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 第30章 原是你的

哈哈哈,大周 第30章 原是你的

簡繁轉換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6 来源:源1

第30章原是你的(第1/2页)

郭宗训将“梯次射击”战术有选择性的告诉了郭荣。

但他并没有说这个战术最好是搭配火器,比如火枪、火铳这之类的。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火药,甚至已经有“火箭”。

但如果要能能提前将多发火箭、佛郎机、红夷大炮等这种热武器发明出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火器部队,那这乱世肯定能提前结束!

唉,只可惜我不太懂这方面的东西,不过如果日后能集中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的话,给他们指定课题,应该能提前弄出来吧?

算了,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防备赵大偷塔!

嗯……赵信偷塔实在太厉害了,特别是出AP……

想到此,郭宗训又忍不住暗自吐槽:

赵大啊赵大,你兄弟二人把那点本事全**用在夺权、用在对付武将身上了!

从960年陈桥兵变到北宋一统中原及南方,最后消灭北汉。

你们这两个货加起来足足用了十九年!

关键**的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来,导致一直得等到洪武大帝朱元璋才收回来。

瞧瞧人家老朱的速度?

再看看你们……

更**无语的是,越南那块地,你们竟也不收回来。

更别提什么驴车漂移、靖康之耻、澶渊之盟什么的……

如果老爹郭荣没有早逝,如果他还能多活几十年,就算不能提前研发出火铳之类的热武器,也不至于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吧?

嗯!

必须更加对老爹严防死守了,决不能让老爹生病!

现在已经是四月二十日,离历史上老爹生病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只有十二天左右,不到两个星期!

没错!

历史上老爹郭荣就是在五月初二的那天晚上生病的,导致他不得不放弃北伐,班师回朝!

而在一个半月之后的六月十九日,享年三十九岁的他,就骤然病逝!

也就是说,从老爹突然生病,到骤然病逝,中间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时间真的是越来越紧迫了!

郭宗训真的有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既要防止老爹生病,又要要养心腹,还得打压赵匡胤……

马车上,郭宗训再次陷入了沉思。

还有十二天左右,老爹如果真的生病了,我该怎么办?

谁能阻止赵匡胤?

张永德?符彦卿?还是李重进……

这些人未必会服自己这个少主。

所以都不靠谱,只能靠自己!

可如今自己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腹,特别是有了韩通这员大将。

但老爹如果真的病逝了,韩通又没当上殿前都点检的话,还真不一定能对抗住赵匡胤的势力集团!

毕竟那个大周第一“魅魔”的人脉实在太强大了,而且老爹目前为止仍是对他十分信任。

更重要的是,如果双方打起来,不能快速解决问题,而导致大周陷入内乱。

那无论是辽国、北汉还是南边的李唐、西边的后蜀,都将虎视眈眈,趁机进攻大周。

如此一来,那可真就是:大周他们吃定了,耶稣也留不住它,我说的!

算了,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

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在赌桌上了,干就完事了!

接下来的目标就只有两个:

一个是让韩通多多立功,如果老爹真的生病了,就想办法推他到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上,决不能给赵匡胤!

另外就是尽可能防止老爹生病!

……

郭宗训从飞扬的思绪中醒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几乎与老爹形影不离,每甚至连如厕都要一起!

甚至一度让郭荣以为他是不是被什么妖魔鬼怪上了身!

不过也确实是被上了身……

至于韩通那边,郭宗训一点也不担心。

该嘱咐的东西都在之前给他的锦囊里。

而且都已经分开了,鞭长莫及,想担心也没用,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四月二十六日。

梁王的腰胆韩瞪眼,终于按照赵匡胤之前的预想,赶到了益津关!

韩瞪眼站在船头,像尊雕像般遥望前方,似乎在等着什么。

“将军,这益津关您打算如何进攻啊?”心腹幕僚恭敬地问道。

韩瞪眼笑了笑,看了看天色,故作神秘道:“嗯,时候差不多了!”

