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买办 > 外滩风云 第23章 生丝危机,前路迷

回到清朝做买办 外滩风云 第23章 生丝危机,前路迷

簡繁轉換
作者:司马拆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8 04:19:32 来源:源1

外滩风云第23章生丝危机,前路迷离(第1/2页)

潘起亮瞅见刘丽华,眼睛瞬间亮了,脚步迈得飞快,几乎是冲了过去。

“丽华,好久不见!”他脸上堆着笑,可话说出来却带着股子打趣的糙劲,“你咋还这么矮?”

刘丽华眼皮一抬,白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点嗔怪:“你光顾着长个子了,脑子一点没长,小镜子。”

小镜子是潘起亮的外号。他本名叫潘起亮,手里攥着个小帮派,叫“庙帮”——一群在城隍庙周围讨生活的人。

这些人有乞丐,有扒手,偶尔也帮人跑腿送信,赚点零碎钱。

其实就是一群没爹没妈的孤儿,因为弱小,才抱团凑在一起。

潘起亮长得高、力气大,还会点拳脚功夫,自然而然成了这群孩子的头头。

刘丽川在沪上拉起小刀会,为人仗义,在帮派圈里早就出了名。

潘起亮带着他的庙帮投靠了小刀会,成了里头的重要帮手。

这些半大孩子看着不起眼,可论起打探消息,比成人还方便——没人会防备一个讨饭的小娃。

“丽华,别跟小镜子斗嘴。”刘丽川皱了皱眉,瞪了妹妹一眼,又冲潘起亮抬了抬下巴,“他打听到些消息,兴许对陈林有用,进屋说。”

潘起亮“哎”了一声,大步跨进屋里,一屁股坐在桌旁。

他抓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咕咚”一口灌下去,才开口:“我们的人,前几天在肇嘉浜的码头上,瞅见一艘大船。”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桌沿上敲了敲,语气沉了些:“那船夜里偷偷装了二十几个半大小子,听说是粤帮的人干的,要运到番禺去。”

他把打听来的细节一五一十说出来,连船的样式、装人的时间都没落下。

刘丽华坐在一旁,身子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连指尖都攥紧了——这事,她听得比谁都上心。

“那你怎么确定,船上有我们要找的人?”她抬眼看向潘起亮,声音里带着点急切。

潘起亮摸了摸后脑勺,语气倒挺实在:“川哥儿跟我说的地方,正好是粤帮的地盘。他们最近出手次数多,我的几个小弟差点被他们拍了。估摸着,是遇到大买主了。”

别看他长得粗犷,心思倒细,连粤帮的动静都摸得门清。

刘丽华看着他,脸上露出点歉意:“谢谢你,小镜子。”

可心里头却沉了下去——被贩卖的孩子,大多没好下场。

现在连船都开了,想再找到人,跟大海捞针没两样。

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跟陈林说这件事。

“丽华,陈林最近没来找你?”刘丽川突然开口,目光落在妹妹脸上。

刘丽华摇了摇头,指尖轻轻捻着衣角:“没有。他上次说,洋行的事太忙。不过……他留的钱还没花完。”

“嗯。”刘丽川应了一声,又道,“我最近在租界打听了下,他倒挺出名,不少人都知道他。还有人说,他现在发达了,还攀上了洋小姐。”

这话一出口,刘丽华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慌。

她抬起头,瞪了哥哥一眼,语气有点冲:“阿哥,你怎好在背后编排陈林?外面的人什么德性,你还不清楚?都是见不得别人好!”

“丽华,话不能这么说。”潘起亮在一旁插了嘴,语气带着点不屑,“那种能帮洋人办事、甘愿做假洋鬼子的,能是什么好人?”

刘丽川早就看出妹妹的心思,可他打心底觉得,自家跟陈林不是一路人。

他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些,带着点苦口婆心:“丽华,你要照顾苗苗,哥没意见。但还是别跟陈林走太近。”

他顿了顿,又道:“你说他那天救了你,可你知道他那天去干嘛了吗?刘威死了,就在那天晚上。而几天前,刘威刚打死了一个渔夫。”

刘丽川带着妹妹闯江湖、建帮派,早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他只盼着妹妹能嫁个本分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别再跟这些危险的人和事扯上关系。

“哥!”刘丽华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点委屈,“咱们做的事,未必比陈林安全。还有,谁说我喜欢他了?你们这么说,好像我非他不嫁似的!”

“好好好,是哥多嘴。”见妹妹真生气了,刘丽川连忙改口,语气不自觉放轻,“这消息,回头我去转告陈林。正好他上次让我找人帮他修房子,你就不用跑一趟了。”

刘丽华没说话,垂着眼帘,手指抠着裙摆。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陈林要是知道弟弟被拐去南方,该多伤心。

……

镇海东部,舟山群岛附近的海面上,一艘老闸船挂着满帆,在浪里颠簸。

甲板上,几个水手走到狭小的舱门前,脚边的铁链“哗啦”响。

其中一个水手扯着嗓子喊:“等下放你们出来喘口气!谁敢捣乱,直接扔海里喂鱼!别想着跑,四周全是海,跑哪儿去?”

