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32章 开考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32章 开考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32章开考(第1/2页)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透亮,福来客栈后院的公鸡刚扯着嗓子嚎出第一声,王明远就猛地睁开了眼。

他内心还是有点紧张的,昨晚休息的也不算太好。

床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大哥已经起来了,正借着窗棂透进来的微弱天光,默不作声地检查着考篮。

他动作放得极轻,生怕吵醒了王明远。

检查完后,他才好像松了口气,转过身,正好对上王明远清醒的目光。

“醒啦?”

大哥脸上立刻挤出个大大的笑容,努力显得轻松自然,只是那笑容有点僵,眼神里的紧张却藏也藏不住。

“还早呢,再眯会儿?东西我又都检查了一遍,保证没有遗漏!”

王明远摇摇头,坐起身:“睡不着了,大哥。”

于是便收拾后下楼,楼下大堂,李茂却已等着了。

见他下来,便立马安顿吃饭,很快热气腾腾的吃食都上来了,都是好克化、不油腻的东西。

“快,明远,趁热吃两口,垫垫肚子。进了那考舍,一坐就是一天,饿着可不行!”

李茂招呼着,眼神里全是关切,又转头对王明心(王大牛)道,“明心大哥,你也吃些。”

王明远强迫自己喝了多吃点,但是尽量少喝粥,多吃干的,避免考试中途上厕所。

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三人便出了客栈。

街道寂静,只有他们匆匆的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回响。越靠近县衙方向,人声渐渐嘈杂起来。

县衙东侧那道小朱漆门洞外,已经排起了长龙。

王明远跟在李茂和大哥身后,排进了队伍末尾。

他目光扫过前面的人群,心中暗暗吃惊。队伍里,竟有好几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

他们有的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长衫,布满皱纹的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死死盯着那道紧闭的小门,浑浊的眼底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光。

其中一个老者,背驼得厉害,由旁边一个同样不年轻的汉子搀扶着,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旧考篮。

王明远不禁感叹,古代的科举,真是让无数人耗尽一生也要挤进去的独木桥!

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终于,轮到了王明远。

两个穿着皂青色衙役服、面相冷硬的差役守在门洞内。

一个负责唱名核对身份,另一个则面无表情地伸出手:“考篮放下,人站好。”

王明远清晰地报上名号,同时借着放下考篮的动作,手指极其隐蔽地在袖口里一勾,几个早已备好的铜钱,便悄无声息地滑入那负责搜身的衙役的手心里。

那衙役手掌一翻,铜钱便消失无踪,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手上的动作却明显“规矩”了许多。

他伸手在王明远身上拍了拍,从肩膀、腋下、肋侧、腰间一路向下,力道不轻不重,重点在可能藏匿夹带的关节、衣襟内衬处摸索了几下。

接着又解开王明远外衫的盘扣,拉开衣襟看了看里衣,又捏了捏腰带和袖口,便示意他穿上。

整个过程虽然依旧让人感到屈辱和不自在,但至少保留了基本的体面。

王明远刚松了口气,前面就传来一阵压抑的惊呼和低低的抽气声。

他抬眼看去,只见排在他前面那个穿着粗布短褂、一看就是农家出身的年轻学子,此刻正被另一个衙役粗暴地扒得只剩一条单薄的亵裤!

冰冷的空气激得那年轻人浑身发抖,皮肤上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他羞愤得满脸通红,死死低着头,双手无措地挡在身前,身体因为寒冷和屈辱而剧烈地颤抖着。

那衙役却毫无怜悯,粗暴地将他全身上下摸了个遍,连头发都解开胡乱扒拉了几下,才像丢垃圾一样把衣服甩回给他。

王明远不忍再看,迅速移开目光。

他知道,被这样折腾一番,不仅尊严扫地,身体也必然受寒。

在这初春的清晨,穿着单衣被扒光搜身,寒气早已侵体,待会儿进了那四处透风的破号舍,再紧张出一身冷汗,一场风寒恐怕是跑不了了。

就算强撑着考完,状态也必然大打折扣。

李茂提醒他要打点的那几个铜钱,此刻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分量。

搜身完毕,衙役开始检查考篮,食物被重点关照。

王明远带来的几个白面馒头和几块硬饼被掰得粉碎,李茂特意准备的那几个豆沙包也没能幸免。

衙役粗糙的手指直接捅-进松软的豆沙馅里,仔细地揉捏抠挖,原本精致的包子瞬间变成了一堆狼藉的碎屑和粘稠的馅料混合物。

这包子他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了。

看着衙役那样子,他只能苦笑,李茂的消息,看来也并非全准,这豆沙包终究是白准备了。

“甲字三十七号!”负责唱名的衙役扔过来一块粗糙的木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开考(第2/2页)

