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酥心蜜意(美食) > 8 砌砖添瓦

酥心蜜意(美食) 8 砌砖添瓦

簡繁轉換
作者:莲子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6 16:04:50 来源:源1

8砌砖添瓦(第1/2页)

今日并未下雨,热情的小张见驴车上还剩个空隙,让便让卫锦云坐上搭车,比走路快可可省些力气。

卫锦云自然应允,逛了一上午草市将她的脚都快累折了,她快步横跨坐上,随着她的砖瓦石磨一块回了铺子。

这一路上晃晃悠悠,满载而归,虽是花了她好些钱,但她觉得连空气里的泥草味都混上了一丝甜。

小院经过昨日她们一家和两位身子的一番大清扫,早已焕然一新。如今太阳那么一出,更是多了几分亮堂,可算是有点人气儿了。

她雇佣的两辆驴车拉得满满当当,引得天庆观前的好些铺子掌柜探出脑袋来瞧。

是位瞧着面生的娘子,看样子是往那间上午蹲着两个小娃娃的老铺子门口去。

张仁白正巧抱着一摞宣纸从店里出来。

他们家在这儿买卖文房四宝已经有二十余年,他年方弱冠,生得斯文白净,今早才见了卫锦云,却是话未出口脸先红三分。

眼下见她领着两个粗壮汉子回来,他显得有些局促,抱着宣纸的手指紧了几分。

“卫,卫小娘子回来了。”

张仁白的声音不大,带着些书生特有的腼腆,目光飞快地在卫锦云脸上瞥过,又迅速垂下,盯着怀里的宣纸。

他上午已经瞧见那铺子有人出来,李记熟食行的赵婶已经抓着一罐子黄豆,踏进里头与她们闲聊去了。

孟哥儿与他说一早瞧见的那位姑娘姓“卫”,与她一块是她的祖母和两个妹妹。孟哥儿嚼着黄豆,将自己阿娘与旁人闲聊的话,在张仁白面前又复述了一遍。

怎的一向与客人介绍纸笔口齿清晰的他,话忽然有些说不明白了。

卫锦云停下脚步,微笑还礼,“是啊,刚去王记定了些开张用的家什,这两位师傅是来帮我修补院墙和屋顶的。”

她指了指身后的小张和二牛。

张仁白这才抬眼看了看两位泥瓦匠,朝他们点点头,又看向卫锦云,“卫小娘子辛苦,若有什么笔墨纸砚上的需要,尽管来店里便是。”

“自然自然。”

卫锦云抬眼看了看头顶的铺面上写着“张记文房四宝店”,自然回道,“日后妹妹们上学,还得去张公子铺子里挑几样呢。”

张仁白“嗯”了一声,步伐轻快地走回自家店里去了。

她竟然知道他姓张!

卫氏姐妹俩早已经站在门口望着街口的方向,眼巴巴地盼着卫锦云回来。这一上午,周围已经有好几家铺子里的掌柜伙计前来找祖母闲聊了,她们听得晕头转向,无聊得很。

驴车上的石磨遮住了卫锦云的身影,二人好不容易见到姐姐从驴车上跳下来,又被一旁那个卖纸的生人抢去了先机。

怎么大家说起话来,没完没了了,人与人之间,真的有那么多话要说吗。

那人又不认识姐姐,话也没说明白。

卫芙菱捧着碗,快步从几节石阶上跑下来,奔到卫锦云的面前,“姐姐累不累,快喝些水。”

蒲扇捏在卫芙蕖的手里,“唰唰”得帮她扇风。

“不累不累。”

卫锦云将碗里的水一饮而尽,把秤好的糖杏往姐妹俩手中一塞,“姐姐尝过了,超甜!”

