法:“真定府再次顽强抵抗,久攻未克,损耗不小。与其在此硬啃骨头,不如见好就收,先派使者南下汴梁恐吓勒索一番,收取些岁币财帛,待西路粘罕拿下太原后,两军再合兵一处,稳扎稳打直捣汴梁。”

话音未落,副统帅完颜阇母猛地站起身。

他是太祖阿骨打的异母弟,身份尊贵辈分高,性情向来刚猛激进。

粗壮的手掌重重拍在铺着地图的案几上,震得杯盏乱跳:“斡离不!你这是什么话?骨头硬点就缩回去了?南人不过是仗着城墙耍威风!我看人家是看你畏缩才更猖狂!”

他手指狠狠戳向地图上的汴梁方向:“等粘罕?粘罕在太原被绊住脚了!宋人现在就像是撞了树的傻鹿子,魂都没回来!河北这些城看着硬,里头早就烂透了!就该趁着他们国政糜烂,朝廷还在掐架,咱们直扑汴梁!擒了他们的鸟皇帝,这花花江山,要什么没有?”

他眼中闪烁着对速胜和巨大战利品的渴望。

“阇母厄赤(叔叔)说得对!”

年轻气盛的行军万户、四太子兀术霍然起身,声如洪钟,充满了初生牛犊的锐气,“宋人都是软骨头!看那汴京城里的皇帝整天只知道玩什么书画,能有什么主意?

边地这些城再硬有什么用?只要破了汴梁,抓住了皇帝,整个大宋立刻就得趴下!费劲打这些边城作甚?咱们铁骑如风,直捣中枢才是正理!”

另一位元老级人物完颜昌(挞懒)也沉声附和,他是阿骨打堂弟,虽不如阇母辈分高,但同样是宗室重将,影响力巨大:“二太子谨慎是好,可眼下确是千载难逢之机。南朝朝政混乱,蔡京、童贯等人当道多年,河北防线早成了筛子。

他们那都城看着大,里面的兵比羊还温顺!咱们兵锋指处,保管吓破他们的胆!此时不取,更待何时?难道等他们缓过气来,把勤王的兵都召齐了?”

帐内顿时一片嗡嗡声,多数将领都点头称是,脸上写满了对富庶汴梁的贪婪和对宋军的蔑视。

众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角落里那位气质沉静的谋士,刘彦宗。

刘彦宗,出身辽国累世高官门第,家中祖上多宰相,自己更是辽国进士,见识远超帐中这些勇猛但未必深谙南朝内情的女真将领。

他迎着众人的目光,从容起身,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洞悉世事的冷静:“诸帅稍安。二太子欲待粘罕元帅,自是稳重之策。然,战机稍纵即逝。”

他缓步走到地图前,指向汴梁,“南朝之弊,非在边城之坚,而在中枢之朽!赵佶奢靡,任用六贼,耗尽国力民财,尤使河北防务几近废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宗望、阇母、兀术,“我军克燕京等地,如入无人之境,南朝上下早已胆裂魂飞!此非虚言,此乃实情!”

他手指果断划过黄河:“此时,正应乘胜深入!真定、中山诸城未克?无妨!兵法云‘攻其所必救’,汴梁,便是南朝必救之心腹!何须一城一池苦争?

当效雷霆之势,舍坚城而趋要害,绕过未下之城,直扑汴梁城下!南朝内部主战主和争论不休,君臣上下猜忌丛生。只要我军兵临汴梁城下,不需强攻,其朝廷必然震恐,河北诸城顿成孤悬之地,届时传檄可定!此乃上策!”

刘彦宗的分析,精准地戳中了宋朝的致命弱点,中枢的恐慌和低效。

他进一步补充:“我军渡河,亦有十足把握。据可靠情报:黄河沿岸守军,怯懦无能,士卒老弱,听闻我军至,必望风而溃!且今值隆冬,黄河部分河道冰封,骑兵通行畅快,所谓天险,实不足恃!”

他环视诸将,语气斩钉截铁:“南朝,未必有备!宜乘胜深入!汴梁一颤,天下可图!若迟疑等待,待其君王稍定人心,西军拼死突破粘罕元帅阻截来援,或各地勤王之师陆续汇集,则战机尽失矣!”

“对!南朝肯定没准备好!”帐中响起一片呼应。

“那些南人将领完全就是软羊!”

“黄河算个鸟?冬天就是给咱们骑兵铺的路!”

“那帮阉货,看到咱们马刀就得尿裤子!”

“就该听刘彦宗的,直接杀到汴梁城下,吓死那赵家小儿!”

将领们纷纷叫嚷,情绪激昂,郭药师提供的关于黄河防线极度空虚、汴京防卫松弛的情报,以及刘彦宗对宋廷心理崩溃的预判,成了他们坚持速进、敢于孤军深入的勇气来源,当然最根源的信心还是宋军攻残辽两次大败。

河北坚城无关大局,真定、中山抵抗激烈,不过是孤城困守,宋廷根本无力组织强大的野战军反击或有效救援汴梁。

分散的河北兵力不足为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各有稻粱谋(七)(第2/2页)

围攻汴梁威慑力巨大,都城陷落的恐慌足以瓦解宋朝抵抗意志,要么逼迫其投降,要么能勒索巨额财富(远超停滞不前能获得的岁币)。

勤王军远水难救近火,一部分西军被粘罕的西路军拖在太原战场,分身乏术。

其他地区的勤王军仓促集结、调动缓慢,等他们赶到,汴梁早就尘埃落定。

宋廷内部的混乱(主战主和之争)只会进一步拖慢其反应速度。

黄河天险徒有虚名,冬季利于通行,守军极度不堪,尚且被辽人残兵打的屁滚尿流的宋人,怎么会是大金勇士的对手!

