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39 红叶为媒

隋唐王朝 39 红叶为媒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39红叶为媒(第1/2页)

却说唐僖宗窜逃到成都时,即赏赐蜀军每人钱三缗。田令孜经常赏赐从长安来的从驾诸军,可是不再赏赐蜀军,引起蜀军不满。西川黄头军使郭琪对田令孜说:“蜀军与诸军同样宿卫朝廷,长安诸将每月的俸禄丰赡有余,而蜀军的赏赐少得可怜,蜀军很有怨望之气,希望军容能减少诸将的赏赐均给蜀军,使土客的待遇一样,那样蜀军上下就会高兴了。”田令孜沉默了一会问道:“你有什么功劳?”

郭琪说:“我生长在山东,征戍边鄙,曾与党项打了十七仗,与契丹打了几十仗,金创满身,征伐吐谷浑时肠子都流出来了,用线缝好后又去参战。”田令孜倒了一杯酒给郭琪。郭琪知道田令孜要毒死自己,只得拜谢饮之。

郭琪回到军营后立即杀死一名侍婢,吮其血以解毒,果然吐出了几升黑汁。郭琪于是率其部队叛乱。陈敬瑄出兵平息了叛乱,郭琪逃亡。

却说早年的晋晖混得不咋地。为了有口饱饭吃,他和老乡王建打得火热,一起在乡间讨生活,干些鸡鸣狗盗、走私贩私的营生。有人劝他改行,他说自己之所以干这行,主要是因为喜欢和王建兄弟呆在一起,那人又说那个贼王八有啥了不起的,晋晖却严肃地纠正道:“王建状貌异于常人,将来必有非常之举,跟着他混必有福报!”那人见劝不动,就不再言语了。

晋晖对王建的近距离观察很准,一位来自武当山的和尚瞅着王建相了一会儿面后,不无惊奇地说:“子骨法甚贵,何不从军自求暴变!”王建不相信自己的发小,但对这位来路不正的和尚却奉若神明,不久就在他的指引下和晋晖一起来到本镇忠武军从军。忠武军节度使杜审权看人的眼光不错,将二人提拔当了列校,带着他们一起征讨王仙芝。两人立了些战功,很快荣升为头营十将。王仙芝被干掉后,黄巢的火力更猛,公元881年,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如同丧家之犬一样逃出京城。同时任命杨复光为唐朝天下兵马都监,总领各路军队。

881年二月,杨复光逃到许州,准备投靠周岌。周岌曾是杨复光的部下,曾任忠武军节度使,农民军攻下长安后,周岌就投降了黄巢。但周岌并非真心投降黄巢。杨复光看出了周岌的心思,准备劝周岌二次反水。

881年五月,周岌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的左右侍从都认为这是一个鸿门宴,劝他别去。但扬复光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劝降机会,不能轻易放过,于是欣然赴宴。在宴会上,杨复光对周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说,“你从一个小百姓一跃成为一名国家大员,这都是当今圣上的恩赐啊,为何要舍弃天子向贼人称臣呢?”周岌被杨复光的苦劝征服,他伤心地说:“我并不是存心要投降黄巢,实在是迫于无奈。今日把您请来,就是为商讨此事。”杨复光当即高举酒杯庆祝周岌回归。周岌的复叛,给了起义军沉重的打击。

杨复光是个劝降高手,当时秦宗权也投降了农民军,此时据守蔡州。杨复光声称只要秦宗权再次归附朝廷,便上奏升其为奉**防御使。秦宗权被杨复光说服,再次回归唐朝。

这时杨复光聚拢起八千劲卒组建了忠武八都,任用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李师泰等八人为都头,每人率一千名士卒。忠武八都成为杨复光手上的一张硬牌。

公元883年,就在唐军将黄巢逐出长安的重要时刻,一心报国的权宦杨复光却病逝于河中城,那些因为杨复光而聚合起来的节度使、防御使们迅速解体,大唐王朝刚刚重现的一缕曙光瞬间消失了。

朝中官员听说杨复光去世后,皆痛哭流涕。“杨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僖宗为了缅怀他的功绩,赠观军容使,谥号忠肃。

此后八都无主,大家推举实力最强、资历最深的鹿晏弘为首。鹿晏弘寻思功高莫过救驾,与其在战场上和黄巢搏命,不如到蜀中去护持唐僖宗。于是忠武八都转进蜀中。

走着走着,忠武八都内部产生了分歧。鹿晏弘行至兴元府后,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当年汉高祖的龙兴之地,于是鹿晏弘大喝一声“这地方老子要了!”八都军杀入兴元府,驱逐了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勗。