卫芙菱嘴里念叨着“姐姐真好”,拉着卫芙蕖跑进院里你一颗,我一颗地分糖杏去了。

待将砖瓦全都卸到小院里,小张和二牛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干活。

他们手脚麻利地检查了院墙几处已经被雨水泡烂了的砖块,数了数重新砌灶台的砖块数量,又爬上屋顶查看瓦片。

灶台是要先砌好,毕竟日后做饭煎饼都靠这儿。待真正能用,在雨季里等黏土灰浆干燥,还得至少等上个七八日。

小张望着堆在小院里的这一大摞砖块,好奇问道,“卫小娘子这铺子只是修缮,虽上面那层砖块有些烂了,但底下还有些好的,买那么多岂不是浪费了。”

房顶上碎了好多瓦片,确实需要重新替换。这砖块却同,又不是打地基重新造房,也用不着那么多。

“要是还有些剩余,能否拜托小张哥在院里帮着垒个泥灶。”

卫锦云替他们煮好炒麦茶,放在一旁晾凉,“妹妹们还想要个隔间呢。”

有些酥饼,是要在泥灶中烘烤,才能做的酥脆又掉渣。在有烤箱的现代,祖母糕饼点的后院里依旧是有一只泥灶摆着。

她总说电烤出来,没有烘的香。

只不过祖母很少用那只泥灶,每次一起用,她与祖父便眼巴巴地等着吃。

“好说好说。”

小张牛饮了一碗炒麦茶,继续干活。

二楼那里本就有两间房,姐妹俩单独两个睡惯了,卫锦云拜托他们在大的那间又用砖块垒了一层,隔出个小间。

如此一来,卫锦云单独一间,王秋兰与姐妹俩各自一间。待她这两日量过尺寸,再去草市淘几件小柜子来摆在里头。今日她见过,那些七八成新的柜子还带雕花,几件一买便宜得很。

送床的王掌柜的儿子一人单独走一趟,就能抗一张床上去,小张想去帮忙,都被他阻止了。

此人膀子比小张还要粗上一圈,不愧是长期做力气活计的,待送完床喝了碗水,他便套上驴车赶往下一家,是一刻都不停歇的。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三张床各自有了自己的位置。王秋兰将被褥铺到床上,有了新床的卫芙菱在上头使劲蹦了好几圈,将整个二层蹦的“咚咚”作响。

“终于不用睡木条凳子了,比菱姐儿从前的床还要好!”

“你再蹦新床也被你蹦塌了,今晚还睡木条凳子。”

“蕖姐儿讨厌。”

王秋兰来这还不足两日,就见自家孙女又是买床,又是砌房,不过睁眼的功夫,就将一间废弃的铺子焕然一新。

见着两个小孙女闹腾,待卫锦云暂时得空走进堂屋,王秋兰将她拉到一边,忍不住开口,“锦云啊,这,又是床,又是请人修修补补的......我们祖孙四人回平江府,是寻个落脚安生的地方,哪里用得着这么好些东西?”

在王秋兰朴素的想法里,安家落户,有片瓦遮身,一床一灶就足够了。卫锦云修缮墙面瓦片她理解,但听方才那搬床的小哥说,她还从他家铺子订了好些桌椅板凳。

家里哪需要这么多凳子坐人。

她甚至想着以后若是实在艰难,这铺面地段瞧着还行,将来还是能寻个买家盘出去,总能换些银钱留给这三个孙女。

总要留给她们的。

卫锦云知晓王秋兰的担忧。

她习惯了高淳镇的安稳度日,而原身本就常年卧床,自己这一连串的动作,在王秋兰看来恐怕是冒进,甚至对她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了。

“祖母,您放心。我们不只是落脚,是要在这里扎下根,好好过日子的。我盘算着,等拾掇好了,日后开个铺子正合适,添置桌椅也是为了开铺子用的。日后我们要在平江府真正站稳脚跟,让您老人家也能安享晚年。”

王秋兰听着“开铺子”三个字,眼睛里闪过惊讶于茫然,“开铺子做什么生意?”

这在她看来,风险有些太大了。

“做糕饼。”

卫锦云为了打消她的疑惑,再次道,“祖母忘了,娘在家时教我,我都记着呢......我都打听过了,在这儿开铺子满一年,我们就能自立户籍,我与妹妹们,不用再迁回卫家。”

原主的母亲娘家亲戚其中就有做糕饼的,不出去做生意的时候,她总是在家做些点心给姐妹三人吃。

原主身体不好,揉面都是力气活,她其实很少教原主做点心。但卫锦云想来想去,就只有这一个借口能掩饰她的手艺。

王秋兰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拍了拍卫锦云的手背,“锦云是个有主意的孩子。祖母老了,不懂这些。只是这银钱要是不够了,祖母那里有几贯钱,还有些首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8砌砖添瓦(第2/2页)