“够了!”斡离不被帐内几乎一边倒的激进声浪吵得心烦意乱。

他承认刘彦宗的分析极有道理,阇母、兀术的勇猛也令他心动,但粘罕西路受阻的阴影和孤军深入的风险仍让他难以决断。

他烦躁地挥挥手:“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想想,还需与粘罕互通消息,再做定夺!都退下吧!”

众将闻言,脸上无不露出失望与不满。

阇母冷哼一声,兀术狠狠瞪了二哥一眼,完颜昌面带忧色,刘彦宗则微微叹息,默默行礼。

将领们带着满腹的不甘和焦躁,鱼贯退出大帐,留下斡离不一人对着跳跃的火光,陷入深深的沉思。

帐外的寒风似乎更紧了,预示着一条充满冒险但也可能通向巨大胜利的道路,正等待着他最终的抉择,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将领们离去时留下的一腔热切与不甘。

...

寒风吹过东侧这片被严密圈禁的营地。

风卷着残雪,刮得帐篷呼啦啦作响,却刮不散空气中弥漫的压抑。

这里没有常胜军往日的喧嚣与跋扈,只有金人巡逻队沉重的皮靴踏雪、刀甲碰撞的金属摩擦声,声声入耳,敲打着营地里每一个被监视者的神经。

战马被牢牢管控,唯有出征号角响起时才会配发,这是对一支军队最**的羞辱。

曾经五万剽悍常胜军,裹挟十余万依附的辅兵,雄踞燕云,何等煊赫!

如今,精锐的五千被完颜昌直接攥在手心,如剜去了心腹;一万五千次等兵被拆得七零八落,塞进金军各万户充当仆从兵;剩下的三万,被打发回燕京屯田,美其名曰休养生息,实则成了分散圈养的绵羊。

而统领这三万“绵羊”的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等原常胜军将领,手中最后一点兵力更是被金人的“掺沙子”手段玩弄于股掌之间。

渤海将领、女真监军掺杂其中。

将领调不动兵,兵不识将帅,昔日如臂使指的常胜军主力,早已被这温水煮青蛙般的毒计彻底瓦解,变成了金人砧板上随时可取的鱼肉。

大帐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郭药师,如今被赐姓完颜,手持金国御赐的象征性金牌,他端坐案后,灯火将他失意沉郁的脸映照得晦暗不明。

金牌冰冷的质感硌着掌心,完颜的姓氏,此刻更像一道屈辱的烙印。

“哗啦!”

帐帘猛地被掀开,寒风裹着一个高挑矫健的身影闯了进来。

郭天女一身劲装未除,她大步流星走到帐中,胸膛剧烈起伏,柳眉倒竖,一双眉眼因愤怒而灼灼逼人,死死盯着自己的父亲。

“爹!外面全是金人的巡逻队!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拿咱们当囚犯、当贼一样看着!”

她满腔的愤愤不平,“咱们多少铁州(辽阳南之海城)老兄弟被硬生生拆开了!张令徽那个窝囊废缩在他的窝里屁都不敢放!刘舜仁那老狐狸更是巴不得舔金人的靴子!就这样了,他们还他娘的不放心!非得把咱们生吞活剥了才罢休吗?爹,你说句话啊!难道咱们就这么忍了?当一辈子缩头乌龟?”

郭药师抬起眼,疲惫的目光落在女儿因激愤而涨红的脸上,满是不加掩饰的桀骜与不甘。

“天女,事已至此,还能如何?”郭药师带着一种认命的苍凉,“你大哥安国已被送往辽阳府为质了。”

“名为加官授爵,实为囚笼,老父我已是别无退路。”

老父的话刺穿了郭天女所有的愤怒与侥幸,大哥郭安国,那个同样勇武的汉子,已被送往女真人的老巢做了人质!

“啊!我好恨”郭天女狠狠一脚跺在地上,低声骂道:“张令徽!刘舜仁!两个狗贼!鼠目寸光的无耻小人!”

每一个字都淬着刻骨的恨意,“若非他们临阵倒戈,在金人面前摇尾乞怜,出卖我父,咱们何至于此!爹,你放心!只要让女儿寻到机会,定要亲手砍下他们的狗头!剁碎了喂狼!”

“噤声!”郭药师猛地低喝,眼神凌厉地扫过帐门方向。

“隔墙有耳!如今不比当年在燕京了!张、刘二人,哼,自有天收,但你给我记住!”

他语气陡然转为严厉,“谨言慎行!不要生事!莫要再凭意气用事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一步踏错,便是灭顶之灾!牵连的不仅是你我,更有咱们全家的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