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 卷一:身在公门 崭露头角 第四章 衙门点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卷一:身在公门 崭露头角 第四章 衙门点

簡繁轉換
作者:是水煮大白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3 04:00:25 来源:源1

卷一:身在公门崭露头角第四章衙门点卯(第1/2页)

夜色深沉,林家药铺内一片狼藉,门板断裂,斜倚在墙边,药材散落一地。

林母颤抖着手点亮了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了角落的黑暗,却驱不散她眉宇间的惊悸和后怕。

林父沉默地找来工具,开始修理被踹坏的门轴,木槌敲打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峰没有闲着,他忍着肩痛,仔细地将散落的药材一一拾起,分拣,能用的放回药屉,被踩碎污染的则扫到一旁,动作不快,却异常沉稳。

“峰儿……”林母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哭腔后的沙哑,“那些人日后可会在来生事?衙门里会不会因此……”

“娘,放心。”林峰没有抬头,声音平静无波。

林父停下手里的活计,看着儿子在灯下沉静的侧脸,那里面有一种他完全陌生的东西。

“早些歇息吧。”最终,林父只是叹了口气,“门我先勉强钉上,明日再仔细修。”

这一夜,林家无人安眠。

天光未亮,安寨县的鸡鸣声已此起彼伏。

林峰早早起身,冷水净面后,便开始穿衣打扮。右肩的伤经过一夜休养,钝痛稍减,但稍一动作,仍扯得筋肉发紧。

他咬着牙,一件件穿戴起衙役的行头,先是那顶四方皂隶巾。

这帽子样式原是元代官员的制式,太祖皇帝驱除鞑虏后,偏要叫衙役们戴着,明面上是沿用旧制,实则存了折辱的心思。

毕竟衙役在明初算不得正经差事,不过是徭役的一种,属贱籍。太祖幼时饱受衙役欺压,得了天下后,自然要变着法子羞辱回去。

林峰将帽檐一角朝前压了压,又囫囵套上那件皂青战袍,这青战袍也就是衙役的制服,颜色为皂青色,这也是明代称呼衙役为皂隶的由来。

最后往腰间一勒褡膊,红布带子既当腰带,解下来又能当褡裢用,两头开口,往肩上一甩便是现成的包袱。

穿戴停当,他大步走向前铺。

药铺刚卸下门板,晨风裹着药香扑面而来。

昨日被砸烂的铺门已修得七七八八,林父正踩着凳子挂店招,见儿子这身打扮,眉头顿时拧成了疙瘩:“肩伤还没好利索,又急着往哪儿蹿?”

“衙门点卯。”林峰简短答道。

“差事要紧,可身子骨更要紧......”

“知道了。”

他干脆利落地截住话头,转身就走。原主的记忆虽已全盘接收,可面对二老时,心里总像梗着块生铁,说多错多,不如少言。

晨间的清冷空气涌入肺腑,带着一丝寒意。

街上已有零星早起的行人,偶有人投向林家药铺的目光带着好奇与窥探,昨夜动静不小,消息怕是已经传开了。

林峰面无表情,径直朝县衙走去。

他心里清明着,昨夜虽暂退雷豹,真正的风波,怕才刚起了个头。胡金宝那头,绝无可能就此罢休。

衙门前的八字墙下早已聚了三五成群,其中不乏相熟的面孔,却无一人上前与他招呼。

连个好脸色都欠奉。

想来消息已经传开了,他开罪了黑虎帮,又触怒了班头胡金宝,在这县衙里,哪还能有甚好下场?

“峰哥儿!这边!”

正思忖间,忽闻熟悉的呼唤。

扭头看去,只见一身皂吏服的赵小乙领着两个帮闲,正朝他招手。

林峰应声上前,赵小乙忙凑近低问:“峰哥,没事吧?”脸上还带着昨夜未散的后怕。

“无碍。”林峰摆手,目光扫过赵小乙身后的二人。李胜与牛天,都是他手下的帮闲,昨日曾在药铺照过面。“弟兄们可都安好?”

