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68章 这就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好孙子?

第168章这就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好孙子?!(第1/2页)

朱高炽、汉王,还有那位狂放道人,也都望着天幕发愣,脸上表情各异,复杂无比。

前头的经历他们记忆犹新——凡是被取了外号的,基本都惨。

所以,他们已经能猜到接下来这位的“结局”了。

朱瞻基这时候稍微松了口气。

好像这次,终于不是他自己在挨批挨打了。

有人站出来挡了锅,感觉还不错。

只是……等他看到那个名字,整个人都怔住了。

“朱祁镇?”

此时的朱瞻基还没儿子,对这个名字自然是既陌生又警觉。

可虽然不知道这个“祁镇”是谁,但他爷爷早早给他们这一支定好了辈分排序:

“高、瞻、祁、见、佑。”

这“祁”字一出,摆明了是他朱瞻基的下一代。

这么一来,事情的味道可就变了!

朱瞻基前脚刚当皇帝,后脚这“朱祁镇”就冒出来了……

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那这孩子应该是他的儿子无疑!

再看那满天飞的外号,朱瞻基只感觉大脑“嗡”的一声响起。

“这、这不会是我儿子吧?!”

他喃喃低语,神色惊愕。

刚才还幸灾乐祸的朱瞻基,瞬间觉得冷风嗖嗖,头皮发麻。

他难以置信地想着:自己怎么可能生出这样的后代?!

这要是被坐实,那真的是“祖宗积德倒霉到我了”!

他能想通的事,朱棣、朱高炽、汉王、狂道人也都不傻,当然也立刻明白了。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又落回了朱瞻基身上。

朱棣噗的一声笑了,但那笑意中,藏着满满的怒火。

“行啊。”

“原来你不止是个斗蟋蟀的皇帝,还真养出了个……人才。”

“这就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好孙子?就这?!你就这么报答你爷爷的?”

朱棣语气越说越冷,越说越重。

朱瞻基听得满脸通红,连忙闭上眼,心里暗骂一句:

完了!这顿打还是躲不过去!

……

大秦!

嬴政望着那天幕上“明英宗朱祁镇”的一溜儿称号,心下早已有了预判。

“明太祖朱元璋驱除胡虏,肃清旧制,确实算得上是铁血雄主。”

“朱棣虽发动靖难,夺侄子之位,却也是一代明君。”

“朱高炽虽短暂在位,仁政爱民,口碑流传百世。”

“至于朱瞻基……斗虫虽荒唐,总体还算过得去。”

“可到了明英宗……”嬴政微叹,“果不其然,盛世之后便是衰败。”

他摇头失笑。

“要说咱们大秦,为了建立统一大业,六代明君才成就帝国伟业。”

“而这大明不过四代,就开始出问题了。”

嬴政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

朱元璋打下的江山,经靖难动荡却依旧能延续;

朱高炽守成有道,朱瞻基虽不出彩但也不算昏庸。

哪知道一过这代,就出问题了?

“咱大秦创业艰难,哪一代不拼尽全力?”嬴政心中一沉。

想当年,秦孝公励精图治、重用商鞅,才开局破局;

接着连出英主,才有日后虎视天下之势。

哪怕中间一任皇帝无能,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所以说,要代代出圣君,根本就是妄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8章这就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好孙子?!(第2/2页)

这时,扶苏轻叹:“这明朝的前几位皇帝,其实都不差。

只可惜再优秀,也挡不住后继无力。”

……

汉武时期!

刘彻神色淡然,看着那排山倒海的外号冷笑连连。

“昏君哪朝没有?出了昏君也不稀奇啊!”

“只是老朱家走得太快,这才几代啊,就开始原形毕露。”

不过汉武帝也不是全然嘲讽。

他还是隐隐觉得,能保住几代清明已属不易。

“我们刘家的子孙倒是争气些。”

刘彻心中暗想。

“从西汉到东汉,没出过这种水平的皇帝。”

尽管他也知道,英宗的结局未必只是外号那么简单,还得继续看。

但单凭这些外号,就已经够拉垮了。

“不过再怎么差,应该也没到宋徽宗、宋钦宗那种程度吧?”

他皱眉望着天幕,忽然觉得,兴许自己要看个好戏了。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轻抚胡须,凝视着高悬天际的天幕。

“明英宗……‘大明真男人?”

若是以后世百姓的取名风格来看,这所谓的“真男人”,怕不是褒奖,而是嘲弄吧……

……

大宋!

赵匡胤此刻神情比刚才稍显缓和。

但一想到往后那些南宋君主的退缩与无能,他的眉头又紧紧拧了起来。

难道自己的战略选择,真的是错的吗?

赵匡胤登基之后,便强力限制军权扩张。

作为从兵变中走出的皇帝,他太清楚武人干政带来的隐患。

他更明白,那些军中将领,往往荒唐得让人难以置信。

那个时代,军队之中,连“人吃人”这种事都不是传说。

压制武将,不止是为了巩固皇权,更是为了整顿军纪,维护人伦。

可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方针,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不知兵、不敢战,成了后世皇帝的通病。

也正因如此,整个宋朝,几乎成了外族眼中的软柿子。

“也许,不能再一味打压武将了……”

“要让后人明白什么叫‘居安思危’!”

赵匡胤心中低声嘀咕。

他仰头望向天幕,注视着那个名为朱祁镇的明朝皇帝和其一堆略显刺耳的外号,心情反倒轻松了几分。

这就像一场考试成绩不理想,却得知其他人考得也差的安慰感。

原来“搞砸”的不只是自己。

“宋徽宗”这样的奇葩,不光是我宋家的特产啊……

从这个角度看,大宋的失败,未必就是制度根本的问题。

……

洪武时期!

“嗯?!”

朱元璋死死盯着天幕上的名字和称号,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

他刚才还挺高兴,觉得子孙们接连三四代都算给自己争了脸。

不说个个英明神武,至少也算是兢兢业业、守成有道。

前几任皇帝打下的基础,加上崇祯那一笔壮烈收场——

朱元璋原本信心满满地认为,大明的历史评价会很不错。

他甚至觉得,自己老朱家的传承,已经算得上成功。

哪曾想,就在这时候,一个“明英宗朱祁镇”横空出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