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启大明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样,跟我斗!

天启大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样,跟我斗!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0 15:56:01 来源:源1

第129章小样,跟我斗!

户部尚书李起元抬起头,看了看窗外,窗闪着阳光,就像一格格的鱼鳞。

支着耳朵倾听。

大雁飞掠长空的鸣叫声,远远地穿过寂静的大明门,传到耳边。

放下毫笔,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灿烂的阳光让世界变得清澈明亮。

院中种着一棵杏树,已然绽开,给这个寂静的院子带来生机和诗意。

初一看去,满树的杏花,如一团粉色的云霞。

仔细一看,薄如蝉翼的花瓣,白里透着粉,像只只蝴蝶,静静地停在树头。

微风拂过,杏花轻摇,李起元闻到淡淡的清香,让他忙于案牍半天的脑子为之一新。

几朵花瓣飘落打转,落在地面的斑斓阳光上,仿佛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李起元呆呆地看了一会,心情大好,转回到书案上坐下,拿起文读,看着封面上贴着揭条目录,心中更加舒畅。

制置司财政厅培养出来的财会人员,真是好用!

他们来到户部,也把制置司财政厅的预算丶度支丶审计丶核销一整套财会制度和运作机制带了过来。

以前大明户部,皇上骂得对,比乡下地主老财的帐房都不如!

上面糊里糊涂,下面稀里糊涂,大家难得糊涂!

两百年了,大家知道它有大弊端,可就是不改。

有人说积弊太深,改不了,缝缝补补裱糊一下凑合着用吧。

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丶人至察则无徒丶帐至明则无贪。搞得那麽完善,上下大家怎麽好一起发财?

太祖皇帝当初给大家定得俸禄那麽低,不想法捞点外快,怎麽活?

有人说搞得那麽复杂干什麽?老子日,大道至简,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问题。还不如简简单单于是国朝户部的财会制度一直烂到现在,李起元看到那些怎麽都厘不清的帐本,看一次就恼火一场。

他曾经做了多种改革尝试,每次稍一动作,都会被厚厚的蜘蛛网给网得死死的。

后来看到制置司财政厅在皇上的指导下,从无到有建立一整套让人耳目一新的高效财政制度,

李起元想学,可惜蜘蛛网又把他网得更死。

卖国通贼大案引发的诸多大案,户部是重灾区,上下官吏空了一半。

又赶上天启六年京察大计,李起元把昏庸无能之辈,通过京察统统罢点,然后折节去财政厅挖人。

承办具体事务的公事员,过来户部马上就是八品提举和照磨;副科长过来就是七品经历;科长过来就是六品主事...

你是预算局副主事?

预算局可是财政厅的核心部门,副主事可是副职之一。

啊,还是创建预算局的元老之一,宝贝人才啊,过来是员外郎,单独为你成立一个提举预算司,你是主官,你也从无到有,帮着户部建立出真正的预算和核销制度。

制置司是皇上一时兴致临时设置的,里面的官吏都是临时差遣,什麽皇上兴致没了,说不定制置司也就没了。

可户部是六部之一,里面的官吏都是正途官,吏部里有官籍的!

制置司很多聪明人藉机纷纷跳槽,获利最大的就是户部。

看着提举预算司呈上的禀文,李起元越看越心顺。

禀文里把问题一二三四列得清清楚楚,然后附上他们分析出来的原因,最后是准备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二三四。

这就对了!

上下行文,最重要的事就是禀告下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再获得上级的指导和支持。

要是户部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大明财政何至于如此窘困。

六部要是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大明早就四海晏平,何至于在西南和东北被几个土司跳反,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

不行,我还要再从财政厅里挖几个人过来。

听说他们审计局审查帐簿很有一套;国库局在度支控制上非常有办法;还有他们的条例局,边开张边制定工作条例,改进工作流程,各个都是人才...

我真想把他们全部挖过来..:

一想起财政厅那个人才宝库,我真的控制不了我自己!

