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十八章 名士来访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十八章名士来访(第1/2页)

中平二年五月,羌骑的血腥气已从高陵城头彻底散去,城门上哪一排换了又换的人头也不见踪影。

左冯翊的土地上开始悄然萌发出另一种生机。

而刘珩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刀枪可以用来诛杀羌人盗匪,可以用来斩杀贪官豪右,但绝不可以依靠刀枪治世;要想真正安定治下庶民,唯有锄犁,方能安民一世。

让杜畿走马上任“劝农督邮”,手握籍没豪右的万顷良田图册,就如同握住了左冯翊的命脉。

清丈田亩、分授流民之事,在杜畿雷厉风行的主持下,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运作。

首先按照刘珩的规划,将高陵、池阳、万年三县作为试点县,那些从流民中招募,而后经过简单培训的“劝农吏”,带着郡府签发的田契和崭新的农具,深入乡野。

杜畿亲自坐镇,每日案牍劳形,处理着堆积如山的田界纠纷、水源分配,他秉承刘珩“公允、迅速”的铁令,行事果决,对于部分豪右残余的怨怼毫不在意,更不惮得罪试图上下其手的胥吏。

整个左冯翊数万流民得到了安置,各县豪右在刘珩的铁腕手段下纷纷收起了爪牙,左冯翊开始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刘珩的目光早已不在那一季或一年的收成上了。

他知道那位稳坐洛阳的皇帝叔叔时日不多了。如今的自己尚且没有能力与何进张让等人正面掰手腕,一旦灵帝驾崩,有些事情绝非是如今的他能阻止的。所以只能早做计较,争取在天下大乱之前攒更多的本钱,才能尽早的结束这个操蛋的乱世。

尽可能的防止两晋旧事的发生,书本中改了又改的短短四个字,最终被改成了平淡温和的“民族交融”!试图将那段不堪回首血腥残忍的岁月掩埋,变成一种光辉伟岸的历史趋势,刘珩接受不了所谓的“交融”!接受不了中原沃野上禽类遍地,接受不了被迫“衣冠南渡”后的开发江南,他要让北方的胡狗不敢南下,一如昔年冠军侯封狼居胥,匈奴人最终在大汉铁骑的鞭笞下仓皇分裂、西逃……

……

郡府后堂,刘珩与郑浑、杜畿、新征辟的决曹掾法衍、以及被破格提拔为郡府“户曹史”的寒门才俊张既等人展开了一场决定左冯翊未来的密议。

“授田只是活民第一步。”

刘珩的手指敲击着木案,目光扫过眼前几位风格迥异却皆具实干之才的属下:“要让这地真正养人,生出更多的粮食,养出更多的兵,靠老法子不行。”

法衍,这位法真之子,法正之父!是的,蜀汉的法正法孝直,只不过如今的法正还只是个九岁的孩童,当刘珩第一次见到九岁的法正时,内心是有些奇妙的,他不知道这个比自己年幼了近十岁的蜀汉名臣日后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被征辟而来的法衍,为人性情刚直,精研律令,更难得对农事亦有涉猎,他沉声道:“主公明鉴,关中之地,百姓多沿袭粗放轮休的法子,地力易竭。衍曾闻武帝时有‘代田法’,沟垄轮换,可保地力不衰。若能于官田、新授之田先行推广,选壮实良种精耕细作,辅以粪肥,亩产或许可增三成!”

张既心思缜密,立刻补充道:“推广需要有章法,可先选几处官田作为‘样田’,由郡府派良匠指导耕作,秋收时再令各乡三老、里正及农户代表观之,以实绩服人。同时,还要严令各乡里正,督劝农户选穗大粒饱者留种,郡府可设‘良种仓’,以平价或租借方式供给无力自留之民户。”

刘珩眼中闪过赞许:“好!法曹掾主推代田法、选良种;张既,你心思细,负责制定推广章程,督建样田,管理良种仓事务。至于水利…”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泾、渭、洛三水及其支流脉络:“如今左冯翊百废待兴,大渠恐怕难成,但是小陂小堰、引水沟渠,可以遍地开花!同时再以‘保境安民,兴修水利’为名,征发民夫,以工代赈!凡参与兴修者,可免部分徭役,或得粮米补偿。所需钱粮,就从抄没之资中出!杜督邮,此事由你总揽协调,务必使水利通达,泽被新垦之田!”

