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30章 计划筹建暴风突击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30章 计划筹建暴风突击队

簡繁轉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7 16:06:29 来源:源1

第30章计划筹建暴风突击队(第1/2页)

奥斯坦德城最后几天的守城战过程,没什么值得赘述的。

德军本来就只是为了拖时间、让更后方防御更坚固的布兰肯贝尔赫、泽布吕赫等地能够抓住时机安装好280毫米甚至305毫米岸防炮台,让布列颠尼亚人的战列舰再也不能对岸发威。

鲁路修指挥的侦查骑兵连,也不适合在守城战中填线硬扛,所以更多只是执行一些火力观察的任务,比如为后方炮兵指引目标。

而那些真正填线抗伤害的苦差事,还是第6集12师的各个步兵团在前面扛。

1914年的德军当中,让侦查骑兵连负责火力观测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主要是这个时代的炮火观察本来就很落后、粗放。

只有在阵地攻坚战中,才有时间慢慢进行持续的火力观察、前面几**炮没打准,观察哨好好观测、拍照后,就把消息快马传回后方,让后方炮兵调整炮击策略。

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连无线电也很少用,师属侦查连整个连队也就一台小功率无线电,必须用来传递非常重要的情报,不会用来传递“前一轮炮击打远了还是打近了”这种小事。

而且这已经算是这个时代通讯现代化做得最好的军队了。如果换作东线露沙国的军队,别说师属侦查连没无线电了,就是各个团部旅部都没有无线电,只有师部才有无线电,每个师一台。

同理,这个时代的炮兵,如果遇到敌人新冒出来的远程火炮阵地,要想办法反制,同样需要数个小时确定敌人的阵位、慢慢调整坐标,然后反制。

所以远程炮兵开火后,原地三个小时不挪窝,都不会被反制。除非是大半天不挪窝,才可能会被反制炮击。

换言之,后世二战甚至更晚近才有的那些“快速校射、快速反制”,其实这个时代也有,只是速度慢得多。

现代战争15分钟能反制的东西,二战时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反制,而一战初期可能要大半天。

不过现在有了鲁路修的介入,他结合前世作为军迷时学到的很多常识,加上如今深入一线作战部队的实战磨合。他很快琢磨出了一些加快炮兵作战各环节响应速度和节奏小办法,短短几天就收获颇丰。

这一切,也要感谢上面机缘巧合给他扩编了人马——其他各个师的直属侦查连,往往都只配备一部无线电台。就算想要灵活侦查、把前线多点探测到的情报实时回传、指挥师属炮兵团调整炮击,也不可能做到。

但鲁路修手头却有一个原骑兵连和一个原通讯排结合在一起,专业通讯部队的电台相对较多,懂通讯收发报的人才也多。

加上鲁路修面子大,他还可以问第16团的李斯特上校借电台。于是他的侦查连能给每一路炮兵观察哨都配上电台,响应速度自然快了好几倍。

在奥斯坦德的守城过程中,鲁路修指挥灵活,带着侦查连为己方炮兵提供了更多实时观测信息、稍稍提升了对敌军炮兵阵地的反制速度。

侦查连全体也因此得到了上级好几次表扬。而连队里那几个原先对鲁路修还不太服气的下属,在亲眼见识了长官的能力后,也不得不彻底心服口服。

毕竟师长和师属炮兵团长都各自表扬了侦查连一次,侦查连上上下下的官兵都与有荣焉,被充分激发出了集体荣誉感。

二百多人的骑兵侦查连,已经被鲁路修彻底掌控在手心。

鲁路修自己,也结合后世的一些常识和眼前的实战经验,写出了一些心得笔记,准备等这场战斗打完就整理出来。

……

这天已经是11月6日。

距离之前的海战已经过去了一周,算算日子,上面要求第12师坚守奥斯坦德的期限,也已经到了。

过了今晚,按说部队就随时可以撤退。当然如果战况允许,想再坚持坚持、给敌人多放点血也行。

当天上午,一切都很顺利,被鲁路修调教了数日的侦查连各火力观测组,也都运作良好,对友军炮兵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效果。

