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酥心蜜意(美食) > 10 出门探亲

酥心蜜意(美食) 10 出门探亲

簡繁轉換
作者:莲子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6 16:04:50 来源:源1

10出门探亲(第1/2页)

待妹妹们绕了一圈回来,卫芙菱嚷着要卫锦云给她们梳头。

毕竟是从未见过的姨祖母,两人一早起来就挑出了自己最漂亮的衣裳。

卫芙菱穿了件鹅黄的襦裙,绣了几只衔花枝的小雀,卫芙蕖则是挑了件浅碧色的,衣领处为一幅蝴蝶追花。

姐妹俩着急忙慌地替姐姐送完了荷花酥,发髻都跑乱了。

乌黑的头发软乎乎的,卫锦云给两人各自绑了双丫髻,梳得极规整,髻上各缠了与衣裳相配的丝绦,簪了两朵小花。

卫芙菱踮着脚转了个圈,卫芙蕖替她理了理袖口。两人并排站着,模样虽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却一静一动,相处一会就能看出她们的区别。

昨日用晚食时,卫锦云已经提前跟小张与二牛说了今日不上门。她把祖母的房地契小心存放,将剩余的钱上了道锁,又给大门仔细锁好,才与她们一块出了门。

姨祖母嫁到了平江府管辖的吴江县,走水路得至少得两个时辰。祖孙四人雇了艘小船,付上十二文钱便出发。

这次坐船的心性与前两日倒是大不相同。姐妹俩在船上盯着两岸的店铺与小摊,说说笑笑,这两个时辰对她们来说一晃而过。

待到了吴江县,四人打听了一阵,走过弯弯绕绕的桥,到了一条小巷,才找到姨祖母家。

王秋兰在高淳镇有回平江府的念头时,就已经给姐姐写过信,说到了后会去拜访她。

早就得了妹妹要来瞧她的消息,孙王氏便日日拄着拐杖在巷口盼着,今日总算是被给她盼到了。

王秋兰的姐姐唤作王春兰,姐妹两人差三岁,一春一秋出生。他丈夫前两年去了,自己也腿脚不好,很少出门。

她生了一儿一女,眼下和儿子与儿媳李氏一起住。

四十多年未见,姐姐出嫁时云鬓高耸,当下已经华发满髻。二人相顾无言,一时也说不出几句体己话,只是哭。

孙家收拾得很干净,前院里种了不少菜,后头的烟囱已炊烟袅袅。

“都好,都好。”

孙王氏拍着牵妹妹的手背,手巾拿在手里,不过一会就湿了半块。

她又抹着泪瞧了姐妹三人,“哎哟,这是......”

孙王氏一把将两姐妹搂进怀里,手轻轻摸着她们的头,眼泪又下来了,“一直见你的信里说这对双生子。今日总是瞧这模样,跟剥了壳的菱角,两人长得多像啊,真好,真好。”

“穿黄裙的是芙菱,碧色的是芙蕖。”

王秋兰抹了眼泪和她介绍。

“姨祖母和祖母长得也像。”

卫芙蕖在孙王氏的臂弯里抬头说道。

“给姨祖母擦擦眼泪。”

卫芙菱拿了自己的手巾,轻轻地在孙王氏眼下抹了抹。

“都是乖囡囡。”

孙王氏点了点头,又转向卫锦云,拉过她的手细细看。

卫锦云穿着件半新的碧色褙子,袖口磨得有些薄,头发也只简单挽了个双螺,却衬得皮肤白生生,眉眼清清亮亮的。

“这是云丫头吧?”

孙王氏叹道,“好,也是个好姑娘,瞧着就心细......都坐下来。你们这一路上定是饿了,婉蓉炖了藕汤和笋烧肉,姨祖母给你们去盛。

堂屋不大,一张方桌几条长凳,却擦得干干净净。

“这拐杖也就出门时使使,炒菜哪里还用得上脚。”

由不得四人和李氏阻止,孙王氏心里头高兴,在灶台旁多炒了几个菜。

李氏只好在一旁帮衬,两刻下来,桌上添了茭白肉丝、炒河虾、清蒸鲥鱼再配上笋烧肉与藕块排骨汤。

“王达与成儿活计忙,都在外头吃,你们多吃些。尤其是云丫头,病才好,这么瘦多补补。”

孙王氏又是盛汤,又是夹肉,将祖孙四人的面前的饭碗堆成了几座小山。

“娘,您让我来,您歇着。”

李氏给她盛好汤,见孙王氏累得气喘,忙站起来给她拍背。

“娘不累,娘今日心里头高兴。”

几人在饭桌上说笑,为了哄孙王氏开心,一顿饭下来,卫锦云姐妹三人愣是将自己吃得极撑,那饭菜都要堆到喉咙口了。

孙王氏本想让祖孙四人留下来住一晚,卫锦云心中明白装修这事不能多耽搁,好说歹说,也是用了晚食再走。

用完饭,李氏泡了一壶茉莉花,开了个甜瓜,与几人好好闲聊。

“母亲留给你的那家铺子,我记着很旧了。”

