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 > 第六十六章 想要粮草,请拿人口来换

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 第六十六章 想要粮草,请拿人口来换

簡繁轉換
作者:萧三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1 来源:源1

第六十六章想要粮草,请拿人口来换(第1/2页)

潼关易主、钟会反叛的噩耗,如同最凛冽的北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也彻底冻结了司马昭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宫殿内,药味与血腥气混杂,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司马昭斜倚在榻上,面色蜡黄,嘴角残留着擦拭过的血痕,但那双深陷的眼眸却燃烧着骇人的火焰,那是羞愤、暴怒与极致杀意交织成的寒光。

他强行压下胸腔内翻涌的气血,用嘶哑却不容置疑的声音,接连下达了全面征讨的命令。

司马望强攻潼关,石苞渡河取蒲坂,胡奋出武关袭长安后方!三路大军,如同三把出鞘的利剑,直指关中叛贼钟会的心脏。

他要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钟会的人头,以及所有附逆者的鲜血,来洗刷这接连不断的奇耻大辱!

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发出,整个曹魏的战争机器在司马昭的盛怒之下开始疯狂运转。

与此同时,长安城,镇西将军府。

钟会手握来自洛阳的密报,嘴角勾起一丝冷冽而复杂的笑意。那笑意中,有对司马昭反应的预料之中,有一丝计划得逞的得意,但更深处的,却是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凝重与紧迫。

“司马昭老贼,果然不肯纳我‘清君侧’之言,竟直接兴兵来讨了。”

他放下绢帛,对下首的心腹将领道,声音平静,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力。

“也好,倒也省了诸多口舌。他既视我为逆贼,我便做给他看!”

厅内诸将,多是钟会心腹或与司马氏有隙者,闻言皆面露肃然,亦有人隐隐兴奋。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已与钟会绑在同一辆战车之上。

钟会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

“司马望率军五万,不日即将兵临潼关城下。潼关虽险,有邕弟镇守,然司马望乃沙场老将,兵力雄厚,强攻之下,压力巨大。”

“石苞自河东来,若让其渡过黄河,占据蒲坂津,则我军侧翼洞开,关中震动。”

“胡奋自南阳北上,武关若不能阻其兵锋,则长安以南再无屏障!”

他手指快速点在地图上,分析着三路大军的威胁,随即开始调兵遣将:

“令我军陇右之兵,速向长安靠拢,重点防御东、北两个方向!”

“调拨一万精锐,即刻增援潼关,归钟邕节制,务必死守,不得有误!”

“派一军前往蒲坂,加固城防,沿河设哨,绝不能让石苞轻易渡河!”

“再遣一将,率兵驰援武关,依托险要,节节阻击胡奋,拖延其进军速度!”

一道道命令发出,显示出钟会出色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乱的气度。麾下将领纷纷领命,快步离去执行。

然而,当众人散去,书房内只剩下钟会一人时,他眉宇间的自信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的忧色。三路大军来势汹汹,他虽据有关中,但兵力分散,根基未稳。最致命的一点,如同毒蛇般缠绕在他的心头,大将和粮草!

他猛然之间发现,身边除掉钟邕之外,就没有其他人值得信任了,卫瓘是监军,虽然和自己关系比较好,但心思却不一定在自己身上,杜预等人也都是如此,这使得钟会不敢信任这些人。

粮草更是不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六章想要粮草,请拿人口来换(第2/2页)

司马昭掌控的中原腹地,物阜民丰,粮饷供应源源不断。而他呢?陇西、关中历经战乱,民生凋敝,存粮本就不多。先前伐蜀大军消耗甚巨,虽在巴蜀劫掠了一些,但丢在汉中了,从西城三郡搜刮了不少,大部分需用于维持军队和刚刚掌控的地盘。支撑一场与整个中原对抗的大战?远远不够!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了书案前。如今,能快速提供大量粮草支援的,只有一方了——那个他原本意图利用,如今却不得不倚仗,甚至可能反被其钳制的人。

钟会铺开绢帛,提起笔,略一沉吟,终于落笔。信中,他先是强调了双方合作的“大义”与共同利益,随后详细说明了司马昭三路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最后,笔锋一转,提出了核心诉求:

“……今司马昭老贼遣三路豺狼之师来犯,气焰嚣嚣。会虽不才,愿率关陇忠义之士,扼其喉舌,挫其锋芒。然军中粮秣,实为燃眉之急。素闻蜀中天府之地,粮储丰盈,望伯约兄念及同盟之谊,火速调拨粮草十万石,经斜谷或子午道运抵长安,以解我军倒悬之危。此恩此德,会必铭感五内,待克定中原,必当厚报!”

写罢,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用了极其正式的印信,唤来绝对心腹,令其以最快速度,秘密送往汉中姜维处。

汉中,蜀汉大营。

姜维收到了钟会的求援信。他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目光沉静,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事。

他当然不会怠慢。钟会与司马昭内讧,正是蜀汉梦寐以求的天赐良机。无论最终谁胜谁负,都将极大削弱魏国的实力。支援钟会,让他能更久地拖住甚至消耗司马昭的力量,符合蜀汉的利益。

但,如何支援,却大有讲究。

姜维即刻修书一封,派快马飞报成都的刘谌,一方面开始筹措粮草,运到陈仓,只要等到刘谌命令一到,立刻搬运粮草。

送出给刘谌的信后,姜维提笔给钟会回信。

姜维的回信同样客气而富有策略。他先是对司马昭的无道和钟会的“义举”表示了一番“赞同”与“钦佩”,随后对钟会面临的困境表示“理解”。接着,笔锋巧妙一转:

“……然,士季兄亦知,我蜀中连年征战,府库亦非充盈。十万石粮草,实非小数目,征集调运,皆需时日,更需动员大量民夫,损耗国力。且,如今魏军三路进逼,粮道恐有被截之险……维虽竭力促成,然朝中亦有议论,恐难平复。”

先诉一番苦,铺垫之后,姜维图穷匕见,提出了真正的条件:

“……然,为表同盟诚意,共抗国贼,维愿力排众议,为士季兄筹措粮草。唯愿士季兄能体谅我方之难处。近闻关中、陇西之民,久慕汉化,多有南迁之愿。不若以此为契机?兄可许我,迁关中、陇右之民入汉中、蜀地安置。每迁一户,我即支付相应粮帛作为安家之资,此资亦可直接充作军粮。如此,一则可解兄之粮秣急需,二则可安民心,显示兄之仁德,三则亦可减轻兄之抚民压力,专注于军事。岂不两全其美?望士季兄慎思,盼复。”

这封信,写得冠冕堂皇,既指出了困难,又给出了“解决方案”,将**裸的人**易包装成了互助互利的合作。但核心意思无比明确:要粮?拿人来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