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二十章 短暂的寻亲之旅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二十章 短暂的寻亲之旅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49:55 来源:源1

第二十章短暂的寻亲之旅(第1/2页)

肖兴站在后水牢的巷口,手里攥着那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的信封,心跳不由得加快。信封上的地址他看了无数遍,此刻终于找到了对应的院落——一扇斑驳的木门虚掩着,院内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混着清脆的洗衣声,像一首轻快的乡野小调。

他轻轻推开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角水管旁的身影: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姑娘正蹲在石阶上洗衣服,乌黑的长发用一根红头绳束在脑后,阳光洒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肖兴一眼就认出,这是大表姐——之前在母亲欧阳兰的照片里见过,可真人比照片漂亮十倍,眉眼间带着南方姑娘特有的温婉。

“表姐?”肖兴试探着喊了一声。

姑娘回过头,看到陌生的肖兴,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站起身:“你是肖兴吧?快进来,姥姥刚还念叨你呢!”

话音刚落,就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从堂屋里走出来,拄着一根拐杖,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笑得格外慈祥——正是肖兴日思夜想的姥姥。不用旁人介绍,肖兴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姥姥的手,声音有些哽咽:“姥姥,我是肖兴,我来看您了。”

姥姥的手粗糙却温暖,她拉着肖兴的手,上上下下打量着,眼眶渐渐红了:“好,好,终于把你盼来了!快进屋坐,路上累坏了吧?”

进屋落座后,肖兴才知道,姥姥如今和大表姐一家住在一起。大表姐的丈夫在县城的工厂上班,孩子在附近的小学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而舅舅和大妗子则远在淮滨县城,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回来。

肖兴好奇地问起“后水牢”这个名字的由来,大表姐笑着解释:“咱们这儿挨着一条小河岔子,是大沙河的分水沟,以前闹洪水的时候,水流特别急,像水牢似的,久而久之就叫这个名儿了。”

肖兴走到院墙边,往东望去,果然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溪缓缓流过。溪水不深,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一座青石板桥横跨溪上,石板被常年过往的行人磨得光滑发亮。挑着担子的农人、提着竹篮的妇人、背着书包的孩子,络绎不绝地从小桥上走过,大多是往县城去的。溪岸边,几个年轻姑娘赤脚站在水里,有的淘米,有的洗菜,有的洗衣服,说说笑笑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热闹又充满生活气息。

“别看现在溪水平静,到了汛期,这里可热闹了。”大表姐走到肖兴身边,指着小溪说,“洪水一来,溪水能涨到齐腰深,石板桥都会被淹没,只能等水退了才能通行。咱们这儿地势特殊,能帮大沙河缓冲一部分洪水,也算是个‘要冲之地’呢!”

接下来的几天,肖兴每天都跟着姥姥或大表姐,熟悉后水牢的环境。他跟着姥姥去溪边洗菜,听姑娘们唱当地的民歌;跟着大表姐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东西,看村民们围在一起唠家常;傍晚时分,他还会坐在院门口,看夕阳把小溪染成金色,听归巢的鸟儿在树上鸣叫。这样的乡村生活,对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肖兴来说,新鲜又惬意。

来到姥姥家的第五天早上,肖兴刚起床洗漱,就听到院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蓝色布衫的中年妇女走进院子,眉眼间和母亲欧阳兰有几分相似——正是他从照片上认识的小姨。

小姨身后跟着一个挑着箩筐的中年人,箩筐里装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小姨快步走到肖兴面前,笑着说:“兴儿,我是你小姨,早就想看看你了!”她又指了指身边的中年人,“这是你姨父,今天特意跟我一起来接你,想请你去乡下家里玩几天。”

肖兴连忙上前,跟小姨、姨父打招呼:“小姨,姨父,谢谢你们!我早就想去看看你们了!”

