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启大明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燎原计划

天启大明 第一百五十七章 燎原计划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4 04:14:40 来源:源1

第157章燎原计划

刘若愚带着小内侍追出紫光阁时,黄尊素还在和杨嗣昌在出谦巽门的路上慢慢地走着。

「子微,兴明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下月要召开,你负责会务,忙得如何?」

「真长先生放心,会务准备工作有条不素地进行着,绝不会出岔子。」

「我听说皇上有意要把兴明会改为新明会?」

「是的,皇上此意由来已久。此前定新明通讯社,开《新明报》以为兴明会的喉舌,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一个兴字,一个新字,子微心里可有数?」

「真长先生,晚辈心里有数。兴,无非是中兴之意,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新,则是开天辟地,再造大明。」

黄尊素欣慰地点点头:「皇上志向高远,你心里有数就好。」

杨嗣昌心头一动。

他知道黄尊素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件事,心里的念头转了转,大致明白了。

「多谢真长先生提醒。晚辈与孟白先生(李长庚)丶延之(朱大典)和初成先生(凌蒙初)再好好合计一下,把执行局丶组织局和宣传局的会议报告,好好修改一下。

还有会议议程也要好好地多方争取意见。

黄尊素见他明白了,继续说:「我奉皇上旨意,正在撰写皇上在代表大会上的发言稿。目前还没有定稿,内容我也不便透露:::

我只想提醒你,围绕一个新字多做做文章。」

「晚辈再次感谢先生的指点。」

「客气了。我们现在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有些话,不必多说了。」

「真长先生!」有叫唤声从后面传来,两人扭头一看,刘若愚带着几位小内侍急匆匆赶来。

「真长先生,皇上有事召先生回紫光阁。」

「好。」

刘若愚叫一位小内侍带着黄尊素回紫光阁,拱拱手跟杨嗣昌告辞,带着人继续向前追赶走在前面的凌蒙初和郭明振。

杨嗣昌看了看黄尊素的背影,又转头看了看刘若愚的背影,若有所思。

黄尊素在偏殿里等了一会,凌蒙初和郭明振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互相点了点头,静静地坐着,喝茶继续等。

又过了一刻多钟,在文渊阁入值的阁老兼左都御史王之案匆匆赶到。

怎麽把王阎王也叫来了?

黄尊素和凌蒙初不由地对视一眼,又警了警仰着头在看偏殿屋顶的郭明振。

看来有大事要发生。

又等了半刻钟,换了一身亮青色盘领窄袖常服的朱由校匆匆走了进来。

翼善冠服的常服国朝初年是窄袖,成化年后逐渐演化为盘领宽袖。朱由校不喜欢穿过于肥宽的衣服,就以恢复祖制为名,把常服改为窄袖。

朱由校在中间座椅上坐下,右手一挥,示意刘若愚。

「把那份急报给先生他们传阅。」

黄尊素第一个看到那份急报,才看几行,心里咯瞪一下。

看到后面,心里乱如潮水,纷纷扰扰,怎麽把急报传给王之都不知道。

高攀龙!

好友高攀龙!

当年自己跟高攀龙丶顾宪成丶李三才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都想着把满腹的圣贤道理,化为济世救民的良策。

只是在那条探索的路上,有人落队,有的走上另外一条路,还有的继续往前走。

黄尊素脑海不由回想起当年自己跟高攀龙等人争论的场景。

当时自己和他都相信,儒理经义里包含着中兴大明的道理,只是前人理解错误,自己要做的就是从繁浩的纸卷里找到圣人真正要告诉世人的真理。

找啊找啊,高攀龙认为自己找到了,自己却越找越心虚,开始接触起其它学问,其它被正统儒生们视为旁门左道,甚至是异端邪说的学问。

可依然在迷雾中寻寻觅觅。

只是后来在魏忠贤和刘国华的胁迫下,自己成了帝党,进而接触到天启显学,骤然被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那时自己才逐渐发现,这几十年自己试图在圣贤经义里找到济世救民的道理,认为前人理解错误,实际上却一直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打转,就像一头被蒙着眼睛围着磨在打转的驴。

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原本是件好事,可成就了一个桔,没有勇气跳出这个桔,看到更远更深的东西。

黄尊素感受最深的就是,儒理正学,把《易经》挂在嘴边,却忘记了这本经义最核心的字。

易!

