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两宋英雄传 > 第卅六回 患痘疹英雄遇危 觅良医大郎蹈火

两宋英雄传 第卅六回 患痘疹英雄遇危 觅良医大郎蹈火

簡繁轉換
作者:萧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4 16:09:29 来源:源1

第卅六回患痘疹英雄遇危觅良医大郎蹈火(第1/2页)

《踏莎行·塞上牧歌》

草浪连天,鹰翔云表,穹庐星落炊烟袅。马嘶风劲卷平沙,雕弓斜挂斜阳小。

羌管声悠,胡笳韵老,金鞍未解酣歌笑。醉眠篝火卧霜毡,梦随狼纛征鸿杳。

诗曰:

雪岭苍茫接大荒,雕旗猎猎卷胡霜。

弓开满月惊云雁,马踏寒沙裂夕阳。

夜半穹庐斟酪酒,醉时篝火舞戎装。

谁言塞外无春色?一骑风驰牧草香。

上回说到,水泊梁山脚下忽地涌来一伙北方逃难的百姓,自北而来,拖儿带女,个个面黄肌瘦,啼饥号寒。聚义厅上众头领闻得此报,俱各惊疑。端的北方出了甚么塌天祸事?且容某徐徐展开话头。正是:太平年月生离乱,锦绣江山起烽烟。

原来北地女真所建的大金国,向来觊觎中原锦绣江山。怎奈大宋北疆有老种经略相公镇守,那金兵虽时常越界搅扰,却也不敢大举进犯。岂料天不佑宋,老种经略相公染病回京将息,那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便点起十万虎狼之兵,直扑燕京府杀来。可叹那燕京府的上下官吏,平日里作威作福,到此关头却尽是贪生怕死之辈。见金兵破城,一个个唬得魂飞魄散,只慌得收拾金银细软,携家带口望南逃窜,哪管百姓死活?可怜那燕京百姓,上有高堂下有幼子,只得四散逃命。有那投亲往南去的,有那随战火流离的,更有一伙拖家带口,径投梁山泊来奔。

正是:

乱世官吏如豺狼,黎民百姓似羔羊。

若非奸佞误国事,何至山河半壁亡?

众头领听罢北方战事,见那烽火连天、官吏逃窜的惨状,无不嗟叹。只见云策拍案而起,怒发冲冠道:“好个无道昏君!养得这般贪官污吏,临阵脱逃,弃黎民于不顾,却还敢称甚么太平盛世!真是猪狗不如的腌臜泼才!”逃难百姓中有人禀道:“听闻燕国公张叔夜已率部驰援太原,只是那鲁国公陈希真与越国公云天彪两路兵马是否同往,尚不得知。”陆丹婷轻摇羽扇,冷笑道:“看来这三十六雷将也是各怀鬼胎,他日必生内乱。”众人闻言,俱各默然。殷浩见状,当即吩咐何宇佟道:“速去收拾房舍,安顿这些遭难的乡亲。”宇佟领命而去。

正是:

官军逃窜如鼠窜,百姓流离似絮飘。

若非梁山存仁义,何处苍生觅活路?

云策听罢,怒目圆睁,拍案喝道:“俺梁山虽落草绿林,却也晓得‘忠义’二字怎生写法!不似那起子朝廷狗官,平日里作威作福,临到危难时节,一个个都似缩头乌龟,只顾自家性命,全不念百姓死活!”党景言颔首道:“云策贤弟此言正合吾心。我辈虽在绿林,却也知道替天行道,为民请命。可笑那些穿紫着绯的官老爷,食君之禄不知报效,反将百姓视如草芥。”说罢众好汉闻言,俱各摩拳擦掌,厅上顿时喧嚷起来。正是:庙堂尽是衣冠盗,草泽偏多仗义人。

却说百姓纷纷上山避乱之际,宋晨豪正与花凤梧在酒店中查探。忽见那对母女颈间红斑隐现,女童咳声不止,二人不由得心头一紧。晨豪急扯花凤梧衣袖道:“军师姐姐且看!这母女颈上红斑突兀,咳声连天,莫不是染了那传人的‘赤痘疹’?这症候最易传染,倘在寨中蔓延,必成大患!”花凤梧闻言凤目微凝,细观片刻,颔首称是。当下从怀中摸出五两碎银,唤过两个精壮喽啰吩咐道:“尔等速护送这母女去寻神医诊治。路上备清水巾帕,不可近身接触。”又转头对宋晨豪道:“贤弟好眼力!此事非同小可,当速报与殷、张二位兄长知晓。”正是:疫病如虎暗中藏,慧眼识得祸端详。

