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45章 法不溯及既往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45章 法不溯及既往

簡繁轉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7 16:06:29 来源:源1

第45章法不溯及既往(第1/2页)

博克和伦德施泰特少校敲定了最终的进攻阵地分配后,就由鲁路修开车逐级上报批准、备案。

各级部队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第2突击营对应的巴里亚第6师,挪到了阿尔芒蒂耶尔镇的北半侧,并紧急构筑最后的出击阵地。相应的,对应第1突击营的巴里亚第12师,则调整到了小镇的南半侧,也作着同样的准备。

这两个师下属的炮兵团,也紧锣密鼓地部署了前沿观察哨、掩体。一旦打起来,他们都要“一对一帮扶”提供火力支援。

集团军还从后方调来了一些军级炮兵单位,同样临时补强给一线攻坚部队——总攻的时候,光靠主攻师自己的炮兵是绝对不够的,往往会临时超配数倍的炮兵力量。

而且最后关头,鲁路修还看到了总参谋部决策动用的280毫米“喷烟者”掷雷器(也就是二战中挪到SDK251“行走斯图卡”半履带车上的那种发射架,前文上过图)

这种武器,这次并不是用来投掷重型榴弹的,而是丢“煤气罐”,用于装法军已经用过好几次的催泪瓦斯。

原本在地球历史上,首次使用氯气就是在伊普尔战役中。

而现在这个世界很和谐,双方都没有毒气,最终也只能以牙还牙用催泪瓦斯。这东西毒不死人,只能用来“逼走位”,也就是让一线坚固阵地内的敌兵受不了往后逃。

至于把投掷手段从地球上的“直接打开煤气罐放气,靠风吹过去”,升级为“喷烟者”掷雷器,也是总参谋部研究了条文后的决定。

因为《海牙1907》第23条只规定不能用“火炮”发射气体容器,而“喷烟者”更类似火箭发射器。

这在中文语境里或许不好区分,因为“火箭炮”也带个“炮”字。但在西语里很好区分,只要没有密封膛压的炮管,国际法上就只能算“投掷支架”。

鲁路修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总参谋长的外甥被挪到了第一线当“突击队”,所以总参谋部才如此用心增强掩护火力,唯恐总参谋长的外甥有意外。

从这个角度来说,拉冯博克少校当自己的营长,也算是收到了奇效,让这支部队被额外照顾了。

……

最后两天的备战,就在脚不点地的忙碌中过去了。

鲁路修也是第一次亲自参加这种大会战,原本缺乏直接带兵经验的他,跟着博克少校和隆美尔上尉等领导、同僚学了很多东西,查漏补缺了不少一线军事常识。

时间转眼来到12月20日的凌晨。

由于19日入夜时,雪就渐渐变小了,所以集团军敲定20日早上6点开始炮击、8点全面进攻。

早上4点多,士兵们就都起来了,并在5点前吃完早餐,再泡点热咖啡暖暖身子。

德军的军粮供给系统要比东方军队简单得多,因为不需要烹饪带汤水的菜,也就没有基层炊事班。主食面包和肉肠都可以由师直属的“面包连”统一烤制然后分发。

喝咖啡时,隆美尔等军官都围着鲁路修,紧张地分析着一会儿可能遇到的情况。

最擅长不走寻常路的隆美尔,似乎对总攻时间的选择很不满意:

“要我说,就该凌晨4点炮击、6点进攻。那样效果还好些,能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等冲锋时天也刚蒙蒙亮,不影响突击视野,也不至于让远处的敌人看得太清晰。”

隆美尔的抱怨很快得到了其他军官的响应。因为这很符合常识,前几次战役也都那样干的。

“确实,8点再进攻,敌人的机枪手和野战炮观瞄视野都会更好。哪怕是雪天,也不该定得那么晚。”排长迪特尔少尉附和道。

迪特尔少尉似乎有一种天赋,特别擅长崎岖地形作战,观察战场环境的眼光很老辣。

好在鲁路修知道高层内情,他连忙解释说:“大家不要胡思乱想了,上面的决定是有道理的,这次进攻会用到喷烟者投掷煤气罐。

催泪瓦斯的白烟就要看得见才有威慑力,如果天黑投,敌人呛得半死却不知道哪里安全、往哪里逃,就起不到逼走位的效果了。

上面不是为了杀人,只是为了逼敌人放弃经营了一个多月的、最坚固的一线阵地。所以还特地给催泪弹加了一些法本公司之前废案的染色剂,到时候看起来更显眼。”

