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买办 > 外滩风云 第14章 陈根踪迹,工地献计

回到清朝做买办 外滩风云 第14章 陈根踪迹,工地献计

簡繁轉換
作者:司马拆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4 来源:源1

外滩风云第14章陈根踪迹,工地献计(第1/2页)

城东烟馆的后院,霉味混着鸦片烟的甜香,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

几个男人低着头跪在地上,脊背绷得像拉满的弓,眼睛红肿得像熟透的桃子,连呼吸都带着小心翼翼地颤抖。

前方的太师椅上,坐着个穿黑色锦袍的男人,三十几岁,一脸油腻。

他指间的烟斗足有一尺长,前端的黄金烟锅在昏暗里泛着冷光,烟丝燃着的火星明明灭灭,映得他脸上的麻子坑忽深忽浅。

这男人额头光溜溜的,连一根眉毛都没有,后脑勺的辫子细得像鼠尾,嘴唇薄得能刮出风来,眼泡肿着,鼻子又宽又扁。

“废物!”他吐了个烟圈,声音像磨过的砂纸,“连个女贼都抓不住,留你们何用?”

“冯爷恕罪,小的们没想到突然杀出一个小子。”几人跪在地上连连求饶。

冯爷的烟杆往扶手上一磕,烟灰簌簌落在锦袍上,他眼皮都没抬,“明天有船去番禺,你们跟着押船。”

押船是最苦的差事,无聊又没油水。

可跪着的人谁也不敢吭声,脑袋埋得更低,额头顶着冰凉的泥地,生怕这喜怒无常的主儿变卦。

后院角落有几间柴房,木头门板厚得发黑,窗户小得像猫洞,还钉着碗口粗的木条。

门口站着几个打手,胳膊上的青筋暴起,腰间别着短棍,眼神凶得像饿狼。

离老远,就能闻到柴房里飘出的味——汗臭裹着屎尿骚,呛得人直皱眉。

陈根蹲在柴房最里面的角落,额头抵着膝盖,胳膊上的伤口结了黑痂,一动就扯得生疼。头上的几道血痕显然是新留的,上面还渗着鲜血。

他已经虚弱得没力气抬头,那天追偷馒头的小贼,刚拐进小巷,就被麻袋兜了头。

他拼命挣扎呼救,后脑勺挨了一棍,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再醒来,就在这鬼地方了。

周围挤着七八个孩子,都跟他差不多大,脸上不是伤就是泥,眼神里满是惊恐。

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出来讨生活时被拍花子的抓了来。

陈根比同龄人早熟,以前跟哥哥出去,打架总冲在最前面,骨子里有股狠劲。

昨晚他还说动几个孩子,想趁看守送饭时推倒人逃跑。

可院子里打手太多,刚冲出去就被抓了回来,一顿毒打下来,现在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

他不怕死。

爹为了护他们被衙役打死的样子,他记得清清楚楚。

可他怕哥哥和妹妹没人护着——哥哥性子软,妹妹还那么小,没了他,俩人保准要受欺负。

眼泪顺着眼角滑到鼻尖,他赶紧把脸埋得更深,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掉泪。

柴房外传来看守的浪笑,声音粗得像破锣:“他娘的,那小子的暗器真邪门,老子眼睛现在还辣得疼!可惜没看到他的脸。要是再碰到他,老子一定挖了他的双眼,再将这玩意儿倒进他的眼窝里。”

“不过那小娘们儿是真不错,老子没见过那么灵活的。水蛇一般……”

“可不是嘛,”另一个声音跟着淫笑,“那腰肢软的,打斗时老子摸了一把,啧啧……”

“到了番禺,哥带你们去潇洒!那边的安南妹子,腰更细!”

