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我有三问,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三章我有三问,求教将军(第1/2页)

贾诩深邃的瞳孔急剧收缩了一下。

刘珩?

那个掌控三辅,派赵云斩牛辅,令徐晃守潼关,如今又莫名出现在联军阵中,遣麾下猛将典韦斩了华雄的刘伯玉?他敢在此时亲临险地?

“来了多少人?”

贾诩沉声问道。

“仅两人两骑!未着甲胄,未持兵刃!”

亲兵回道。

张济和贾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两人两骑而来?

这刘珩,好大的胆子!

“他想干什么?劝降?”

张济脸色变幻不定。

贾诩深吸一口气,眼神恢复深邃,但语速明显加快:“将军,此乃天赐良机,亦是凶险之局!刘珩敢来,必有倚仗,或为潼关,或为……将军与诩的前程!见与不见,皆在两难。若见,需防其舌灿莲花,乱我军心;若不见,则失一探其虚实、甚至……寻一生路之机!”

张济来回踱步,猛地一咬牙:“见!为何不见!令刀斧手准备好!本将军倒要看看,这刘珩是不是生了三头六臂,敢孤身闯我这龙潭虎穴!”

他眼中闪过一丝凶狠:“他若敢有异动,立刻给我剁成肉酱!”

“诺!”亲兵领命而去。

贾诩看着色厉内荏的张济,嘴唇微动,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刘珩……这位年轻的阳武侯,倒是个有趣的妙人。

沉重的关门缓缓开启一道仅容两骑通过的缝隙。

门内,是黑洞洞的甬道,两侧甲士林立,刀枪森然。

刘珩神色不变,对身后的典韦低声道:“君明,入关。”

他一夹马腹,当先而入。无数道冰冷、警惕、带着杀意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剐在二人身上。

刘珩昂首挺胸,目光平视前方,仿佛穿行在自家庭院,那份从容气度,让两侧凶悍的西凉悍卒都不由得微微侧目。

至于典韦,虽然面无表情,但光是那副骇人的身形,就让人不敢轻视。

二人穿过长长的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是关内的校场。校场四周,同样布满了顶盔贯甲的西凉兵卒,弓上弦,刀出鞘,气氛肃杀到了极点。

正前方,便是高大的关楼。

刘珩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他整了整衣袍,昂首拾级而上,典韦紧随其后。

关楼大堂,张济高踞主位,全身甲胄,手按腰间佩剑,面沉如水,目光死死盯着拾级而上的刘珩,毫不掩饰其中的审视与杀意。

他身旁,坐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正是贾诩。

贾诩低眉垂目,仿佛在闭目养神,但刘珩踏入大堂的瞬间,他已悄然扫过刘珩全身,仿佛要将其彻底看穿。

大堂两侧,肃立着张济麾下的数名剽悍将校,个个按刀而立,眼神凶狠,整个大堂,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刘珩走到堂中,对着主位的张济,不卑不亢地抱拳一礼:“大汉司隶校尉、阳武侯刘珩,见过张将军。”

他的声音清朗平静,在这杀气腾腾的大堂中,竟显得格外清晰。

张济冷哼一声,并未起身,声音带着冰冷的嘲讽:“阳武侯?好大的名头!好大的胆子!竟敢孤身入我汜水关?莫不是以为你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本将军就不敢杀你?”

他猛地一拍扶手,两侧将校同时按刀上前一步,杀气陡然升腾!

刘珩身后的典韦瞬间冷哼一声,上前一步欲挡在刘珩身前。

刘珩却恍若未觉,伸手拍了拍典韦的手臂,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将军此言差矣。珩此来,非是倚仗身份,而是……为将军,为将军麾下这数万西凉健儿的性命前程而来!”

“哦?”

张济眼中凶光更盛:“为我等性命前程?莫非阳武侯是来劝降的?哈!就凭你空口白牙?还是凭关外那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

“非也。”

刘珩摇头,目光迎上张济凶狠的眼神,毫无惧色:“珩此来,只三问,求教将军!”

“第一问!”

刘珩声音陡然提高:“董卓废帝弑君,焚城虐民,此为天地不容!将军身为为汉臣,食汉禄,当真要同他一道背负这千古骂名吗?”

这一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张济心头。董卓焚洛阳的暴行,他虽未亲见,但斥候回报的惨状和那遮天蔽日的浓烟,足以说明一切。

他张济虽是武将,也知忠义廉耻!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刘珩不等他回答,踏前一步,声音更加凌厉,直指堂中所有西凉将校:“第二问!董卓强令将军东来,名为拒敌,实为弃子!彼挟天子百官、裹搜刮之财货珍宝,仓惶西窜!却留将军于此,抵挡关东盟军之怒火!试问董卓可曾顾念将军半分?可曾顾念这数万追随将军出生入死的西凉儿郎性命?将军与将士们,在他眼中,不过是拖延追兵的弃履罢了!”

此言一出,堂中肃立的西凉将校们,脸色齐齐一变,眼神中流露出愤怒与悲凉。

张济更是拳头紧握,刘珩的话,字字诛心,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怨愤!

刘珩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脸色变幻不定的张济脸上:“第三问!董卓西窜,必经潼关!然——潼关天险,已在我刘珩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将士用命!董卓师老兵疲,前有关隘铁壁,后有联军追兵,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飞!将军若执意为其效死,他日潼关之下,玉石俱焚!届时,将军身死名裂,家眷亦难逃清算!西凉军数万袍泽,皆因将军一念之差,葬身异乡,魂归无路!将军于心何忍?”

轰——!

三问毕,如同三道惊雷,连续轰击在张济和所有西凉将校的心头!

忠义,身家性命,还有回不去的故里!刘珩精准地抓住了他们心中所有的痛点和软肋!