随即转头大喊道:“出来吧,该你发挥作用了!”

话音刚落,原宁州刺史王洪缓缓从房间内走了出来,朝着韩瞪眼恭敬地行了一礼,便在一小队甲士的陪同下下了船。

心腹幕僚皱了皱眉:“将军可是要让王洪去劝降?”

韩瞪眼点点头:“不错!”

“可问题是此处关隘与宁州不同,可谓易守难攻,且据情报显示,他们防备严密,储备充足,只需据关死守以待援军!”

“我们耗不起的,他们又何理由接受劝降?”

韩瞪眼眯了眯眼睛:“你是在质疑我,还是在质疑梁王殿下?”

心腹幕僚愣了愣:“将军,您这是何意?”

韩瞪眼冷哼一声:“质疑我,行!”

“质疑梁王殿下,死!”

心腹幕僚连忙行礼赔罪:“属下该死,属下不敢……”

韩瞪眼笑了笑:“实话告诉你吧,这都是梁王殿下的部署。”

“你记住了,梁王殿下天纵奇才,只要是他说的,绝不会错,更不允许任何人质疑……”

殊不知,这一切的确都是梁王郭宗训的安排。

虽然郭宗训没有自那日对抗演练后,就再也没有与他见过面,但韩通出发时便按照顺序打开了郭宗训交给他的第一个锦囊。

锦囊上写得很清楚,让他向陛下申请,将宁州刺史王洪带上,到益津关时,只需在关前布阵,充分展示大周水军之威。

等展示得差不多,就直接让王洪去劝降,如此,益津关必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

若是之前,韩瞪眼肯定会怀疑,甚至完全不信!

哪有人真的能未卜先知?

但经过了宁州投降,水师对抗演练之后,他现在对这个年仅六岁的梁王可是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特别是那个“梯次射击”的战术一出,他更是坚定不移地相信:

梁王就是神童!

是天纵奇才,是他韩通未来的绝对明主!

其实也难怪!

毕竟一个六岁稚童先是通过宁州一战让他感受到什么是未卜先知,而后又通过水师对抗让他知道什么叫无所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章原是你的(第2/2页)

最关键的是,梁王还当着他的面说过“既为腰胆,定要让你成为殿前都点检!”

这样的震撼,对于他们这些五代时期的“土著”来说,杀伤力可是爆表的!

更何况韩通此人本就是个忠诚之人!

面对这样的小主子,别说当腰胆了,就是让他当条看家护院的狗,他也愿意啊!

所以,这腰胆,他韩通当定了……

至于心腹幕僚的担忧,他当然知道也理解,若是放在以前,他肯定会为此抓耳挠腮。

但现在,他是真的坚定地认为:只要是梁王说的,就绝不会错!

与此同时。

益津关守将终廷晖,得到消息后早已上城墙眺望。

看着远方河中,那数不清的战船整齐排列,旌旗飘扬,刀枪闪耀。

他整个人早已僵在了原地。

不多时,便有人来报:“将军,宁州刺史王洪求见!”

“王洪?”

“他来作甚?”

“怎么,这个软骨头是想来劝降?”

“不见!”

手下闻言,当即领命离去。

终廷晖长叹一声,再次看向远处那乌泱泱的如黑云压顶般的大周水师。

突然,他鬼使神差地大喊道:“等等!”

“把他带到议事厅……”

很快。

议事厅内,终廷晖端坐主位,佩刀不解,阴鸷的目光死死盯着王洪。

见王洪主动歪腰行礼,他冷哼一声:

“王刺史,王长官,属下可不敢受您如此大礼!”

王洪嘴角抽了抽,犹豫了片刻,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再次变得坚定了起来:

“终将军,我知道你笑我毫无骨气!”

“也知你看我不惯!”

“无妨,刀就在你腰间,头就在我颈上,刀起头落,只在终将军一念之间!”

“但临死前,可容在下说一句?”