「尚书!」

有人在门外叫唤。

「谁?」

「经历司王经历有事求见。」

「叫进来。」

王经历进来先行礼。

「下官见过李尚书。」

「何事?」

「回尚书的话,刚才制置司财政厅派人送来一份公文。」

公文?

毕景会这个老匹夫有什麽事找老夫?莫非是停战书?请求老夫不再挖他财政厅的人。

怎麽可能?

老夫的新锄头才刚刚打磨光亮,就等着再次开挖墙脚。

李起元坐在椅子上不动,右手一伸,王经历连忙上前几步,把公文递到手上。

「制置司财政厅正堂都事毕平咨户部正堂尚书李。」

居然行平咨,毕老匹夫,还真把自己当回事。

李起元拆开封皮,打开里面一看,脸色越看越青,猛地起身,提起衣襟抓起平咨公文,慌忙往外跑。

跑得太急,后襟把座椅一拉,当拉翻在地。

李起元根本顾不上,从王经历和门口心腹仆人李九面前一闪而过,眨眼不见人影。

尚书/老爷这是怎麽了?

王经历和李九面面相,不明就里。

过了十几息,李九才反应过来,拔腿就追了上去。

「老爷,等等我!」

李起元一口气从大明门户部衙门跑出来,穿过长安街,验牌子进了承天门右便门,左转进了谦巽门,一口气跑到制置司财政厅,直接冲进毕自严的值房。

「毕...毕...毕自严,你个老...老...老匹夫,你这平咨是什麽意思?」

李起元扶着值房的门框,浑身都在抖动喘气。

毕自严看到他,挥挥手,示意正在汇报工作的几位下属离开。

他起身走到跟前,「李尚书,有狗在你吗?」

「少岔开话,我就问你,平咨什麽意思?」

「没什麽意思,就是民生商事局所属百货店丶供销社和副食店,存货不多,暂停发行通用商票。」

李起元嘴角都起白沫子了,他瞪着眼晴问:「暂停发行通用商票,那京官俸禄折色怎麽办?」

毕自严轻描淡写地说:「那就继续折色喽。」

「折色?皇上跟老夫约定,制置司财政厅接管课税之事,要包揽京官的俸禄。」

毕自严很严肃地说:「皇上金口御言,做臣子的怎麽敢让君上失言?

只是发商票只是权宜之策,岂能持久?还是回到折色的祖制上,祖制不可违。」

李起元更急了,「折色,毕景会,你想怎麽折色?」

「内承运库,还有制置司经济厅下属各有司的仓库有什麽,那就折色什麽。不过我们制置司财务制度严谨,没有那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入库。这就有点难办..:

李起元紧张地盯着毕自严,期盼地等他说出自己期盼的那句话。

难办,那就继续发商票吧。

「那就回到最初的祖制,全部发米吧。」

「全部发米?」李起元大声吼道。

毕自严后退一步,「国朝初年,太祖皇帝定百官俸禄时,不就定的是米吗?洪武年间,百官们发的也都是米。

只是永乐年间,行在去了北平,数十万边军和百官俸禄米粮全部通过漕运北上,负担极重,这才改为折色。

李悍原(李起元),你身为户部尚书,连这个典故都不知道吗?」

李起元气得胸膛剧烈起伏,呼呼的出气就像一头老耕牛。

「毕景会,你有这麽多米吗?」

「没有,但我可以去买。制置司财政厅可以行文,叫江南织造局代为采买,再通过海运北上。

东南通逃拖欠赋税者比比皆是,坐拥数千上万良田的大户们哭着喊着天灾歉收丶没有足够的收成缴纳田赋。

但是你去收购稻米,他们粮仓里的米都要堆不下了。

去年江南大丰收,苏州米价在七钱银子一石,大量采买还会便宜,可以压到六钱银子一石。

六十万两银子,我可以买到一百万石江南大米,足够给京官们发半年的俸禄。

你们户部以前发俸禄,发的都是万历年间的陈米,我们制置司财政厅发的都是去年的新米,够厚道了吧!」

李起元气得肺都要炸了。

京官们每月领商票,用起来痛快舒畅,突然改为发米,肯定要炸锅啊!