张济脸色煞白,额头青筋暴跳,嘴唇哆嗦着,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

那些原本杀气腾腾的西凉将校,此刻眼神闪烁,不少人下意识地避开了刘珩那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脸上写满了挣扎和迷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三章我有三问,求教将军(第2/2页)

一直闭目养神般的贾诩,此刻缓缓抬起了眼帘。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第一次毫无保留地看向刘珩,里面充满了震惊、凝重,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叹服。

这位年轻的阳武侯,对人心、对局势的把握,简直到了洞若观火、令人心悸的地步!

这三问,直指核心,根本不给张济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是阳谋!逼得张济必须在绝境中做出选择!

刘珩的目光,也在此刻,平静地转向了贾诩,嘴角还挂着一点莫名的笑意。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言语,却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无声中流淌。

贾诩心中剧震。刘珩的眼神,平静中带着了然,还有他这奇怪的笑容,仿佛早已看穿了他所有的谋算和顾虑。

刘珩笑意盈盈,落在贾诩眼中便成了一句:文和先生,大势如此,何去何从,该你落子了。

贾诩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对着心神剧震的张济拱手一礼:“将军,阳武侯之言,字字珠玑,直指要害。我等……确需从长计议了。”

贾诩那一声轻咳,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也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他身上。

他站起身的动作不疾不徐,话语更是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事实。

然而,“从长计议”这四个字,落在此时此地,落在心神剧震的张济和那些充满迷茫、挣扎的西凉将校耳中,却无异于一声惊雷!

这已经不是模棱两可的旁观建议了,而是贾诩这位深得张济倚重的谋士,在刘珩那石破天惊的三问之后,第一次明确地、公开地表达了立场——阳武侯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再死守了,必须另寻出路!

张济的脸色由煞白转为一种复杂的铁青,他死死盯着贾诩,眼神中充满了惊疑、愤怒,还有一丝被说中心事后的狼狈。

“文和……你……”

张济喉头滚动,声音有些干涩沙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

他环视堂下,那些跟随他多年的部将们,此刻眼神躲闪,甚至有人微微点头,显然已被刘珩点破了心中最大的忧虑——家眷!潼关!董卓的弃子!

就在这微妙而紧张的时刻,一个粗豪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质疑,陡然响起:“贾都尉此言何意?!”

只见张济身后一名身材魁梧、长相俊朗的年轻将领猛地跨出一步,正是张济的侄子张绣!

他年轻气盛,对董卓虽未必有多少忠心,但此刻被刘珩这“外人”在自家地盘上如此咄咄逼人地质问,又被贾诩“倒戈”的暗示刺激,只觉得一股屈辱直冲脑门。

他怒视着贾诩,又猛地转向刘珩厉声道:“叔父!休听此人妖言惑众!他孤身入关,分明是欺我关内无人!什么家眷,什么潼关,不过是危言耸听,乱我军心!待侄儿先擒下此獠,再做定夺……”

“放肆!”

张济猛地一声暴喝,打断了张绣的话。他额角青筋跳动,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侄子,又掠过那些神色各异的部将,最后落在气定神闲的刘珩和垂手肃立、却散发着无形压力的典韦身上。

他知道,张绣这一闹,反而彻底暴露了军心的不稳!若再任由其发作,局面将不可收拾!

“退下!”

张济对着张绣厉声喝道,语气不容置疑。张绣被吼得一怔,看着叔父的严厉眼神,不甘和愤怒瞬间被压了下去,只能愤愤地一跺脚,退后一步,但一双眼睛依旧死死瞪着刘珩。

成了!

刘珩见此情形,就知道自己又赌对了,暗戳戳地夸奖了自己的英明神武,又在心里对贾诩的助攻表示了感谢。

就冲着张济此时的表现,刘珩知道自己又要完成三国新成就了。

张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再次投向刘珩,声音似有些疲惫,带着一种无力感:“阳武侯……好一张利口!好深的心机!这三问,问得本将军……哑口无言。”

他承认了,在刘珩那洞穿人心的三问面前,他所有的理由和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带着最后的试探:“然,空口无凭!阳武侯言潼关已在你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如何证明?据我所知,如今阳武侯虽已掌控三辅,然守潼关之兵马恐不逾万人。董太师绝非牛辅,西凉军亦不止五千,一旦潼关被董太师一鼓而破,那本将军今日若降,岂非自寻死路?届时,不仅本将军难逃清算,这数万将士及其家眷,更是万劫不复!”

张济终于问出了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刘珩的底牌,潼关,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牢不可破?这关系到数万人的身家性命!

面对张济的质问和堂内所有西凉将校聚焦而来的、充满疑虑的目光,刘珩脸上的微笑并未消失,反而更添了几分自信。

他没有丝毫被逼问的窘迫,反而从容地向前踱了一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济脸上。

“张将军问得好!要证潼关之固,何须妄言?”

刘珩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将军可知,董卓为何急召皇甫嵩将军回京?”

张济一怔,皇甫嵩?这位屯兵右扶风的宿将?董卓召他回京,明眼人都知道是借皇帝之名夺其兵权,明升暗降。

刘珩没有停顿,继续道:“董卓忌惮皇甫将军坐镇右扶风,兵精粮足,又深得军民之心,恐其响应关东,东西夹击,故行此釜底抽薪之计。然,董卓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点!”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张济惊疑不定的双眼:“皇甫义真将军,世代忠良,岂会与董卓这等国贼同流合污?在荀彧、盖顺二位先生及皇甫将军长史梁衍的力陈大义之下,皇甫将军早已幡然醒悟,深明董卓倒行逆施,覆亡在即!”

此言一出,张济脸色大变!皇甫嵩……竟然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