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百年争战 > 第七章 道光帝战和不定

百年争战 第七章 道光帝战和不定

簡繁轉換
作者:路人四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9 16:08:30 来源:源1

第七章道光帝战和不定(第1/2页)

定海陷落,道光帝震怒:浙江水陆营伍之废驰,不问可知,区区小丑,胆敢如此披猖,彼文武大臣,即张皇失措、形同木偶,平日岂仅知养尊处优耶?乌尔恭额、祝廷彪,即行革职,暂留本任,戴罪图功。直隶督琦善,该夷船倘至天津求通贸易,断不能据情转奏,并备战相机剿办。闽浙督邓廷帧,火速驰援定海。林则徐,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反而生出许多波澜,思之不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多道谕旨颁下,道光帝还不安心,又速派细作各地探看。

1840年7月底,细作陆续来报,江苏,未有人讲求训练一语,水师数额极小,兵技尤疏,其寡弱更甚于浙江。山东,数千斤大炮尚未练习,仓猝试放,多不应手。直隶,沿海炮台失修,旧存铁炮,大半刷膛锈损,多不堪用。天津,海口防兵二百,城内六百。辽宁,海防极为空虚,山海关无存炮,旅顺仅有兵丁六百,水手一百;旅顺以东,兵数无多,几无设防。

道光帝看罢,心头一颤,久久无语。

穆彰阿窥帝和意起,遂道:“和则两益。”

道光帝曰:“速传琦善,如夷船驶至天津海口,果无桀骜情形,不必遽行开枪开炮。倘有投递禀贴情事,无论夷字汉字,即将原禀进呈。”

广州这厢,士密得知伯麦攻占定海,心动手痒,衅意勃发。

林则徐早有准备,虎门内外,三千官兵虎视眈眈,澳门城垣,一千三百兵勇磨刀霍霍。尖沙嘴、官涌山间,八百官兵严阵以待。士密见状,不敢贸然进攻,只在珠江口外,掳盐船十艘,杀一反抗舵工伤一翻脸水手。

则徐义愤填膺,再颁杀夷告示:英吉利夷人本多狡诈,且以鸦片害我民人性命,骗惑内地资财,吾民当亦共仇共愤。本督今与汝等约: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凡杀白夷一名,赏洋银一百元,杀死黑夷一名,赏洋银五十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则徐令下不久,澳门军民齐心协力,活捉英人温特森.士担顿。

士密叩关,要求放人。林则徐拒。士密怒攻关闸炮台。

关闸炮台背靠香山面俯澳门,占此,可挟澳门慑香山窥虎门。则徐亦知其重,饬令严守。

炮台守军开炮还击,射程不够,伤不得夷船。激战一时辰,守军死伤甚多,参将波启善、守备陈宏光负伤。士密攻占关闸炮台,升英国国旗,焚烧清军营帐。

则徐愤慨,曰:“关闸内外,细查文武官兵实逾二千,并非短少。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预存弃甲曳兵之想。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

关闸战后,士密放言:“再不放人就要攻打虎门。”

虎门官兵魂惊,请求增援。关天培亦主师船回调,力守虎门。

则徐道:“此乃借题于虎门,实以挑战于关闸也。嚣张至此,岂可以姑容?守固为重要,然主动出击,捕机交锋,挫敌之锋芒,亦是必行之战法也。吾令,调集所有师船,零丁洋上择一适宜处,围歼一二夷船。”

怡良道:“吾皇谕令,“仍当示以镇静,不事张皇”。

则徐喟叹,曰:“吾皇,仍重在镇静一层,然我欲静而彼不静,则亦势难坐镇。今朝情形,惟唯用此一举,求得南洋一捷,始可稍开抑塞之胸耳。”

关天培依则徐令,师船倾出,游搜数日,终于矾石洋面发现英舰一艘,即可围轰。三英舰闻声来援,双方炮战至黑,英舰退。

8月11日,懿律率舰队主力抵达天津大沽口,威厘士厘号舰长马他仑照会琦善:靠岸投书、上岸购物。琦善不敢擅作主张,上奏道光帝:夷船叠遭广东攻击,负屈之由,无从上达天听,恳求转奏。奴才可否接洽。

