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穿越扶苏 > 第54章 以大漠为长城,漠南再无王庭!

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54章 以大漠为长城,漠南再无王庭!

簡繁轉換
作者:黑茶芝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8 16:07:27 来源:源1

第54章以大漠为长城,漠南再无王庭!(第1/2页)

“报!”

“将军恬军情急报!”

再次听到这道呼声,殿中群臣不由得齐齐看向蒙毅,眼中或是戏谑,或是嗤嘲,更多的目光则是充满不解和担忧。

他们本以为蒙恬十六日的那封军报已经够离谱了,却没想到往后每一天的军报都比前一天更离谱,甚至已经超出了他们对离谱的想象极限!

汝兄究竟意欲何为?

莫不是欺君欺上瘾了不成?

汝兄就算是意欲寻死,也不至于寻如此死法吧!

嬴政眼中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沉凝。

群臣的猜想同样也是嬴政的担忧。

出于对蒙恬的信任,嬴政并未将他的担忧宣之于口,但陆续调往咸阳城的大军、取消休假的郎官、倾巢而出的候者(细作)和常随于身侧的王贲却都已表明嬴政正在进行战争准备,只不过此战的目标却不一定是匈奴,还可能是蒙恬!

“报!”

“将军信军情急报!”

“将军端和军情急报!”

又是两声高呼自殿外响起,群臣打起精神,嬴政眉头也舒展了些许,沉声道:“传。”

但还没等赵高走下阶梯,第四道高呼陡然响起。

“报!”

“公子扶苏军情急报!”

群臣:?

嬴政不敢置信的豁然起身,一边快步下阶一边喝令:“速传!快!”

赵高不愿沾染噩耗,但近来每天都要转呈蒙恬军报的杨武却没那么多负担,下意识的冲下阶梯、冲出大殿,还没等传令兵走进殿门就已从他手中夺来竹筒。

一边往回跑一边核验封泥印信,杨武于嬴政面前呈上竹筒,肃声道:“臣已核验,确是公子扶苏印信无误!”

嬴政劈手从杨武手中夺过竹筒,手忙脚乱的取出其中竹简,期待又略带忐忑的看向其上文字。

【十二月十一日,匈奴、月氏渡河来攻,儿臣幸得父皇洪福庇佑得活,但儿臣麾下兵力实在太少,自保尚且不足,着实不敢再分兵传讯父皇,向父皇诉说苦楚。】

【今日将军信、将军恬、将军端和终于率援军抵至,儿臣再无性命之忧,便匆匆书信父皇以免父皇心忧。】

【提笔蘸墨,儿臣便如面见父皇,竟是情难自禁、痛哭不止!儿臣思念父皇甚深矣!】

【儿臣不曾堕了皇室威仪,不曾愧为父皇之子,但却令得父皇为儿臣担忧劳神,实在不孝!万望父皇恕罪!】

【十二月十二日,儿臣扶苏,于单于庭泣泪遥拜父皇!】

为了巩固和李渊之间的父子关系,扶苏说过无数比这更肉麻无数倍的话。

所以扶苏在写下这一段话时虽然面无表情,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还是收敛着写的。

但嬴政的双眸却已然眯起,认为这封军报并非出自扶苏之手!

因为公子扶苏不可能写出这么肉麻的话语,他甚至不愿称嬴政一声父皇!

迎着群臣好奇的目光,嬴政卷起竹简握于右手,以竹简敲击左掌,沉声喝令:“念诵将军端和、将军信奏报!”

杨武取出杨端和的奏报,朗声念诵:“启禀陛下,末将率部急追,已于匈奴单于庭面见公子扶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章以大漠为长城,漠南再无王庭!(第2/2页)

“公子扶苏虽然疲累憔悴,身中两箭,却并无重伤。”

群臣:啊???

赵高不敢置信的惊声追问:“将军端和见到了公子扶苏?!”

群臣齐刷刷的看向杨武,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惊骇。

早就已经被他们在心里判了死刑的扶苏竟然还活着?

更重要的是,如果杨端和真的在单于庭见到了公子扶苏,那岂不是说明蒙恬那些离谱到超出正常人想象极限的军报也有可能是真的?!

嬴政抬起左手止住喧哗,肃声喝令:“继续念!”

杨武赶忙念诵:“据军中法吏记录,十二月七日,匈奴、月氏联军主力现于浑怀障北二百里,公子扶苏向裨将军角借兵一千,又令裨将军角兵分三路,以三路包抄敌军,裨将军角从之。”

“十一日,贼渡河,公子扶苏屡使诈术,又亲率军反攻大河西岸,牵扯敌军至裨将军角率其麾下八千骑士抵达战场,公子扶苏趁势渡河反攻,亲自射杀匈奴单于,迫月氏西遁,胡贼北逃。”

“渡河后,公子扶苏与裨将军角合兵,不等后续步卒抵至,又令裨将军角率八千余骑士衔尾直追,于二十日拔匈奴单于庭,迫胡贼继续北遁。”

“于此战,公子扶苏率一千八百骑得敌首七千九百八十二级,与裨将军角合兵后得敌首两万八千七百三十八级,阵斩匈奴单于,阵斩匈奴万夫长拉克伸等万夫长三人、千夫长二十七人,俘匈奴单于阏氏、匈奴太子等匈奴权贵三百四十一人,拔匈奴单于庭,得牛羊钱粮无算,本部阵亡两千三百零五人,伤一千零七十人。”

“同日,将军恬、将军信抵达单于庭,公子扶苏令二将率部继续北逐,公子扶苏自镇单于庭,半日后,末将抵达单于庭,公子扶苏曰:筑长城难、得大漠易,当令漠南再无单于庭,尽逐胡贼于漠北,以大漠为长城,方可保社稷!”

“末将以为公子扶苏此言甚是,战机稍纵即逝,末将斗胆,已率麾下北逐匈奴!”

“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末将端和,于单于庭遥拜陛下!”

一封军报念完,殿中却是鸦雀无声。

蒙恬的军报只是在根据战场痕迹去反推战局经过,终究受限于蒙恬自己的想象力。

杨端和的军报则是取自军法吏的记录,详细严谨,有一说一。

这直接导致杨端和的军报比蒙恬的军报更离谱!

就连嬴政都缓了几息后方才开口:“继续念!”

李信身为别部将领无权查阅蒙恬部军法吏的记录,所以李信的军报比之杨端和更简略很多。

但两封军报的关键信息却一般无二,李信更是也自称亲眼见到了扶苏!

蒙恬及其祖上仕于大秦已有三代,李信及其祖上仕于大秦已有四代,都早已扎根于大秦、与大秦利益相关,值得嬴政信任。

至于杨端和?这位四朝老臣的三代子孙都仕于秦,难道这位百岁老将还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背叛大秦不成?他图什么?

当这三人传回的军报基本相同,便足以让大秦君臣相信,这就是真相!

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相信、无法理解、无法想象但却真实发生了的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