“都没事,就是心里头不踏实...”赵小乙声气更压低几分。

林峰心中雪亮。

今日踏入衙门,胡班头定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赵小乙倒还好,与自己一样是登记在册的正役,胡金宝那厮纵使有意刁难,明面上也不敢太过分,至多使些绊子。

但李胜这等临时帮闲就不同了,无依无靠,要想整治他们,简直易如反掌,只需寻个由头锁拿入狱,随便安个罪名,便能叫人脱层皮。

“弟兄们暂且忍耐些时日,日后自有分晓。”林峰沉声道。

李胜与牛天赶忙连声应下。

林峰又转向赵小乙,压低声音道:“先去应卯,今日恐怕不好应付,你机灵着点。”

赵小乙重重点头:“峰哥放心,我晓得轻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卷一:身在公门崭露头角第四章衙门点卯(第2/2页)

清晨点卯时分人声最杂。林峰与赵小乙随着一众衙役从东便门低头走进大堂。

这县衙的仪门横向三架的开间,每架两扇门页,总共就是六扇,所以明代衙门往往被俗称为六扇门。

至于影视剧里的特务机构六扇门,则只是胡编的。

那六扇气派的仪门乃是官家正途,他们这等身份自然无福消受。且看两侧的便门窄小,人挤着人,鱼贯而入,便是每日上值的常态。

过了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一方活水池塘横亘眼前,细波粼粼,塘边绿树掩映,两座假山左右对峙,一座石桥飞跨水上,便是县衙中有名的“堂前桥”。

等过了桥,一片青石板铺就的宽阔空地展开,左右两排厢房栉比鳞次,八间大开间正是县衙核心的六房办事所在。厢房之上,高堂巍峨,便是知县升堂问事的大堂。

此刻空地上早已黑压压站满了人。

六房司吏、牢头、阴阳生、医官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站在前列,后面挤着的便是各班衙役、各色夫役头子、以及少数应召而来的里长、册书等人。

人声嗡嗡,皆在等候早堂点卯。

承发官姓周,年岁不小,枯黄的胡须修剪得一丝不苟。身着玄色青衿,头戴四方平定巾,众衙役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唤一声“周承发”。

这承发房掌着实权。考勤记录、官司放告、文书派发,但凡知县未亲自指定的差事,皆由承发司吏分派。

在衙门里当差若开罪了这位爷,好差事轮不上,苦差事却次次少不了。在皂隶眼中,这位周承发简直比阎王爷还难应付。

承发房门口摆着张长条桌,桌上散着数十竹片,并排放着两个竹筐。

周承发端坐桌后,此处正是考勤签到之所,每日卯时签到,所谓“点卯”便源于此。

且明朝并无周末休沐之说,天天都得准时应卯。

见林峰二人前来,唐承发面无表情地拈起一块竹片,“啪”地扔进左手竹筐。

这套考勤法子既省纸张又高效,只道是未入筐的竹牌便记作迟到或旷工,只需记录少数违规者,笔墨开销大为节省。

片刻之后,大堂右侧县丞衙方向传来三声云板脆响。

堂下众人顿时噤声,依照班序肃然站立,偌大的庭院顷刻间鸦雀无声。

此刻安寨县衙当值者二百余人,虽部分杂役未至大堂,但院中仍黑压压挤着百数十人,将青石板地面站得密不透风。

升堂鼓声骤起,众人肃立整装。

周承发整理衣冠,快步站入大堂班序。左侧最上首是典史这位“班子成员”,其后依次是六房司吏、架阁库司吏、承发房司吏、阴阳官等相当于正科级的中层干部,在堂内按品秩肃立。

各房副职多称典吏,虽与典史仅一字之差,品级却低了两等,相当于副科级,此刻都站在堂下靠近月台的位置。

而林峰这等普通衙役则列于堂下后排,周遭不少同僚弓腰驼背、衣冠不整,显得颇为散漫。

林峰身材比其他人稍高一点,微微仰首便见陈师爷上了堂,立于知县正位之侧,中层干部们一起作揖躬身,倒没有看到谁下跪。

知县闭目养神,故意拖延片刻,待威严摆足,这才慢悠悠开口道:“升早堂。”

周承发立即高声唱喝:“阴阳报时!”

阴阳官跨步出列:“今日早堂时辰卯时三刻。”

言毕退回班列。

“皂壮快三班,报各城门、衙署、街市夜值情形!”周承发继续唱道。

一名衙役出列禀报:“东值门按时启闭,值夜快班两人、壮班一人;东大街更夫一人,甜水巷更夫一人,马家街更夫一人;昨夜无失火、夜盗、怪异等情。”

紧接着第二个衙役出列:“南贡门值夜,壮班三人...”

如此这般,六个城门及衙署各门的当值皂隶依次禀报,内容大同小异。

待众人报毕,周承发上前汇总:“今日各房各班应到二百三十一人,实到一百九十五人。未到.......”

堂下肃立的林峰听得饶有兴味,暗自记下衙门各房的运作细节。

待各房汇报完毕,知县又训诫了几句场面话,最后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那便这般吧。”

待的众人退堂,林峰正欲与赵小乙商议对策,一个皂隶已快步走来,语气不善道:“林峰、赵小乙,胡班头召集快班训话,速去!”

林峰眉头一皱,心知胡金宝这厮要发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