唐僖宗在蜀中听说忠武八都鸠占鹊巢的事后,索性就坡下驴,任命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鹿晏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给其他七人都加了刺史头衔,却不放他们就任,只让他们在兴元享福。

王建、晋晖素来亲睦,鹿晏弘数次将他们引进卧室厚待他们。王建、晋晖秘密商量说:“鹿晏弘甘言厚意是怀疑我们,我们要大祸临头了!”为求自保,韩建便联络其他都将出走,真心实意地去完成护驾大业。

五人各率所部入蜀,在利州三泉县遇上正要回銮的皇帝。对于不辞千里赶来护驾的这支劲旅,唐僖宗自然十分高兴,宦官田令孜对五人也很看重,不仅将他们统统收为养子,还将他们的麾下统编为“随驾五都“,一下子升格成了皇帝身边的嫡系禁军。

黄巢既败,晋王传令殄除余党肃清宫殿,然后与众诸侯屯扎城外伺驾还朝,诸侯依令安扎去讫。晋王命程敬思往西祁州迎帝还京,敬思拜别晋王径往西祁州而来。

且说唐僖宗在西祁州日夜焦思,言及兵变就唏嘘泪下,不知何日能复故都。一日程敬思求见:“晋王李克用差臣迎接圣驾归长安登位,伏候圣旨。”帝闻奏不胜大喜。敬思奏曰:“臣奉命往直北调李克用会兵河中府,先败葛从周,次洗黄巢,复取京师。今差臣来请皇上,进长安以政天下。”

僖宗即日传旨令文武百官收拾起行,出西祁州望长安归来。

这天李克用帐外有士卒来报:“启禀大将军,皇帝遣使来到。”李克用遂领众人迎接,出帐一看,正是僖宗身边太监张承业。李克用作揖言道:“张公公远来,克用有失远迎。”

张承业道:“今有万岁圣旨在此,请大将军接下。”

李克用即令众人于帐中接旨。张承业宣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沙陀部兵马进兵巢贼,连战连捷,会同天下各道勤王之师共复长安,朕心甚慰。特加封皇兄为大司空、领工部尚书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特兹诏示,唐中和四年四月。钦此。”

李克用等接旨谢恩,众人奉张承业为上宾,盛宴款待。

次日张承业对李克用说道:“恕奴才多言,人言朱全忠面善心毒,乃大唐之后患。还望大司空多多提防。”

李克用笑道:“公公多虑,我解朱全忠陈州、汴梁之围,如今又共复长安同举大义,他人一面之言实不可信。”

张承业道:“朱全忠贼患出身,只恐本性难移,司空大人还是多多珍重,奴才告退。”李克用又送一程方才回营。

却说李克用四处勤王时,朱温却坐收渔翁之利。朱温在汴州接收大批黄巢起义军的残兵败将,包括葛从周、张归霸等在内的黄巢旧将都向他投降。作为过去同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彼此经历相同,朱温对他们毫无芥蒂。

后来朱温派郭言在陕州募兵,有个叫黄花子的人占据温谷,让郭言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葛从周奉令领兵征讨,一举消灭了这个不知名的黄花子。此后的一段时间,葛大将军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充当朱温的灭火队长。他频繁奔波于河南、山东等地,为朱温稳定汴州局势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39红叶为媒(第2/2页)

却说晋王准备接驾已久,正与诸将说话间,忽报马禀曰:“车驾已到,离城不远。”晋王忙令召集众诸侯,文官武将一齐拥出长安,迎接圣驾入城。正是:

一从兵变避西祁,

几向斜阳哽咽悲,

鬓发虚过新岁月,

梦魂常绕旧宫闱,

青琐忽传唐将捷,

黎民重睹汉官仪,

舆图此日归天府,

四海颙颙乐际熙。

帝升御座,即命将黄巢姬妾等捕至楼下,约有二、三十人,僖宗望将下去,统是花容惨淡玉貌凄惶。美人薄命天子无情!僖宗当下开口宣问道:“汝等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如何从贼?”

众人莫敢应声.谁知跪在前面第一人举首振喉道:“狂贼凶悖,国家动数十万大众不能剿除,竟致失守宗祧,播迁巴蜀。试想陛下君临宇宙,抚有万乘尚且不能拒贼,乃反责女子。女子有罪当诛,满朝公卿将从何处置?(问得好!)”