道光帝谕令可。

琦善遂遣守备白含章登舰拜夷。懿律见含章全幅善意,与粤、闽、浙吏完全不同,心情稍舒。

含章将直督琦善对英人之好感及和平之愿望和盘托出。

懿律心花怒放,旋即释放善意,迅疾驶离大沽口六日,以待清皇复文。

琦善将英国公文进呈并上奏道:启禀吾皇,该夷船坚炮利,舱分三层,每层有炮百余,且每层前后各有炮,每炮约七八千斤。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今海道已任夷游荡,险要处已为夷所据。吾水师已不能入海角逐,且本年即经击退,明年仍可复来,边衅一开,兵结莫释。而频年防守,亦不免费饷劳师。今夷船驶退,觅地纳凉,其意非诱臣撤防,即图另觅码头,不可不益加防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章道光帝战和不定(第2/2页)

道光帝阅英夷公文,知夷人无非要求贸易赔偿通商、索岛居住。喜曰:“夷志图贸易,又称伸冤,是朕办理得手之机。”当即下旨琦善晓谕懿律: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施失当。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明查,秉公查办,重治其罪。定能代申冤抑。该统帅懿律等,着即返棹南返,听候办理可也。

刑部主事万启心上奏:臣前奏谓:夷人所诉林、邓各情,如果查办一依约束,则前督办理,自系过当,若阴持两端,多生狡诈,则系反间,去其所畏。今之所闻,殆不止于阴持两端,多生狡诈而已。其所呈诉,皆非实情,其为反间之计明甚。

道光帝不以为然,斥道:“片语怎抵城下狼兵?”又谕令琦善:随机应变,上不可失国体,下不可开边衅。详细开导,总须折服其心,办理方为得手。

琦善心领神会,送夷人鸡鸭牛羊,大为犒赏。又于大沽口南岸搭帐篷两座,一为谈判,二为居住。懿律迫琦善接受通商赔款割地等条款。琦善仅应:重治粤督,以为伸冤。懿律以战要挟,琦善则以请待奏闻请旨后回复。

1840年9月4日,道光帝下旨,谕令琦善随机应变,可许通商抵烟价作退兵之条件。琦善再会懿律:如同意南返,则有钦差大臣至粤再谈,必使贵统帅有复贵国王,前贵领事屈抑之处,定可昭雪。

时已秋,天渐凉,定海军中疫病起;懿律思索再三,同意返粤。照会琦善:如你沿海各处不开枪炮,则我决不滋生事端。因所列条款,未能明文回复,既须待回粤听候查办,则定海兵船亦不能撤。琦善一一应允。

夷船南返。道光帝喜道:“琦善片言只语连胜十万之师,着琦善著作为钦差大臣,迅速来京请训,驰驿前往广东查办事件。速传朕谕,沿海各省督抚,夷船经过,不必开放枪炮。”

穆彰阿道:“广督林则徐进言,欲出洋剿办夷人。”

道光帝怒曰:“夷人习熟水战。该督折内,既称不值与海上交锋,何以此次又欲出洋剿办?前后自相矛盾。显因夷兵滋扰福建、浙江,又北驶至天津,恐以粤东办理不善,归咎于该督,故作此举,先占地步。所谓欲盖弥彰,可称偾兵也。”

道光帝言罢,即刻下旨:前因鸦片烟流毒海内,特派林则徐驰往广东海口,会同邓廷帧查办。原期肃清内地,断绝来源,随地随时妥为办理。乃自查办以来,内而歼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绝。甚至本年英夷船只沿海游弋,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盛京等省纷纷征调,糜饷劳师,此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林则徐、邓廷帧著交部分别严加议处,林则徐著即来京听候部议。

林则徐接旨,不敢不懔天威,但事关本末,冒死再奏:来粤年余,鸦片尚未尽除,冀从重治罪,以儆无能。但鸦片之为害甚于洪水猛兽,即尧舜在今日,亦不能不为驱除。若谓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则彼之以鸦片入内地者,早已包藏祸心,发之于此时,与发之于异日,其轻重当必有辨矣。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巳时,且他国效尤,更不可不虑。逆夷滋扰粤浙苏鲁津,惟以雷霆万钧力阻之。为今计,可以通夷之银两为防夷之用度,购炮制船,炮必求极利,船必求极坚。此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

道光帝闻奏,愤曰:“一派胡言无理可恶!速传朕谕:前派林则徐、邓廷帧在广东查办鸦片,乃时逾两年,不但未绝根株,转致该夷赴近畿呈诉冤抑,成何事体!已将该督等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之处,降旨宣示。兹据吏部遵旨将该督等议以革职,实属咎所应得。林则徐、邓廷帧均著照部议革职。林则徐著即折回,邓廷帧亦著迅速前赴广东,以备查问差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