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17章 卤味方子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7章 卤味方子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17章卤味方子(第1/2页)

那天后。二哥便每天早上送他去上课,然后就去镖局跟着钱镖头学习拳脚功夫,钱镖头若去走镖了,那二哥就和留守的人一起训练。

几十上百斤的铁锁王二牛轻松的就能提起来,并且发力的方法经过钱镖头的指导变得更加科学,打出的拳头也虎虎生风,慢慢的这帮镖局的小伙都钦佩并且羡慕这个大个子。

学堂里,王明远坐在冰冷的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最后半张粗糙的草纸铺平。

笔尖已经有些分叉,蘸饱了墨,写出来的字却带着毛刺。砚台里的墨条,也只剩下短短一截。

他看着这些消耗殆尽的“资源”,内心也发愁。新纸新笔加上墨条,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想起父亲王金宝每次掏钱时的场面,心疼又好笑。

那黝黑的脸上,总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疼,随即又是一种近乎庄严的“大方”。

深冬里,田里没了活计,杀猪的生意也因天寒地冻稀疏了许多,全家主要就靠着农闲时攒下的口粮和每月几次赶集的微薄收入撑着。大部分时间,一家人只能窝在炕上节省体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王明远捏了捏拳,心底那个盘算了许久的念头,再也压不住了。

今天下课回家后,晚饭是简单的杂粮粥和咸菜疙瘩。王明远几口扒完碗里的粥,他现在吃饭的速度也越来越像这个家的人了。

放下筷子,看向父亲:“爹,娘,大哥大嫂,二哥,我有件事想说。”

他的语气带着少有的郑重。

王金宝一愣,烟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咋了?三郎?出啥事了?是不是又要买纸了,爹给你拿钱?”

赵氏和兄嫂也停下动作,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没啥事,就是……想跟家里商量个营生。”

王金宝听到后则变得一脸眼熟,说道,“虎妞,狗娃,你俩先去你大哥屋里玩会儿。”

母亲见状,也知道儿子要说的事不小,出声道:“听你三叔/三哥的,先去。”

两个孩子虽不情愿,还是被母亲哄着带去了隔壁。

门关严实了,小小的堂屋里只剩下几个大人。

深冬的夜黑的越来越早了,油灯也早早的点了起来,光晕昏黄,映着王明远明显比半年前挺拔了些的身姿。

他面容褪去了孩童的圆润,显出几分少年人的清朗轮廓,眼神沉静,举止间带着读书后养成的沉稳。

王金宝看着这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儿子,心头一阵恍惚,仿佛昨日还在病榻上孱弱的小儿子,转眼已能担起家中的重担,能为家里的事情操心了。

“爹,娘,”王明远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而平稳。

“我在赵夫子借给我的几本游记杂书里,翻到一个古方子,是做‘卤味’的。”(这当然也是王明远胡诌的,能扯着赵夫子的大旗,相信家里人能更容易接受点)

“卤味?”王金宝皱眉,对这个词有些陌生。赵氏和大嫂也露出疑惑。

“就是……用特制的香料汤水,把肉、下水这些东西煮熟入味。”

王明远解释道,“书上说,这法子做出来的东西,香浓入味,久放不坏,冬日里吃着暖身子,也好下饭。

最重要的是,咱们家里现成的材料就能做——爹杀猪留下的猪头、猪下水,不都能用上吗?”

“下水?”大嫂刘氏忍不住出声,带着疑虑,

“那东西腥臊味重,洗都洗不干净,镇上酒楼里倒是卖卤肉,可人家用的是正经好肉,咱这下水……能有人要?”她担心白费功夫和柴火。

“是啊三郎,”王金宝也迟疑道,“咱这穷乡僻壤的,谁会花钱买下水卤的玩意儿?再说了,香料从哪里来,应该也不便宜吧?”

王明远早有准备,沉稳答道:“大嫂,书里说了,这卤制的法子讲究‘化腐朽为神奇’,只要香料配比得当,处理干净,下水也能做得比肉还香!”

“香料我去看过了,镇上的药铺就有卖。是得花些钱,但一次买来能配出不少卤水,这卤水只要保存得当,越用越香,叫做‘老汤’,以后每次卤东西,添点水加把盐就成,长远看是划算的。至于销路……”

他顿了顿,眼中闪着光,“镇上脚夫、扛活的,赶集的小贩,天寒地冻的,谁不想花几文钱买块热乎、油水足又顶饿的卤味尝尝?咱定价便宜些,肯定有门路!退一步说,就算卖得慢些,咱自家过年也能当个硬菜,总比下水白白糟蹋了强。”

他条理分明,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还点出了可重复利用这个关键概念。

王金宝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

赵氏看看丈夫,又看看儿子,低声道:“他爹,三郎读书多,见识广……要不,试试?”

王金宝沉默地抽了几口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沉思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卤味方子(第2/2页)

半晌,他猛地一磕烟锅,发出“笃”的一声响:“成!听三郎的!试试就试试!成了是条路子,不成……就当给咱家添菜了!”

