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道非身外 > 4.初识师徒

道非身外 4.初识师徒

簡繁轉換
作者:惭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09 15:20:42 来源:源1

4.初识师徒(第1/2页)

苏震被问得脑子跟灌了浆糊似的,攥着腰间那刚捡来的半截芭蕉叶子一个劲往后缩——眼前这三人穿得跟古装剧里的群演似的,方宪还一口一个“离魂之症”,听得他后颈发毛。他偷偷瞄了眼魏离的长胡子,又瞅了瞅铁砺手里那件带着汗味的粗布小褂,心里打鼓:“这不会是爸妈说的人贩子新套路吧?装古人骗小孩,连服装道具都这么逼真,要不要这么拼?”

方宪见他半天不吭声,眼珠子转了转,凑到魏离身边小声嘀咕,声音跟蚊子哼似的:“师父,他是不是真把前事忘了?跟您上次说的那个病人似的,走哪儿都记不住路,连自己姓啥都能忘。”魏离没说话,往前挪了两步,伸手轻轻搭在苏震腕上,指尖刚碰到脉搏就挑了挑眉,没一会儿眉头又舒展开,嘴角还带了点笑意:“脉象平和得很,跟刚喝完参汤似的有力;脸蛋白里透红,眼睛亮得像浸了露水的葡萄,哪像有病?倒像是刚睡醒的娃娃。”说着又弯下腰,尽量让语气温柔得像哄小孩:“小友,你家在哪儿?爸妈叫什么名字?记得路不?”

苏震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嘴闭得比河蚌壳还紧——上次在县医院,护士阿姨特意叮嘱过,陌生人问家里事不能说,问爸妈名字更不能答,不然会被拐走卖了。魏离见状也不勉强,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暖乎乎的:“既然想不起来,先跟我们回去吧?屋里有热米汤,还有刚蒸好的红薯,总比在山里冻着强,山里晚上有狼,专吃不听话的小孩。”苏震瞅了瞅魏离慈眉善目的样子,又看了看铁砺手里递来的小褂,虽然那褂子有点汗味,但看着干净,觉得这几人虽然怪,但不像坏人,终于慢吞吞地点了点头。

“快围上!别光着屁股跑!”铁砺把小褂往苏震手里一塞,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还故意扯了扯苏震的胳膊,“山里有山猴子,看见你光着屁股,说不定把你当同类抓去,跟它们一起上树摘果子!”苏震脸“唰”地红了,赶紧把小褂缠在腰上,遮得严严实实,还不忘拽了拽衣角,小声道了句“谢谢”,声音小得跟蚊子叫似的。魏离摆摆手,转身往木屋方向走:“大殿不去了,先回家换衣服,别让小友冻着,要是冻感冒了,还得熬药,麻烦。”

一路上,铁砺和方宪跟两只刚出笼的小麻雀似的,围着苏震转来转去。铁砺说山里晚上有会发光的萤火虫,成群结队的,能当灯笼用,还能抓来装在瓶子里,比手电筒还亮;方宪则给苏震讲《论语》里的小故事,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什么“温故而知新”,虽然苏震没怎么听懂,但架不住两人热情,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也打开了话匣子,从自己爱吃的绿豆糕说到县医院的护士阿姨,等走到木屋时,三人已经能勾着肩膀说笑了,跟认识了好几年似的。

这木屋建在祖师殿背后,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边缘还垂着些干枯的草叶,烟囱里飘着淡淡的炊烟,闻着有股柴火的香味。苏震换上方宪找来的粗布衣裤——裤子太长,卷了三圈才不拖地,袖口也得往上挽两折,不然手都伸不出来。他刚在木凳上坐下,就看见桌上的油灯,灯芯烧得“噼啪”响,黑烟把墙面熏得黑乎乎的,像幅抽象画,还时不时有火星子蹦出来,吓得他赶紧往后躲了躲。

“你们怎么还点油灯啊?”苏震指着油灯皱起眉,一脸不解,“山里没通电吗?装个电灯多亮,还不熏墙,也不会有火星子。”

魏离、铁砺、方宪三人瞬间僵住,跟被点了穴似的,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里全是疑惑。铁砺挠了挠头,头发都被他挠得乱糟糟的:“电灯?是啥灯?用铁做的吗?比油灯亮多少?是不是跟庙里的长明灯似的,不用添油?”方宪也凑过来,眼睛里满是好奇:“还有电话,你刚才说的电话,是能说话的画吗?跟评书先生用的醒木似的,一拍就能说话?”