“祖母的钱还是留着给蕖姐儿、菱姐儿买糖吧。我买了两匹布,祖母得了空,可以给她们俩做几身衣裳。马上七月里热得慌,穿那料子舒坦。”

“好,她们的个头是一年比一边蹿得高啊。”

卫锦云将王秋兰扶到院里去坐下,又唤两姐妹从二楼下来,以免一个不留神让砖瓦砸了头。

木桶里打的水不够,她想着去外头打,被卫芙蕖拉住,“这儿水清,我们不能喝井水吗?”

“井水不干净,一会我去寻个力夫来清理,等过两日就能喝了。”

一旁的小张听了一嘴,又开始自告奋勇,“要得着那力夫做什么,不就是挑些泥沙,晚些我给卫小娘子挑。”

他今日干活松快,他觉着卫小娘子冲他一笑,浑身就有力气。

卫锦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今日叫他们帮忙搬货,让她和她的石磨坐了趟免费驴车,已是叫人费心。一日人工费八十文,这怎的还抢活干?

“我们家这口老井,已经有几十年没清过了,井水浑浊,还隐隐有些异味。”

小张探头看了看那深幽幽的井口,“卫小娘子放心,清淤淘井虽费些功夫,但我干得来。只是这井封了多年,下面怕是不干净,淘洗起来耗些时间.....,你说是不是,二牛?”

他又抬头,朝着头顶正在铺瓦的二牛一咧嘴又挑了挑眉。

二牛翻了个白眼,“是。”

“那便谢谢小张哥了。”

“诶,无妨无妨。”

这小张和二牛说干就干,隔开完二楼的房间,砌完灶台,就开始清井的活计,跟永动机似的。

浑浊发黑的井水被一桶桶提上来,倒在院墙根下特意挖出的泥沟里,空气中弥漫开淤泥腥气。

两人轮流下井,在狭窄的井底用铁锹和砌板艰难地清理着积攒了几十年的淤泥和碎石。

卫锦云瞧着这幅光景,觉得光是包饭还不够。趁着他们休息喝水的间隙,出去溜达了一阵,怀里抱回来一个表皮翠绿滚圆的大西瓜。

到了下午,日头正烈。

卫锦云将西瓜放在院中的椅子上切开,招呼着二人,“小张哥,二牛哥快来歇歇,来吃块西瓜解解暑。”

二人满是汗水和泥点子,随意洗了把手,围拢过来。

她专门去挑才用井水浸过的。

冰凉的西瓜入口,清甜多汁,很快便被消灭大半,小张与二牛吃了个酣畅淋漓。

卫锦云自然也给两姐妹一人递上一大块。卫芙蕖捧着瓜,小口小口地啃着。卫芙菱的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儿,吃得小脸都埋进了瓜里。

“真的很甜吗?”

一旁的围墙上钻出一个脑袋,就扒着两家相连的矮墙头,眼巴巴地瞅着院里吃得正欢的众人。

卫锦云瞧见了,有些忍俊不禁地招手,“孟哥儿给你也切一块,你爬这么高,小心些。”

孟哥儿一听,麻溜地从矮墙上翻了下来,也不怕脏,几步就跑到卫锦云跟前。

块头挺大,却也一点都不影响他的动作。

他咬着西瓜,心思寻思这姐姐瞧着很好相处,还有两个妹妹......

孟哥儿偏着头看向姐妹俩,虽然今日不理他,但他还是想和她们做朋友,一会给她们带爊鸡肉吃。

“你都将西瓜子吃身上了。”

卫芙菱瘪嘴看了他一眼。

孟哥儿连忙着急地将衣襟处的西瓜子掸去,连但吃西瓜的模样都多了几分优雅。

王秋兰吃了块瓜,仔细梳了梳头,收拾了一番,准备出门,“我想着今日天气还好,既已经来了平江府,想去看看你姨祖母。我与你姨祖母,已经四十多年没见了。”

她顿了顿,脸上带着一丝期待,“我出门去买些东西,明日我带你们一块去。”

