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启大明 > 第十九章 朱家有开店的传统

天启大明 第十九章 朱家有开店的传统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8 15:46:10 来源:源1

「宝和六家皇店是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身边太监刘瑾开设。除此之外,刘瑾还在京城内的鸣玉丶积庆坊另建有酒肆皇店。

其馀如京城九门附近,通州之张家湾丶京城西南的卢沟桥丶运河要津临清,以及大同丶宣府等北方的军事要镇等地,也都建有皇店。

不过最来钱,被皇祖神宗皇帝发扬光大的是宝和六店,也是内帑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馀的皇店要麽因为经营不善破落,要麽被外戚勋贵和宗室求占了去,不了了之。」

魏忠贤连忙奉承一句,「皇爷真是知识渊博。」

「多读书就好了。皇店其实就是国朝初年的官店,一脉相传。

太祖皇帝承运兴兵,据金陵称吴王前,就在南直隶丶浙江所属的州县,设有官店。

于是自此开始,我大明在南北两京丶要津和边镇要城开设官店成为惯例。

比如景泰年间京城官店有和远店丶福顺店丶普安店。

弘治丶正德丶嘉靖年间,京城有仁字店丶宝源店丶吉庆店丶福德店等官店。

宣府城,景泰年间都御史李秉丶巡抚马中锡陆续奏请开有仁店丶义店丶礼店丶智店丶信店五店。

其馀如大同丶蒲州丶清河丶通州丶天津丶山海关丶开封等地,都开有官店。」

魏忠贤忍不住感叹:「皇爷,大明居然有这麽多官店?奴婢真是想不到。」

朱由校「清点家产」时,看到宝和六店,顺藤摸瓜把内府和户部在册的皇店丶官店全部清点了一遍。

看着那些店的数目以及店家来龙去脉的讯息,朱由校忍不住感叹。

古人也不傻,很多现代意识早就冒出来了,许多现代方法也早就在用。

只不过他们往往是灵光一现,觉得这个法子很好用,拿来就用。

受限于时代,无法通透地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使用过程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调整,也不知道如何完善,逐渐废弃。

「太祖皇帝开设这些官店,一是刺探各地情况,二是徵收商税。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下诏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直接把此前的官店变成课税衙门。

永乐年后,天下承平,后续开设的官店刺探职能逐渐消失,除了课税之外,还充当牙行丶塌房...」

「皇爷,塌房是什麽意思?」

「塌房就是仓储。官店把仓库出租给商家,用于停贮商货,然后商家给官店缴纳塌房费税。」

朱由校也没有想到,明朝的官店居然这麽发达,不仅有店铺功能,还有集市交易所丶仓库等功能,简直就是明朝版「招商开发区」。

魏忠贤却想到另一方面,「皇爷,这麽多皇店和官店,占据要津,这能赚多少钱?」

「都荒废了。」朱由校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

「各处的皇店官店稍微赚点钱,就有勋贵要,外戚要,宗室要,大臣致仕的时候也上疏乞要。

然后可能有勋贵大臣获罪,被罚没入官,然后又转手,东转西转,生意好的都成别人家的,剩下的都是别人不要的。

现在除了宝和六店,其它的皇店官店大多都凋零衰败。

不过你这次出京巡盐,朕准备让你把皇店扩展一下。」

魏忠贤眼睛一亮:「皇爷想让两淮和长芦的盐,让宝和店专卖?」

朱由校没有回答,而是转到另一个话题:「袁世振立『纲盐法』,倒是解了朝廷缺银的燃眉之急,也缓解了盐业贩卖不畅的问题。

但是治标不治本。

更重要的是,从此后淮盐收盐丶运盐丶贩盐都不操持在朝廷手里,完全商业化。

从某方面来说,这算是一种进步。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人的贪婪。

那些纲商们『永占盐窝』,盐业经营权可世代传承。

官府给他们划定纲岸(法定销售区)丶管制盐价并掌控盐引发放,意图通过纲商实现食盐流通的全程管控。

看上去像是商业化了,但实际上又没有完全商业化,反而垄断。

但是在朕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上去朝廷收到盐税了,但盐务最大的利润,其实还是被纲商和地方侵吞了。