苏震这下懵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你们连电灯电话都不知道?你们到底是谁啊?这里是哪个剧组吗?摄像机藏在哪儿了?”魏离赶紧让他坐下,从灶房端来一碗米汤递过去,米汤还冒着热气,闻着香喷喷的:“小友,别着急,慢慢说,你家在哪儿?怎么会来这儿的?跟我们说说,说不定我们能帮你找回家的路。”

苏震见三人不像是装的,眼神里的疑惑都快溢出来了,终于放下戒备,把自己得DMD、爸妈带他找刘老师看病、谢道士用祝由术治病,最后一道银光闪过就到这儿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连自己没吃完的绿豆糕都提了一嘴,说得口干舌燥,还喝了两大口米汤。铁砺听到“谢道士画符”时,忍不住插嘴,声音都拔高了:“是不是黄纸画的符?上面还写着看不懂的字?我师父也会画!上次王大爷家的鸡丢了,师父画了道符,第二天鸡就回来了!”话刚说完,就被魏离瞪了一眼,赶紧捂住嘴,低下头不敢说话了。方宪则听得眼睛发亮,追问“医院”是啥地方,苏震解释了半天“能看病的大房子,有穿白大褂的医生,还有打针的护士,能做手术把病治好”,方宪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声嘀咕:“比太医院还厉害?”

等苏震说完,魏离长叹一声,捋了捋自己的长胡子,眼神里满是感慨:“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以前听人说‘王质烂柯’“文广通射豕”,以为是说书先生瞎编的,没想到今天见着真的了——小友,你不是迷路了,你是从未来来的啊。”

“未来?”苏震一愣,手里的碗差点掉在地上,“今年不是2021年吗?怎么会是未来?”铁砺立马反驳,声音比刚才还大:“什么2021!今年是建文七年!不对,师父说现在是永乐三年,朱棣刚当皇帝没几年!”魏离点点头,补充道:“现在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也就是洪武大帝,现在的皇帝是朱棣,他篡了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才改的年号没有几年。”

苏震脑子“嗡”的一声,跟被雷劈了似的——他虽然没上几天学,但妈妈给他讲过《上下五千年》,里面写过朱棣靖难之役,篡了侄子的皇位!他猛地从凳子上站起来,冲到屋外,跑到山崖边往下看:山间只有蜿蜒的石径,坑坑洼洼的,没有一条公路;山下的城镇全是鱼鳞瓦屋顶,矮矮的,连栋两层以上的楼都没有;远处山民穿着长衫,有的坐滑竿,被两个人抬着走,有的挑着担子,慢悠悠地往前行,跟电视里的古装剧一模一样!

“我真的穿越了……”苏震鼻子一酸,眼泪“唰”地流下来,顺着脸颊往下滴,滴在衣襟上,“我想爸妈……我想回家吃妈妈做的红烧肉,还有爸爸买的绿豆糕……”正哭着,肩膀突然被轻轻按住,一双温暖的手握住了他的手——是魏离,方宪和铁砺也站在他身边,手里还拿着块红薯,递到他面前。魏离的声音很温柔,像春风拂过:“好孩子,先住下来,别着急,总有办法回去的。我们会帮你的。”苏震抹了把眼泪,接过红薯,跟着三人回了屋,红薯还是热的,咬一口甜甜的,心里却有点涩。

进屋后,方宪和铁砺很快端上饭菜:木甑蒸的米饭喷香,颗粒分明,冒着热气;米汤稠得能挂勺,上面还飘着层米油;炒野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有食欲;还有一碗腊肉,肥油亮晶晶的,切成薄薄的片,摆在盘子里。苏震饿了一整晚,早就饥肠辘辘了,拿起筷子就往嘴里扒饭,一口饭一口菜,连吃三大碗,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连一粒米都没剩下。铁砺看得目瞪口呆,悄悄跟方宪嘀咕,声音压得很低:“他是不是三天没吃饭?比我师娘娘家的猪吃得还快!我师娘娘家的猪一顿才吃两桶饲料,他这饭量,快赶上半头猪了!”方宪想笑,又想起魏离说的“食不言寝不语”,只好憋得肩膀发抖,脸都憋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初识师徒(第2/2页)