“只说一句!”

终廷晖皱了皱眉,一手扶在腰间刀上,沉声道:

“有何遗言,说来便是!”

王洪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正色道:

“终将军,此处本是汉地,你我皆为汉人,从前无奈归属契丹,如今周师到此,你我率汉民回归故国,岂非众望所归、民心所盼之善事?何故再为辽狗……”

次日凌晨。

郭宗训突然被一道喝彩声惊醒,睁开眼,却见老爹郭荣披着外衣,正看着一份地图。

“好啊!”

“简直太好了……”

郭宗训愣了愣,刚要开口,郭荣便注意到了他,连忙轻声说道:“训儿,吵醒了你!”

“都怪爹不好,不过爹实在是太激动了……”

郭宗训迷迷糊糊地疑惑道:“怎么了,爹爹?”

郭荣将一份地图展示在郭宗训面前,兴奋地说道:“你看,这是什么?”

郭宗训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布防图……”

郭荣兴奋地大声说道:“没错,就是布防图,这是契丹在关南地区的布防图!”

“太好了,韩通此次简直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有了这份布防图,我们此次北伐的奇袭战略,只会更加顺利!”

“不仅如此,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益津关,甚至还缴获战马五百匹,粮储十万斛……”

郭宗训再次揉了揉眼睛:“哦,孩儿知道了,爹爹,有什么事天亮了再说吧!”

“您要注意休息,绝不能再这么熬夜……”

郭荣愣了愣,见好大儿如此冷淡,他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瞬间有些索然无味,于是揪了揪郭宗训的小脸:

“臭小子,你怎么回事?”

“是你费尽心机帮韩通争取到的水路都部署,他如今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你怎么一点也不高兴?”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

这些东西史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不过是把赵匡胤换成了韩通,只要方法正确,效果不都一样吗?

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这件事好吗?

更何况这都四月二十七日了,离老爹你生病只有一个星期了,我哪有心思管别的……

一念至此,他无奈地躺倒在床,喃喃道:“爹爹,求求您了,快睡吧……”

郭荣白了眼好大儿:“臭小子,看来你真的比朕还有识人之能啊!”

“万万没想到,那韩通竟然能给朕如此大的惊喜……”

说到此,他当即大声喊道:

“来人,拟旨,朕要重重赏赐韩通……”

与此同时。

先锋部队中,赵匡胤正面无表情地骑马前行。

一道呼喊声突然传来:“兄长、兄长……”

赵大回头看去,却发现来人正是赵匡义,皱了皱眉,待其靠近后,沉声道:

“说了多少次,行军途中要称呼职位……”

可不待他说完,赵匡义便看了看四周,然后尽可能凑近赵大,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兄长,那边传来消息,说韩通昨日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益津关,不仅缴获战马五百匹,粮储十万斛,甚至还得到了契丹在关南地区的布防图!”

“他第一时间将布防图呈送给陛下,此时应该已经在陛下手中了!”

“只怕这次陛下会对他大赏特赏!”

“入他娘的,这天大的功劳原本该是兄长你的啊……”

赵匡胤皱了皱眉,为未完全放亮,除了凑到他近前的赵匡义,没人能看到他的表情。

只知道赵大在听完之后,便加快了速度,将赵匡义扔在身后。

而赵匡义却满脸愤懑地呆立原地……

……………………………………

说明:

1、《资治通鉴》记载:“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

也有一些历史资料记载是赵匡胤让王洪去劝降终廷晖。

2、特别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赵匡胤是赵大,赵匡义是他二弟!

赵匡胤原本兄弟四人,长兄赵匡济早夭,甚至连生卒年都不详,应是未及成年便去世了。

《宋史》在“宗室世系”中提及“太祖长兄匡济,早亡”。

而赵匡胤原本是老二,但因为长兄早夭,所以还是算老大,后世也经常戏称“赵大”。

至于原本是老三的赵匡义,自然也跟着往上提一提,戏称赵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