王明远接过号牌,拎起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考篮,快步走进了考场。

眼前是一片用简易木板隔成的狭小格子间,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这便是无数读书人命运的起点——考棚号舍。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陈旧的木头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灰尘和淡淡尿臊气的沉闷气息。

他顺着指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甲字三十七”。

号舍位置确实还算可以,离角落那个隐隐散发着骚臭气味的“臭号”(厕所)有段距离。

但正如李茂打听的那样,号舍的木板墙壁和顶棚都有些破败。

几处木板连接处裂开了明显的缝隙,最大的地方能塞进一根手指。顶棚角落更是破了一个小洞,能看到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初春的风,带着寒意,正从这些缝隙里丝丝缕缕地钻进来。

王明远不敢耽搁,立刻从考篮底层掏出几块早就准备好的油纸。

他动作麻利,用纸团塞住较大的缝隙,又用旁边的小木棍做了下加固,虽然简陋,但至少能挡掉大半寒风。

刚把号舍简单修补好,一阵阵“哗啦”声和骚臭味就从“臭号”方向飘了过来。

王明远果断站起身,朝不远处巡视的衙役示意:“差爷,小的想先行方便一下。”

那衙役瞥了他一眼,不耐烦地挥挥手。

王明远立刻小跑过去,强忍着不适解决了问题。

他早就打定主意,开考后除非憋到极限,否则绝不会再去上厕所!

排空了自己,回到号舍,他才真正坐下来,长长舒了口气,等待发放考卷。

不知过了多久,考场里安静的只剩下考生压抑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忽然,“哐——!”一声震耳欲聋的锣响,撕裂了考场的寂静!

“肃静!发卷!”一个洪亮的声音喝道。

王明远精神一振,立刻挺直了背脊。

只见几个衙役捧着高高的、用黄纸封好的卷子,开始按号舍顺序逐一发放。

与此同时,一个穿着青色官袍、身形清瘦、面皮黝黑的中年男子,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背着手,迈着方步,开始在考棚间的通道上缓缓巡视。

他目光锐利,像鹰隼般扫过一个个号舍里的考生,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想必这就是咸宁县令了。

王明远不敢多看,只飞快地瞥了一眼便低下头。

很快,一张散发着淡淡墨香和纸张特有气息的卷子,被衙役放到了王明远面的简易木板上。

王明远定了定神,目光如扫描般快速掠过整张卷子。

卷面上的题目清晰地映入眼帘:

第一题:经义题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要求:阐释此句精义,并论君子当如何于日常践行此道?

此题考察对经典格言的理解深度与具体实践阐发能力,要求考生将抽象道理转化为可操作的修身准则。

第二题:经义题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要求:何谓“独善其身”?何以“兼济天下”?二者关系如何?

此题考察对儒家处世哲学的辩证理解与逻辑阐述能力,需清晰界定概念并阐明其内在统一性。

第三题:经义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要求:此“道”与“民为贵”之思想可有相通?治国者当如何行此“道”?

此题上升了难度,更考验考生的能力。需要极具思辨性,要求辨析孟子民本思想与治国之道的关联,并引申出切实可行的为政方略。

第四题:策论题

“本县乡间,多有因田埂地界、水源灌溉之争而致斗殴诉讼者,耗财伤情,贻害乡里。试问何以化解?”

此题直指地方治理的核心难题,考察考生针对具体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力,需提出兼具可行性与实效性的方案。

第五题:诗赋题

“以‘春耕’为题,赋七言绝句一首,须合平仄,韵脚自定。”

此题虽保留“春耕”情境,但提升为七言绝句,对格律掌握与意象凝练能力要求更高,需在二十八字内展现生动画面与农本情怀。

王明远的目光在那道关于“得道多助”与“民为贵”的难题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蹙。

此题将孟子两处重要思想并置,要求揭示其内在联系并导出治国之道,稍有不慎便可能流于空泛。

他又扫了一眼“春耕”的诗题,心中稍安。这题目接地气,倒是不难发挥。

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紧张、杂念都已褪去,只剩下如古井般的沉静和专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