饭后,魏离把三人叫到一起,表情突然严肃起来,跟刚才的慈眉善目判若两人:“砺儿、宪儿,小友的事不许跟外人说,也不许问他未来的事——天机不可泄露,问多了会遭天谴,到时候神仙都救不了你们。”又转向苏震,语气缓和了些:“你也别到处说自己是未来来的,这里的人都迷信,要是被官府抓去,当成妖怪就糟了,说不定会被拉去游街,还会被烧死。”三人赶紧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生怕魏离生气。

“走,带你看看我们的练武场!可好玩了!”铁砺拉起苏震就往外跑,跑得飞快,方宪也跟在后面,手里还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水壶。练武场在木屋旁边,中间有个黄土平台,用脚踩得平平的,周围用青砖围着,砖缝里还长着些小草;旁边立着个空武器架,上面落了点灰尘,底下挖了两个深坑,一个深四尺多,一个稍浅点,坑壁被踩得光溜溜的。

“这坑是干啥的?用来种树的吗?”苏震指着坑问,眼睛里满是好奇。方宪和铁砺相视一笑,没说话,“嗖”地一下就跳进坑里——两人个子不高,跳进深点的坑几乎看不见人,可他们轻轻一屈膝,“噌”地就跳了出来,跟装了弹簧似的,落地时还稳稳的,连晃都没晃一下。苏震看得眼睛都直了,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往后退了两步,猛地往前一冲,跳进坑里——结果坑太深,他举着手才够到坑沿,手指紧紧抓着坑沿的泥土,怎么爬都爬不上去,急得脸都红了。

铁砺在上面笑得直拍大腿,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你这小短腿,还想跟我们比?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别把自己摔着了!”苏震不服气,咬着牙,想起刚才铁砺跳跃的动作,深吸一口气,双腿猛地发力——“咚”的一声,他竟然从坑里跳了出来,稳稳地站在地上,连衣角都没晃一下,自己都惊呆了。

铁砺和方宪瞬间傻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拳头,凑过来围着苏震转圈圈,跟看怪物似的。铁砺蹲下来,摸了摸苏震的膝盖,又捏了捏他的小腿,跟检查牲口似的,还时不时掐一下:“你小子腿这么细,跟麻杆似的,咋比兔子跳得还高?是不是藏了弹簧?快拿出来!再跳一次给我们看看!”苏震二话不说,转身又跳入坑里,膝盖微微弯曲,猛地一发力,“噌”地又跳了出来,动作比刚才还利索,落地时还故意晃了晃身子,一脸得意。

方宪皱着眉,绕着苏震走了两圈,一脸认真地说:“他没运气,全靠蛮力,这样跳伤膝盖。”说着跳进坑里,这次他刻意放慢动作,一边跳一边讲解:“气沉丹田,把气聚在肚子里,腰微微下沉,双脚轻轻一点坑底,借着劲儿往上跳。”话音刚落,他“飘”似的就到了坑外,落地时连灰尘都没扬起来,跟一片叶子似的轻。“看清楚了吗?要运气,不是靠蛮劲。”方宪对苏震说,还特意拍了拍自己的肚子,示意他气沉丹田。

苏震学着他的样子,深吸一口气,努力气沉丹田——结果丹田没感觉到,倒把肚子憋得鼓鼓的,跟吃了十碗饭似的,跳了三次都没跳出坑,还差点崴了脚,最后还是铁砺把他拉上来的。铁砺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别学了!你这蛮力跟野猪似的,学不来轻功!还是跟我学拳吧,我教你黑虎掏心!”方宪赶紧打圆场,拉了拉铁砺的胳膊:“师兄,我们该练掌法了,你昨天答应帮我挑水的,可别忘了。”

