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10章 收入颇丰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0章 收入颇丰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10章收入颇丰(第1/2页)

第二天天刚透亮,王家小院就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

大哥王大牛、大嫂刘氏、二哥王二牛,再加上老娘赵氏,四人一起出了门!背着草筐,手里拿着镰刀,雄赳赳气昂昂,不像去打猪草,倒像是要去打江山!

昨天傍晚,王金宝和王二牛收猪回来的路上,特意绕着村子多走了半圈,让村里那些纳凉吃饭的乡亲们都看见了车上那几头新添的、哼哼唧唧的半大猪崽子。

“哟?金宝老弟,行啊!又添牲口了?”

“王屠户,这是要大干一场啊!猪崽子瞧着精神!”

“嗨,瞎忙活呗!”王金宝笑得憨厚,脸上也带着掩饰不住的开心劲儿,村里人只以为他为这几头猪崽子开心。

这几头实打实的猪崽子,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今天起,王家打草的人马都翻了倍。村里人看着他们背回来小山似的“猪草”,顶多感叹一句“王家干活是真下死力气”,或者“为了喂那几张嘴真不容易”,倒没谁想歪。

“猪草”一运回院,院门立刻掩上大半。一家人分工明确,老娘赵氏坐镇指挥,眼神锐利。

大嫂刘氏和大哥王大牛负责粗分拣,把那些一眼看过去就不是草药的野草除掉。

精细活儿交给心思细的赵氏和王三牛。

王三牛眼尖手快,一边翻捡一边小声指点:“娘,看这个锯齿边带白浆的,是蒲公英……对,这个大的叶子有刺的是大黄……”

二哥王二牛今天被分配了重要任务——晾晒。他在靠墙的阴凉处铺了几张大大的破苇席,把初步分拣好的草药均匀摊开。动作小心翼翼,还特意找了几个磨刀石压在簸箕边上,防止被一阵风刮跑。那谨慎劲儿,比他伺候肉摊还上心。

夏日正午的毒日头是最好的烘干机。头天晒的草药,第二天一早就干得差不多了。几天时间,后院里那些破席子上,干草药小山一样,一茬茬地收,一茬茬地晒。很快,角落里就堆起了好几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

趁着天才蒙蒙亮,凌晨鸡叫头遍、村里人还迷糊的时辰,王金宝和王二牛合力把几麻袋草药搬上独轮车,盖得严严实实,悄没声儿地推着出了村,绕道上了去镇子的路。

太阳刚爬上山头,他们已经到了仁心堂后门,安静的等待仁心堂开门,这是上次临走前王大夫特地交代的。

再回来时,王金宝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每一条褶子都透着压不住的喜气!他进屋关好门,等一家人都围拢过来,才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个沉甸甸的灰布钱袋,抖落出几块大小不一的散碎银子,还有不少串好的铜钱!

“喏!拢共……一两半!”王金宝的声音带着点微微的颤抖但更多是开心!

“一两半?!”

“老天爷!”

“真……真值这么多?”

屋里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一两半银子!顶他们辛苦宰杀卖掉两头猪的纯利了!

巨大的惊喜让每个人分外开心!就连平时最沉得住气的大哥王大牛,也激动得搓着手,黑脸上泛起红光。大嫂刘氏捂着嘴,差点又要叫出声,被赵氏一个眼刀子瞪了回去。

所有人干劲更足了!

打草更勤,挑拣更细,晾晒更上心!

整个夏天,王家小院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带着点苦涩的草药香气。

这样热火朝天地干到秋收前,村子方圆几里地内,那些野生的、常见的蒲公英、车前草之类,肉眼可见地稀少了。再想“打猪草”打到满满当当,就得往更偏远的山坡或者山脚转悠了。王金宝心里警铃大作,立刻让收手。

“行了,见好就收!别往山上钻了,太扎眼!”王金宝果断下了命令。

就这短短两个多月的功夫,靠着这些不起眼的“烂草叶子”,王家前前后后进账了十几两银子!要不是后面实在不敢再大张旗鼓地去更远的地方采,那银子还能更多!

秋收时节一到,整个清水村都陷入了抢收玉米的忙碌里。王家更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力气优势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家壮劳力累死累活忙活一整天才能干完的活,王家父子兄弟齐动手,配合默契,半天就割倒了一大片!捆扎、搬运、脱粒……那效率,看得其他人家眼都直了!

连带着虎妞和狗娃,都在地里帮着捡遗落的小玉米棒子,小脸上糊着泥,干得热火朝天。

收完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紧跟着就是翻地、点种冬小麦。一场紧跟着一场的农忙下来,累是真累,但看着家里新堆起的玉米堆,每个人都觉得踏实。

老天爷今年也算开眼。虽然夏初旱了点,但后面几场雨来得及时,把眼看要蔫掉的玉米苗又给救活了。

王家的地多,打下来的粮食自然也多。留足了全家一年嚼裹的口粮(别人家留一两成就够的口粮,到王家这儿愣是留了三成才勉强够填那几口巨胃),再刨掉该交的赋税,剩下的粮食卖到镇上粮行,也换回了不少银子!

