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三章 归队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三章 归队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0 15:55:59 来源:源1

第三章归队(第1/2页)

第三章归队

肖何健步如飞,急急向北里庄炮楼方向赶路,当快走到北里庄的时候,从一片小树林中走出几个大汉,他们头箍白羊肚手巾,身着便衣,腰挂手榴弹,威风凛凛。走在队前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君昊老陈。只见老陈哈哈笑着,对肖何说,想不到吧?欢迎肖何同志归队!于是大家纷纷上前,和肖何握手问候。然后他们一起来到一个叫胡峪的地方。

村口老槐树下蹲着的几个身影,裤脚都缠着半截灰布绑腿,泥浆顺着草鞋边缘结成硬壳。最左边那人敞着粗布对襟褂子,露出晒成古铜色的胸膛,锁骨处有道月牙形伤疤,被汗水浸得发亮。他左手攥着根磨得光滑的木柄手榴弹,右手食指无意识地抠着枪托上的裂纹——那杆老旧步枪的枪管缠着几圈布条,据说能消些声响。

站在土坡上望风的后生,军帽檐烂成了锯齿状,帽顶别着根野鸡毛。他脖子上挂着个搪瓷缸,缸身的红五星被磕碰得只剩个淡影,里面插着半截玉米杆当筷子。裤腰上别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刀鞘用麻线缠着,晃悠时总蹭到背后的草帽——草帽边沿缺了个角,露出里面缝补的报纸碎片,印着的字迹早被雨水泡得模糊。

当时,八路军邯西游击队的根据地是邯郸县西部磁县西北部与武安县交界的一个叫胡峪的地方。这里山高林密,退可守,进可攻,群众基础也好。又处在三县交界三不管地带。游击队在这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肖何随着大家来到胡峪村,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终于回到了革命的大家庭。终于真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八路军邯西游击队衣着五花八门,并没有统一的服装。只有到了团部开会,才换上统一的豆绿色军装。这些军装不敢用水洗,一洗就把颜色洗掉了。大家不在乎这些。由于肖何年纪尚小,人还没有枪高,队长就让他到团部(地址在磁县贾壁村)当通讯员。从此,肖何就穿上了豆绿色的军装,背上了盒子炮,成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跟着游击队深入敌后,杀鬼子,除汉奸,出生入死。为把鬼子赶出中国冲锋陷阵,流血流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归队(第2/2页)

胡村乡公所派肖何出去送信,久久不见人回来,派人去找,也没有结果。认为这人肯定出了意外。兵荒马乱的年代,丢失几个人也属正常。肖何母亲哭着到乡公所要人,他们也无计可施。只好派人把肖何母亲送回老家桃花岭,并赔付了几个银元了事。在地下党的秘密运作下,勒令桃花岭村保长定期给肖何家送去一些米面。肖何的家里人不明就里,愣是不敢收下。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才得知肖何并没有死掉,而是已经参加了部队。

肖何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并得到李文昌队长的赏识。李队长,南里庄村人,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老战士。后来成了四川宜宾县的县长。这是后话。

这时的李队长接到一个重要情报,说他的叔叔李耀祖有可能通敌叛国。需要进一步验证。李耀祖可是李队长的亲叔叔,怎会叛变通敌?此事非同小可。到底此事是否属实?李耀祖最后的结局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