那对母女听得呼唤,慌上前来纳头便拜。妇人道:“不知军师娘子唤我母女二人,有何钧旨?”花凤梧轻抚女童颈间红斑,温言道:“大嫂且看,小娘子这红斑乃是‘赤斑疹’的症候,最是凶险。我梁山虽聚得千百好汉,却少良医坐寨。不如取些金银,差几个精细喽啰,送二位下山寻个高明医士诊治,如何?”

那妇人听了这话,登时变了面皮,拍着膝盖嚷道:“我母女千里投奔,却吃这般腌臜气!既道我们有病,何不直说嫌俺们累赘?早知如此,不如就死在北地,倒也干净!”说毕便要扯那女童下山。花凤梧却不慌忙,上前拦住道:“大嫂休要焦躁。且看这孩儿咳得面红耳赤,颈上红斑越发狰狞。我梁山好汉行事,最是光明磊落。若真要赶人,三刀六洞只管招呼,何须使这等伎俩?实是怜你母女性命,不敢耽搁。”又俯身抚着女孩头顶温言道:“小娘子可觉喉中燥热?眼目可还清明?”那女童怯生生答道:“喉头似有炭火灼烧,眼睛也酸涩得紧。”

却说小辽王谢云策正巡哨至旱寨,忽听得酒店方向人声喧沸,当即催动胯下雪花骢,引十数亲兵飞马而来。到得近前,却见花凤梧与一对母女争执不下,四周围着许多逃难百姓。左右急忙上前,将事体备细禀知。云策听罢,翻身下马,排开众人上前,温言劝道:“这位大嫂且息怒。我梁山虽非官府,却也讲个‘义’字当先。军师妹子好意相劝,实是为你母女性命计较。”那妇人见云策气宇轩昂,言语诚恳,怒气稍解,兀自嘟囔道:“既说有病,何不直说嫌俺们累赘……”

云策听罢笑道:“大嫂这话却不中听。若真嫌累赘,任你母女自去便是,何须又赠盘缠又请医士?”说着俯身细看女孩症状,不觉眉头紧锁:“这红斑生得古怪。不如这般,俺拨两个精细妇人,在后山收拾两间净房与你母女安身,既免了前山喧嚷,也好静心将养。其余百姓俱安置在前寨,这般可好?”母女二人见说得恳切,不觉泪如雨下,那妇人扑翻身便拜:“谢大王如此周全!方才村妇无状,万望恕罪!”云策急伸手扶起,回头喝道:“速备暖车一辆,多铺软褥,送她母女往后山歇马。再将俺房中那瓶‘玉露清风散’取来送去。”

谁料这一念慈悲,反惹下泼天大祸。第一日山寨尚自太平,众头领仍去校场操演兵马;第二日便见战马倒毙,喽啰横尸;到第三日,连那班顶天立地的英雄也都挣扎不起。但见聚义厅上咳声不绝,忠义堂前**不断。男头领尚自硬挺着病体,女头领里边除却党梦晗、花云成几个惯厮杀的还能支撑,钟子敏等文弱女子早都昏沉卧床。最是凄惨那些喽啰并战马,死者十停中去了三停,带伤病者更不计其数。唯有卢忆泽、耿时了这两个修道的,因平素炼丹服气,倒还行动如常。偏生秦岳在外疗伤未归,谢雨昕、吴思瑶引着五百喽啰在白林寨屯垦,这三处竟都侥幸躲过一劫。殷浩见事态紧急,一面喝令紧闭寨门,严禁出入;一面急修书信,差心腹喽啰星夜奔往白林寨报信。