王秋兰与她姐姐每隔着几个月,便会有书信来往。二人总念叨闲时来瞧瞧,闲时我肯定坐船去看你,却怎么也不得空。

姐姐腿脚不好,她自己还要照顾着三个孙女,锦云那时的身体是不能坐好几日的船的。

就这么拖着,一拖四十多年过去,竟还有再见的时候。王秋兰出门时抹了把泪,循着记忆去找找二人少时爱吃,爱玩的铺子,买些给她带去。

“好,祖母您慢点走,路上小心。”

卫锦云在院子里打了个盹的功夫,下午也就过去了。

日头渐渐西斜,她一睁眼,井已经清好。

妹妹们被隔壁的孟哥儿叫出去玩还没回来,院子里只剩下小张和二牛砌墙的声响。

灶台已经砌好,连同她的那口大铁锅,都一同放了上去,大小适宜,严丝合缝。

她眯着眼跑上跑下转了一圈,很是满意。

这种一点一点建设小家园的感觉,真是太开心了。

王秋兰已经回来,正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但她眉心微皱,脸色比出门时明显黯淡了许多,似是有些沮丧。

“祖母?”

卫锦云搬了个凳子坐会她身旁。

王秋兰听见孙女唤她,脸上立刻漾起笑容,一点儿落寞都没瞧见,“锦云醒了,祖母在你今日新买的甑中焖了饭,晚上吃蒸白鱼,面筋嵌肉,咸菜炒毛豆,好不好?”

祖母竟然连她方才起身转了一圈都没察觉,看来确实是有些心事。

“祖母怎么不开心了。”

卫锦云顺道拿起摆在面前椅子上的糖杏,递到她跟前,“快吃颗杏子甜一甜,把祖母的不开心都甜走。”

“这都是你们小孩子吃的。”

王秋兰被她这话逗乐了,但还是吃了卫锦云递过来的糖杏,“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以前我和你姨祖母小时候总去的一家点心铺子关门了,成了卖草鞋的。”

“我记得他们说山塘街那家‘徐记’的点心铺子有名,祖母去那家试试,也许能买到称心如意的。”

“也买了,味道虽说差不多,也许是我太久没吃,给忘了......我记得那时,那家点心铺子的掌柜女儿也与我们玩,唤作长歌。名字多好听,我如今还记着呢。”

那长歌也不知晓去哪里了,是不是还爱唱歌。

“其实点心是一样的。”

卫锦云语气里添了几分笑意,似是哄道,“就是祖母想自己的姐姐,想慌了。明日我们一块去,等祖母见了姐姐,到那时候再哭鼻子吧。”

“你这样说,祖母还怎么哭。”

王秋兰被自家孙女说了几句,眼下是一点伤心难过的劲头都没了,嘴里那块糖杏像是甜进了心里。她起身去杀方才拎回来,还在木桶里扑腾的鱼,给孙女做她们平日里爱吃的菜。

“卫小娘子,你过来瞧瞧这个!”

小张正在修补围墙上坍塌的几处,他忽然喊叫的声音带着一丝诧异和不确定。

卫锦云闻声走了过去。

小张指着墙角紧贴隔壁铺子墙壁根部的几块青砖,“卫小娘子,你看这几块砖,还有这墙基的走向......”

他用瓦刀比划着,“照理说,这院墙应该从这里笔直地砌过去。可你瞧,这几块砖明显是后来补砌的,歪歪扭扭,而且......”

他站起身,退后几步,眯着眼打量两家相连的墙面,“而且,仔细看这墙缝,我怎么觉着,我们这边的墙根,好像被隔壁的墙吃进来了一点?隔壁这墙,似乎有一些是砌在咱们这边地界上的。”

这面墙是与左边那家文房四宝店共用,是卫锦云今日见到的那位张公子家的铺子。

二牛闻言也凑了过来,盯了一阵道,“是啊,这块石头基脚,分明该在我们这边的,现在被隔壁的墙压住了一大半。这,这怕不是他们当年砌墙的时候,隔壁偷偷往我们这边挪了尺把宽的地?”

小张面色严肃地看向卫锦云,“卫小娘子,这事儿可大可小。这墙角,怕是有问题。你这院子,恐怕被隔壁占了些地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