小姨见肖兴答应得爽快,格外高兴:“那太好了!你姨父上午还要去县城办点事,等他办完,就来接你。”

临近十点,姨父果然准时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是姨哥李生;另一个略显瘦小的年轻人,是姨哥的表弟程海。李生性格开朗,一见面就跟肖兴聊起了天,从北方的气候聊到南方的庄稼,很快就熟络起来;程海虽然话不多,却很实在,主动帮肖兴拿行李,还跟他介绍沿途的风景。

四人一起出发,先走过熟悉的石板桥,往南拐上一条沙土路。沙土路两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树叶在风里“哗哗”作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们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眼前出现了一条大河——河面宽阔,河水呈淡绿色,远处有几只渔船在缓缓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短暂的寻亲之旅(第2/2页)

“这是史河,咱们得坐船过去。”姨父说着,带着众人走下大坝,来到一艘大船跟前。船身是木制的,能容纳十几个人,艄公是个皮肤黝黑的老人,正坐在船头抽烟。姨父上前,跟艄公低声说了几句,又递过去一支烟,随后招呼众人上船坐好。

艄公站起身,拿起一根长长的竹篙,用力插入河底,轻轻一撑,船就缓缓离开了岸边。肖兴是第一次坐船,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扶着船舷,看着河水在船边泛起涟漪,远处的河岸渐渐后退,岸边的芦苇在风里摇晃,像在跟他打招呼。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这河上风光,船就已经到了对岸。

下了船,他们继续向南走。又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到了一个岔路口,程海跟众人告辞:“我家就在这附近,就不跟你们去了,改天再去找你们玩!”

剩下三人继续前行,大约走了七八里路,姨父指着前方说:“兴儿,前面就是咱家了!”

肖兴顺着姨父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田野边,零零散散地建着几座茅草房,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他们拐过一座屋山,眼前出现了一条不宽的小巷,小巷两旁是低矮的土墙,墙上爬着绿色的藤蔓。顺着小巷走了大约几十步,一座简易的门楼出现在眼前——门楼是用木头和竹子搭建的,上面挂着几个红辣椒和玉米棒,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姨父推开虚掩的街门,笑着对肖兴说:“到家了!”

“快进屋里!俺外孩儿来啦!”小姨欢快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肖兴跟着姨父走进院子,只见小姨已经站在屋门口迎接,身边还跟着几个孩子——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是姨弟李成;三个年纪稍小的女孩,是姨妹们。

“表哥好!”孩子们围着肖兴,好奇地打量着他,脸上满是笑容。

小姨拉着肖兴的手,往屋里走:“一路上累了吧?快坐下歇歇,我给你煮了糖水蛋。”

中午,小姨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有清蒸鱼、炒鸡蛋、炖鸡肉,还有好几道当地特色的青菜。姨父拿出自己酿的米酒,给肖兴倒了一杯:“兴儿,尝尝咱们这儿的米酒,度数不高,解乏。”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询问着肖兴在北方的生活,也跟他介绍南方的习俗。李生跟他聊起了种地的技巧,姨妹们跟他打听北方的雪景,气氛热闹又温馨。肖兴看着眼前热情的亲人,心里满是温暖。

饭后,肖兴在院子里闲逛,仔细观察着小姨家的环境。这是江淮地区农村特有的土夯房——墙体是用黄泥混合稻草夯制而成的,虽然看起来朴素,却比砖石墙更耐用,既厚重又隔热;屋顶是起脊设计,铺着厚厚的茅草,茅草的缝隙被处理得很细致,能让雨水快速排走,非常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夏天凉快,冬天暖和,肖兴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院子的一角,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铁笼子,里面养着许多长毛兔。兔子浑身雪白,像一团团小棉花,红宝石似的眼睛格外显眼,时不时还会用小爪子挠挠耳朵,显得格外可爱。肖兴蹲在笼子前,忍不住伸手想去摸一摸,却又怕吓到它们。

“你可喜欢这些‘猫猫’?”小姨走了过来,笑着问——“猫猫”是当地对兔子的俗称。

肖兴点点头:“喜欢,它们太可爱了!”

“喜欢就好,这些猫猫该剪毛了,明天我让飞云过来帮忙。”小姨说,“飞云是你姨妹的表姐,剪兔毛的手艺可好着呢,又快又好,附近人家养兔子的,都愿意找她帮忙。”

“飞云?”肖兴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心里满是好奇——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知道对方是个怎样的人。他看着笼子里的长毛兔,又想起小姨口中“剪毛又快又好”的飞云,心里忽然泛起一丝期待:这个叫飞云的姑娘,会是什么样子?自己和她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夕阳渐渐西下,把小姨家的茅草房染成了金色。肖兴坐在院子里,看着笼子里的长毛兔,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这次南方之行,或许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新的惊喜。且听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