不要说是去年的新米,你就是刚从地里打下的新米,京官领着也是满腹怨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你叫用惯商票的京官们再转回去领米,打折卖了米换了钱去买东西,他们会跳着脚骂娘的。

毕自严看到李起元由红变青,又由青变白,再从白变红的老脸,心里甜滋滋的就跟灌了一坛子蜂蜜。

再补一刀。

「李尚书,你们户部身为朝廷国计度支之部,当要以身作则..:」

李起元知道,毕自严这是在报复!

报复自己挖人太狠。

可现在把柄在人家手里捏着,现在人家是大明银子最多的衙门。他不想掏银子,其它衙门根本掏不出银子。

这月它发米,下月它可以改主意,把库存里用不掉的草纸折色,当俸禄发;下下月可以把堆在商事局仓库里卖不掉的积滞货折色,当俸禄发。

祖制都是这样来的,人家遵循祖制,有什麽错?

这样发几个月俸禄,户部和六部,不要说挖来的新人要跑,就连以前的「老人」都要跑。

制置司官更肯定继续发银圆和通票!

李起元服软了。

高叉手对着毕自严行了个长揖,「景会兄,在下知错了,你高抬贵手。大家同殿为臣,都是在替皇上办差,替大明做事,还请原谅则个。」

毕自严仰着头呵呵一笑:「李悍原,这会知道同殿为臣了?

你下狠手挖老子人的时候,怎麽不知道?

当初老子就想收拾你,是皇上劝住了我。体谅你户部急缺人手,匀几个人过去,帮你们户部照着我们财政厅建立一套新财政制度。

要不然你能那麽轻易得手。

结果你个老匹夫,得寸进尺,你往老子根上刨啊,你知道老子培养这些人才,费了多少心血?

李起元脸色更红,连连做揖:「羞愧难当,羞愧难当啊!

是在下对不起景会兄!

今晚我在秋醉楼摆一桌席面,宴请景会兄,以作赔礼道歉。」

毕自严矜持地说:「低于十圆钱的席面老夫可不去啊,老夫的嘴刁得很!」

李起元陪着笑脸说:「保证十圆以上的席面,保证景会兄满意!」

朱由校在紫光阁跟今天入值军机处的戚昌国丶黄尊素丶杨嗣昌丶凌蒙初丶张艮商议平辽局传来的宁锦行司的呈文。

「袁崇焕丶尤世威为首的宁锦行司制置处合议过,建议复筑义州卫城。平辽局觉得可行,报军机处最后定夺。

你们怎麽看?」

张艮先做了一个补充:「袁崇焕丶毕自肃最先合计的是复筑广宁卫城丶义州卫城,同时在三岔河西岸修筑三到四个要塞城堡,把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

宁锦行司制置处合议时,制置金事丶宁远守备何可纲出言反对...然后制置副使丶行司指挥使尤世威提出只复筑义州卫城的折中方案。」

黄尊素说:「尤世威在黄圃军校进修过,只有在军校教授过《战役学》丶《战术学》等新式兵法学问,才能跳出旧有的台,想出这个战略布局。」

朱由校却在心里嘀咕着。

袁崇焕的野心,对功名的渴望,超出自己的想像。

杨嗣昌说:「义州卫城位于大凌河中游,可与凌河城丶锦东连成一串,互为椅角。它的补给运输也可通过海运转河运解决。

更重要的是义州卫位置。它虽然北出一百五十里,有孤悬在外之忧,但它可以监视建奴与喀喇沁部的往来,甚至还可以向北监视建奴与喀尔喀部的往来。

必要时可以随时切断建奴与喀喇沁部的联系,有效配合辽西行司对喀喇沁部的经略..:」

「皇爷!」刘若愚急匆匆走进来,「这是辽西行司八百加急送来的紧急军报。」

朱由校眉头一挑,拆开一目十行看完,脸色一变,狠狠地一拍桌子。

「林丹汗,你就是一头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