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7章 草药赚钱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7章 草药赚钱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7章草药赚钱(第1/2页)

一晃眼,半个月就过去了,马上又要到了镇上赶集的日子,王三牛也格外的期待,今天就能去镇上药铺验证他这些草药能不能挣钱了。

这半个月来,每天大嫂刘氏打猪草回来,他都雷打不动地蹲在墙角那堆“烂草叶子”跟前扒拉。这一扒拉,还真给他扒拉出不少宝贝来!

除了之前认得的蒲公英、车前草,他还陆续翻出来不少好东西:

叶子像小巴掌似的地黄,开着小紫花的益母草,还有大片大片叶子带刺的大蓟和小蓟。

最让他惊喜的是,竟然还扒拉出几棵叶子肥厚、茎秆带刺的大黄!这玩意儿在后世可是有名的泻下药,药铺肯定收!

看着这些被大嫂当猪草和野菜割回来的“杂草”,王三牛简直哭笑不得。

这清水村靠山,后山坡地简直就是座没人开采的草药宝库!

他跟虎妞狗娃满村疯跑的时候也留心看过,田埂边、荒坡上,蒲公英、车前草、艾草、甚至黄芩苗都长得贼旺,完全是野蛮生长,无人问津。村里人除了挖点野菜,对这些能换钱的宝贝草药,好像真没几个人认识!

老娘赵氏对他这“捡草”的爱好,也从一开始的“小孩子瞎胡闹”变成了现在的“我儿真能干”。

三牛指哪打哪,赵氏就麻利地把晒干的草药分门别类,用小布袋仔细装好,最后统统塞进一个半人高的旧麻袋里。半个月下来,那麻袋竟然快装满了!鼓鼓囊囊一大袋,拎着还挺沉手。

“娘,这要是专门去后山采,怕是能堆满咱家柴房!”王三牛看着那麻袋,心里盘算着说道。

“那也得等农闲!眼下地里的活儿要紧!”赵氏嘴上说着,脸上却笑开了花。

儿子懂事,还能想着给家里添进项,比什么都强,虽然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赚到钱,但是有这份心她也觉得熨帖。

今天天还没亮透,王家院子就忙活开了。老爹王金宝昨天特意跑了趟隔壁村,收了头肥猪回来,连夜跟大哥王大牛收拾利索,白条猪都码好了。

卖肉这活儿,一向是老爹带着二哥王二牛去。大哥王大牛性子太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在集市上吆喝不起来。

早饭依旧是风卷残云。王三牛现在也慢慢习惯了这“黑熊窝”的进食速度,虽然依旧会被那大海碗和惊人的饭量震撼到,连带着他自己的胃口也明显好了起来。

跟着这群“大胃王”生活,呼吸着没有经过后世污染带着草木味的新鲜空气,再加上心里有了盼头,他感觉身上那点虚弱的劲儿散了不少,走路也不像刚来时那样,走几步就喘得像破风箱了。

他吃饭最慢,其他人已经吃完在收拾了,等他刚撂下碗,王二牛那蒲扇似的大手就伸了过来,像拎小鸡仔似的,一把将王三牛提溜起来,稳稳当当放到了院门口那辆专门用来运肉的独轮车上。车上一边是猪肉,另一边空着,正好给三牛当座位。

十二岁的王二牛,个头已经快赶上他爹了,一脸浓密的胡茬子配上那身腱子肉,说他有二十二都有人信。

“坐稳喽!”

王二牛吆喝一声,推起独轮车就走。

老爹王金宝叼着旱烟杆,沉默地跟在车旁,眼神时不时扫过车上叽叽喳喳说着话的两个儿子,脸上没啥表情,但脚步很稳。

清晨的山路,空气凉丝丝的,带着露水和草木的清冽气息。独轮车吱呀吱呀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沟里传得老远。山风吹过,路边的野草叶子簌簌抖动。

王三牛一边跟二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一边贪婪地呼吸着这纯净的空气。

清水村离永乐镇不远,按后世的算法,也就五公里左右。爷仨脚程快,不到半个时辰,镇子的轮廓就出现在眼前。

集市上已经热闹起来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鸭鹅的叫声混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牲畜粪便、熟食、香料和尘土混合的复杂味道。