正午时分,敌人的又一波攻势被挡了回去,阵前又横七竖八多了几百具黄褐色军服的尸体——没错,如今阵前的敌人尸体,已经从蓝军衣红裤子的法军,变成了黄褐色军服的布军。

一周之前,敌人反攻尼奥波特镇的时候,陆军主攻力量还是法军,现在强攻奥斯坦德却换成了布军。

这也是因为法军之前在“奔向大海”战役中,伤亡已经过于惨重,打不动了——地球历史上,“奔向大海”战役的整个过程中,法军就死了20万人。这个世界有鲁路修的影响,尼奥波特地区比利金三个师全灭,法军也额外被放血了好几次。

所以整场战役下来,据说法军的战死人数已经突破了23万人,至少因为鲁路修的操作多死了两万多人(含敦刻尔克和尼奥波特被德军舰炮轰炸的损失)。

所以法军在拼着最后一口气拿下尼奥波特镇后,再往前刚摸到奥斯坦德城的边,就彻底强弩之末了。后续的进攻作战任务,都移交给了布军。

最近三四天里,跟鲁路修所在部队交战的敌人,全都换成了布军。

甚至作为布军后方出击基地的敦刻尔克港,虽然是法兰克的领土,但其防务也都被移交给了布军。由布国派出海军地勤人员负责港口的运营,为前方作战部队转运军备物资。

随着正午攻势退去,双方士兵都要吃饭休息,德军这边也趁机喘息一下。

鲁路修的连部,设在城东南的一处高地上、一处临时开挖的加固工事里,跟本师的炮兵团阵地放在一起。这也是为了他收到前线的无线电观测情报后,及时通报给炮兵团、快速响应开炮。

鲁路修看敌人暂时退去了,他便也让值班军官轮流吃饭,别耽误事儿就好。

然而就在他离开地下工事,准备去打饭的时候,刚好有个熟人路过,就喊住了他:

“鲁路修上尉!我那有额外弄到的补给,一起加餐呗?这几天多亏了你的人,观测效率那么高,我们营的反击效果也提升了不少。”

鲁路修扭头一看,原来是师属炮兵团加农炮营的营长、威廉.古斯塔夫.凯特尔少校。

这几天下来,鲁路修跟炮兵团的人也混熟了,包括团长杜勒斯上校,还有这位少校营长。

炮兵军官们都很喜欢他,毕竟鲁路修能提升他们的作战效率,尤其是担任反炮兵作战任务的加农炮营——在德军的师属炮兵团中,榴弹炮营一般负责炮击步兵目标。而加农炮射程远、威力小,是专靠射程优势反制敌人炮兵的。

所以全团就这位加农炮营长跟他关系最好。

鲁路修也乐于跟凯特尔少校结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凯尔特少校塞给他两瓶香槟,还有几块用油纸包裹的煎牛排,都是用熟成牛肉做的。鲁路修也不吃独食,拎着酒肉就回到自己的掩体内,跟巴拉克、施魏因施泰格等心腹属下一起吃。

凯特尔少校也看出鲁路修前途不可限量,就跟着他一起用饭。

为了掩人耳目,少校给他的油纸包外面,还额外包了一层带字的报纸。

几人坐定之后,鲁路修把油纸包取出塞给克洛泽,让他帮大家把牛排切了。他自己随便扫了眼外面的报纸,结果就看到了一条大新闻。

“怎么会是《泰晤士报》?这不是敌人的报纸么?哪来的?看日期都是五天前的了。”

凯特尔少校暴力起开一瓶香槟,用牙叼着木塞子嘟囔道:“听说是师长让人搞来的,给每个团都发了几份鼓舞士气呢,报纸上布国人的嘴脸,真是可笑啊。”

