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35章 宴请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35章 宴请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35章宴请(第1/2页)

喧嚣散去,王明远也被大哥放了下来。

他扯了扯被揉皱的衣襟,低声对身旁仍咧着嘴、黝黑脸庞上残余着亢奋红晕的王大牛说道:“大哥,走了。”

走出人群,王大牛才看到周围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景象,有人如他们般狂喜,更多人却是沮丧甚至捶地痛哭。

他脸上的笑容倏地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窘迫。

他搓着手,小声说道:“三郎……大哥刚才……是不是太招摇了?给你丢人了?”

王明远看着大哥摇摇头:“没有的事,大哥高兴,我……心里也欢喜。”

王大牛没再说话,只是收敛了喜色,沉默地跟在弟弟身后,不过脚步却比来时更显轻快。

虽然他面上恢复了冷静,但是心中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

案首的哥哥!整个永乐镇,能考过县试的才几个?

他老王家,杀猪匠里,竟真出了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这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

肯定是祖坟风水好,对的,肯定是!

回家就得告诉爹,得去坟上好好烧纸,黄纸元宝要堆得高高的,让地下的祖宗们也跟着乐呵乐呵,保佑三郎府试院试一路顺当,真成了秀才公……

王大牛光是想想爹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笑成一朵菊花的样子,还有自己梦里都能笑醒的场景,嘴角又忍不住微微的咧开了。

不过这小心思他没敢跟弟弟说,只是默默的藏在心里回去跟爹再合计合计。

次日清晨,县衙门口放榜的喧嚣彻底散去。

王明远兄弟俩早早前来,领取县试通过的生员执照——一张盖着鲜红县印的文书,上面清晰注明了他的录取名次、籍贯,以及隶属的学籍,这是接下来府试的通行证。

负责发放文书的衙门小吏,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客气,甚至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恭敬。

王明远双手接过,没有半分倨傲,微微躬身:“有劳了。”

这份沉稳谦逊,让小吏脸上的笑容又真诚了几分。

就在此时,一个身着藏青绸衫、留着山羊胡、眼神精明的中年男子踱步过来像是要找他。

王明远则不知道此人是谁,小吏连忙低声提醒:“是县尊身边的吴师爷。”

吴师爷目光在王明远身上扫过,脸上堆起笑容:

“这位便是王案首吧?恭喜恭喜!县尊大人有令,今晚在县衙后园设小宴,宴请此次县试三甲,特命在下知会王案首,务必赏光。”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县尊大人看过你的卷子,赞不绝口,直言你有‘秀才之姿’,望你戒骄戒躁,勤勉向学,莫负期许啊。”

“多谢县尊大人抬爱,多谢师爷传话。明远定当准时赴宴。”王明远恭敬应答,姿态放得极低。

一旁的王大牛听后,面上虽然依旧木讷,心里却翻江倒海。

县令老爷都夸三郎有秀才之姿了!

肯定是祖宗们显灵了!

回家上坟的贡品,之前脑子里计划的怕是不够,得再供个猪头!不对,起码得三个猪头!

他们家里无权无势,给三郎使不上力,就指望下面的祖宗们给三郎多使把力气了!

————

晚上,王明远特地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特地的收拾了一番。

靛蓝色的细棉布长衫,浆洗得挺括,虽无纹饰,却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那份书卷气在晚间的灯火下下更显沉静。

到了县衙门口,他和大哥分开,在仆役的引导下步入衙门后院。

到了后院,正首主位端坐的,正是那日考场中令他看他让他吓了一跳的刘县令。

此刻刘县令脱去了官袍,穿着一身深色常服,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些儒雅,但眼神依旧锐利。

王明远上连忙上前几步,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士子礼:“学生王明远,拜见县尊大人。”

“免礼,入座吧。”

刘县令声音温和,抬手示意他坐在左侧下首。

王明远依言落座,目光微抬,便对上了右侧投来的视线。

张允也来了,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绸衫,神情复杂。

他今日终究是托了父亲的关系,设法看到了王明远的卷子。

那手筋骨开张的好字自不必说,细读之下,经义阐释虽不似自己那般引经据典、辞藻华美,却别具洞见,直指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章宴请(第2/2页)

