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二章 鞭打夏恽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二十二章鞭打夏恽(第1/2页)

马腾到凉州不久便含恨而死。

临终前,他将年仅十一岁的长子马超和几个幼子唤至榻前,深知乱世之中,孤儿寡母难以生存,只得将其托付给势力最强的结义兄弟韩遂。

“文约……孟起(马超字)及诸子……便托付于你了……”

马腾气息奄奄,眼中满是不甘与忧虑。

韩遂看着虽显稚嫩却英气勃勃的马超,又瞥了一眼马腾其他几个年幼的儿子,心中念头飞转。

此刻收纳马腾部众和子嗣,既能增强实力,又能博取重情义之名。

他当即挤出几滴眼泪,握住马腾的手:“寿成兄放心!从今日起,孟起便是吾之亲子!吾必待之如己出,诸位贤侄,亦必竭力护其周全!”

马腾闻言,这才咽下最后一口气。一代枭雄马腾就这样在正值壮年时意外含恨而死。

韩遂遂认马超为义子,尽收马腾部众,之后西凉内部出现纷争,韩遂势力逐渐削弱,再无力进兵关中。

而当陈仓大捷的消息传回高陵,左冯翊一片欢腾。此战不仅成功将叛军挡在右扶风之外,更重创其主力,使韩遂等人再无力东出。

刘珩麾下诸将的声威,尤其是徐晃之智、赵云之勇、陈叔至之稳,也随之传遍关中。

刘珩在得知马腾身死的消息后,心中难免一阵错愕,自己的出现,终究还是改变了历史进程。

而且马腾死在赵云的手里,那马超……只怕是恨死了自己,没了马腾,却树了一个更难缠的仇敌,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陈仓大捷的军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传洛阳,一时间,朝野震动。

阳武侯刘珩及其麾下徐晃、赵云、陈叔至等将领的名字,以前所未有的响亮程度,回荡在帝国的中枢。

未央宫中,汉灵帝刘宏难得地露出了几分笑意,他斜倚在榻上,听着张让用那特有的尖细嗓音诵读军报。

“……阳武侯刘珩,麾下部将徐晃、赵云、陈叔至等,临机决断,奋勇杀敌,于陈仓城下大破凉州叛酋王国、韩遂、马腾等十余万众,阵斩敌将成宜、程银、马玩等,俘斩近两万,贼首马腾伤重毙命,韩遂狼狈遁回西凉,三辅之地得以保全,皇家园陵无恙……”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刘伯玉!好一个少年英杰!真乃朕之霍骠骑也!”

刘宏抚掌轻笑:“宗室之中有如此人物,实乃天佑大汉!该赏!重重有赏!”

皇帝金口一开,封赏的旨意便迅速拟定。为了显示恩宠,刘宏特意派出了蹇硕为首的使者团,携带大量金银绢帛、御酒珍馐,前往左冯翊犒劳功臣。

明面上是蹇硕为主使,是因为蹇硕和刘珩算是有一些交情,当初刘珩敲敢谏鼓被打得半死,就是蹇硕出面将他送去了太医署,后来刘珩最初带来的一曲兵马,也是蹇硕从南北两军中挑选的。

但实际负责宣旨和交接赏赐的,却是另一个名叫夏恽的宦官,此人同样是张让党羽,十常侍之一,素来骄横。

使者团浩浩荡荡离开洛阳,一路西行。

越是接近左冯翊,沿途所见便越是让这些久居深宫的宦官感到惊异。与其他州郡的凋敝荒凉、盗匪横行不同,左冯翊境内道路平整,田亩井然,村落安宁,往来百姓虽衣着简朴,但面色红润,眼中少有乱世常见的麻木与惶恐。

甚至能看到郡国兵卒帮助农户修缮房屋、疏通沟渠的景象。

“哼,不过是沽名钓誉,收买人心罢了。”

夏恽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里,撩开车帘,看着窗外景象,不屑地撇撇嘴:“这刘珩,年纪轻轻,倒会做些表面文章。”

坐在夏恽对面的夏蹇硕则是闭着双眼,他比夏恽看得更深些,开口道:“封常侍慎言!此地军民气象,确与别处不同。这刘珩,当初在洛阳就有治疫之功,不是个简单人物,莫非夏常侍真认为治疫要略出自刘陶那老匹夫之手?”

