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21章 感谢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21章 感谢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21章感谢(第1/2页)

天刚蒙蒙亮,彻夜未眠的王明远正打算去学堂打探消息,忽听院门外传来王二牛一声带着惊疑的呼喊:“爹?是爹吗?”

王明远心头剧跳,几步抢出院门。只见薄雾弥漫的村口小路上,一个身影踉跄而来,衣衫褴褛,头发蓬乱如草,脸上带着淤青和疲惫,正是王金宝!

“爹!”王明远狂喜,飞奔过去。

王金宝看到儿子,布满血丝的眼睛透露出一股劫后余生的喜悦。

面对着两个儿子喋喋不休的询问,他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声音嘶哑的回答道:

“出来了……天没亮,就……就放出来了。”

他喘了口气,在儿子的搀扶下往家走,“出来的时候,那些衙役……前倨后恭,说是一场误会,上头有人发话……我多留了个心眼,塞了几个铜钱给一个面善的,他才偷偷告诉我……”

王金宝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和后怕,“是镇远镖局的管事找了衙门的李押司,还有县衙的陈师爷也过问了……他们这才慌了神,赶紧放人……可咱家,哪认得这些大人物啊?”

王明远闻言,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涌上眼眶:

“爹!是夫子!还有文涛!我昨天去求了夫子和文涛,文涛带我去求了他祖母!定是张家老夫人和夫子都出手了!”他飞快地将昨日求助的经过说了一遍。

王金宝听完,久久不语,只是用力握紧了两个儿子的手,那粗糙的大手微微颤抖。

良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斩钉截铁的话语:“好!好!张家的大恩和夫子的大恩,咱王家记下了!

明远,替爹好好叩谢夫子和张少爷!改日,爹亲自登门,给张家老夫人磕头!”

他望向学堂方向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感激。

走在去往学堂的冻土小路上,王明远的心绪却不停的翻腾。

大哥描述的昨日父亲被锁链拖走的背影、醉仙楼管事那威胁、狱中归来的父亲形容枯槁的模样、张家老夫人轻描淡写间扭转乾坤的威势……一幕幕在脑海中不停的涌现。

一股前所未有的强烈渴望,猛烈地喷涌而出!

无权无势,命如草芥!

这八个血淋淋的大字,狠狠烙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痛切地感受到,在这个等级森严、权势倾轧的时代,没有功名傍身,没有身份护体,纵有万贯家财,也不过是他人砧板上的肥肉,连一份小小的卤肉方子都护不住!

张家能救父亲一次,难道能护王家一世?夫子有爱才之心,可若无功名,这“才”又有几分重量?想要守护家人,想要实现胸中那些还未来得及萌芽的设想,想要堂堂正正地立于这天地之间,不被豺狼觊觎……

唯有科举一途!唯有将那功名,化作护身的甲胄,劈荆斩棘的利剑!

如果说之前应下科举,更多的是为了父亲那沉甸甸的期望,为了那份改变门楣的渺茫希冀,那么此刻,一颗名为“功名”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破开了坚硬的外壳,深深扎下根来。

为了自己,为了这个家,他必须,也一定要,踏上那条布满荆棘却也通往光明的青云路!

到了学堂后,快步走到内堂找到了赵夫子。

王明远没有丝毫犹豫,快步走到夫子座前,撩起洗得发白的青布直裰下摆,双膝重重跪落在地,俯身深深叩首。

额头触在冰冷的砖地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

“夫子!”少年的声音带着发自肺腑的感激,“学生父亲……已于今晨平安归家了!”

赵文启沉默片刻,并未立刻唤他起身,声音低沉而平缓道:“平安便好。世事风刀霜剑,此番经历,可记下了?”

“学生……刻骨铭心。”王明远抬起头,额上沾着一点尘土,眼神却清亮如洗。

“起来吧。”

赵文启终于开口,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他。

“路,终究要靠自己走。此番风波,权作磨砺心性之砥石。既已决意科举,便当知晓,此路之上,荆棘远胜于市井风波百倍。唯有一心向学,以圣贤之道砥砺己身,方为正途。你可明白?”

王明远再次叩首:“学生明白!定当焚膏继晷,不负夫子教诲,不负……此番援手之恩!”