在朕看来,纲盐法本质就是让出大部分利润,以便让朝廷能顺利分到小部分利润作为盐税。

与其如此,还不如以皇店替代纲商,直接下场,收盐丶运盐,再运到各布政司州县,走自己的销售渠道。

这样不仅可以拿住盐业最大的利润,还能把皇店开到全国州县。」

魏忠贤眼睛刷刷地闪光:「皇爷,这法子好,要是宝和店能吃下长芦和两淮的盐,一年少说也有三四百万两银子,至少平辽的窟窿能填上。」

朱由校看着他问:「那你知道如何收盐丶运盐和销盐,把宝和店分店开遍大明各州县吗?」

魏忠贤脸上露出不失恭顺的尴尬。

「皇爷,你知道奴婢,拷掠那些盐商,对付他们身后的缙绅世家没问题。

但是要奴婢开店做生意,肯定会蚀本,奴婢不懂这些货殖门道。」

朱由校指着他说:「所以说,你擅长破坏,而不会建设。

不过眼下这个局面,就是需要你这个擅长破坏的人来破局。

你不懂得盐务生意,有人懂。

你派人把袁世振父子找来,充当你的幕僚。」

魏忠贤不解道:「袁世振?皇爷,为何要找他?」

「能想出『纲盐法』的人,必定对盐务非常熟悉。

朕猜测他心里有更好的法子,但是他却拿出了纲盐法,当时最合适,各方都满意的法子。」

魏忠贤若有所思道:「纲盐法能疏通盐引积塞,让户部马上拿到银子,朝廷和神宗皇帝很满意。

永占盐窝,食盐经营权可以世袭相传,还划定了纲岸,盐商们也满意了。

果真是八面玲珑,几方都满意了。

皇爷,奴婢斗胆问一句,皇爷是怎麽猜到袁世振还有更好的法子?」

「他的纲盐法除了有纲岸,也就是划定销售区域,指定为某纲商专卖州县。还留有食岸,也就是哪家盐商都可以来卖盐的地方。

这个口子留得,颇有深意。

此外他把淮盐盐引编为十纲,九新一旧,说明他很清楚此前盐引积压不是盐场出盐不够,而是权贵们随意拿一张盐引,甚至不用盐引就能拿到盐。

中小盐商拿着再多的盐引也没用,不行贿打通关系,根本拿不到盐。

于是他乾脆把所有盐引编为十纲,设定窝本(特许经营权凭证),其实就是把盐引集中在大盐商手里,中小盐商再从大盐商手里分盐,虽然利润少了一截,总比以前拿着盐引却收不到盐,血本无归要强。」

魏忠贤恍然大悟,「这个袁世振还真是个玻璃球,他连中小盐商的好处都顾及到了。

皇爷,奴婢想起来,东厂有禀文说,袁世振的赃款,是由七十一位盐商凑齐代缴。」

朱由校指着他说:「这就对了,你更应该去请袁世振出山,为你巡盐的幕僚。

还有他的儿子,在京师开店那个,叫什麽名字?」

「回皇爷的话,叫袁定庸。」

「也一起请出山,他是帮你扩展宝和店的好帮手。」

魏忠贤眼睛一亮,敬佩地拱手道:「皇爷圣明。

这个袁定庸孤身闯京师,没有什麽过硬的靠山,就能把宝和店挤兑到奴婢不得不出阴招,确实是位经商奇才。」

可是他很快露出苦笑,无可奈何地说:「皇爷,奴婢恐怕请不动这两位。

奴婢在四年前才叫人弹劾过他们父子俩,出阴招坏了他们的仕途和商路,肯定恨死奴婢。

其次奴婢现在是臭名昭着的阉党奸贼,两人恐怕会爱惜羽毛。」

朱由校忍不住一笑,你还真有自知之明。

「这样,朕传你两句话,你派人分别说与袁世振和袁定庸父子听,应该会有所心动...」

魏忠贤急切地问:「皇爷,哪两句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