夏恽不以为意:“蹇常侍多虑了,治疫要略?哼,不过旁门左道!一个侥幸打了胜仗的左冯翊,还仰仗着陛下侄子的身份幸进。待会儿见了面,看他如何巴结我等,宫中谁不知,如今这恩赏厚薄,还不是张常侍和咱们一句话的事?”

他搓了搓手指,意思不言而喻。

蹇硕摇摇头,不再多说,当初刘珩无官无职就敢打张让手底下的小太监,现在身为一郡太守,还能变怂?当初那事儿也就是瞒着陛下,自己可是一清二楚。

使者团抵达高陵,场面极为隆重,刘珩心里虽然不乐意,但碍于现在的身份和所在的年代,便率左冯翊文武官员出城十里相迎,鼓乐喧天,仪仗鲜明。

至少在明面上礼数周到,无可指摘。

宣旨仪式在郡守府正堂举行。

夏恽手持圣旨,趾高气扬,拖着长音宣读了对刘珩的褒奖——增食邑三百户,赐金百斤,锦五百匹;擢升徐晃为偏将军,赵云为裨将军,陈叔至在左冯翊尉的身份之外也加了个偏将军,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最后,宣布了最重要的任命:“……左冯翊刘珩,公忠体国,骁勇善战,特加赏金印紫绶,迁京兆尹,即日赴任……”

迁京兆尹!这可是三辅之首,地位远非左冯翊可比。

堂下不少官员闻言,都面露喜色,认为这是莫大的荣升。

然而,刘珩及其核心幕僚如荀彧、杜畿等人,心中却是一沉。

京兆尹看似尊贵,实则束手束脚,哪有在左冯翊这般经营多年,军政一把抓的自由?

宣旨完毕,夏恽将圣旨交到刘珩手中,皮笑肉不笑地低声道:“刘府君……哦不,该称刘京兆了。真是年少有为,简在帝心啊。此番封赏,可是张常侍在陛下面前为您多多美言的结果。这其中的辛苦打点……”

他的话没说完,但那双贪婪的眼睛已经将索贿之意表露无遗,而且态度倨傲,仿佛刘珩的功劳全是靠他们宦官得来一般。

刘珩面色平静,接过圣旨,淡淡道:“有劳诸位天使远来辛苦。封赏将士之物,本官即刻命人清点接收。诸位天使请入席,略备薄酒,为诸位接风洗尘。”

宴席之上,夏恽等人更是肆无忌惮,不仅对左冯翊提供的酒菜挑三拣四,言语间更是多次暗示刘珩应“知恩图报”,孝敬张让以及他们这些“出力”的宦官。甚至公然抱怨赏赐给他们的“辛苦费”太少,与刘珩获得的战功和升迁不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二十二章鞭打夏恽(第2/2页)

席间,杜畿几次暗中向刘珩使眼色,示意他暂且隐忍,虚与委蛇。毕竟宦官势大,得罪不起,何况朝廷封赏刚下,不宜节外生枝。

然而,夏恽等人见刘珩始终不接茬,态度越发傲慢。

夏恽趁着酒意,竟用筷子指着席间的赵云,对身旁小宦官笑道:“瞧这小白脸,便是那赵云?杀了几个西凉蛮子,便得了裨将军?运气倒是不错,怕不是长得俊俏,入了咱们刘京兆的眼,才得了军功吧?哈哈……”

言语轻佻,极尽侮辱。

赵云脸色瞬间冰寒,手按上了剑柄,却被身旁的徐晃死死按住。

“砰!”

一声巨响!刘珩猛地将手中酒爵顿在案上,汤汁四溅。

他缓缓站起身,脸上再无半分笑意,目光冷冷地看着夏恽。

“典韦。”

“末将在!”

典韦应声而出,声若闷雷。

夏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酒醒了一半,色厉内荏地叫道:“刘珩!你……你想干什么?我等乃是天子使者!”

“天子使者,代表的是天子颜面。”

刘珩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尔等一路索贿,言语无状,辱及功臣,败坏陛下圣德!本官今日便代陛下,正一正这使者的规矩!”

他猛地一挥手:“将此獠给我拿下!拖去后院,吊起来重打五十鞭!让他清醒清醒,记住什么是天使的本分!”

刘珩看了一眼欲起身制止的蹇硕:“蹇常侍且坐,此事与你无关!”

随后盯着夏恽:“莫非当初洛阳归仁里之事你不知?”

“刘珩,你敢!”