王明远又等在学堂前,没一会便看到小胖子张文涛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章感谢(第2/2页)

王明远快步上前,站在他面前,神色无比郑重。

“文涛兄!”

张文涛此刻还没睡醒,迷迷糊糊的慢慢晃悠着往学堂走。

被他唬了一跳,瞌睡虫跑了大半:“明远?你这么严肃是要什么?”

王明远没有言语,只是后退半步,双手交叠于胸前,腰背挺直如松,对着张文涛深深一揖到地——这是同辈之间最为隆重的谢礼。

“此番家父遇难,多谢文涛兄援手,恳请祖母仗义执言,方能化险为夷。此恩此德,明远铭记五内,他日若有驱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少年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

张文涛被他这郑重其事的架势弄得手足无措,圆脸涨得通红,慌忙伸出胖乎乎的手去扶他。

“哎呀呀!快起来快起来!你是我兄弟,说这些干嘛!也太见外了!”

他用力把王明远拽直,小胖手拍着对方单薄的肩膀,佯装生气。

“真要谢我?那好办!以后啊,你家那卤肉,多给我捎些来!让我日日打牙祭,便是最好的谢礼了!”

说着自己先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看着小胖子挤眉弄眼的馋相,王明远也忍不住露出真切的笑意:“一言为定!管够!”

今天下堂后,王明远跟随张文涛来到镇远镖局感谢他的祖母。

穿过回廊,主厅内,张老夫人坐在铺着厚厚锦垫的紫檀圈椅上,手里捻着一串油亮的佛珠。她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慈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度。张夫人侍立一旁,仪态端庄。

王明远不敢怠慢,趋步上前,依足晚辈拜见尊长的礼节,一丝不苟地行了大礼:“小子王明远,叩谢老夫人救命之恩!家父得以脱困,全赖老夫人高义,恩同再造,小子与阖家上下感佩不尽!”

张老夫人停下捻佛珠的手,目光温和地打量着眼前这个虽然衣衫朴素、却举止有度、眼神清正的少年。

她缓缓点头,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温润:“好孩子,快起来吧。路见不平,略尽绵力,何足挂齿。倒是你小小年纪,遇此大变,能沉稳应对,更知恩图报,是个有孝心、懂礼数的好孩子。”

她话锋一转,看向自家孙子,眼中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不像我家这个泼猴,整日里就知道胡闹疯玩。老身倒要托你件事,日后在学堂里,多提点提点他读书上进,若能让他收收心,学到你一分半分,老身便欢喜不尽了。”

王明远连忙躬身:“老夫人言重了。文涛兄天资聪颖,性情豁达,小子才疏学浅,唯有互相切磋,共同进益。”他这话说得诚恳,既是谦逊,也全了张文涛的面子。

一旁的张文涛听到祖母又拿自己说事,还当众拜托王明远“管教”他,一张胖脸顿时垮了下来,苦得像吞了黄连,对着王明远挤眉弄眼,惹得老夫人和张夫人都忍俊不禁。厅堂内严肃的气氛被这小插曲冲淡,多了几分暖意融融的温情。

晚上,王明远和二哥刚回家。

大哥王大牛正站在院中,见他回来,脸上带着一种感慨的神情。

“三郎,回来了。”王大牛迎上来,声音压得有些低,“今日……醉仙楼的大管事来了。”

王明远心头一紧:“他们又来干什么?”

“不是闹事。”

王大牛摇摇头,指了指堂屋桌上几个扎着红绸的点心盒子。

“是赔罪。带着礼来的,说是底下人胡闹,冒犯了咱家,他全然不知情,如今已将人处置了。还说什么‘冤家宜解不宜结’,咱们都在一个镇上讨生活,和气才能生财。”

王大牛顿了顿,看着弟弟的眼睛,继续道,“他提出,以后每日向咱家订购五十斤卤味,各样下水都要,按市价再加一成,银钱……当日结清。爹他……思量再三,应下了。”

王明远沉默地听着。

这看似丰厚的订单和加价,与其说是赔罪,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封口费”和“买平安”。

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小门小户,经不起反复折腾,有这稳定的进项,对全家是件大好事。

可这份“好事”,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上——若非张家还有夫子的帮助,父亲此刻或许还在牢里,这“封口费”又从何谈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