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百年争战 > 第七十三章 福济皖域逞强

百年争战 第七十三章 福济皖域逞强

簡繁轉換
作者:路人四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9 16:08:30 来源:源1

第七十三章福济皖域逞强(第1/2页)

向荣卒后,咸丰帝敕令和春为钦差大臣,赴援金陵,再建江南大营。安徽巡抚福济以和部一去,皖域成空,遂专折奏留。咸丰帝不允。

福济谓和春道:“围攻三河镇两载,克此或在须臾;钦帅一去,功亏一篑矣!”

和春道:“圣意难却,寿春镇总兵郑魁士骁勇、福建提督秦定三多智,均可担当大任。吾非冥顽不化,今夜突袭,或将三河奉送大人。”

是夜初更,和春令军士偃旗息鼓,携带云梯攻具,潜伏而进,偷越三河镇外濠内沟,直抵街口营垒、石垒墙下,四竖云梯,翻墙入镇,射箭开枪放炮施火。

蓝成春猝不及防,退奔焦湖而去。

翌日二更,秋雨淅沥,和春率部衔枚而进,漏夜奔驰,次日黎明,包围庐江。守军惊恐,欲趁夜突围。和春探知,一更即攻。守军无心恋战,自东西两门溃逃。

和春离皖赴苏进抵丹阳,揣摩数日,奏曰:金陵首逆自相残杀,诚为难得之机,一俟句容、溧水得手,即应进兵金陵。查看情形,果有隙可乘,必当设法图经,或分兵前往镇江助剿。如能及早克服,去其犄角,则金陵贼势自孤。再行合围,可期次第肃清。

山西道监察御史赵元模忤和春意,上疏:金陵地势虽在上游,而下游之镇江、瓜州克否,尤为紧要。瓜洲,瞰京口、接金陵、际沧海、襟大江,总揽一隅。南岸镇江,金陵唇齿,苏常门户,七省咽喉,素称险阻要地,所谓唇亡齿寒。逆贼肆扰以来,不敢久踞扬城,而于瓜、镇困守不去者,则以内固金陵巢穴,外思窜扰苏州也。自丹阳击退贼匪后,金坛解围,高淳克复,大兵进逼句容、溧水,南路安堵如常。何也?隔靴搔痒矣。

咸丰帝喟叹:“朕本以和春克服庐州、三河、庐江,帅才也。今观其奏,主军攻偏,裨将矣!”

户部尚书肃顺道:“向荣卒,和春、张国梁、余万清,俨然三巨头矣,一山尚不容二虎,况三乎。”

咸丰帝道:“金陵贼讧,不患今岁粤匪不平。张将国梁,迷途知返,然曾为天地会匪,根基不正。曾、胡之湘勇肃清皖赣外围,朕之八旗金陵擎功,如此方乃完美。然曾、胡亦不能独占外围之功,皖抚福济,即刻肃清残匪,南下巢县、桐城、安庆,扼大江水道,顺流直下,汇和春之军,一举克复金陵。”

皖地战势,和春去后,依然水深火热。

巡抚福济道:“吾等围困三河镇两载,屡攻不克;和军门一触两下,吾百思不解。今接上谕,贼逆金陵内讧,血流溢河,尸塞大江;原乃天赐之机。圣意,大军倾出,即刻攻击巢县、桐城,一战而定皖北大局。无为州,东界江边,西接庐江,南壤桐城,北连巢县。东关镇,上扼庐州、巢县北户,下通无为、和含;夹山带河,形势险固,为巢湖出江第一要隘。此二处破,巢县、桐城孤矣!吾令:李元华攻无为,李鸿章攻东关,郑魁士攻巢县,秦定三攻桐城,即日分兵四击。”

知府李元华领令,督率2000练勇,趁夜潜抵无为城下;寅刻,李令兵勇鼓噪南门,火烧东门,待守军咸来援救,遂自西门梯城而入。

翰林编修李鸿章曾在东关驻守,熟悉地势,鸿章以藤牌作前队,上紧环攻,抢过内濠;又令后队掘断外濠,倾空积水;复令练勇焚烧木桩、竹签,火焰汹汹,延烧西北门楼。守军无水沃救,惊慌失措,鸿章趁机率练勇登城。

