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启大明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知难而退的奴儿哈赤

天启大明 第一百四十八章 知难而退的奴儿哈赤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8 16:07:38 来源:源1

第148章知难而退的奴儿哈赤

「父汗,你怎麽会错...」

奴儿哈赤挥挥手,阻止了黄台吉的话。

「为父当初应该听你的话,挥师西进,奔袭青城一带的南蛮子兵马主力,可能战局就不是如今这个局面了。」

「父汗,南蛮子屯兵青城,难道不是与林丹汗暗地里勾结,设圈套等我们上钩吗?」

「二十天前的我,是这麽想的。现在的我恍然大悟。

为父想错了。」

「想错了?父汗指的是什麽?」

「林丹汗反覆小人,贪利而惜身。为父看不起,难道南朝皇帝就看得起?」

黄台吉眼晴一亮,惊讶地问:「父汗的意思是南蛮子在青城的主力兵马是奔着打林丹汗去的?」

「对。为父仔细想了想,如果我是南朝皇帝,干嘛要与林丹汗结盟合作?

我为什麽不整顿兵马北上,击败林丹汗,降服察哈尔部,用林丹汗的人头号令和收拢左翼蒙古各部..」

黄台吉听得十分震撼,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无道理。

这样做的好处,远远大于跟林丹汗结盟,

把希望放在一个反覆无常的小人身上,不如奋起一搏,杀他祭旗,威左翼各部,直接伸手进蒙古人部落里。

只是南蛮子什麽时候变得这麽积极主动了?

黄台吉还想到另外一点:「父汗,明军敢主动出关邀战了。」

「对,南蛮子兵马敢出关,在野外与蒙古人展开对战。现在青城的南蛮子兵马东移,本汗认为,他们肯定收拾了林丹汗,挟得胜之势要与我们决战。」

黄台吉替奴儿哈赤继续分析,「明军大败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士气大振,军心激奋。而且他们现在多了几万左翼蒙古兵马为仆从,不惧与我们野战。」

「南蛮子敢战了。」奴儿哈赤又念道了一句,双手插在腰带上,昂首看着黑漆漆的远方,目光凝重,背却不由自主地微驼。

「老八,到现在为父才明白,你以前说得对。

我们需要汉人替我们当眼睛,看到更远;需要汉人替我们当耳朵,听得更多;需要汉人替我们种地出产粮食,让我们八旗勇士安心打仗;需要汉人给我们运来盐巴丶丝绸等必需品;需要汉军冒着箭矢去攻城先登..:

去年冬天,李额附死了,我们失去了眼晴和耳朵,成了瞎子和聋子。

以前我们百战百胜,因为南蛮子在我们面前,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现在我们束手束脚,处处碰壁,因为我们什麽都不知道.::」

黄台吉连忙安慰:「父汗,汉人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几百年的积弊,怎麽可能改得了。

他们的文官无能又善妒,看到皇帝带着武将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肯定会怀恨在心。他们会暗地里捣乱..:

父汗,我们还有机会的。」

奴儿哈赤转过头来,双手继续插在腰带上看着他。

「老八,不要老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南朝皇帝能在大半年里让南蛮子军队仿佛换了一个人,从绵羊变成了豺狗,他会畏惧那些文官?

只有性情坚毅如钢铁之人,才会不畏艰难险阻。

没有路,他敢用刀子辟出一条路来,哪怕那条路全是尸体,流满了鲜血,他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只有这样的皇帝,才能把南蛮子军队从绵羊变成豺狗。