鲁路修闻言,这才仔细去看,原来这份五天前在伦敦发行的报纸上,竟写着当时布军就已经攻克尼奥波特及奥斯坦德了,这是提前把还没打下来的牛给吹出去了——奥斯坦德今天还在第12步兵师手上呢,理论上入夜后才允许撤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章计划筹建暴风突击队(第2/2页)

又是打时间差,提前把预期中的大捷吹了出去。

“真不要脸,而且居然还写‘皇家海军损失的不过是4艘本就退役要拆解的过时垃圾罢了’,他们还沉了那么多辅助舰艇、死了那么多人,怎么就不说了!”

鲁路修仔细看了敌人的全部战报,上面也包括了更早先那场海战的战报,上面真就只提损失了几艘过时垃圾。

而师长在下发这些报纸嘲讽敌人嘴脸时、还让师部的人用红笔在旁边标注了我方统计的战果:

击沉敌前无畏舰4艘、击沉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11艘,击伤敌战巡2艘、轻巡1艘、驱逐舰3艘。

毙、俘敌军水兵至少8500人,其中打捞俘虏1500余人,其他都是战死或淹死的。

这个人数,显然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都按照敌舰作战的标准配置来算。战列舰需要的人数众多,哪怕是前无畏舰,最垃圾的“胡德号”,在仅执行对岸炮击任务时,也要标配880人,其他三条沉没的前无畏舰至少有每艘一千人。

轻巡平均下来需要三四百人,驱逐也要至少一百五到二百人。那么多战沉,敌人当时又没有控制沿海,只能游泳游回去,入冬了天气还冷,说阵亡和被俘率相加超过八成都是轻松的,甚至有可能到九成。

一战时远海沉没的战列舰,除非是友军控制了战场能回来打捞,否则往往只有2%的平均生还率,其他都得死,要么被敌人捞走。

近海沉没,但岸上的陆地不是己方控制的,那生还率也照样很低,只有被俘率会高一点——当晚的1500被俘布军水兵,大部分都是游泳或救生小艇上岸、然后被德军陆军俘虏了。

但是在《泰晤士报》上,辅助舰艇的损失,8500多人的战死淹死和被俘,就完全没提到,直接一笔带过了。

不过这份报纸上倒也不光是吹牛,也透露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鲁路修看到上面写道:“皇家海军已经被激怒,重新启用了一批之前封存的前无畏舰,而且比此前被击沉的更大更先进火力更强,数量也更多。只要几个月的时间,海峡舰队就会比此前更加强大!”

报道后面,为了提振布国的人心士气,还专门列了一个将二线军舰快速改装后投入战斗的清单,

里面提到了一大堆上个世纪末96~98年建成的“威严级”前无畏舰,足足8艘!

说是要用这8艘来顶替之前被击沉的4艘的作战角色,德玛尼亚人击沉一艘皇家海军就还他两艘!越打越强!

包括“壮丽号”、“乔治王子号”、“胜利号”、“朱庇特号”、“汉尼拔号”、“马尔斯号(火星号)”、“凯撒号”、“活力号”。该级总共也就造了9艘,所以说除了一直处在一线的该级首舰“威严号”以外,其他8艘之前二线状态的船,现在都要动员到一线级别。

要在那么快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估计所谓的“现代化改造”也就是重新除个锈刷个漆罢了,别的不可能改。而人员配齐所需的缺口,估计至少要从目前的主力舰队抽调近万人的水兵过来、再两边都募集一批新兵或预备役水手、以老带新。

但可以预料,那些被抽了精锐老兵的作战单位,以及新组建的部队,至少一年半载之内战斗素质都不咋滴。海军是非常专业的兵种,没有长期操练磨合,怎么可能发挥出战斗力?

鲁路修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脸皮:

“他们敢这么写报道,看得出来拿下奥斯坦德的决心有多大了,牛都吹完了,最后要是做不到,起码得引咎辞职一两个大臣!

