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43章 新的朋友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43章 新的朋友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43章新的朋友(第1/2页)

今日清晨,王明远照例早起,但没有像往常那样捧着书卷开始背诵。

反倒是在院子里拉开架势,摆了个起手式。

他最近开始有计划的锻炼身体,科考熬人,得把底子打结实点。

之前不是没有锻炼过,但是都没有坚持下来。

今日练的是五禽戏,据说是华佗传下来的古法,能活络筋骨,前世很多人都会练这个。

大雍朝也流传广泛,他就在赵夫子的书房里就见过五禽戏的拓本。

五禽戏虽然基础,但也够用。

又不是要习武当个大侠,况且当大侠他的身体底子也不支持。

不过若不是怕旁人起疑,他甚至想练习第十八套广播体操或者打下军体拳,那可是前世经历过时间验证的好“功法”!

虎扑、鹿抵、熊晃、猿摘、鸟飞……一套动作下来,身上微微见汗,关节却松快不少,脑子也跟着清醒了。

灶房飘出饭菜的香气。

王大牛听见动静探出头,瞧见三郎在院子里比划,咧嘴一笑:“三弟,这又比划啥呢?跟打拳似的。”

他虽然不懂这个,但看三郎练得认真,就觉得是好事。

“活动活动筋骨,大哥。”

王明远收势,吐出一口浊气,脸上带点红润。

“好!读书也得有副好身板!饭好了,快趁热吃!”

王大牛麻利地把金黄厚实的大饼和一碗稠粥,配着家里带来的腌菜端上桌。

他自己囫囵几口就解决了,抹抹嘴:“我去东市肉铺了,若有急事随时差人来找我!”

“你不用收拾这些,吃完放在灶房我回来再收拾....”

“嗯,大哥路上小心。”

王明远应着。看着大哥魁梧的背影消失在晨光里,他心里踏实不少。

大哥有了去处,人也精神了。

——————

上午,府学柳教谕的书案上,一叠策论答卷堆得整整齐齐。

他喝了口茶,又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细细看了一遍。

这叠策论中,除了几个日常就表现不错的学子答的尚可,其他的着实一般,此外还有个叫王明远的策论,很是让他亮眼。

最上面这份便是他的策论,他已经反复看了好几次。

字迹清峻挺拔,筋骨分明,力透纸背,看着就舒服。

再看内容,破题那句“漕运输粮以实仓廪,边备缮甲以固藩篱,二者皆国之重务,然费糜巨万,民力维艰”,直接点出核心矛盾,眼光老辣。

接着层层剖析,讲漕粮转运的损耗、边军屯田的艰难,最后竟落到开源节流上,建议在运河沿线设常平仓平抑粮价、减少转运损耗。

同时加强军屯管理,让边军部分自给自足以减轻民运压力。

逻辑清晰,角度刁钻,虽有些地方略显稚嫩,但这份见识和务实,远超一个府学生员的水平!

“王明远。。。”

柳教谕低声念出名字,指尖点了点这手好字。

这书法,若非亲眼所见,说是浸淫多年的名家手笔也有人信。

他眯眼回想,昨日李教谕带来旁听那个少年,身姿挺拔,眼神清亮,倒是有几分印象。

年纪轻轻,县案首,旁听第一日就写出这等文章……

柳教谕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把这卷子单独放到一边。是个好苗子,值得多看几眼。

——————

批注完昨日的策论后,柳教谕来到课舍开始今日的经义课。

柳教谕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仍旧是把微言大义掰开揉碎了讲。

王明远听得入神,在纸上飞快记录要点,偶尔抬头,目光与柳教谕碰上,对方似乎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他心头一跳,赶紧低头。

经义结束后,柳教谕拿起那叠策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章新的朋友(第2/2页)

他先点评了几份府学里公认才子的答卷,分析优劣,点到即止。

末了,他抽出王明远那份。

“这份策论,值得一说,出自王明远之手。”柳教谕声音平缓,却让整个课舍都安静下来。

昨日见过王明远的学子,目光齐刷刷扫向他这个旁听生。

“破题见地,直指核心。‘费糜巨万,民力维艰’,八个字,道尽其中三味。”

柳教谕手指敲着卷面,

“更难得的是这份务实。常平仓平抑粮价减损耗,军屯自给缓民运,路子虽非首创,但能结合漕运边备一体考量,看出关联,这便是思虑周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为政之道,不在空谈高论,而在切中时弊,找出可行之策。尔等日后若入朝堂,当记此点。”

王明远感觉脸上有点烧。

被当众夸赞,还是在这群眼高于顶的府学生员面前,他下意识想缩脖子,又强迫自己挺直腰板。

柳教谕话锋一转,拿起卷子对着光:

“还有这笔字。筋骨开张,法度严谨,已有气象。府学之中,若单论书法,此卷当为魁首。”

他把卷子递给前排学子让依次传看,“都看看,何为笔力。”

卷子传到后面,不少学子凑过去看,低低的惊叹声响起。

昨日那点对旁听生的轻视,被这份扎实的策论和漂亮的字迹冲得七零八落。

再看向王明远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但更多的,是认可。

散学时,昨日出声提醒王明远坐下的那个清秀同窗凑了过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

“王兄,好文章!好字!佩服!”

他拱手,“在下陈嗣,字子继,府城人士。”

王明远连忙回礼:“王明远,字……尚未有表字。陈兄谬赞了,实在惭愧。”

两人并肩往府学的食舍走。

陈嗣健谈,王明远也不拘谨,聊起府学课业、夫子风格。

又聊到生辰,竟发现两人生辰竟然相同!不过陈嗣年长他两岁。

陈嗣大笑着拍王明远的肩膀:“哈哈,缘分!王兄,以后可得互相关照!”

关系拉近,话匣子也打开了。

陈嗣又好奇地问起王明远师承和籍贯,王明远坦然相告:“咸宁县永乐镇清水村,家中……世代务农,也操持些屠宰营生。”

陈嗣脚步一顿,瞪大眼睛,上下打量王明远:“务农……屠户?王兄,你真是咸宁县案首?”

他脸上的惊讶毫不作伪,“了不得!真了不得!难怪柳教谕另眼相看!王兄大才!”

这声“大才”让王明远有点哭笑不得,但陈嗣语气真诚,眼神里是纯粹的佩服,没有半分鄙夷。

他心中微暖,谦虚道:“陈兄过誉了,只是运气好些。县试题目,恰好读过类似。”

“哎,运气也是本事!”

陈嗣摆手,“王兄这见识谈吐,绝非死读书能成。对了,”他搓搓手,有点不好意思,

“小弟有个不情之请……我那策论写得实在平平,王兄若有闲暇,能否指点一二?

还有这字……”

他掏出自己课业本,字迹端正但略显板滞,“柳教谕总说我字缺风骨,王兄这手字,我是真心羡慕,不知能否点拨一二?”

王明远看着陈嗣诚恳的眼神,想到他昨日的好意,便点点头:

“指点不敢当,互相切磋吧。陈兄若有文章,尽管拿来,我们一同参详。

至于书法,也无甚诀窍,唯手熟尔,多临帖罢了。”

“一言为定!”

陈嗣喜笑颜开,对王明远的好感又添几分。

有真才实学,又不倨傲,(内心OS:长得也帅)这样的同窗,值得深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