另一个水手语气稍缓,带着点劝诫:“听哥一句劝,安安稳稳撑到地头。进了主家的门,日子兴许比你们以前好过多了。”

乌黑的船舱里,一片死寂。

只有一双双眼睛,在黑暗中亮着,齐刷刷看向那个狭小的舱门——那是唯一的光。

陈根就在这群孩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外滩风云第23章生丝危机,前路迷离(第2/2页)

他缩在角落,心里早就透亮了:自己怕是要被卖到南边当奴仆。

只是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哥哥和妹妹。

“吱嘎”一声,船舱的木栅门被拉开,刺眼的阳光涌进来,照得孩子们眯起了眼。

一个个衣衫褴褛、身形瘦削的孩子,从里面慢慢爬出来,动作迟缓得像刚睡醒的小猫。

陈根是最后一个爬出来的。

已经到甲板上的孩子,主动给他让了块地方。

他坐下来,一言不发,仰起头看着天。

海风带着咸腥味,吹在脸上,有点凉。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此刻的处境,牢牢刻在脑子里。

前路漫漫,他没像其他孩子那样麻木绝望,反而在心里悄悄盘算起来:要是被卖到大户人家,先得好好干活,获得信任;然后偷偷攒钱,攒够盘缠;再找机会逃出去,回沪上找哥哥和妹妹。

无论如何,都要再见到他们。

他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该在一起。

……

小小的租界里,到处都是工地。

打桩声、锯木声、工匠的吆喝声混在一起,一片忙碌。

颠地洋行的外墙已经刷完了白灰。

陈林早前提了个建议:去景德镇定制一批瓷砖,用水泥贴在外墙上。

这样既防水,又显大气。

虽说要多花不少钱,可颠地还是答应了。

怡和洋行一直是远东第一洋行,他心里不服,总想找机会超过去。

这栋大楼,让他第一次看到了超过怡和的希望。

陈林可没那么好心帮颠地。

他不过是想借着这栋大楼,把各种建筑技巧都实验一遍——也好训练自己手下的这支建筑队。

外滩大街上,陈林穿着一身上等绸布夹袄,料子顺滑,在阳光下泛着浅光。胡三跟在他身后,换了身小厮的粗布长衫,手里拎着两个大包裹,额头上沁出了汗。

“小少爷,今天是去看小姐吧?”胡三喘着气,语气里带着点打趣,“买这么多东西,都是给小姐的?”

自从跟了陈林,胡三的日子好了太多。

每月能拿到固定薪水,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风里来雨里去,还常常饿肚子。

村里的人都说,他上次挨了顿打,反倒是因祸得福,跟了个好主家。

陈林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勾了勾:“不然呢?我买这么多吃的,给谁?”

他又往前走了两步,忽然停下,道:“过几天,我准备把老房子修一下。你回去跟你老婆孩子说,搬到我的宅子里住。这样你去工地也方便,不用天天跑远路。你媳妇儿帮我整理家务,也可以领一份工钱。”

胡三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嗯嗯!谢谢少爷!谢谢少爷!”

这样一来,他就能天天跟家人住在一起,不用再睡工地的棚子了。而且陈林的宅子也有人打理,一举两得。

今天又是去见苗苗的日子。

洋泾镇的那个小院,反倒比他自己的宅子,更像个家。

……

颠地洋行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有点僵。

詹姆斯低着头,肩膀微微垮着,站在颠地面前。

颠地坐在椅子上,手指在桌案上敲得“哒哒”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显然,这位老板又在发脾气。

珍妮站在颠地身侧,声音放得很轻,带着点安抚:“父亲,怡和洋行这次明显是针对咱们。他们肯定提前跟那些华商串通好了。”

这几天,詹姆斯奉命去买一批生丝。

可控制沪上生丝来源的浙商却说,今年剩下的生丝,早就被人买断了。

这意味着,颠地洋行至少半年内,都拿不到生丝。

生丝和茶叶,是洋行往欧洲运的主要商品。

现在茶叶的季节过了,明年入夏前,能从清国带回去的,主要就是生丝。

要是进不到货,损失的不只是一笔钱,还会影响颠地洋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而买断生丝的,正是怡和洋行。

詹姆斯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蝇:“先生,我已经跟那些浙商谈过好几次了,可他们态度很坚决,说……说不会违约。”

颠地“哼”了一声,手掌拍在桌案上,杯子里的茶水溅了出来:“违约?他们是眼里只有钱!怡和给的价高,就把我们抛在一边!老子是出不起钱吗?”

珍妮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胳膊,低声道:“父亲,现在生气也没用。我们得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调集生丝,哪怕少一点,只要能够留住咱们在欧洲的客户就好。”

颠地深吸一口气,闭了闭眼,再睁开时,脸色稍缓:“你说得对。珍妮,你去联系一下番禺那边,看看他们有没有多余的生丝。詹姆斯,你再去跟那些浙商谈谈,加钱!只要他们肯松口,价钱不是问题!”

“是,先生!”詹姆斯连忙应道,转身快步走了出去,像是怕晚一秒又要挨骂。

珍妮看着父亲紧绷的侧脸,心里也有点急。

她知道,这次怡和是下了狠手,要是真拿不到生丝,颠地洋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