“就是船上太无聊,谁定的破规矩不让带女人?听说镇海的女人都下海捕鱼,那身子骨……”

陈根竖着耳朵听,心猛地一紧。

番禺?他以前在河边听扛活的大叔吹牛,知道那是粤省的地方,离沪上老远老远。

……

另一边的工地上,太阳刚爬过脚手架,把影子拉得老长。

陈林踩着露水,先去看仓库边的材料堆。

黄浦江上游运来的石材堆的像小山,木材码得整整齐齐,都是已经风干的成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外滩风云第14章陈根踪迹,工地献计(第2/2页)

看样子颠地洋行为了准备材料,花了不少钱。

他绕到仓库角落,见这里堆着几十只木桶,盖着粗麻布。好奇地掀开一只,里面竟然是灰色的粉末,摸一把细得像面粉。

“水泥?”陈林眼睛一亮。

英国佬都用上这东西了?

他哪知道,1824年英国石匠约瑟夫阿斯谱丁就注册了“波特兰水泥”专利,这些水泥正是来自加尔各答的水泥厂。

不过这个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到1854年,英国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森才首次使用金属棒和金属绳索建造了一个钢筋混凝土屋顶。

眼下这栋楼卡在框架上——清国工匠习惯木构卯榫,可颠地非要石墙,传统木架根本撑不住,工期才拖到现在。

陈林赶紧让人把石匠、瓦匠、木匠的工头都叫过来。

工头们大多是胡子花白的老汉,袖口沾着灰浆,手里还攥着各种工具,见叫他们的是个半大孩子,脸上都带着不屑。

“各位爷爷、伯伯,”陈林客客气气地拱手,“小子陈林,奉颠地先生的命来管工地。”

没人应声。

一个胖工头往地上啐了口,转身就要走;另一个眯着眼打量他,嘴角撇出嘲讽。

只有个留山羊胡子的老汉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小娃子,不孬。老汉听说了,今早你救了崧泽的胡三。”

“真的假的?”旁边的中年石匠头直愣愣地问,眼神里满是怀疑,压根没把陈林放在眼里。

陈林笑了笑,语气放得更软:“大家都是沪上讨生活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小子就会说几句洋文,才得了这差遣,没别的本事,还请诸位爷伯多指点。”

话音刚落,胡三掀着门帘进来了,头上缠着白布,渗出血印子。“小少爷!”他声音洪亮,“多谢您付钱给俺疗伤,俺来听您使唤!”

这话正好堵了众人的嘴。陈林摆摆手:“胡三,今天回去歇着,明天早上到租界找我。”

“胡三,真是陈管事救了你?”人群里一个汉子问,是胡三的同乡。

“那还有假!”胡三梗着脖子,嗓门更大了,“当时好几个大头巾要打死俺,旁人都不敢动,就小少爷上前用洋人的话理论,为此还差点被关起来!多亏小少爷认识洋人,俺们才脱了险!”

有了胡三作证,工头们脸上的轻视淡了些,都站在原地,等着陈林说话。

“诸位,颠地先生希望,这楼两个月内完工。”陈林的话刚出口,院子里顿时炸了锅。

“小兄弟,这不可能!”山羊胡子老汉急了,跺着脚说,“之前的管事说三个月,俺们都讲了办不到!四层楼的框架都搭不起来,石墙咋砌?”他是老工匠,豫园的三层宝塔就是他带人修的,最懂其中的难处。

“加人手也没用!”中年石匠头接话,脸涨得通红,“没有结实的框架,石材往上砌,非塌了不可!现在还等着江西运巨木来当支撑,没那几根木头,啥也干不成!”

陈林没插话,等众人的抱怨声小了些,才抬眼扫过全场,语气淡定:“也就是说,只要框架强度够,剩下的活儿,两个月能完成?”

“那倒是……”山羊胡子老汉迟疑着点头,“可框架……”

陈林抿了抿嘴,目光在众人脸上转了一圈,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要是我五天内修好框架,剩下的工作,诸位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吗?”

院子里突然静了,连风刮过脚手架的“呜呜”声都听得见。

工头们你看我,我看你,眼里满是惊讶——这半大孩子,口气也太狂了吧?

可不知为啥,想起他救胡三的事,又没人敢直接说“不可能”。

但是他们心里都是不愿意相信的。

倒是可以听听他的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