听了鲁路修的解释,各级军官们总算彻底心服口服,信心也大增。

鲁路修趁热打铁提醒:“一会儿烟雾散得差不多,我们就赶快冲!多夺取一些阵地,别浪费战机!我们自己要戴好防烟面具,大家胡子都刮干净了吧,再检查一下,免得漏气呛到了。这种机会只有一次,等下次敌人就学乖了、也会戴面具了。”

鲁路修深知,地球历史上的氯气,也是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才效果拔群,第二次立刻就被防住了,毕竟面具没什么技术含量。

只是地球历史上的德军,一开始也没想到驱赶效果会那么好,跟进部队的部署不够及时,所以浪费了战机。

而这一次,鲁路修绝不浪费战机!他算过喷烟者可以覆盖三公里的范围,所以要一口气夺下最前沿三公里的坚固筑垒地带!

把敌人逼到没那么坚固的二线备胎阵地,再趁着敌人立足未稳赶紧打常规突破战!

6点整,炮声终于响起,一时间千炮齐鸣,声势震天动地。

将士们都躲在堑壕里,静静听着远方的动静。

炮击一开始很猛烈,几乎所有大炮都在齐射,炸得对面阵地一片狼藉,血肉横飞,似乎没有什么活物能幸存下来。

但五分钟急速射后,炮声就变稀疏了。

个别不太懂行的技术军官,担心己方炮兵后力不济,开始窃窃私语。

鲁路修听到了,便安抚军心地大声鼓励:“大家别担心!一切都在掌握中!一开始急速射是为了趁着敌人不备尽快制造杀伤。现在剩下的敌人应该都进入掩体了,转入匀速射就没那么浪费炮弹了。

而且我们先打急速射,还有意想不到的战术优势,就是先提醒敌人催泪瓦斯来了,该跑赶紧跑!而且7点前以丢瓦斯罐为主,所以听着声音不大!大家放心,帝国参谋部的计划是很缜密的!我军必胜!”

煤气罐的扩散需要时间,而炮弹的杀伤是瞬时的,所以最科学的炮击,就是该先丢罐子后打爆破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5章法不溯及既往(第2/2页)

将士们闻言,信心也愈发笃定,觉得对面那群数学不及格的粗鄙之徒已不足为惧。

……

同一时刻,对面的布军阵地上,布第3、第7师的将士,果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惧。

双方已经一个多月没激烈交火过了,之前德军偶尔试探进攻也都被布军轻易击退,泥泞的阵地对进攻方的限制实在太严重了。

布军高层又太信任己方的无线电监听优势。因为近期对面无线电没有频繁增多,也就没额外提防敌人有动作。

结果这突如其来的前几波炮弹,就造成了大量没来得及进入工事、甚至睡在营帐里的布军士兵被炸死炸残。

第3师足足死了好几百人,第7师更是损失近千人,才仓促进入阵地,稳固布防。

但很快,在晨曦之中,布军士兵就看到一堆堆的280毫米煤气罐砸进堑壕,开始冒烟。很多人开始剧烈咳嗽,偏偏烟的颜色还跟法军的不太一样,很多人疑心暗鬼,以为这烟会致命,就纷纷后撤躲避。

而机动中的士兵显然更容易被炮兵覆盖杀伤,布军后撤过程中,德军始终在低烈度炮击。不时有布军将士被炮弹抽奖般命中,一片片死伤。

火力准备一直持续到7点、8点,炮声才终于停止。

博克和伦德施泰特的两个突击营,早就做好了准备,炮火一停直接就冲了上去。

而鲁路修那个连队,正是冲在最前面的。

“可惜,忘了提前教友军炮兵‘徐进弹幕’战术了,不然今天的火力准备效果,肯定还能再提升几成。”

直到最后冲锋的那一刻,看着己方炮兵停火停得那么整齐,鲁路修才灵光一闪想到。

历史上的徐进弹幕战术,要1917年才被布军发明,是在索姆河战役吃了大亏后才想到的。

事已至此,惋惜也没用,先用现有条件把眼前这仗打好再说!其他都是后话了。

“第1到3排作为第一梯队,每个排掌握500米宽的正面、左右相隔500米推进!4到6排为二梯队,7/8排为三梯队,不要一起上!控制队形密度!