————————

次日一早,王金宝便揣着王明远在纸上写下的方子,顶着寒风去了镇上药铺。

方子上列着: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香叶、良姜、白芷……足足七八样香料。

掌柜的按方抓药,当那包包好的香料递到王金宝手里时,掌柜报出的价钱让他眼皮狠狠一跳——五百文!

这价格让王金宝心疼的要死,但是想想是不是能真如儿子所说,那个劳什子腐朽变神奇!

之前卖药的事情让家里收获颇丰,他已经从内心就很信任这个三儿子,更何况三儿子还已经是个读书人了,他对于读书人有种盲目的信任。

他攥着那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纸包,一路走,一路心尖都在颤。

晚上,王金宝让母亲和大嫂把准备好的东西仔细清理了出来。

王明远亲自上手,按照方子和书上提点的步骤,指挥着母亲和嫂子帮忙。

一个猪头劈成两半,一挂肥肠用草木灰和醋反复揉搓冲洗得没了异味,还有一副猪心猪肝。

第一步,焯水去腥。大铁锅里注入冷水,将处理好的下水悉数放入,又倒入小半碗父亲舍不得喝的劣质浊酒(权当代替料酒),再拍进几块老姜。灶膛里柴火烧得旺旺的,水面很快翻滚起灰白的浮沫,一股浓烈的腥臊气弥漫开来。王明远用大笊篱仔细撇去浮沫,直到汤水变清,才将下水捞出,用冰冷的井水反复冲洗,直到触手温凉,彻底去掉杂质。

第二步,炒糖色上红亮。家里没有冰糖,王明远便用红糖代替。锅里放少许荤油,油热后下红糖。王明远屏息凝神,用小火慢慢搅动,看着糖粒融化、起泡,颜色由浅黄变作深红如枣的糖稀。他不敢怠慢,迅速倒入一碗热水——“刺啦”一声响,糖色瞬间化作红亮的糖水,空气中弥漫开一股焦糖特有的甜香。

第三步,熬制卤汤。家里没有老汤底,只能从头熬制。王金宝早上买回的香料包被王明远用干净的粗布仔细包好,扎紧口子。大锅里重新添足水,放入焯好洗净的下水,倒入熬好的糖色水,再将那珍贵的香料包沉入锅底。最后,王明远又抓了一大把粗盐撒进去。灶膛里的火被压成了温吞的小火苗,锅里的汤水先是剧烈翻滚,随着香料包在汤中沉浮,奇异的复合香味——桂皮的辛甜、八角的浓郁、花椒的麻香、草果的厚重——开始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渐渐盖过了最后一丝腥气。汤色在糖色的晕染和香料的共同作用下,变成了诱人的深琥珀色。

时间一点点过去,锅盖边缘开始冒出绵密的白气,那香气也愈发霸道、醇厚,从灶房的门缝、窗隙里钻出来,弥漫了整个小院。

原本在屋里玩耍的虎妞和狗娃像两只被香味勾住的小馋猫,循着味儿就溜到了灶房门口,扒着门框使劲吸溜着鼻子:“好香!好香!娘,三叔,是不是肉好了?”

一个多时辰后,王明远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用筷子戳了戳锅里的猪蹄,轻易便穿透了皮肉。他小心地揭开沉重的木锅盖——

轰!

一股浓郁到化不开的肉香混合着深沉馥郁的香料气息,如同实质般喷涌而出,瞬间填满了小小的灶房,又顺着寒风飘散到院子里!

只见锅中汤汁浓稠红亮,猪头肉颤巍巍地泛着油润的光泽,猪蹄炖得软糯脱骨,肥肠吸饱了汤汁显得格外饱满诱人。那香气,醇厚、霸道、层次分明,既有肉脂的丰腴,又有香料的深邃,还带着一丝糖色赋予的微甜焦香,勾得人腹中馋虫大动!

“老天爷!这……这也太香了!”二哥王二牛第一个忍不住叫出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

王金宝也狠狠咽了口唾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比……比镇上酒楼飘出来的味儿还冲!”

王明远用筷子夹起一小块肥肠,吹了吹,先递给早已急不可耐的虎妞,又夹了块软烂的猪头肉给狗娃。两个孩子顾不得烫,囫囵塞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小脸却瞬间被巨大的满足感点亮:“肉肉!好吃!香!三叔真厉害!”

王明远自己也尝了一块猪肝,入口先是浓郁的咸香,接着是香料复杂的回味在舌尖层层绽放,最后是猪肉本身那被彻底激发出来的鲜美,毫无内脏的腥臊,只有满口的醇厚与满足。

“好!好!好!”王金宝连说三个好字,黝黑的脸上因激动泛着红光,最后一点对那五百文的心疼彻底烟消云散。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得吓人:“干!就干这个了!老大媳妇,赶紧的,把咱家那口最大的锅刷出来!老二,去柴房抱柴火!孩他娘,把剩下的下水都拿出来!三郎,你看着火候和料!咱今晚不睡了,熬它一大锅,明天一早,推到镇上去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