变化。

因时而变。

因势而变。

不断变化进步。

在新的济世救民道路上探索了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高攀龙等旧友,发现他们还是那群困在时代磨房的驴子,还在「圣人智慧」打造的桔里打转,同时还变得执和偏激。

「好了,四位都看完了,都说说吧。」

朱由校的话打断了黄尊素的思绪。

他抬起头,先说了一句:「皇上,臣觉得天启四年南闱案足以杀一做百。」

黄尊素现在十分清楚眼前这位年轻天子的脾性。

把自己四人紧急召集到紫光阁,说明他很愤怒,准备在此前的计划基础上,对高攀龙为首的江南士林丶缙绅世家再上手段。

高攀龙等人远在江南,没有亲身体会到皇上这一年来的手段,意识还停留在天启初年,那个躲在深宫,放纵阉党肆虐的「愚钝天子」印象中。

这个意识,让高攀龙等人头上悬上一把利刃而不自知。

皇上要是决心再上手段,比南闹案更激烈的手段,那可能是摧毁性手段。

身为天启帝身边可数几位幕僚智囊之一,黄尊素深知皇上的「工具箱」里还有好几件让人心惊胆战的利器。

黄尊素开口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希望能维持原计划,暂时不要扩大对高攀龙为首的江南士林的打击。

朱由校听出黄尊素的意思,没有出声,静静地听着。

「皇上,东林党兴盛之后,背弃了初心,里面混入了太多的势利小人。

但臣向皇上担保,愿意用全家性命担保,高攀龙他绝无二心,他心里只有大明社稷万民,一心想着铲除积弊,扶危持倾,为大明彻底解决内忧外患。

皇上,南京魏督公丶刘都事以及梁指挥使既然知晓了高攀龙等人的计划,想必也早就采取了应对措施。

臣恳请,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其他三人,「初成先生,王先生,明振,你们有什麽说的?」

王之案和郭明振异口同声地答:「臣谨遵皇上圣意。」

郭明振跟高攀龙没有任何交情。

王之案之前跟高攀龙有交情,但成为「帝党」后被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骨干割席绝交,还明里暗里大骂他是酷吏,堪比郅都丶宁成丶来俊臣丶陈瑛之流..:

凌蒙初长叹一口气,「皇上,臣附议真长先生的话,希望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朱由校背着手,在四人的目光中来回走动朕相信真长和初成两位先生所言,高攀龙心里装着大明社稷和黎民。但朕的心里也装着大明社稷和黎民。

现在的问题是大明这艘大船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是走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航线,还是沿着以前的老路继续兜兜转转?」

偏阁里十分安静,黄尊素四人静静地听着,神情凝重。

「朕知道高攀龙是志向高远之人,也是个十分自负和执的人。

天启四年南闱案,很明显是朕给他们的一个警示。

可惜啊,这个警示被当成了耳边风,甚至连去年腊月西市口的行刑,也被他们当做没有发生过。

他们煽动蛊惑,造谣生事,要针对市舶局和江南织造局...接到这个消息,朕有些想不明白,

高攀龙到底想干什麽?

他到底是真的为国为民,还是在维护某些人的利益?」

王之突然冒出一句:「皇上,臣觉得,高攀龙心里的国和民,与皇上圣心中的国和民完全不是一回事。

皇上圣心里的国是大明长治久安,民是亿万黎民百姓。

高攀龙心里的国只是儒理经义里朝纲,民是士子..:」

朱由校指了指他,「王先生这番话说的十分深刻。

这也说明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与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以及他们代表的江南士林和缙绅世家,

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甚至可以说,高攀龙等人的济世救民,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的济世救民。

他们现在是大明的内忧之一,更是新造大明的敌人!」

内忧!