老爹熟门熟路地找到自家那个老摊位——靠着街角,上面还搭了个简陋的遮雨棚子,这可是他这些年早就占下的“风水宝地”。

爷俩动作麻利,卸肉、支案板、搭架子,一气呵成。半扇猪肉往架子上一挂,油光水亮,看着就新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章草药赚钱(第2/2页)

“三郎,药铺这会儿估摸还没开张,等刚开门人也挤,”

王二牛抹了把汗,对坐在车辕上的王三牛说,

“等晌午头,人稍微松快点,二哥带你去仁心堂问问。”

王三牛点点头,又看向老爹:“爹,我……能在附近转转不?保证不乱跑,一会儿就回来。”

王金宝正低头整理着案板上的剔骨刀,闻言抬眼看了看小儿子,那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从鼻孔里“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王三牛得了准许,立刻跳下车辕,像条小鱼似的滑进了喧闹的人流里。

永乐镇不大,就两条交叉的主街。主街两旁挤满了各种铺子:

粮油店门口堆着鼓囊囊的麻袋;布庄里挂着花花绿绿的粗布细绢;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火星四溅;杂货铺门口摆着锅碗瓢盆、笤帚簸箕;还有点心铺子飘出甜腻的香气,引得小孩儿流着口水扒在门边看……

铺子后面,就是一片片低矮的民居,青砖灰瓦,偶尔能看到几栋气派些的二层小楼。

王三牛看得津津有味,这活生生的古代市井百态,比任何影视剧都真实。他顺着主街溜达,很快就把两条街走了个来回。快到晌午时,他掐着点回到了肉摊。

王二牛已经等在那儿了,肩上扛着那个装草药的麻袋,手里还提着个腾出来的空袋子。“走,三郎!去仁心堂!”

仁心堂是永乐镇最大的药铺,三间门脸,黑底金字的招牌看着就气派。王三牛跟着二哥走进去,一股浓郁而熟悉的草药混合气味扑面而来。高高的柜台后面是顶天立地的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药材名称。一个小学徒正拿着小秤,按着方子抓药。

今日坐堂的是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大夫,正是王三牛记忆里的“熟人”——王大夫。王大夫一抬眼,看见一个黑塔似的壮汉领着个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的小娃娃进来,定睛一看,乐了:

“哟?这不是三牛嘛?今儿怎么来了?可是身上又不爽利了?”

王大夫语气温和,带着点长辈的关切。王三牛这些年体弱,没少来仁心堂抓药看病,算是他看着“长大”的。

王三牛赶紧上前一步,学着记忆里原身乖巧的样子,规规矩矩行了个礼:

“王爷爷好!托您的福,吃了您去年开的那个调养的方子,身子骨好多了,不怎么咳嗽气喘了。”

“哦?好!好啊!”

王大夫捋着胡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哪个大夫不喜欢听到病人好转的消息?

“那今儿来是……?”王大夫目光落到了王二牛肩上那个鼓囊囊的麻袋上。

“王爷爷,”王三牛指了指麻袋,声音带着点小孩特有的兴奋,

“这是我和娘在家收拾野菜时(他不好说是猪草,免得让人嫌弃),发现的一些草药,都晒干了,想请您看看,药铺收不收?”

“哦?晒干的草药?”王大夫来了兴趣,站起身从诊桌后绕了出来,“拿来我瞧瞧。”

王二牛赶紧把麻袋口解开,小心翼翼地捧出里面用布袋分装好的各种干草药。

王大夫蹲下身,解开袋子,一样样仔细翻看。他拿起一片晒得干硬的蒲公英叶子捻了捻,又捏起一块黑褐色的熟大黄块闻了闻,再拨开一袋车前草,看那干燥的叶片是否完整……

“嗯……”王大夫边看边点头,

“蒲公英,收拾得干净,叶子没怎么碎……车前草晒得也透,没霉点……这大黄炮制得也不错,块头均匀,没糊边……还有这益母草、小蓟……品相都还行,收拾得挺用心!”

王三牛一听有门儿,眼睛顿时亮了:“王爷爷,那……您这儿收吗?”

王大夫看着王三牛亮晶晶的、带着期盼的眼睛,再看看旁边那个虽然一脸胡子但眼神同样透着紧张的王二牛,又想起这些年王家为给这病秧子老三看病,没少在药铺花钱,心里不由得软了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