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 第134章 炮战,鬼子援军到来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34章 炮战,鬼子援军到来

簡繁轉換
作者:土豆勇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8 16:07:41 来源:源1

第134章炮战,鬼子援军到来(第1/2页)

收到派遣军司令部严令禁止主动进攻后,前线各鬼子师团长们虽然满心不甘,却也不敢公然抗命。

于是,他们将一腔邪火全部倾泻到了炮战之中。

一时间,从吴淞口到江湾,双方上百门各型身管火炮隔空对射,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炮战。

鬼子炮兵原本以为,大夏的炮兵缺乏专业训练,只会进行简单的直瞄射击,对间接瞄准射击一窍不通。

然而,他们很快就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方默麾下的炮兵,都是系统出品的精锐炮兵,他们精通图上作业,计算射击诸元又快又准,间瞄射击玩得比许多鬼子炮兵还要溜。

往往鬼子炮兵刚开火暴露阵地不久,就会遭到来自方默炮兵群的精准反击,炸得人仰马翻。

“八嘎!这些支那……大夏炮兵的炮术,何时变得如此精湛了?”

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看着前沿不断送来的炮兵损失报告,又惊又怒。

为了扭转炮战中的劣势,他下令师团所属的气球观测中队,立刻升起系留观察气球。

他要占据高度优势,精准定位方默的炮兵阵地,然后集中火力进行反炮兵作战,一举将其摧毁。

巨大的气球缓缓升空,吊篮里的鬼子炮兵观察员举着炮队镜,俯瞰着整个战场(图)。

这一时期各国的炮兵观测气球都大同小异

然而,他们还没得意多久。

方默这边前沿观察哨就发现了这个醒目的目标。

很快,几门经过精心伪装、炮管格外修长的88mm高射炮被推到了预设阵地。

“目标,敌军观测气球,距离6500,高射榴弹,装填.”

“轰!”

一声巨响,88mm高爆弹以极高的初速脱膛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近乎笔直的弹道,精准地命中了那个巨大的气球。

“轰隆!”

气球瞬间化作一团巨大的火球,剧烈燃烧着从空中坠落。

吊篮里的鬼子观察员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体验了一把毫无防护的自由落体,用生命验证了地心引力的客观存在。

山室宗武气得差点吐血,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呼叫海军航空兵支援。

然而,方默早已料到鬼子会来这一手,提前在几个主要炮兵阵地周围,部署了大量的各型20mm机关炮和40mm博福斯高射炮,构成了绵密的防空火网。

鬼子飞行员刚降低高度准备投弹,就看到地面突然冒出无数炽热的曳光弹轨迹,如同鞭子般抽向天空。

密集的炮弹在空中炸开一团团黑烟,破片叮当作响地敲打在机身上。

面对如此凶猛的地面防空火力,鬼子飞行员们吓破了胆,根本不敢进行精确瞄准,匆忙将炸弹胡乱一丢,拉起机头就跑。

然后,鬼子海军就发报给山室宗武说已经压制了方默的炮兵,摧毁大炮无数。

被海军“捷报”坑了的山室宗武信以为真,大喜过望。

他觉得反击的时机到了。

派遣军司令部不是不让大规模进攻吗?那我进行“火力侦查”总可以吧?

无非是这次参与“侦查”的兵力,稍微多了“一点”——足足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大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4章炮战,鬼子援军到来(第2/2页)

于是,这个倒霉的鬼子大队,快1000多头鬼子抱着“敌军炮兵已被摧毁”的幻想,嗷嗷叫着发起了冲锋。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他们一头撞上了方默炮兵群蓄势待发的猛烈炮火覆盖。

各种口径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将这个鬼子大队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不得不丢下大量尸体和伤员,仓皇溃退。

之后几天,方默又指挥装甲部队,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术突袭。

每辆坦克和装甲车都挂满了树枝和灌木作为防空伪装。

但吃一堑长一智的鬼子也有了准备,提前布置了雷场和大量的战防炮,突袭的战果远不如第一次那么辉煌。

方默想要的运动战被迫变成了阵地战。

大夏陆军在沪上战场按照汉斯顾问团的指导,挖掘的环形阵地

双方在江湾-刘行一线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你来我往,互有伤亡。

9月13日,鬼子国内紧急动员的第9师团先头部队在吴淞口登陆。

沪上派遣军司令松井大将决定采取更加稳妥的策略。

他命令第9师团主力,配合第3师团一部,率先猛攻仍在顽强抵抗的宝山县城,企图打通川沙口与吴淞口两个登陆场之间的陆上联系,巩固滩头阵地。

驻守宝山的98师583团3营,在营长姚若振的率领下,浴血奋战,死战不退。

最终,他们相比历史上多坚守了整整8天,直至9月15日,全营官兵几乎全部壮烈殉国,宝山才最终陷落。

攻克宝山后,第9师团主力马不停蹄,继续向西进攻,于9月18日攻占杨行镇,兵锋直指更西南的刘行镇。

一旦刘行失守,鬼子就将彻底切断大夏左翼第15集团军和右翼沪上市区第9集团军之间的联系,战略形势将急剧恶化。

紧急从西北增援而来的大夏第1军,在胡军长的指挥下,迎头顶了上去,在刘行一带与鬼子第9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

这一次,胡军长吸取了沪上开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借鉴了方默的战术。

白天,利用地形和简易工事,进行逐次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鬼子锐气,避免在鬼子绝对优势的海空炮火下硬拼。

一旦天色变暗,鬼子的舰炮和飞机无法发挥威力,第1军的将士们就立刻发起凶狠的反击。

他们往往悄无声息地接近鬼子阵地,然后突然投出密集的手榴弹,趁着爆炸和硝烟,端着刺刀和大刀片发起白刃冲锋,将白天丢失的阵地再一寸寸地夺回来。

无论是炮火密度、步枪对射的精准度,此时的大夏军人都无法与鬼子的常备师团相比。

唯有在夜间近距离的白刃战中,靠着人数优势和悍不畏死的精神,才能勉强做到一换一,让自己的牺牲变得更有价值。

-----

9月22日,又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抵达了吴淞口外海。

鬼子第13师团的官兵们,开始换乘小艇,向着那片被称为“血肉磨盘”的陆地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