杜畿肃然领命:“畿必竭尽全力!然……主公,如今右扶风因边章韩遂之乱,多有流民至左冯翊,安置流民亦耗费巨大,此三项并举,恐非长久之计,需有稳固财源。”

刘珩笑了笑:“抄家所得,能解一时之渴。长久之计,在于‘屯田’!陈叔至!”

侍立一旁的陈叔至踏前一步:“末将在!”

“着你部于高陵以北、洛水西岸,择水草便利、地势平缓之处,筑‘安民堡’!招募流民青壮,编为屯田军户!半兵半农,闲时操练,战时为兵!所垦之田,头年免赋,次年起纳三成,余者自留!郡府提供耕牛、粮种、铁器!此为军屯之基!”

“末将领命!”

陈叔至眼中精光一闪,深知此任之重。

“文公,你负责将屯田之事拟出一个章程,从旁调度,与叔至共同负责此事!”

“诺!”

整顿吏治则是左冯翊当下的另一件大事。法衍就任决曹掾,他精通律法,性情刚烈,对郡府积压的陈年旧案、豪右勾结官吏欺压良善的诉状,来者不拒。耿氏、韦氏依附之小族,凡有不法,皆被法衍揪出,按律严惩,毫不容情。

一时间,郡府衙门前喊冤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法衍秉公断案、不避权贵的名声迅速传开。

郡中残余的胥吏豪右,面对这个不讲情面、只认律法的“冷面判官”,无不战战兢兢。

刘珩则坐镇幕后,对法衍的铁面无私给予了绝对支持,凡有胆敢阻挠、说情甚至威胁者,徐晃的贯石斧便是最好的回应。左冯翊的官场风气,在铁腕与律法的双重涤荡下为之一清。

与此同时,“保境安民”成了刘珩发展武装力量最好的幌子。

羌乱虽然暂退,随之而来的是小股流寇和趁乱崛起的山匪盗贼,部分流寇山匪经过多年盘踞,在左冯翊已经成了地方大患。

再加上中平二年三月开始,韩遂等人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右扶风已经成了战场。

皇帝虽然先后派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董卓征讨,但是二人都无功而返,这也导致了边章、韩遂等实力进一步扩大,号称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潜龙在渊第十八章名士来访(第2/2页)

虽然记忆中韩遂等人没打到左冯翊,但是随着刘珩的到来,历史已经有些偏差了,必须要早作准备以防万一!

徐晃被刘珩委以重任,以郡兵名义,在耿、韦、杜三家默许甚至提供部分钱粮的“赞助”下,开始低调招募、严格训练一支真正的精锐。

训练场设在远离城池的泾水河谷,隔绝窥探。训练极其严苛,远超寻常郡兵和陈叔至的屯田军。

与此同时,刘珩的目光投向了星散于司隶、并州边境的黄巾余部。

一支打着“破羌中郎将”旗号(刘珩在羌乱后向朝廷请封所得虚职)的部队,在屯田事宜落定后,由郑浑具体负责屯田之事,空闲出来的陈叔至亲自率领这支部队悄然北上。

他们一边剿灭沿途流寇山匪,一边向北推进,到左冯翊北部边境后,不寻求与大队黄巾决战,而是专门寻找那些规模不大、处境艰难、首领尚有理智的小股黄巾。

剿灭冥顽不灵者,收编愿意归降者。归降者经过甄别选拔后,部分精壮补充入徐晃的秘密新军,大部分则打散编入“安民堡”的屯田军户。

陈叔至手段老辣,恩威并施,数月之间,左冯翊北部边境几股较大的黄巾势力或被剿灭,或被收编,地方治安大为好转。

而刘珩麾下,一支经历过数次战斗淬炼、忠诚度更高的核心武装力量,也在无声无息中壮大。

转眼间,中平二年便结束了。

中平三年甫一开春,左冯翊各县便在郑浑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春耕。与此同时,徐晃则率麾下那支训练已久的部队,打着郡兵的旗号,开始对整个左冯翊境内的流寇盗匪进行最后的肃清,是练兵亦是验兵。