每前进300米便就地建立支撑点、然后让二线部队前进,超过友军后再前进300米,以此轮替!注意进攻的连续性!”

鲁路修端着冲锋枪,一边带队冲锋,一边高声强调暴风突击队战术的关键要领——不要一下子在一线投入太多人,不要贪多在很长的战线上展开突破。

只要少量的人,重点突破几个点即可,关键是进攻的连续和节奏性不能断!

不能给潜在敌人喘息的机会,不能让敌人被突破后有时间反应、重新组织起完备防御。

这些要领都是1914年的旧军队绝对不懂的,需要长官反复提醒。

刚刚被催泪瓦斯和炮击摧残过的阵地上,也并非完全被清空,所以突击队很快就和布军残部发生了激烈而短促的交火。

毒不死人的催泪弹,清场效果终究不如氯气。

有些敌人靠着持续用湿布洗脸,有些敌人则躲在泥泞的水坑里,总有个别体质特异的敌人能躲过催泪的刺激。

不过这些抵抗并没有多大威胁,也改变不了大局。因为几乎所有的一线维克斯重机枪火力点都失去了效能。零星的敌兵只能拿着李恩菲尔德步枪凌乱地瞎打。

“噼里啪啦”的步枪对射声中,仅存的敌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对狙火力吸引住了。

而A连1到3排的冲锋枪手们,则趁机猫着腰偷偷越过两道最外围的壕沟。德军甚至都没空展开轻机枪组和掷弹筒组,只追求最快的突进速度。

冲着冲着,遇到已经无人监视的铁丝网,士兵们就把两支步枪上的特种刺刀拆下来,简易拼接一下,组成一把临时的铁丝钳。“咔擦咔擦”几下,便干净利落地剪断了铁丝网。

“快!快穿过铁丝网,从侧面进攻还有敌兵的堑壕!”

鲁路修麾下的1排长莫德尔少尉,身穿一件价值三千马克的丝绸防弹衣,带着他的4个突击班冲在最前面,有条不紊地指挥士兵们破障,终于翻进了敌人的壕沟。

随之而来的,便是冲锋枪手沿着人迹稀疏的堑壕、横向扫荡了。

当堑壕内零星抵抗的布军步兵们,隐约听到旁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嘶嘶~”冒着火星的手榴弹,很快从Z型壕的相邻段飞过来,把还在开火的布军步枪兵炸得人仰马翻。

“德玛尼亚人渗透进我们的壕沟了!快沿着壕沟肃清!刚渗透进来的敌人数量肯定不多!还来得及!”一名幸存的布军中尉排长见状,立刻恐惧地吼叫着。

他组织手下士兵赶快反扑,试图仗着局部人数优势,把刚摸进堑壕的敌人赶出去。

可惜,一群仓促组织起来的布军步枪兵,才刚刚上好刺刀、冲到Z型壕的拐角,“哒哒哒”的冲锋枪声就响了!

莫德尔少尉的耳音非常好,他从敌人的脚步声就听得出,敌人已经摸到Z型壕的相邻拐角处了。所以他亲自端着一挺MP15,对着拐角打起了提前枪。

紧跟在他身边的5个冲锋枪手,也轮流对着堑壕拐角打起提前枪,冲锋枪手们还很有默契地轮流换弹,确保始终没有火力空窗期。

对面的布军士兵哪见过这种武器、这种阵仗?很快就被提前枪打得纷纷倒毙,一露头就被秒杀。

“让连长和2排、3排可以跟进了,1排已经破坏铁丝网,占领第一层堑壕区!”莫德尔少尉肃清第一线阵地后,立刻让人高声喊话,让友军跟进。

——

PS:今天加起来又八千字了,这还在新书期呢。

另外趁免费普几句法:

地球上二战的时候,使用任何气体武器、无论是否用大炮发射,都是违背国际法的。

书中提到的豁免条款,后来都被堵漏了——因为一战打完后,各国重新签了一个《日内瓦1925议定书》。

但一战时《日内瓦1925》还不存在,所以“法不溯及既往”,当时的条约依据只有《海牙99》和《海牙190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