却说秦岳方愈,正负手闲步于田埂之上。忽见谢雨昕、吴思瑶二女督率喽啰收割稻谷,但见金浪翻滚,好一派丰收景象。秦岳正欲差人押运粮草回山,忽见一骑绝尘而来,那马上喽啰滚鞍下马,呈上殷浩急信。三人展信读罢,俱各失色。吴思瑶急得粉面焦黄,连连跺脚道:“谢姐姐、秦哥哥,如今山寨危在旦夕,却怎生是好?”谢雨昕紧蹙蛾眉,手中书信早被攥得稀皱,沉吟道:“纵有粮草万千,无医无药也是枉然。这方圆百里,却去哪里寻个扁鹊华佗?”秦岳忽地拍案道:“有了!”二女急问端的。秦岳道:“早年俺在郓城时,曾结识一位游方道人,此人医术通神,尤擅治时疫。去年俺在白沟河负伤,便是得她救治。”吴思瑶闻言大喜,扯住秦岳衣袖道:“既有这等高人,秦哥哥还不速速请来!迟了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卅六回患痘疹英雄遇危觅良医大郎蹈火(第2/2页)

且看秦岳正色道:“说起这位神医,端的非凡,却是个女中豪杰。此女姓陆,双名怡宁,祖贯河南洛阳人氏。这一手医术端的了得,能起死回生,救人无数,因此江湖上都称她做‘济世娥’‘赛华佗’。”那吴思瑶听罢,拍手叫道:“莫不是在新野县悬壶济世的陆娘子?去年俺打从那新野县经过,来投梁山时,亲眼见她使那金针度穴的手段,救活了个七窍闭绝的垂死孩儿!”谢雨昕当机立断:“既如此,事不宜迟。秦兄速作书札报知山寨,俺们将这屯田勾当暂交赵头目掌管。”说罢便唤亲兵备下三匹千里龙驹,又取二百两雪花官银用红绸裹了。秦岳道:“此去新野三百余里,一路上恐有强人出没,多带银两也好买路。”三人更不踌躇,各自披挂整齐。秦岳手提点钢枪,谢雨昕暗藏飞刀,吴思瑶也将柳叶双刀插在腰间。临行时,谢雨昕对留守喽啰厉声喝道:“紧闭寨门,昼夜巡哨。倘有疏失,定按军法施行!”

且说梁山寨中虽危如累卵,暂且按下不表。单表秦岳、吴思瑶、谢雨昕三条好汉,为着一桩紧急勾当,各跨了嘶风烈马,披星戴月,径投新野县来。不上二三日,早到新野县界。秦岳收缰勒马,四下里张望,兜转马头皱眉道:“多年不曾到此,竟忘了她那住处。”吴思瑶扬鞭笑道:“哥哥休焦躁,小妹端的记得路踪,便与兄长引路则个!”说罢一骑当先,泼剌剌趟开尘土。

且说吴思瑶、谢雨昕、秦岳三个,一路风尘仆仆,迤逦来到陆怡宁庄前。看那茅舍虽僻处乡野,却收拾得齐整洁净,自有一番清雅气象。原来这陆怡宁平生最是仗义疏财,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不论贫富贵贱,都一般看待。若有那穷苦人家无力支付药资时,她便连诊金药费一概不收,反要赠些粥米。三人上前叩动柴扉,半晌却不见应答。吴思瑶心下疑惑,暗忖道:“怪哉!往日这里求医问药的百姓络绎不绝,怎地今日这般冷清……”

正说之间,忽听得四下里唿哨大作,脚步声响处,早有一彪官军旋风也似围裹上来。三人未及回神,那领头的将官早把令旗一指,喝道:“与我拿下!”众军汉发声喊,一拥而上,鹰拿燕雀也似,登时把三条好汉捆翻在地。这三人措手不及,竟吃他拿了。看那将官时,身长八尺,面如土色,虎体熊腰,右手倒提一口朴刀,左臂却只剩半截空袖飘荡。你道是谁?原来正是散仙真大义。端的这真大义为何在此处设伏?后文自会分解。

真大义倒提一条朴刀,厉声喝道:“陆怡宁这贱婢私通梁山草寇,害了朝廷命官,潜逃在外!尔等甚人,敢来俺这境内讨死?”旁侧一个眼尖的军汉,定睛一看,失声叫道:“将军,这三个不是别人,正是梁山泊贼寇!”真大义闻言,怪眼圆睁,呵呵大笑道:“原来都是梁山贼党,妙极!妙极!且一发捆了,押送祝家庄监禁。待拿了贼首殷浩,一并解赴京师,千刀万剐!”

