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侯门庶子 > 第六十八章祖制

侯门庶子 第六十八章祖制

簡繁轉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30 04:34:34 来源:源1

第六十八章祖制(第1/2页)

皇帝一边听,心中暗暗吃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郑邦承离开身边才几日,何时有了此等才华?”

皇帝从来是明白人。对天下局势洞如观火。

他并不是觉得天下没有问题,而是不想管。只想养老,将来的事情,留待后人智慧便是。

反正他留下这么大的本钱,败上二三十年,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大夏也亡不了国。

但朝廷上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个见识的。

大多人都觉得天下太平,嘉成盛世。

他之前他也不觉得郑邦承有。

他看郑邦承的眼神有些变了。

之前,看郑邦承。只是身边人。还真有郑万年的儿子。而今看郑邦承的目光,多了一分考究。

当年就是这份考究的目光,力排众议,将落魄贵族子弟郑万年选出来。

“我朝难道要出一对父子名臣?”

皇帝心中暗道。

镇国公牛孝卿深吸一口气。

他刚刚是被打了一措手不及。

郑邦承来找他时候,可没有说这么多话。被他轻而易举的打发了。

“而今看来,这郑小子藏奸。真是好贤侄啊。”镇国公心中暗道。

之前口头的贤侄,就是倚老卖老。占郑邦承便宜,但此刻却不同了。代表了镇国公对郑邦承的认可。

郑万年有子如此。郑万年百年之后,郑家也是有资格留在牌桌上的。

镇国公说道:“贤侄,我知道,你其实想安排几个人入咸安宫学,我答应便是了。无须如此大造声势。”

皇帝心中毫无惊喜,甚至有点困:多少年了,还是老一套,道理上说不过,就开始人身攻击了。

郑邦承大声说道:“不错,我郑家子弟,还有很多南征勋贵,乃至中下贵族子弟,做梦都想入咸安宫学。但我郑邦承此心,更是公心。是为国取才,为国育才。臣请陛下令越王殿下处置此事。可以证明臣的清白。”

皇帝心中一动:“不对,郑邦承想不出这么妙的手段。他背后有人指点,是谁?”

越王是谁?

是宣宗皇帝第九子。当今陛下的幼弟。

前文说过,大夏朝任皇弟,不任皇子。

宣宗皇帝走得早。当今继位名正言顺。对自己几个弟弟也是悉心培养。特别是越王。宣宗皇帝走的时候,越王还在牙牙学语。当今长兄如父。将越王养在身边。

越王成年之后,更是派出去做诸多差事。处置过朝野很多大事。

逆太子案。皇帝就派人找了越王。越王出面为皇帝夺了内阁大权。罢免所有大学士。

从此越王一直在内阁。

皇帝有意令越王为内阁首辅,但越王推辞,说道:“祖宗取宗室大臣护为社稷之本意,非令宗室任内阁首首辅,枢密使等要职。”

前明之灭,各地宗室之惨烈。

给大夏带来极大的教训。

所以在宗室制度上,专门设计培养军中,文官中的宗室力量。

但宗室力量也有限制。不能真正掌控朝廷大权。否则有旁系篡位隐忧。

皇帝也就允许了。

越王以次辅在内阁,已经十几年了。首辅换了三任,越王却一直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八章祖制(第2/2页)

这些年,越王知道自己身处嫌疑之地,闭门谢客,不与任何人深交。谁都知道越王,最为公正。让越王来主持此事,绝无徇私之可能。

但皇帝说得妙,就在这里。

这个设计,将另外一股力量引进来了。那就是宗室勋贵的力量。

越王是宗室文武中的代表。

越王参与其中,就不仅仅开国勋贵与南征勋贵之间的问题了。

宗室勋贵其实并不少,每一代皇子都会封王,生前但凡不是太没有用。都能因功获爵,子孙承袭一个侯爵伯爵什么太正常了。

纵然真有不成器的。

只要是太祖之后,在朝廷玉册中。都给发一份伙食钱。仅仅是饿不死。

但现在还没有人领着伙食钱。

毕竟大夏朝对宗室从军从政都是鼓励,很少有没出息到一定程度,连一个小官都做不了。

但宗室勋贵在政治上一向是隐身的。很低调。

因为大部分混出来的宗室都明白一件事情,宗室在朝廷上的定位是什么?是压舱石。是代表大夏皇族。

在皇位不能正常传承,或者皇帝年幼的时候,才是他们这些人发挥作用的时候。

如南宋,南宋皇帝内禅,都是有宗室大臣出面,才内外信服。

平时就老老实实当官便是了。反正该升官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但他们的天花板也很明显,如果不是逆太子案,越王就是天下名臣,也不可能入内阁的。

皇帝迟迟不肯下决心,就是担心南征勋贵与开国勋贵双方斗起来,闹出大事来,但如果引入宗室一脉,三派相互牵制。有宗室作为缓冲,斗争的烈度就可控。

至于指望他们不斗。皇帝已经确信不可能了。

“郑邦承开窍了?”皇帝心中怀疑,但已经有了决断,说道:“镇国公,你还有什么话说?”

“臣以为祖宗之法,系人心之安定,不可轻动。”镇国公迟疑片刻,一咬牙说出这一句话。

这句话其实是说:这是明宗皇帝许给我们这几家的。一向如此。

皇帝淡然一笑,心中越发厌恶了。

开国一脉,皇帝从登基以来就不是太顺眼的。

但却不敢轻动。

任何时代,动军队,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而且嘉成初年的开国一脉,很多老将都是长于太宗末年,少年时见过军队,甚至是被开国名将们养在身边,亲自教诲的。有手腕,能领兵的。

嘉成初年,一些仗也都是这些老将打的。

但而今,这些老将都已经去了。

剩下这些国公,都是生于明宣之世,从小不知道,军队为何物。被富贵泡软了。

忠诚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只有忠诚,一点能力都没有。皇帝就有些看不上了。

“朕老了。”皇帝很清楚知道,镇国公用祖制来保住自己的利益,但他不想迁就了。说道:“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见列祖列宗了。不知道朕定下的规矩,到时候算不算祖制?”

“明宗皇帝的祖制,与朕的祖制,哪一个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