尤其那道关于策论,条理清晰,切中时弊,操作性极强,绝非闭门造车能想出的空谈。这份务实与新见,让张允心头那点不甘与质疑也消散了大半。

他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另一位县试第三名,名叫张白官的少年也已落座,三人互相拱手见礼,互通姓名,便各自端正坐下,园内一时只有灯花偶尔的噼啪炸开的声音。

刘县令的目光在王明远身上停留片刻,心中百转千回。

这少年举止得体,不卑不亢,更难得的是那份远超年龄的沉稳与通透。

他确实动了爱才之心,甚至闪过收其为入室弟子的念头。以自己的学识和官场经验,好好雕琢,此子前程不可限量。

然而,想到他那农户出身,刘县令心中那点热切又迅速冷却。

他刘承文,寒窗苦读,宦海浮沉至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收徒,尤其是收这种毫无根基的农家子为徒,绝非仅凭才学那么简单。

这意味着要投入资源,要承担风险,更要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谱系。

自己这几年考绩上等,升迁在望,前途未定,带上这样一个“拖累”……值吗?

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变现”,发挥出“收益”?

他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那点爱才之意终究被更现实的考量压了下去。

“罢了,”刘县令心中暗叹,“此番用了他的策论上报州府,已算借了他的光。日后他若真遇到迈不过的坎儿,在不违律、不损己的前提下,帮他一次,也算还了这份‘借用’之情,两不相欠。”

宴席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开始,菜肴精致而不过分铺张。

席间刘县令举杯,勉励三人戒骄戒躁,潜心向学,争取府试再创佳绩,为咸宁增光。

不过多是县令在说,三人恭敬应答,偶有关于经义的简单问答,张允答得漂亮,王明远则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县令示意随从捧上三个红绸包裹的小盘,亲自递到三人手中:“些许程仪,聊表心意。望尔等不负所学,早获功名。”

入手微沉,是五两一个的官银。

这不仅是贺仪,更是县令对治下教化成果的期许——多出一个秀才,都是他这位父母官政绩簿上重要的一笔。

宴罢,张允与张白官先行告退。

刘县令却温和地开口:“明远且留一步。”

王明远心头微动,依言停下脚步。

待园中只剩二人,刘县令的声音压低,目光深邃:

“你的策论,条陈清晰,切中弊要。本官已稍加润色,附于本县今岁春荒应对条陈之后,报往州府了。”

他顿了顿,看着王明远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此乃为国献策,亦是尔才学之证。日后……若在学业或他事上,有需本官斟酌之处,可来寻吴师爷递个话。”

这番话,说得极其含蓄,但王明远瞬间明白了其中的“交易”意味——县令用了他的策论作为政绩,也留下了一个若有若无的承诺。

“学生谢县尊大人提点栽培!”

王明远深深一揖,心中并无多少惊喜,反而更添一分清醒。

功名路上,人情世故,亦是学问。

他现在无权无势,只是个小小的童生,知道了这是场“交易”又能如何?

知道了那莫须有的承诺或许只是空口白话又能如何?

走出县衙侧门,清冷的夜风拂面而来。

街角里,一个魁梧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正是不知等了多久的王大牛。

“三郎!”王大牛的声音带着些凉意,却掩不住关切,“咋样?吃饱没?县令老爷说啥了没?”

“挺好,大哥。”

王明远看着大哥冻得有些发红的鼻头,心头涌起暖流,将手中那个沉甸甸的红绸小包递过去,“县令大人赏的程仪。”

王大牛接过,入手后一沉,脸上瞬间绽开一个近乎傻气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银子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

“好!好!”他絮叨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爹捧着银子、对着祖宗牌位又哭又笑的样子。

王明远点点头,望着县城阑珊的灯火,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空气。

府试、院试……路还长。

而此刻,他想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