夏恽闻言心中一惊。

典韦可不管他敢不敢,如同老鹰抓小鸡般,上前一把揪住夏恽的衣领,任凭他如何踢打挣扎,直接拖了出去。

片刻后,后院便传来夏恽杀猪般的惨叫声和鞭子破风的呼啸声。

席间其他宦官吓得面无人色,抖如筛糠。蹇硕脸色也有些难看,这刘珩胆子是真大,夏恽可不是当初那几个假传陛下口谕的小太监!

随即起身道:“刘京兆,此举是否太过……”

刘珩笑道:“蹇常侍昔日情分,本官自不会望,已为蹇常侍备好厚礼,还望莫要推辞。”

随后笑容凝固:“若是觉得此事本官处置不当,回京后可如实奏报陛下。至于夏恽,打完之后,自有人给他敷药,不会让他死在这儿。明日一早,你们便可以带上他回洛阳了。”

说罢,刘珩便大步离去,一众文武也跟在刘珩身后离去,堂内只剩蹇硕和一众宦官。

宴席不欢而散,一夜无话。

翌日,蹇硕带着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的夏恽,仓皇离开高陵。一路上,夏恽的呻吟和咒骂声就没停过。

回到洛阳,夏恽立刻被抬到张让府中,添油加醋一番哭诉,自然略去了自己索贿和侮辱功臣的情节,只说自己依礼宣旨,刘珩却居功自傲,藐视天使,更污蔑张让,最终悍然下令鞭打天使,形同谋反。

张让闻言勃然大怒,他本就与刘珩有旧怨,对这个日渐坐大的宗室子弟心存忌惮,如今竟敢公然打他的人,这无异于打他的脸!

“好个阳武侯!竟如此猖狂!”

张让尖声道:“立刻随咱家进宫!定要陛下罢免这无法无天之徒!”

张让联合赵忠等宦官,在灵帝面前一番哭诉进谗,极力渲染刘珩的“骄横跋扈”、“目无君上”,声称其手握重兵,如今又立下大功,恐生不臣之心,请求严惩。

灵帝本就多疑,听闻使者被鞭打,先是愕然,随即震怒:“岂有此理!这小子竟敢如此!”

然而,就在张让等人以为得计之时,次日在朝堂上,以刘陶为首的部分朝臣纷纷进言。

刘陶慨然道:“陛下!阳武侯年少气盛,或有不妥之处。然其镇守左冯翊,屡破强敌,保境安民,功在社稷!岂可因宦官一面之词而罪功臣?若如此,恐边将寒心,谁还愿为陛下效死?”

一旁的何进竟也沉吟道:“刘珩虽有过错,然其才干可用。如今西凉未靖,正当用人之际,骤然罢免,恐非国家之福。不如小惩大诫,令其戴罪立功。”

大将军何进虽然不喜这个素未蒙面的阳武侯,但他向来与宦官不和,此时更不愿意见阉党打压一方强藩。

双方在灵帝面前争论不休,灵帝被吵得头痛,再加上蹇硕已将左冯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了,当然刘珩那句“洛阳归仁里旧事”并未告诉灵帝。

最终,他疲惫地摆摆手:“罢了罢了……刘珩鞭打天使,确属狂悖,然其功亦大。功过相抵吧……京兆尹……暂且不必去了,仍留任左冯翊太守,望其深刻反省,日后收敛性情,好生为朝廷效力……”

这个结果,让张让等人颇为不甘,却也无法再强逼皇帝。而刘陶等人则松了口气,至少保住了刘珩左冯翊的位子。

消息传回左冯翊,郡府内,杜畿等人长出一口气,却又忧心忡忡:“主公,此次虽化险为夷,但彻底得罪了张让一党,日后恐多掣肘。”

刘珩却只是笑了笑,浑不在意,他可不怕得罪这帮没几年活头的死太监,况且他本来就不想去当那束手束脚的京兆尹。

荀彧淡然道:“伯侯不必过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京兆尹虽然显赫,却如处漩涡之中,一举一动皆受瞩目,难以施展。左冯翊经主公数年经营,民心归附,军力强盛,钱粮渐丰,实乃根基之地。留在此处,恰可韬光养晦,积攒实力。朝廷此举,反倒是成全了主公。”

刘珩点头:“文若所言,深得我心。洛阳的那些明枪暗箭,由得他们去。咱们的根基,在这左冯翊,在这渭水之北!经此一事,朝廷短日内必不会再对我指手画脚,正好让我等放手施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