孙王氏喝了一口茶,“卫家那几个真不是东西,好在卫强待你好,真是苦了你们几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0出门探亲(第2/2页)

王秋兰的丈夫卫强是他来平江府做买卖时,与她相识。他在卫家排老二,上有大哥顶着,父母又疼爱弟弟,他成了个空气人,似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就养了个老实性子。

当年卫家能同意这门亲事,也是看在卫强老实。卫氏的几个兄弟都不是好相与的,又因是远嫁,父母才将家中铺子给王秋兰傍身。

“锦云本事大,那铺子眼下正好好修缮,姐姐不必多忧。”

王秋兰打开带来的匣子,语气含笑,“姐姐和婉蓉尝尝她的手艺,一点不比我们从前吃的点心差。”

内里摆着王秋兰去点心铺子订的糕点,还有一包卫锦云一早做的荷花酥。

既是王秋兰夸赞了,二人自然是先去尝荷花酥。

荷花酥还带着一点余温,咬一口酥皮掉渣,浸润着油香。内里的红豆沙微甜,并不腻人,含着嘴里一抿便化了,咽下去好一会儿,还唇齿留香。

“这点心做得很漂亮,味道也好。”

李氏喝了一口茶润口,惊艳道,“云丫头竟还有这本事,若是你早些来平江府该多好,我便不用让喜娘去订喜糕,直接请云丫头做了......可惜我已经付好银钱,签了契了。”

“成儿要娶亲了吗?”

王秋兰在一旁接道。

“是啊。”

说到这里,李氏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就定了巷口周裁缝家的姑娘,二人从小一块长大,算个青梅竹马呢。这不,成儿高兴得连同选喜糕,都与喜娘走了好几个铺子,这才敲定......日子就定在明年开春三月,姑母到时候带着云丫头姐妹们一块来吃酒。”

卫芙菱躺在一旁的藤椅里午睡,见了姨祖母兴奋,她也睡不着,抬头道,“那还有大半年呢,菱姐儿已经很久不吃喜宴了,好想吃啊。”

上一回吃席面,还是卫芙菱五岁时。喜宴上菜多得她数不过来,她真想每一个都尝一口,可惜完全吃不下。

如今她七岁了,应能吃下了吧。

“是啊。”

李氏继续道,“先不说这黄道吉日要好好选,得等这嫁衣绣好,祭过祖先。还有我方才与你们说的喜糕,这家是吴江县生意最好的铺子,我们还排着队呢。”

“眼下成亲这般讲究。”

王秋兰在一旁笑道,“从前我们成亲,喜糕都是在普通点心铺子里订,或是家里人做的。”

“那不一样,秋兰。”

孙王氏哄着怀里昏昏欲睡的卫芙蕖,“如今大家日子越过越好,这成亲谁不想样样都好。那喜糕味道我都尝过,差不多,价钱却贵。可那铺子名气大,就像山塘街的徐记,日日有人排队。云丫头这点心味道好,说不定日后也有人排队呢。”

“对呀,对呀。”

卫芙菱已经睡了,却还是在梦中嗫嚅着,“姐姐的排队。”

看来古人的思维也现代人也没什么不同。

卫锦云在一旁将话都记在心里。

受众不同,定价不同。

她昨日去草市转悠过,卖点心的大有在,味道尝起来也是不错。可同样的海棠糕,草市卖三文一块,在徐记能卖到五文。

平江府人爱吃点心,走哪都能买到。但打出名气的,光徐记就垄断了一半。

在做到好吃的同时,她还要创新。

至于喜糕,定胜糕与云片糕诸如此类,她也会做。

一趟探亲下来,卫锦云的心里又开始琢磨。

祖孙四人本是带着点心,拎着些礼品去,回来却被塞了大包小包。

到了傍晚,孙王氏的儿子与孙子也回来了,几人用过晚食后,不仅替四人叫了船,还扛了一箩筐咸鸡咸鸭,腌蹄膀与一篮藕。

分离时,王秋兰姐妹俩又是抱着哭。

卫芙菱与卫芙蕖倒是哄两位祖母,“反正就两个时辰的水路,日后闲时,我们与祖母一块来瞧姨祖母不就行了。”

回去坐船时,她们可就没今早这般兴奋了,连忙让船家慢点摇,肚子吃得鼓鼓,再晃下去保不齐要吐在船上。

虽是一直坐船,但来回近乎花了五个时辰,祖孙四人回到铺子里,是一沾枕头就睡。

第二日一早,还是艳阳日。

院里的井水经过沉淀,完全能用,不用卫锦云外出打水。

小张与二牛用完朝食后便早早地在门口等候,卫锦云与他们攀谈几句,想着再去草市淘些小家什。

文房四宝店的张仁白也早早开了门。

“卫小娘子,昨日的荷花酥味道很好。”

张仁白耳尖发红,低着头,“真不知晓如何感谢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