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 第26章 三管齐下

哈哈哈,大周 第26章 三管齐下

簡繁轉換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6 来源:源1

第26章三管齐下(第1/2页)

“你再说一遍?”

“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亲自在城外叫门?”

王洪面色铁青,甚至都无力生气了。

可越是如此,手下人越是惊恐:“回、回大人,真、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

不待其说完,王洪竟直接向外冲去……

大周军队快到乾宁军了,他才收到消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周这次北伐定然是早有准备。

以宁州城现在的兵力,想抵抗周军简直做梦,除非能尽快让南京留守萧思温派来援兵。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郭荣竟然会突然出现在宁州城外!

这又说明什么?

一国之君亲叩城门,若不是有万全准备,若不是有必胜的决心,他怎么可能亲上战场?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怎么会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宁州城外呢?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快,在一众手下的跟随下,他来到了城门上:果然,乌泱泱的大军正蓄势待发。

而当他定睛看去,目光很快便锁在为首的那名骑着高头大马,身披赭黄战袍,一身明光铠甲的中年男子身上。

且不说他身边立有大周郭字军旗,就是那睥睨天下的气势,不是大周皇帝郭荣,又能是谁?

此刻,他的心彻底死了!

“刺史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还要去请援军吗?”

手下人紧张地问道。

王洪回头扫视了一眼众人,他知道,这些人已然都被吓破了胆。

“还请得到援军吗?”

“各处城门肯定已经都被包围,出去一个死一个,怎么请援军?”

王洪的声音冰冷到了极点。

此刻,他脑海中突然浮现了一个想法:

不如弃暗投明……

虽然忠臣不事二主,可想我王洪本就是汉人,迫于契丹淫威才不得不任宁州刺史。

且宁州子民本就是汉人,常年遭受契丹人的压迫、早已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而且如今的那位辽国皇帝又是个实实在在的昏君!

不仅生性暴虐,滥刑滥杀,甚至仅凭女巫肖古的建议,就以人胆入药,为此杀掉了无数童男子。

而且他还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长时期不理朝政,甚至民间都称他为“睡王”。

此人还酷爱打猎,为了打猎甚至数月不视朝政!

这样的一个昏君,凭什么让我给他卖命?

再看看人家大周皇帝郭荣!

对外南征北战,对内积极改革,短短几年,就能将大周的国力提升到这个地步,如今甚至敢率军北伐!

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简直一目了然……

入你娘的“忠臣不事二主”!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乃公降便降了!

“开城投降吧……”

王洪终于开口了。

“什么?刺史大人,您、您……”手下们惊得目瞪口呆。

王洪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暴喝道:

“没听清楚吗?”

“乃让你们开城投降?”

“怎么,身为汉人,你们都想为契丹人赴死吗……”

不久后。

城门大开,宁州刺史王洪竟率领宁州一众文武官员皆免冠去袍,手捧各种名册,亲自在城门口迎接郭荣入城!

这一幕让大周所有的将士都惊喜不已!

不用流血,不用死人,就这么轻轻松松跑过来,就赢了!

他们又怎能不惊喜?

入城的路上。

郭荣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北伐首战便能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宁州,怎能不高兴?

但没人知道,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一切竟然真的被好大儿料中了!

奇袭之下,宁州刺史王洪竟真的主动投降!

训儿啊训儿,你当真妖孽耳!

不仅精通政务,甚至连军事方面也如此有才华!

此战,梁王当为首功……

而与此同时,韩通此刻也振奋不已:

万万没想到,宁州竟然真的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

想想之前在沧州军议时,梁王说出那句“只要大军能奇袭至宁州城下,王洪定然会惧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让其开城投降!”

当时全场轰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宁州会那么轻松地拿下,甚至连他当时也觉得不可能!

可现在,这一切竟然都实现了!

现在看来,军议时的那些建议、那番言论,绝不是曹彬说的,一定就是梁王自己说的。

如此说来,梁王真乃神童也……

一念至此,他又突然想到了郭宗训单独约见他时说的那些话:

互为腰胆?

难道梁王说的都是真的……

大军入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收编纳降对于于常年征战的郭荣等人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

下午时,赵匡胤总算是忙得差不多了,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

而赵普与赵匡义二人早已等候在此,只是二人神色都有些沮丧。

赵匡义毕竟年轻,忍不住叹息道:“首战宁州意义重大,只可惜兄长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

“唉,不曾想真让那曹彬说中了……”

正说着,赵大突然打断道:“非曹彬所言,实乃梁王借曹彬之名献策!”

赵匡义猛地一怔,瞬间瞪大了眼睛:“梁王?”

“这、这怎么可能?”

“就算他是神童,可他从未上过战场,怎可能对军事也……”

赵大再次打断道:“的确是他所为,陛下说漏嘴了!”

赵匡义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此时,赵普捋了捋胡须,道:“如果真是如此,梁王肯定是在扶植曹彬,而陛下也乐见其成!”

“此非好事啊……”

赵匡义思索了片刻,气愤道:“还指望兄长能在首战中再立功劳,日后也好更进一步,可恶,竟然被梁王抢了功劳,甚至还安在那曹彬的头上……”

此时赵普突然说道:“明公,看来我们还是得小心梁王!”

赵大皱了皱眉,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赵匡义也愣了愣:“这是为何?”