两人走到黄土平台上,练起了青城派的“轻风入松掌”。刚开始两人各自练,掌风带着松涛似的轻响,手掌划过空气,还能听见“呼呼”的声音;练了半个时辰,铁砺突然大喝一声:“师弟小心!”一掌“断云残雨”朝方宪胸口推去,掌风带起地上的黄土,飘得跟烟雾似的,看着就很有气势。方宪不慌不忙,用“暮烟蔽日”格挡,手腕轻轻一翻,就把铁砺的掌力卸了,还顺势往铁砺胳膊上推了一下,把铁砺推得站不稳,差点跌下台去。

接着两人越打越快,掌影在平台上交错,像漫天飞舞的蝴蝶,看得人眼花缭乱。铁砺出掌狠,招招往方宪要害去,拳头握得紧紧的;方宪则更灵活,像只猴子似的,总能巧妙避开,还时不时反击,掌法又快又准。打了一炷香的功夫,方宪突然箭步上前,右掌虚晃着劈向铁砺左肩,吸引他的注意力,左掌却悄悄往上抬——这是“翠敛愁眉”的变招,等着铁砺闪避时撞上来,好趁机制住他。

“又玩阴的!”铁砺笑了,早就看穿了他的计谋,不往左躲,反而往下一蹲,双掌握拳平平推出,精准地抵在方宪胸胁上,却没用力,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可就在这时,方宪的双手突然按住了铁砺的百会和大椎,两人同时停住,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起笑了,笑得很开心。

“师兄承让了。”“师弟也承让了。”两人同时说道,还互相抱了抱拳,虽然是比试,却没伤和气。苏震在台下看得清楚,他们明明是同时制住对方,不分胜负!正想鼓掌,身后传来魏离的声音,带着点严肃:“胡闹!同门较技,跟拼命似的,招招都往要害去,再过几年是不是要刀剑相向?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师父?”

铁砺和方宪赶紧跪下,头埋得低低的,声音都变小了:“师父恕罪!我们下次不敢了!”其实魏离心里偷着乐——两人招式灵活,还会变通,反应也快,是块练武的好料,只是怕他们复仇心太重,招式太狠,将来会出事。见苏震在旁边看着,魏离也不多骂,罚他们去山下挑水,把菜园边的两口水缸装满,还特意叮嘱“要挑满,不能少一勺”。

两人走后,苏震“扑通”一声跪在魏离面前,膝盖磕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表情很认真:“魏伯伯,我想跟您学武功!我要变强,以后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爸妈!”魏离笑着扶他起来,拍了拍他膝盖上的灰尘:“砺儿和宪儿学武是为了报仇,你学武干啥?你要是能回未来,学武功也没用啊。”

苏震想了想,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大声说:“强身健体!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就算回不去,我也能在这儿保护自己,还能帮你们挑水!”魏离被逗笑了,捋着胡子点点头:“好小子,有古人的襟怀!行,我教你武功,但不用拜师,太麻烦,你就叫我魏伯伯。青城派收徒要禀明掌门,我懒得跑,就不搞那些虚的了。”说着就把青城派的轻身心法教给苏震,一句句解释,连运气的诀窍都细细说明,怕他听不懂。苏震学得很快,魏离说一遍他就能记住,还能问出“丹田在哪”“运气会不会肚子疼”“练武功能不能长高”之类的可爱问题,逗得魏离哈哈大笑。

从那以后,苏震就跟着魏离习武。魏离不偏心,教铁砺和方宪啥,就教苏震啥,还会根据苏震的情况调整招式;铁砺总爱跟苏震比力气,每次掰手腕都输,还不服气,总说“下次一定赢你”;方宪则帮苏震补文化课,教他写毛笔字,苏震总把“朱棣”写成“猪帝”,还特意在旁边画个小猪,惹得两人哈哈大笑,连魏离看了都忍不住笑。

日子过得飞快,像山间的溪水似的流走,不知不觉就过了八年。永乐十一年的丹山,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当年的小屁孩苏震已经长到十六岁,身高快赶上魏离了,身形也结实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个细胳膊细腿的小不点。他的武功也练得不错——尤其是轻功,虽然还是没方宪飘逸,却比铁砺快;掌法也学得有模有样,能跟铁砺打个平手。每天清晨,练武场都会传来三人的喝喊声,伴着山间的鸟鸣和风吹树叶的声音,成了丹山最热闹的声音,也成了苏震在大明最珍贵的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