秋天的山野慢慢萧条了下来,野草也变得枯黄贴附在土地上,草药也基本找不到了。仁心堂王大夫自然也知道,也没多说什么,告知他们明年开春了继续“送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章收入颇丰(第2/2页)

大嫂刘氏和赵氏站在空旷的院子里,看着晒草药留下的那点草屑印子,眼神里都带了点空落落的失望。

“唉,这好营生说停就停了……”刘氏忍不住叹气。

这个秋天,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院子里的营生,还有王三牛。

也许是穿越后的福利,他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像刚来时那么怕风吹了,脸色虽然还是比不得虎妞那种黑里透红的瓷实,但至少多了点健康的微红,走路步子也稳当了不少。

当然,跟大哥二哥那种“人形牲口”的体格相比,他还是瘦小伶仃的。

每次看到大哥能扛起几百斤粮食袋,二哥能能轻松拎起装满水的大缸,他心里就羡慕得不行。有这副体格,在这古代不管干啥,都是硬道理啊!

这些日子,母亲赵氏也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或者吃晚饭的间隙,明里暗里地跟王金宝提那个事儿——“三郎也该……嗯?”

终于,在一个夜晚,王金宝沉默地抽完了最后一袋旱烟,把烟袋锅子在鞋底子上磕了磕,发出沉闷的声响,随后清了清嗓子。

“……我和你们娘商量了下。”王金宝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清晰,“准备送三郎……去读书!”

“啥?读书?!”

这个重磅消息丢下来,第一个炸响的果然是大嫂刘氏!

她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声音猛地拔高,“爹!读书那得花多少银子啊?我听说光那啥……束脩?对对,束脩就得几两银子!还有那纸笔砚墨,哪个不是吞钱的黑窟窿?咱家这才刚喘口气,有点余钱,咋的又要往无底洞里扔?三郎这身子骨……”

她飞快地瞥了一眼坐在旁边、垂着眼帘的瘦小身影,后面的话有点说不出口,但意思明摆着——这病秧子,花钱读书值得吗?

王金宝眉头都没皱一下,吧嗒了一下嘴,像是在回味刚才那口烟,声音沉稳地开口,字字句句都像是想好了的:

“老大媳妇,你先别急眼。这钱花得值不值,我和你娘心里有本账。”

他看向低着头的小儿子:“三郎的身子,是比以前好了不少,可你看看他,再看看虎妞、狗娃?他天生就不是扛锄头、提杀猪刀的料!硬逼着也干不了,还糟践他!”

“读书,不是说要他考状元当老爷!就认几年字,学点正经道理!读了书,哪怕是最差的,去镇上铺子里当个账房先生总成吧?写写算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比在地里刨食、跟血淋淋的牲口打交道强?他那脑瓜子有灵性,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王金宝的目光又扫过大儿子和二儿子:“老大老二当年是没赶上好时候,也没这条件。现在家里宽裕了点,三郎这个岁数正正好。狗娃过两年长到岁数,我和你娘商量了,要是钱还凑手,也送去开蒙!不偏不倚,谁都可能沾上这识字的好处!这‘偏袒’的屁话,你少给我咧咧!”

最后他目光落回有些紧张的刘氏脸上,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底气:“再说了,后山坡那草药,是谁发现的?这每年能淌来银子的活计!是三郎!靠着他这脑瓜子,咱才有这点余钱送他去读书!这书,花得是本分,也是指望!不送他,难道把钱埋地里生锈?”

一番话,像盆冷水浇在刘氏刚冒头的火气上。她张了张嘴,尤其是听到“狗娃也能去认字”时,那眼神闪了闪。是啊,狗娃等再大点也能跟着沾光认字……去铺子里当账房……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念头像根羽毛,轻轻搔在她心尖上。

再想想那草药带来的好处确实是三郎的功劳,她这“反对”怎么也说不出口了,最后只咕哝了一句:“那……那……可得管着点花钱……”

旁边的二哥王二牛和大哥王大牛一直没吭声。此时见王金宝说完,才同时开口:

“爹说得对!三郎该去!我这当哥的没二话!”

“三弟去读书好!”

他们看着王三牛那依旧瘦小的身板和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聪明脑子,都打心眼里觉得,这个小弟不该跟他们一样,一辈子跟泥巴和杀猪刀打交道。能读点书,找条别的路走,那是好事!是大出息!

王三牛一直低着头,听着老爹这番话,心里那点忐忑和暖意交织在一起,眼眶有点发热。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家里人:

“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你们放心!我去读书,一定会用功的!不会糟蹋家里这份钱!”

他顿了顿,眼神坚定地补充道:“而且,我学到的字,认的道理,回来都要教给家里!教给大哥二哥,教给大嫂和娘!虎妞,狗娃,你们想不想学认字?”

“想!”狗娃第一个举起小手。

“要!我要学!跟三哥学!”虎妞黑亮的大眼睛里全是期待的光芒。

赵氏看着懂事的老儿子,再看看两个小的也跟着嚷嚷要学字,顿时眼圈就红了,连连点头:“好!好!三郎懂事!娘等着跟你学!”

看着一家人和睦的样子,王金宝那张向来严肃的老脸上,也难得地松弛下来,露出了笑容。

王三牛读书的事,就这么在王家小院里一锤定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