僖宗听了变嗔为怒,即传谕左右概令处斩,自己返驾入宫。可怜数十个美女只为一念偷生,屈身从贼,终难免刀头一死。临刑时吏役多生悯惜,争与药酒,各犯且泣且饮,统皆昏醉。独为首的妇女不饮不泣,毅然就刑。刀光闪处,螓首蛾眉,都成幻影。可怜可怜!

比起被杀的女子,有位名叫韩翠苹的宫女显然幸运得多。韩翠苹因深宫闭锁寂寞无聊,深感青春虚掷,无限哀怨。一日,她从秋日的落叶中撷取一片红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放入御渠中,使之随水流出宫墙。这片红叶正好被赴京赶考的秀才于佑拾得。他仔细一看,红叶上有动人的诗句。诗云: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于佑见字迹娟秀,猜想是宫女所作,并对诗中流露出的文采很是赞赏。于是他也在一片红叶上题写一诗,走至宫墙外的御渠上游,将其放入水中。诗云:

愁见莺啼柳絮飞,

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从此以后,于佑日夜想念写诗的女子,茶饭不思精神恍惚,友人见之惊问其故。于佑以红叶诗言之。友人大笑道:“你真是个蠢货!那个写诗的人,又不是对你有意。你偶然得到它,何必思念到这种地步?你即使再喜欢她,禁宫深院,长上翅膀你也不敢去啊!”于佑道:“天虽高而听卑,人若有志,天必从人之愿也!”友人大笑而去。

于佑后来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于是到河中贵人韩泳家中做些文墨工作,得到的钱帛勉强能够自给,这样过了很长时间。一天,韩泳把于佑召来对他说:“皇宫中有三千宫女因得罪朝庭,皇上将她们赶出来嫁人。有位姓韩的宫人与我同姓,年方三十,姿色艳丽,现在就住在我家,我让她嫁给你如何?于佑道:“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无以为报,安敢复望如此?”韩泳即派人通知媒人,并帮助于佑准备聘礼,让二人结为夫妇。

结婚那天,于佑见韩采苹嫁妆丰厚,人也长得漂亮,自以为误人仙境,神魂颠倒。一日,韩采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有片自己题诗的红叶,问是哪里得来?于佑如实相告。韩采苹说:“妾在宫中时,也曾于水中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为。”于是,二人各取红叶相对观看。叶上墨迹犹新,正是各自当年所写。两人相向默然垂泪,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韩采苹悲喜交加,提笔又写诗一首:

一联佳句题流水,

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

方知红叶是良媒。

后来韩采苹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好学都做了官,女儿也嫁了好人家。与被杀的嫔妃相比,韩采苹不知幸福多少!宰相张濬曾作诗曰: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

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

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

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

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

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

通媒六礼县,百岁为夫妇。

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

兹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

还有一件奇事:长安有一家在西市卖汤药的,用的是平常药,不过几味,不限制药方和脉象,不问是什么病痛,一百文卖一付,千种疾病服下就好。这家药坊常年在宽敞的宅院中设置大锅,白天黑夜地锉、砍、煎、煮供给汤药,没有一点空闲。人们不管远近都纷纷前来买药。

田令孜侍驾归来后得病,海内的医生及宫中御医都让他看遍了,全都诊断不出来他患的是什么病。一日他的亲信对田令孜说:“西市卖汤药,不妨试一下。“田令孜说:“可以。“于是派仆人骑马去取药。仆人拿到药后策马回来,将要到牌坊附近的时候,马颠簸不停,药全撒了。仆人惧怕主人威严难以交待,于是到一染坊乞求一瓶染料残液带了回去,田令孜服下病就好了。田令孜厚赏了这家药坊。药坊声价比以前更高了。

还有一位诗人名叫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人,或云郃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田令孜充当幕僚,官至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秦韬玉跟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他有一首诗特别有名: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为后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闲言叙过。却说唐僖宗自蜀还都,数日后宣晋王上殿,抚慰勤劳,仍享晋王之爵,另赐并、沁、辽、朔四州之地,所输赋税以克禄享。封周德威为大司马,即日随朝。封李存孝为大唐护国勇南公,其余文武将校俱有封赏,各就任所勿留京师。众诸侯文武于午门外听罢圣旨,伏阙谢恩讫,先后离开京城。

晋王因人马众多分批离开,约于汴梁城北会齐。次日与存孝话别,存孝曰:“父王经过汴梁,儿不在面前,朱温设计诡骗,切宜提防,不可误中奸计。”晋王曰:“此事不妨,吾儿宜早来相会!”言毕领兵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