秦定三屡攻桐城不克,急奏:桐城久被贼踞,东南瀕江,西北负山,袤延二百余里。四通八达,七省通衢,水陆贼窜纷集。查南乡枞阳镇,逼近江边,扎有贼营二座,以为水陆应援。城东北隅贼营三座,西北隅贼营一座。缘西南直通安庆,西北接壤潜山。两路之贼往来出没,聚集于此,以为城内切近之援。攻城必先拨城外四营,去其犄角。第非益以兵力,势难捣穴擒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三章福济皖域逞强(第2/2页)

隔日,定三又奏:探得安庆、潜山、太湖援贼,俱窜入桐,意图死守,以顾安庆后路。桐城援贼愈集愈众,此时若不添兵,转战力攻,势难分派。伏思安庆瀕临大江,为皖省关键,而桐城为安庆第一门户;末将以为:攻桐断难松劲,添兵势难稍迟。末将所带贵州兵仅有千名,按成出队,不过五六百人,义勇徒壮声援,难期实用。我兵倍觉单薄,至巢县克复亦难悬揣。

这厢,郑魁士猛攻巢县一月,仅毁濠三道,攻陷城外营垒五座。

福济亲临巢县,指挥攻坚。

郑魁士道:“四面城墙,皆砖石垒就,极其坚厚;外濠三道,均极宽深,竹签排列如林,内炮眼甚多。巢县东南姚庙冈、放王冈,贼援来粮进之所。遏其来路,使贼内外不通,可以迅图得手。”

福济道:“依镇总意,速占姚、放二岗;待巢县得手,大军迅围桐城,进而安庆,皖局定矣!速传吾令,副将江忠信,于姚庙冈对面东河口地方,扎营三座。再雇募渔舟,满载硝石、硫磺、木炭,排列近岸。吾自率主力攻击小西门、北门、小东门。镇总攻大东门、南门、大西门。”

巢湖告急,安庆太平军水师灯火帆樯,蝉连而下,积极应援。

清兵燃舟焚船,乘风驶放,阻断水路。江忠信率军攻克姚庙冈,气势汹汹,进抵城下。福济、郑魁士集合数万之众,绕城狂奔,屏息鸣锣,击鼓而噪。是夜,各路清军竖立云梯,超跃登陴,一举破城。

巢县告破,郑魁士、江忠信一刻未歇,驰至桐城。江忠信率部夜袭,攻取城外太平军营一十六座。清军气势顿涨,兵分四路,强攻城垣。江忠信身先士卒,越濠挺进,博命直冲,一弹子飞来,直入胸腔;忠信身形三晃,溘然而去。

忠信死,秦、郑皆惧,不敢再攻,急禀福济:桐城为南路滨江要冲,附近皆属贼区。逆首石达开踞守安庆,实恃桐城为屏蔽。吾等竭攻外城,然贼巢坚固异常,甚难全克。探闻该逆败窜回城后,复调集江楚各路援贼,死守抗拒。该逆四路呼吸皆通,而我军只有此数。吾等再三筹商,惟有步步为营,进逼城根,分扎要隘,以期迅速攻兑。

福济饬令吉顺、札隆武据东关,音德布守和州,毕承昭、恩锡驻庐州,金光筋扼巢县,笃定后方;自率主力,由舒城驰抵桐城,汇合秦定三、郑魁士,移营分扎,徐徐困逼,坐待守军穷蹙。又令李元华留少兵守无为,大兵攻潜山,袭桐城之西。

李元华汇集七千练勇,三路进击潜山,又令人潜入城内,勾联富户绅缙,纵火内应。

1856年12月30日,潜山县城烟火四起,守军扰攘纷杂,混乱不堪;李元华发令总攻,练勇于四门竖立云梯,翻城而进,大肆杀戮。

福济喜疏:潜山光复,斩贼逾千,得粮千石,此实乃兵事之转机,而攻克桐城之先着也。

咸丰帝甚慰,谕命:福济加太子少保,赏头品顶戴;实授郑魁士寿春镇总兵,会同福济督办安徽军务;翰林编修李鸿章一攻东关,辅攻巢县、和州,功高卓著,赏加按察使衔;即选知府李元华力克无为、潜山,着部优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