正危急间,忽听得官兵后阵大乱,喊杀声震天动地。只见三员女将拍马杀入,枪如银蛇出洞,剑似寒霜掠影,只杀得官兵尸横遍野,人仰马翻。真大义见势头不好,急引残兵败将,夺路而逃。那三员女将救下秦岳、吴思瑶、谢雨昕三人。三人正待拜谢,定睛看时,当中一员女将红妆素甲,不是陆怡宁却是哪个?怡宁亦认出秦、吴二人,喜动颜色,忙向身旁二位女将军引见。三人遂将梁山泊瘟疫盛行之事,备细说了一遍。怡宁听罢,奋然道:“既恁地时,小妹愿星夜奔赴梁山,救治众家兄弟。”三人闻言,感激不尽,倒身便拜。

又见这陆怡宁怎生模样?但见:

眉横远岫,眼漾秋波。杏脸生春,不施粉黛天然俏;云鬟叠翠,未缀珠璎自显贵。素手纤纤能回春,金莲窄窄可凌尘。乍观似洛神临水,细看有侠气萦身。青囊在背藏仁术,玉刃腰间隐寒光。端的是:慈心施妙手,烈骨傲风霜。

有诗赞陆怡宁曰:

青囊深隐济世志,金针暗渡回生槎。

活菩萨名播四海,妙手回春救万家。

草药香中藏深情,针石间传递生息。

悲悯之心感天地,慈航普渡解人厄。

三人听罢,啧啧称奇。那陆怡宁又引见道:“这位青丝飘洒、手持银枪的女将军,姓谢双名嘉蔚,祖贯巴州通江县人氏。天生一副金睛火眼,最善相马医马。但凡战马有个头疼脑热、三灾八难,经她妙手调治,无不当即痊可。更能识得千里龙驹,辨得五花骏骨,以此江湖好汉都称她作‘世伯乐’。”

有诗赞嘉蔚曰:

骅骝万骑独登先,伯乐重生辨骨妍。

玉手能除千里厄,金睛识得五花权。

千军万马中独步,百兽群中辨真伪。

世伯乐名传四方,谢嘉蔚才艺双全。

陆怡宁又指左边那女子道:“这位白净精瘦的阿姐,姓毛名熙薇,原是贵寨玄刀符将周循晨的表亲。早年与贵寨龙籍壹、黄灵成两位头领亦有交情。因有一手绝巧针线,最善缝制战袍旌旗,江湖上都唤她做‘缝帜女’。”

有诗赞熙薇曰:

金针巧手世间稀,缝帜裁云显妙奇。

战袍密缀千重锦,军旗暗藏万里机。

曾助英豪传信约,更将大义绣参差。

江湖谁不称绝艺,毛氏熙薇女中仪。

正说话间,只听得四下里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地而来。原来那真大义败回祝家庄,急点起三百庄客并五百官军,卷土重来。但见尘头起处遮天蔽日,刀枪林立耀射寒光。铁骑奔腾如潮涌,旌旗招展似云扬。陆怡宁急掣双刀在手,叫道:“不好!这厮们来得恁快!”谢嘉蔚银枪一摆,早挑翻两个撞在前头的庄客。毛熙薇却从腰间解下一条红锦套索,舞得呼呼风响。秦岳见势不妙,大喝道:“诸位速退!待某断后!”吴思瑶与谢雨昕对视一眼,齐声道:“秦兄且住!山寨危在旦夕,岂可在此耽搁?我二人情愿断后!”说罢不待应答,双剑并举杀入敌阵。正是:回首祝家庄上处,暮云深处锁二女。

怎奈官军越聚越多,二女终是力竭遭擒。秦岳捶胸顿足,几欲拚死相救,却被三女强拉着杀出重围。一路上但见残阳如血染征袍,败叶纷飞催马急。众人心慌意乱,只听得身后喊杀声渐远,眼前荒草连天,竟不知投何处去好。梁山众好汉生死未卜,是否得救,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