“兄长之前不是说梁王对他态度有所改变吗?”

“甚至还说要拜他为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三管齐下(第2/2页)

赵大那张国字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眉头微微皱了皱。

赵普叹息道:“怕就怕梁王并非是真的对明公转变态度了!”

“否则他大可以直接和陛下提建议,根本没必要刻意扶植曹彬!”

“而且别忘了,虽然梁王对明公的态度有所改变,可曹彬却仍旧对明公避而远之。”

“这才是关键!”

闻言,赵匡义气的大骂了起来:“可恶,庶子安敢戏弄我兄长?”

“还、还从兄长那骗走了拳谱!”

“简直可恶至极……”

正说着,赵匡胤突然大喝道:“闭嘴!”

“你是忘了为兄说过的话吗?”

“竟还敢对梁王不敬!”

“自领家法!”

赵匡义闻言,委屈地说道:“我只是替兄长不甘啊,此次攻打宁州,兄长本可以再建功劳,可现在摆明了首功会是那曹彬的……”

赵大又一次喝断道:“掌嘴!”

啪啪啪……

在赵大如虎般凌厉目光的注视下,赵匡义一巴掌一巴掌地扇着自己的脸。

赵普见状,连忙打圆场:“明公不必如此动怒,衙内也是替明公担忧。”

说到此,赵普叹了口气,神色愈发凝重:

“明公,我们日后只怕要更加小心了……”

闻言,赵大于赵匡义同时投来了不解的目光。

“此话怎讲?”

赵匡义问道,巴掌声也停了下来。

按家法,长兄为父,赵大不说停,他是不能停的,脸扇肿了都不能停!

但此时,赵大也并没有心思管他。

赵普缓缓道:“如果我的分析没错的话,你们有没有想过,梁王为何会表现出对明公的态度转变?”

赵匡义道:“他肯定是装的!”

赵普点点头:“没错,就是装的!”

“可他为什么要装呢?”

张匡义张了张嘴,算了,我想不出来,还是赵书记分析吧!

赵普幽幽道:“他之所以装,肯定是受到了什么阻力,不然完全可以继续明着针对明公!”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梁王或许已经和陛下私下说过什么了!”

闻言,赵匡义神情瞬间凝重了起来,连一向面无表情的赵大,此刻都脸上都有些阴沉了。

赵普继续说道:“但就像我们之前分析的,梁王可能拿不出实际证据,所以并没有影响陛下对明公的信任,而且此时又是北伐的关键时期……”

“所以,梁王很有可能是被陛下训斥了一顿,故而不得不暂时改变态度,特别是在陛下面前。”

赵匡义疑惑道:“这说明陛下仍旧很信任兄长,好事啊!”

赵普摇了摇头:“但也说明梁王还是会继续针对明公!”

“别忘了,梁王已经开始扶持曹彬了!”

“若日后他的心腹逐渐成长起来,而梁王依旧对明公充满敌意,那谁敢保证陛下还会像现在这般对明公如此信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牢固的信任,总会被有心之人找到缝隙……”

此时,赵大终于开口道:“依书记所言,我们该怎么办?”

赵普思忖良久,这才说道:“三管齐下!”

“首先继续严防死守,明公结义一事,决不能让人发现!”

“其次,再立功劳,巩固陛下对明公的信任!”

“最后,还得知己知彼,想办法随时了解梁王的一举一动!”

说到此,赵普又顿了顿,深深看了眼赵大,继续道:

“我知道明公不愿做这样的事,但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

“梁王确乃神童也,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很难确定之前的分析是不是正确的!”

“所以,只有了解梁王的一举一动,我们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针对明公?”

“也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知道了明公结义的事情?”

“如果真的知道了明公结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提前做好防范……”

见赵大不说话,赵普从他那双眸子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继续道:

“明公,我要再提醒您一下,结义的事情是绝不能让陛下知道的!”

“陛下的脾气个性,您应该比谁都清楚……”

一旁的赵匡义也附和道:“是啊,兄长,绝不能让陛下知道结义的事情,否则我们全家定会……”

正说着,赵大突然打断道:“如何了解?梁王不让他手下的人与我们有任何来往……”

赵普笑了笑,道:“明公勿忧,其他人或许能严格遵守梁王的命令,可别忘了,梁王行营又来了三个人!”

“这其中还有一个酒鬼……”

赵大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赵普继续道:“不过这件事也不用着急,北伐结束之前,明公只需尽力争取再立功劳,巩固陛下对您的信任即可!”

赵大点点头,朝着赵普深深行礼,语气无比诚恳:“多谢书记指点……”

……………………………………

说明:

1、此时的辽国皇帝为著名的“睡王”辽穆宗耶律璟。

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在黑山之变中为“亵御”小哥等人弑杀,终年39岁。庙号穆宗,谥号孝安正敬皇帝,葬怀陵。

《辽史》对辽穆宗的评价是“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见诛,谕臣下滥刑切谏,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宜哉!”

吕思勉也评价说“辽惟穆宗最昏乱”。

2、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他便是宋朝那个大名鼎鼎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二朝,三次为相,出入朝廷30余年。对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北宋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甚至一度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咸平元年(998年),赵普被追封为韩王,次年,又诏赵普配飨太祖庙,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此人被认为是“陈桥兵变”的幕后重要推手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