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19章 生为帝王愧山河,死作忠魂佑百

第119章生为帝王愧山河,死作忠魂佑百姓——!(第1/2页)

洪武时期!

朱元璋看着天幕,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子孙,确实有胆识啊。

刚登基就敢清除掌权多年的魏忠贤,可谓雷霆手段。

在他眼里,宦官专权之祸不可轻视,魏忠贤一类,的确该除。

但也正因如此,他觉得朱由检出手太快了。

与那些文臣相比,有时候宦官反倒更听话、更能用些。

太过依赖文臣,往往也会自缚手脚。

“标儿,你怎么看?”

他转头问身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沉吟良久,答道:

“联手东林党除阉党,从道义上说,是拨乱反正。”

“但若一股势力坐大,无人牵制,后患无穷。”

若换他来执政,或许会选择在两者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从而逐步蚕食二者,不至于立刻失衡。

“唉——!”

朱元璋轻叹。

作为开国皇帝,他们往往不需要受旧规束缚,可以从零开始,纵横捭阖。

可后世的皇帝,则必须在既有的制度和派系中艰难取舍。

“船大难转弯”,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

……

嘉靖时期!

“唉。”

嘉靖帝的叹息,也从清静精舍中传来。

他望着画面中的朱由检,心中五味杂陈。

这子孙,初登皇位就迈错了一步。

魏忠贤虽是权奸,但杀得太早太急。

嘉靖深知,和宦官打交道尚可,而文臣则更加难缠。

一个皇帝最关键的本领,不是清除谁,而是“制衡”。

他回想自己初登大宝,地位同样尴尬,藩王入京,毫无根基。

但他没贸然动手。

而是在借“大礼议”一事,辨忠奸、聚亲信,渐渐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他很清楚,有些时候,皇帝只需静观其变,任由党争激烈进行。

只要局势始终在自己掌控之中,便是最好的帝王术。

朱由检急于清除阉党,虽然姿态正确,却步子太快了。

阉党一去,朝中势必权力真空。

而东林党趁机而起,之后若想另起一派平衡局势,便难如登天了。

【崇祯三年,袁崇焕仍未忘五年前许下的“平辽”誓言,可满清铁骑已然兵临城下。】

【最终,朱由检亲手下达了凌迟的命令,袁崇焕血染刑场,残肢被刽子手高高挑起。】

【彼时,黄土高原上,“闯”字大旗猎猎飞扬,李自成振臂一呼。】

【而在宫廷深处,朱由检宣布废除所有宴饮歌舞。】

【在将三千宫女遣散,却未察觉宦官们早已将仓库中的陈年余粮偷偷运出宫外。】

【宗室王爷相继战死或流亡,连列祖列宗的陵寝也遭百姓践踏。】

【原本用以筹资的各地税册或在战火中焚毁,或在混乱中失效。】

【财政方案也如空中楼阁般飘散。】

【一旦缺乏银粮支撑,他的诏令传出金銮殿,便如废纸一般被弃置。】

【种种打击,使朱由检的心境愈加偏执暴躁。】

【凡事皆以雷霆手段处置,动辄以死问责,频繁调换内阁大员。】

【短短在位十余年,他就换了整整五十位内阁重臣。】

【而整个大明的入阁者总共也不过百余人。】

【帝和臣之间,已彻底失去了信任与理解,犹如深渊横亘。】

【朱由检其实也曾想率部南迁,再图中兴。】

【但各方利益与现实掣肘,使他最终被困于京城,不得脱身。】

【此时的紫禁城,已非皇权象征,而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巨大囚笼。】

【崇祯十七年,大明的残光彻底熄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9章生为帝王愧山河,死作忠魂佑百姓——!(第2/2页)

【李自成的军队逼近京畿,城防脆弱不堪,守军老弱残兵,未战而溃。】

【而宫中权贵争相开门投降。】

【文臣百官四散奔逃。】

【天子亲自撞钟召集群臣,却无一人前来。】

【绝望之下,朱由检亲手处死身边的妃子和公主,随即缓缓登上煤山。】

【回望着燃烧的皇城,他在衣襟上写下血书遗言——】

【“朕死之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愿以披发遮面,弃冠而亡,碎尸万段亦无怨,惟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之苦!”】

【随后,他在山上的一棵树下,上吊自缢——!】

【…………】

天幕中,播放着他临终前的画面。

那个孤苦无援的皇帝,身边只剩下一名老太监。

他回头看向太监,低声说道:

“承恩,你快逃吧,朕不怪你。”

那名唤作王承恩的太监却跪地痛哭:

“皇上,奴才生是皇上的人,死也是皇上的鬼。”

“奴才愿陪您,走最后一段路。”

崇祯闻言动容,缓缓取下冠冕,跃上绳索,自缢而终。

王承恩跪于树下,捧起帝冠,泪流满面:

“恭送皇上!”

说罢,也随帝王而去,于同一棵树上自缢殉主。

自此,大明正式画下句点。

然而,若回望朱由检这一生,他绝非昏庸无能的皇帝。

他政务繁重,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宫廷内从无奢华饮宴。

其勤政,几可媲美太祖朱元璋。

但问题在于——他太急了。

正因为江山危急,他才焦虑得想立刻扭转败局。

可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的确操劳过度,可手段拙劣。

尽管满怀热血,却缺乏驾驭时局的智慧与气魄。

再多的勤奋,也难以挽回危局。

更何况,他性格中还藏着致命弱点——多疑刻薄。

在他掌政的十七年间,仅刑部尚书就被换了整整十七人。

忠臣良将接连被杀,最终竟无人愿再为其出力。

多重原因交织之下,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朝在手中崩塌。

但在最后一刻,他以死谢国,诠释了何为“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或许不够睿智,不够仁厚,但这份舍身成仁的意志——

伴随着煤山的晨风,永远流传后世。

天幕上的视频缓缓暗去。

所有皇帝神情各异,沉默许久。

……

大秦。

秦始皇低声道:

“朱由检,虽非英主,却也忠烈。”

“平庸之人,却能以命殉国,已是不易。”

“就凭这一点,他也比宋钦宗、宋徽宗那两个软骨头,强出太多了。”

“…………”

始皇帝的口诛笔伐再次落到了大宋二帝头上。

撇开朱由检的治国手腕不谈,至少他是真的想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

可惜事与愿违,志向虽高,天命却不给他一丝机会。

他登基十八年,九年大旱,九年洪涝,几无一年风调雨顺。

这样的天灾之年,就算换谁坐那个龙椅,也是一筹莫展。

到了末年,国库空虚,征银筹饷却收效甚微。

他完全可以撤往南京避祸,却选择了留下,与江山共赴生死。

倘若换成赵构、赵佶父子,恐怕早已弃民而逃,远走高飞。

“君王死社稷……虽死犹荣。”

嬴政叹了口气,语中含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