……

四月,左冯翊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却难掩清雅气度的客人——荀彧,荀文若。

这位出身颍川荀氏、名动天下的王佐之才,在中平二年六月收到了刘珩的一封亲笔信,而后他一路西行,亲眼目睹了司隶其他郡县的凋敝混乱与左冯翊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听闻了太多关于刘珩的传闻,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荡与好奇,来到了高陵城。

刘珩得知消息,亲自出城相迎,当见到荀彧的那一刻,刘珩的内心是恍惚的,这位被曹操评价为“吾之子房”的汉室孤臣,最终因曹操晋魏公而与之决裂。

纵观荀彧一生,自幼读的便是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后来又看遍了大汉倾颓的纷争,意图扶大厦于将倾。忠于汉室却又不忠皇帝的他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孟德公,以为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便能扫清寰宇,再造大汉河山。

直到曹操晋爵魏王,他心中的所有幻想都被打破,他知道“明公”不是当年的“明公”了,于是落了个自尽身亡的下场。

忠汉而不忠君,助曹而不拥曹的矛盾心理决定了他悲情的结局。

刘珩还记得第一次读三国时,读到荀彧之死的意难平,他如果能像堂侄荀攸一样看开一点,是不是就不会死了?他如果从一开始便不在汉室与曹营之间摇摆,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历史有如果,没有悲情的荀彧还会这么有魅力吗?

此时的刘珩只有一个念头,这一世,你一定要跟着我,我刘珩,本就是汉室宗亲!

“颍川荀彧,久慕阳武侯贤名,不揣冒昧,特来拜谒。”

荀彧附身一揖,随后清朗的声音响起,将刘珩的思绪拉回。

刘珩郑重作揖还礼,随后快步上前扶住荀彧手臂,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惊喜与郑重:“珩闻文若兄之名久矣,未能一见,常引为憾事,今日得见,实乃珩生平之幸事!快请入城!”

荀彧面对这位声名在外的阳武侯,内心同样感慨不已。

初闻刘珩之名,是听说他在洛阳敲敢谏鼓、献策治疫之事,当时有好友评价这个小侯爷刚直且有急智;再闻其名,则是听说他在左冯翊退羌人后对当地豪右大开杀戒之事,颍川士子大多言此子本性暴戾,过刚而易折,难成大器。

再之后,便是突然收到了刘珩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邀请自己来左冯翊。

起初荀彧并不打算来左冯翊,后来因在颍川无事,便想着游历关中,顺道走一走左冯翊。不曾想这一路尽是民生凋敝、流民四起。

直到进入左冯翊地界,突然便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沿途与遇到的百姓闲聊,竟都是对这位阳武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拥护,在他们口中,新任左冯翊是个心系百姓的谦谦君子。

更让荀彧震惊的是,他在左冯翊下辖各县竟未曾见到官吏豪右欺压百姓者!

这让荀彧对刘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知道这个年仅十八便镇守一方的宗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少年得志的凶戾之人还是心系百姓的谦谦君子?

而现在,荀彧感受到了刘珩毫无作伪的谦逊,还有一种莫名的……欣喜?

按理来说,依着刘珩对关中世家大姓的强硬,自己背后的颍川荀氏不会让刘珩忌惮才对。自己如今一介白身而已,竟能得他如此礼遇?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刘珩此人求贤若渴,此人,当真胸有大志!

左冯翊府中,刘珩已命人备好酒席,推杯换盏间,荀彧面对郑浑等人,凭借其儒雅的谈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很快便让众人认可了这位颍川名士。

宴会结束后,众人乘兴而归。

随后的几日,荀彧便在刘珩的盛情挽留下住在了左冯翊府中,而刘珩则每日亲自带着荀彧在高陵城内游玩。

对于左冯翊的大小事务,在刘珩的默许下,荀彧也会给予一些颇为有用的建议,这也使得杜畿等人对荀彧的才能愈加认可。

这一日,刘珩与荀彧在郡府后院相对而坐,荀彧忽然长揖及地,声音清朗而坚定:“彧自颍川至左冯翊一路,目光所及尽是贪官污吏横行,流民遍地,唯有左冯翊治下农安盗息,此皆阳武侯之功也,彧深感佩服,欲效犬马之劳,助侯爷匡扶汉室,安靖天下!”

刘珩急忙扶起荀彧,眼中满是藏不住的欣喜:“文若快快请起,今得文若相助,乃刘珩之幸,更是左冯翊万民之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