老八,你觉得这样的皇帝,会畏惧那些无能又善妒的南朝文官吗?」

「父汗,南朝儒理治国,千年的传统和规矩,根深蒂固,不会那麽轻易改变的。南朝皇帝改得了一时,改不了一世。」

奴儿哈赤又叹了一口气,「老八,为父以前总是提醒你,叫你少读汉人的书,不要中他们的毒。

李额附以前说,南朝的新皇帝,是万历天子的孙子。从小目不识丁,被朝野戏称为文盲皇帝。

老八,如果南朝皇帝真的读了一肚子他们汉人的书,为父反倒不担心了。

不读书,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真正读不懂,二是完全不屑去读。

你说被戏称为文盲皇帝的南朝皇帝,会是哪一种?」

「天赋异禀,神资聪颖。」黄台吉迟疑一会,这才答道。

奴儿哈赤双手插在腰带上,仰着头,又一次仰望星空。

「为父老了,身心疲乏。」

黄台吉心头一颤。

这是父汗今日第几次说起这话?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他的心头。

「为父起兵,最初就是不想让族人被外人欺负,不被其他女真人欺负,不被汉人欺负。一路血战,终于挣下如今这份家业。

老八,你是为父这麽多儿子里,最聪明的一个,看得也比他们都远...前些日子,你带人去朝鲜抄掠粮草,一路上遭到毛文龙袭扰,虽然不尽圆满,却历练了你的心志。

不畏艰难,坚持到底。

必须有这样的心性,才能带着女真人,让他们不再被汉人,被蒙古人欺负。

只是以后的路,更难走了。」

奴儿哈赤看着黄台吉,眼晴里充满了慈爱。

这对于一代枭雄来说,极其难得。

「老八,以后不要光看着外面的敌人,家里的敌人也要上心。

大家都有肉吃的时候,还能同心协力。

要是四个人只有三碗饭吃,心思就各自不同。

要是只有两碗饭吃,会斗得头破血流。

要是只有一碗饭吃,亲兄弟丶亲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

奴儿哈赤这突如其来的父爱,以及语重深长的交代,让黄台吉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份父爱来的猝不及防,太突然了。

喜的是父亲这样的交代,无疑是要把家业托付给自己。

「父汗...儿臣我..:」黄台吉不知道此时该说些什麽。

奴儿哈赤双手从腰带上放下,拍了拍黄台吉的肩膀。

「现在南蛮子主力兵马东移,你说他们到底想做什麽?」

黄台吉脑子一片空明,回想着父汗刚才的话。

明军主力攻打林丹汗,自己这边因为情况不明,误以为明军与林丹汗互相勾结,设套引自己上钩,所以没有兴兵西进,丧失了一次良机。

现在明军主力东移,意味着他们已经收拾了林丹汗,降服了察哈尔部,解决了后患,这才敢东移,要与己方决战。

决战?

还是步兵对己方的骑兵吗?

那他们不白打败了林丹汗,白降服了察哈尔部吗?

黄台吉很清楚林丹汗在左翼草原的威望他人虽然渣,但血统高贵,声名显赫。

蒙古人还就认血统。

林丹汗不仅是黄金家族后翼,还是蒙古左翼中实力最强者,崇拜者丶畏服者不计其数。

明军一举击败了他,蒙古人就会按照传统来。

击败强者是更强者,更值得蒙古人追随和畏服,

如此一来,明军不仅拥有察哈尔部骑兵,扎鲁特丶翁吉刺特丶巴林以及乌齐叶特这些原本亲明部落的骑兵,也会义无反顾地成为明军忠犬,

其馀内喀尔喀丶喀喇沁等中立部落,可能会顺着大势投向明军。

明军会拥有一支数万蒙古骑兵,加上他们本身不弱的骑兵,完全可以与大金八旗兵马在野外决战。

为何还要摆出步军?

黄台吉猛地明白过来。

「父汗,南蛮子这是在拖时间,同时迷惑我们。

他们肯定在加紧收拢蒙古人骑兵,与他们的骑兵合为一处,然后在我们全力注意他们的步军主力时,骑兵突然迁回杀到,同时在我们回辽东的路上设伏..