而且为了找回面子威慑我们,都不惜在报纸上主动披露了那么多军情、让我们更了解他们的虚实了!

不过咱倒是确实没必要拿全师将士的性命跟他们的面子死磕,主要是本城的岸防炮都差不多损失完了吧?”

凯特尔少校给他倒满了一铁皮饭盒的香槟:“确实,昨晚210毫米岸防炮就被敌人的战舰拔除完了。仅剩的几门150毫米要塞炮,今天肯定也都得完。

那些炮座都是固定在炮台上的,打仗的时候也不便拆卸,最后撤退时肯定无法带走,还是战斗到全部被敌人炸毁,再撤退好了。

而且听师长说,敌人报纸上提到的那群‘庄严级’前无畏舰,简单刷完漆后也会投入到炮击作战中。

而贝蒂的战巡到时候会给他们提供掩护,这样也能防止希佩尔将军躲在安特卫普的我军战巡再出来捡敌军前无畏那种软柿子捏。敌人准备那么充分,奥斯坦德是必守不了的。

好在我还有一个消息——布兰肯贝尔赫和泽布吕赫的岸防炮要塞已经彻底部署好了,305岸防炮都到位了,上面还从我们营调了几个观瞄技术骨干过去,我们今晚就能撤!”

鲁路修喝干了凯特尔少校给他倒的香槟,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回到泽布吕赫后,我们的防御战阶段作战任务就算完成了吧?后续就该为筹备反攻伊普尔突出部出谋出力了。”

凯特尔少校:“那肯定!我们退到泽布吕赫之后,敌人就再难寸进一步了!有305岸防炮保护,敌人的战舰也没法对岸火力支援。到时候靠友军的少量部队轮流换防就能撑住防线,我们该休息休息了,兵源肯定也能得到补充。”

鲁路修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建议道:“少校,我有一个想法,你愿意和我联署么?我也是从这几天的侦查连-反炮兵营配合作战中,总结出了一些新战术。

我想建议集团军高层,在未来的反攻作战中,借鉴一部分我们今天取得的步炮配合新经验,成立一支在进攻作战中也能更高效、更有时效性呼叫炮火支援的突击队。

我们这几天总结的更敏捷步炮协同经验,只是适用于防御战,要让其适用于进攻战,还需要补充不少功课,这都需要你配合。”

凯特尔少校早就看出鲁路修有前途了,当下大喜,也不顾对方军衔比自己还低,连忙表态:“这都是应该的,你能让我们营的作战效率提升那么多,要是能借鉴给友军,对帝国会是多大的贡献,我怎么能藏私呢?”

……

跟凯特尔少校达成合作后,当天下午的战斗并没有什么可赘述的。

布军的进攻再次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被德军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人头,疯狂地消耗着。

到了后半夜,德军确认敌舰炮无法封锁奥斯坦德城以东的滨海撤退路线后,才分批撤往沿海更后方的布兰肯贝尔赫,以及内陆的邻近大城市布鲁日。

整个撤退也非常顺利,部队转移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明显阻挠。

奥斯坦德城在被放弃时,也充分废物利用了,基本上所有东西都被布军战列舰舰炮轰烂了,布军照例只是占领了一堆废墟。

唯一值得布军庆幸的是,他们终于占领了己方《泰晤士报》上五天前就说已经占领了的地方,算是圆了谎。

只是这个圆谎的代价太过高昂,打进奥斯坦德后布军上上下下也都精疲力竭,无力再进了。他们完全是凭着这口气吊着,死撑到这一步的。

而鲁路修在跟随大部队撤到布兰肯贝尔赫后,立刻就把这些天侦查连-反炮兵营协同作战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

以及他后世学到的一些关于一战德军“暴风突击队”战术的组织思路,掺杂在一起,准备向师长和集团军高层汇报。

期望能为后续的伊普尔突出部战役制造一些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