敌人!

朱由校这个定论说出来,王之实和郭明振不由地看向黄尊素和凌蒙初。

凌蒙初还好些,有些失落但不至于太难受。

他此前名声不显,在东林党大佬和党众眼里,虽然是士林一份子,却是个不务正业的书贩子。

而且凌蒙初的思想受李势的影响特别大,在他的戏本丶小说等作品里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更加不为正统儒生们所喜。

念在旧情上替高攀龙等人求情,但也仅此而已。

黄尊素的神情就有些复杂了。

听到朱由校说出内忧和敌人这两个词,他的心里在打颤。

他太清楚这两个词从皇上嘴里说出来的分量,同时意味着什麽。

他的内心痛苦,挣扎着,想再次出声为高攀龙等人求情,却知道这会无济于事。

而且在他心里深处也清楚,皇上说得没错,

已经完全接受天启显学的黄尊素很清楚,在高攀龙等志向高远的人心里,皇上推行的新政是背儒弃理的异端邪说。

而支持他们的那些缙绅世家,则直接认为皇上的新政是在断他们的财路。

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都会对新政发起猛烈的进攻,殊死一搏。

这种情况下,怎麽妥协?

可是多年的感情让黄尊素无法下定决心,弃之不理。

朱由校看到黄尊素变幻不定的神情,开口道。

「真长先生,朕可以再给高攀龙等人一次机会,可时代还会再给大明一次机会吗?」

看到黄尊素许久没有再答话,知道他最终站在了自己这边,朱由校欣慰地暗地里长舒一口气。

「好,既然大家意见一致,朕决定启用燎原计划。」

燎原计划!

黄尊素猛地抬起头,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眼睛居然是惊恐。

凌濠初也是一脸的惊惶。

王之案和郭明振则是一脸的震惊,

皇上真得震怒了,这是要下毒手啊!

朱由校继续说:「燎原计划,一直由刘国华和冯梦龙在南京和扬州暗地里主持,整合锦衣卫丶

文化局丶东厂等力量,从他们去年南下江南就在有条不紊地布局推进。

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稳妥起见,明振,你亲自去一趟南京,带一个特别小组过去,与魏忠贤一起坐镇,协调南直隶各方力量,确保燎原计划有序地进行。」

「遵旨。」

『还有韩和他身后的晋商,最近赞动作不断。明振你去了江南,张艮去了秦皇岛,梁之挺去了江南。

京里只剩下都尉司指挥使王世德。

正好,晋商的小动作,跟山西丶大同丶宣府三镇的边军脱不了干系,就在都尉司职权之内。

叫王世德盯紧了!」

「遵旨。」

「刘若愚。」

「奴婢在。」

「拟密令,八百里加急给刘国华和冯梦龙,朕命令立即启动燎原计划,并成立秘密指挥司,刘国华为指挥使,冯梦龙和梁之挺为副指挥使..:」

「遵旨。」

「同时,应对高攀龙的冲击上海市舶局和江南织造局的行动,立即展开,朕不希望上海市舶局和江南织造局受到影响。

尤其是上海第一棉纺厂,是重中之重,

同时叫军机处拟文,制军院签署,给两浙巡海都司衙门发六百里加急,询问沈有容和贺虎臣,

上月要求的那支分舰队和四个团海军陆战队,是否按时入驻上海丶吴淞和宝山。

贺虎臣有没有亲自坐镇。

再告诉他一遍,听从刘国华调遣。

朕不要想听他们禀告杀了多少人,朕只要第一棉纱厂完好无损!」

黄尊素丶凌蒙初丶王之和郭明振不由上身一挺,坐得笔直,眼睛的神情也格外清澈坚定。

「遵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