我们缺粮少盐,军心涣散,不可久战..」

奴儿哈赤不客气地说:「什麽不可久战!打下去我们要吃大败仗!」

「父汗,那我们?」

「撤!三更天我们就撤,会合锦州的兵马北上,顺路再去乌齐叶特部和翁吉剌特部抄掠一番,

多抢些牛羊再回辽东,再说其它。」

「遵命!」

第二天一早,夜不收回城紧急禀告,说建奴兵马撤走了。

袁崇焕不敢相信,跑到北门城楼上,举着望远镜来回地仔细看,看了几十遍,发现十几里外的建奴军营,确实空荡无一人。

何可纲派出侦骑,兵分两路,一路向远处搜索建奴兵马撤退的迹象,一路试探着逼近敌营。

很快,侦骑从建奴军营里回来禀告,建奴兵马确实跑了。

另一路侦骑也很快找到了大队建奴向北撤退的踪迹,

自己的功绩就这麽跑了!

袁崇焕胸口发闷。

宁远城被他苦心经营数年,打造成天下有数的坚城。好容易等到老奴亲自带兵来攻打,准备好好地拿建奴兵马刷刷功绩。

万万没有想到以前的清野坚壁工作做得太好,建奴光是砍伐攻城器械所需的木材,都需要跑到一两百里外的深山里。

耗费二十天,好容易凑够足够的木材,制造了够用攻城器械,发动了期盼已久的攻城,

猛然发现,建奴的攻城并不凶猛。

难道是己方的火器太猛,打得建奴汉军们抬不起头?

抓到几个俘虏,审问后才知道,建奴早就缺粮断盐好些日子了。

饭吃不饱,盐没有,浑身无力,军心涣散,每天来攻城就跟来上坟一般,能凶猛到哪里?

这些讯息让袁崇焕信心倍增。

他知道老奴凶残,建奴又军制森严。

攻到最后,失去耐心的老奴会杀人,会督促建奴亲自上阵攻城,牛录额真丶甲喇额真都会身先土卒,拼死向前。

袁崇焕信心满满,他要留下更多的建奴户体,他要斩首更多的建奴首级,包括更多的牛录丶甲喇丶梅勒等建奴首领首级!

可是才过去四五天,建奴兵马居然跑了!

老奴,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很快,锦州城传来消息,老奴的主力从小凌河上有水浅地方过河,绕了一圈后会集了在金州城受挫困顿的建奴兵马,调头北上,

在义州卫旧址上游,选了水浅的地方,涉水过了大凌河,继续向广宁卫城旧址方向而去。

一路疾驰,仿佛有追兵在后面追杀他们。

听了一路跟踪的侦骑回禀的情报,袁崇焕眉头皱得更紧。

十有**是大明王师在其它地方打了大胜仗,老奴闻到风,察觉到不对,这才急匆匆撤离。

谁打了胜仗?

袁崇焕想了想,估计是青城那边的开平都司,所辖大队兵马跟林丹汗拼出胜负来了。

萧如薰率军跟林丹汗是真打?

袁崇焕有些不敢置信。

按理说林丹汗是大明的天然盟友,两者联手,一从西边,一从南边,对建奴继续夹击。

当初萧如薰的开平都司,还有山海关平辽都司通报说开平大军在西辽河河套一带,跟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兵马对峙,袁崇焕还以为是在演戏,引奴儿哈赤西进,然后两家联手一起围攻建奴主力。

想不到居然是玩真的!

开平都司大军居然击败了林丹汗。

斩草不除根,反受其害!

这岂不是在蒙古左翼树立了一个大敌?

林丹汗可不是善茬,以后会纠集兵马,不停地进犯开平都司,甚至会绕道宣府丶密云等地,寇边袭扰。

这不平添了大麻烦吗?

两天后。

「报!」

「怎麽了?」

西边来了一支骑兵,大约两万馀众。」

听了侦骑的禀告,袁崇焕丶毕自肃丶何可纲吓了一跳,哪里来的这麽多骑兵?

肯定不是山海关的援军。

那是哪里来的?

难不成恶狼钞走,转背来了一群草原豺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