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 > 第 56 章 古琴工作室的新传承

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 第 56 章 古琴工作室的新传承

簡繁轉換
作者:少火生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0 16:03:23 来源:源1

第56章古琴工作室的新传承(第1/2页)

临溪镇老街的清月古琴工作室里,晨雾透过木质窗棂,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落在柳清月摊开的线装古琴谱上。谱子是祖父柳振庭留下的,纸页边缘泛着浅黄,上面的朱砂标记被岁月晕开,却依旧能看清“治水曲”每一个音符旁标注的“380Hz定孢频率”。她指尖捏着祖父的青铜音叉,叉身还带着昨夜校准稳定器时残留的淡蓝微光,轻轻敲击谱子上的“羽音”标记,音波在房间里扩散,墙上挂着的七弦古琴突然发出低沉的共鸣,琴身上的水脉纹仿佛被唤醒,顺着木纹缓缓流动。

“终于能完整弹出‘治水曲’的尾章了。”柳清月将音叉放在琴案上,指尖抚过琴弦——这把琴是她十五岁时祖父亲手教她制的,琴身用的是临溪镇老祠堂的古杉木,木纹里藏着几十年的光阴。她深吸一口气,手腕轻抬,指尖在琴弦上滑动,悠扬的琴声穿过敞开的木门,飘到老街的石板路上。卖早点的张婶推着小车经过,探进头笑着说:“清月丫头,今天的琴声听着更透亮了,是不是解开你爷爷谱子里的秘密了?”

柳清月抬头笑了笑,指尖的节奏却没停:“张婶,这曲子能帮着稳定湿地的孢子,以后咱们镇的候鸟就能安心筑巢了。”话音刚落,周雨桐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捧着那本手写病历本,封面夹着的艾草标本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我就说老远能听到好琴声,原来你在练完整版的‘治水曲’。”周雨桐坐在琴案旁的木凳上,翻开病历本,里面夹着的照片滑了出来——是李婶康复后,众人在湿地拍的合影,照片里的东方白鹳正展翅飞过水面。

“马超和上官宇应该快到了,他们说要把监测站的新设备带过来调试。”周雨桐指着窗外,远处的湿地方向隐约能看到两个身影,“昨天上官宇发消息说,新设备加了‘韵律传感器’,能实时同步古琴的频率,以后就算我们不在监测站,只要孢子浓度超过0.3mg/m,系统就会自动播放‘治水曲’的片段,用音波压制孢子。”

柳清月停下演奏,指尖还悬在琴弦上:“祖父当年说‘音通天地,可安自然’,现在总算实现了。”她拿起琴案上的锦盒——陈母今早送来的,里面装着泛着银白色的古蚕丝。“陈阿姨说这是当年祖父特意留给她的,说等我能弹出完整‘治水曲’就交给我,还说这是用临溪镇老桑园的蚕丝做的,韧性比普通蚕丝好很多。”

她顿了顿,补充道,“昨天整理祖父手记时,我也看到相关记载,确认这种古蚕丝做弦能提升定孢效果。”

正说着,马超抱着银色设备箱走进来,箱子上贴着“生态监测专用”的标签。“我们把传感器调试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要录入古琴频率,就能和湿地的五个监测点联动。”他打开箱子,里面的传感器小巧精致,顶端刻着简化的古琴纹路,“上官宇在外面装车,他说监测站的旧设备都换成新的了,还加了高清摄像头,能看到候鸟的实时动态。”

上官宇跟着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显示着湿地监测站的三维重建图:“之前康泰破坏的水质检测仪、孢子传感器都换了,我们还在东方白鹳的旧巢区附近加了两个‘声纹采集器’,能记录鸟叫的频率,要是鸟群出现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他指着图上的绿色标记,“孙蕊昨天去湿地时,已经看到成鸟在衔树枝筑新巢,说不定过几天就能看到雏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6章古琴工作室的新传承(第2/2页)

柳清月眼睛一亮,立刻拿起青铜音叉,将叉尖贴近传感器的接口:“我现在就校准频率,用‘治水曲’的380Hz,这样传感器就能准确捕捉琴声的波动。”她轻轻敲击音叉,传感器的指示灯从红色变成绿色,平板上立刻跳出“频率匹配成功”的提示。“好了,现在只要我弹琴,信号就能传到监测站,就算我在工作室,也能帮着稳定湿地的孢子。”

孙蕊这时提着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从湿地采集的水样和候鸟羽毛。她将水样瓶放在琴案上,瓶壁上还沾着水草:“水样里的孢子已经检测不到了,马超之前说的‘孢子残留阈值’,现在比安全线还低一半。”她拿起一根东方白鹳的羽毛,羽毛上曾经出现的蓝色纹路已经彻底消失,“你看,连鸟羽上的孢子痕迹都没了,昨天我还看到雌鸟在巢里孵蛋,下个月说不定就能看到小鹳鸟学飞。”

陈默扶着母亲走进工作室时,陈母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用艾草水浸泡过的古蚕丝。“我今早翻了你祖父的笔记,上面说古蚕丝要先用艾草水浸半个时辰,再晾干才能缠弦,这样弦的韧性好,还能防虫。”陈母坐在周雨桐旁边,打开布包,蚕丝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当年你祖父帮镇上的人修琴,都是用这种方法做弦,他说‘好弦才能弹出通人心的声音’。”

柳清月听着陈母的话,立刻找来瓷盆,倒入提前煮好的艾草水,将古蚕丝放进去浸泡。“陈阿姨,等我缠好新弦,第一个弹‘治水曲’给您听。”她指尖搅了搅盆里的水,艾草的清香混着蚕丝的气息,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周雨桐掏出手机给数据中心发消息:“麻烦在方舟系统的文化板块预留‘古琴韵律库’,我们要把‘治水曲’的音频传上去,让更多人能通过琴声参与生态保护。”

消息发送成功后,马超已经将传感器装进设备箱:“监测站那边都准备好了,我们现在过去安装,傍晚就能重启监测系统。”柳清月点点头,将浸泡好的蚕丝捞出来,小心翼翼地晾在竹架上——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蚕丝上,像给银丝镀了一层金边。她看着竹架上的蚕丝,又望向窗外老街的景象:孩子们追着卖糖画的老人跑过石板路,张婶的早点摊前围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平和的笑容。

“走吧,我们去监测站。”柳清月将青铜音叉放进背包,琴案上的古琴谱还摊开着,晨光落在“治水曲”最后一个音符上,旁边祖父的批注“传承非守旧,是让老智慧活在当下”,在光影里格外清晰。她知道,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古琴的韵律会伴着湿地的流水,传到更多人心里,让“人类-技术-自然”的平衡,在临溪镇的土地上一直延续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